光波导

Search documents
AI系列专题报告(四)AI智能眼镜:AI应用落地新载体
Ping An Securities· 2025-07-04 08:26
证券研究报告 AI系列专题报告(四) AI智能眼镜:AI应用落地新载体 电子行业 强于大市(维持) 证券分析师 2025年7月4日 徐勇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9090004 闫磊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7070006 郭冠君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4050003 陈福栋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4100001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厂商对先进技术的研发进程不及预期风险;新品研发进度受到阻碍风险。 1 AI技术兴起推动终端创新,AI智能眼镜成为AI落地新载体。相较传统XR设备,AI智能眼镜集成了AI技术,且功能主要聚焦于视、听领域,无需采用XR产 品厚重的光学设计,因此更加轻薄且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场景,不仅佩戴舒适感有所提升,而且产品使用边界感也实现进一步弱化,当前用户主要通过AI 智能眼镜进行影像拍照、第一视角直播、听歌通话以及AI语音交互等。在当前AI发展重心逐步向终端转变过程中,考虑到AI智能眼镜融合了视觉、听觉 以及语言等人体重要感知交互方式,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新载体。 随着入局者不断增加,2025年AI智能眼 ...
兴业证券:全球AR市场迎爆发式增长 光波导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03:52
当前AR眼镜镜片制作的主流可用材料为树脂、光学玻璃与碳化硅,树脂镜片制作的工艺相对成熟,适 合大批量生产,但是精度与稳定性有限;光学玻璃适用于中高端波导方案,但玻璃镜片密度较大,加工 良率依赖设备精度与材料均一性;碳化硅(SiC)具备极强耐磨与抗冲击能力,在满足大视场角、高亮度显 示和微结构精度控制方面展现出突出潜力,是近年来崛起的光学基底材料。 全球SiC衬底行业经历大规模产能扩张潮,中国大陆企业尤为突出 中国企业6英寸、8英寸产线建设加速推进,2024年本土产能同比增长超过40%,2024年全球SiC衬底市 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Wolfspeed、天科合达、天岳先进、高意科技四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据82%。 智通财经APP获悉,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预计达65万台,同比增长30%,其 中光波导信息提示型AI+AR眼镜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衍射光波导技术凭借轻薄、高透光率等优势成 为最具潜力的AR光学方案,碳化硅(SiC)衬底材料在耐磨性和微结构精度控制方面展现突出潜力。中国 企业在SiC衬底领域快速扩张,2024年本土产能同比增超40%。 兴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销量 根据维深wel ...
科技巨头竞逐AR眼镜赛道 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成破局关键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02 18:26
数据来源:CINNO Research 雷鸟X3 Pro 2025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展会场景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柴刘斌 "科技巨头的入场,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号召力,将为AR眼镜这一新兴品类带来 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消费者认知。"AR眼镜厂商影目科技对记者表示,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次重要 的市场教育和信心背书,有助于推动AR眼镜从尝鲜走向主流。 雷神科技表示,众多厂家的进入将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 同推动智能眼镜产业的发展。例如,硬件制造商、光学元件厂商可以与眼镜品牌商、软件开发商深度对 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戴上AR眼镜,导航指引悬浮于眼前,外语对话实时翻译,无屏办公随时开始,所见万物皆可"指哪问 哪"。这些不再是科幻电影中设想的未来场景,已成为部分群体真实的生活片段。 当Google、联想等科技巨头带着新款智能眼镜入场,雷鸟创新用万元高端产品叩开大众市场,AR眼镜 已逐渐从极客手中的"炫酷玩具"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站在了行业破局的前夜。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与多家AR眼镜厂商交流、实地体验多款产品,深入了解行业近况与发 ...
聚焦SiC光波导降本!6家衬底企业指出破局路径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0 09:15
| 插播: | | 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股份、烁科晶 | | --- | --- | --- | | 体、合盛新材料、三安半导体、东尼电子、中电化合物、芯聚能、安海半导体、凌锐半导体、士兰微、泰 | | | | 坦未来、恒普技术、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京航特碳、奥亿达半导体及成都炭材等已确认参编《2025 | | | | 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 模块产业调 | | | | 研白皮》, | 参编咨询 | 请联系许若冰 | | (hangjiashuo999)。 | | | 自2024年Meta宣布其AR眼镜采用碳化硅光波导镜片以来,这一动向迅速成为行业焦点,一场由材料革 新驱动的AR眼镜升级潮已然爆发。 值得关注的是,XREAL、雷鸟创新、慕德微纳、广纳四维等AR眼镜及硬件厂商已在加速碳化硅光波导布 局,与此同时,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烁科晶体、同光半导体、浙江晶瑞、山西天成、乾晶半导体等碳化硅 衬底企业也在迅速跟进,整个行业呈现出极高的技术热情与市场活力。 然而,碳化硅光波导的规模化应用仍面临关键掣肘——衬底成本。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期【产业透视】深 度对话 天岳先进、天科合 ...
2024年消费级AR眼镜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洞察
艾瑞咨询· 2025-05-14 12:41
研究意义 AR眼镜正推动虚实融合技术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全球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竞相布局,围绕光 学显示、人机交互等底层技术展开突破,推动AR设备在轻量化、沉浸感、场景适应性等维度实现迭代升 级。从工业应用再到星纪魅族、雷鸟创新等厂商推动消费级产品普及,技术路线差异化竞争格局已然形成。 本报告旨在理清技术演进脉络与产业生态逻辑,为行业参与者把握虚实融合时代的战略机遇提供决策参考。 消费级AR眼镜丨趋势洞察 核心摘要: 研究内容 报告从行业现状、市场现状、典型企业分析顺次深入,全面客观地完成了消费级AR眼镜行业整体情况的梳 理总结。 ➢ 行业现状: 国内外AR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互联网巨头、 手机制造商、AR初创企业、科技公司纷纷入局AR赛道,眼镜新品层出不穷。国内随着AI技术的发展,九成 厂商拥抱AI大模型,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元年已至。国内AR眼镜凭借AI融合、场景创新、完善的供应链快 速占领消费级市场, 以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 Rokid 、INMO组成的"AR眼镜五小龙" 共同吹响国 内AR眼镜行业冲锋号,完成对国外品牌多方面的超越,快速占领国 ...
水晶光电:5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包括知名机构聚鸣投资的多家机构参与
Sou Hu Cai Jing· 2025-05-08 12:2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8日水晶光电(00227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聚鸣投 资、易方达基金、博道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公司四大生产基地调整进展情况如何? 答:为了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公司从去年年底开始启动了四大生产基地的调整,台州主厂区主要作为北 美大客户核心实践基地,江西基地是国内大循环核心基地,临海基地是前道冷加工的核心基地,越南基地 是海外循环的核心实践基地,预计需要一至两年时间逐步调整到位。 问:公司怎么看反射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的优劣势? 答:反射光波导在高分辨率、清晰度、色彩均匀性、漏光、光效利用率等指标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 是底层的物理学原理决定的,但是其量产性也是全球难题。反射光波导的显示效果优秀,公司也正在着力 攻克反射光波导的量产难题,如果有里程碑事件我们很愿意和大家交流一号工程的进展情况,欢迎保持持 续关注。衍射光波导纳米压印方案在小视场角、单色方案中,目前具有可量产性、性价比优势,但是在全 彩显示效果上还难以看到很好的方案;衍射光波导碳化硅方案,可以突破视场角的限制,并且更加轻便, 但是在大视场角的漏光、色彩均匀性等基本指标上还未解决, ...
AI眼镜专家:产业链一线动态更新及趋势展望
2025-05-06 02:28
AI 眼镜专家:产业链一线动态更新及趋势展望 20250503 摘要 • Meta 的 AR 眼镜销量显著增长,2025 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三倍至 60 万台,预计全年销量可达 450 万至 500 万台,并计划年底推出三款新品, 但实现 1,000 万台销量目标仍存疑。Reality Labs 部门收入主要来自 AR、AI 及 VR 眼镜,但 Quest 系列 VR 眼镜销量不佳导致整体销售额下滑。 • Meta 计划推出雷朋第三代 AI 眼镜,减轻重量并改进续航,以及与 Oakley 联名推出运动型 AI 眼镜,Oakley 年发货量约为 1,000 万至 1,200 万台,联名有望提高单品牌渗透率。小米计划发布 AI 眼镜,不带显 示功能,重量约四五十克,硬件配置接近雷朋二代,售价在 1,799 至 1,899 元之间。 • RocketDNA 今年将发布与暴龙联名的智能眼镜,以及带双目绿色光波导 显示的产品,预计 618 之前发布,订货量已达 20 多万台。魅族第二代光 波导眼镜 Air Two 销量显著增长,得益于李强总理试戴 AR 眼镜引发的关 注,目前月销量已增至一万多甚至接近两万台。 • 李 ...
蓝特光学:微棱镜持续放量,看好AR智能眼镜光波导方向-20250427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4-27 02:05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Buy" rating for the company, indicating an expected price increase of over 15% in the next 6-12 months [5][12]. Core Insights - The company achieved a revenue of 1.034 billion RMB in 2024,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37%.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221 million RMB, up 23% year-on-year [3]. - The optical prism business saw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revenues reaching 654 million RMB, a 59.01% increase year-on-year, driven by rising demand for micro-prism products in smartphone camera modules [4]. - The company is optimistic about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its optical prism and glass aspheric lens businesses, supported by production advantages and capacity reserves [4]. - Profit forecasts for 2025-2027 project net profits of 355 million, 487 million, and 645 million RMB, reflecting growth rates of 61.14%, 37.04%, and 32.52% respectively [5]. Summary by Sections Performance Review - In Q4 2024, the company reported a revenue of 248 million RMB, a decrease of 6% year-on-year and a 39% decline quarter-on-quarter. For Q1 2025, revenue increased to 256 million RMB, a 53% year-on-year rise [3]. Operational Analysis - The glass wafer business generated 73 million RMB in revenue, marking a 38.91% year-on-year increase, with a focus on AR/VR and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4]. - The company is developing AR waveguide modules and has established strong ties with leading downstream customers [4]. Profit Forecast and Valuation - The projected P/E ratios for 2025, 2026, and 2027 are 27, 20, and 15 time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favorable valuation outlook [5]. - The company’s revenue is expected to grow from 1.501 billion RMB in 2025 to 2.275 billion RMB in 2027, with corresponding net profit growth [10].
电子|SiC行业需求侧边际强化:上车节奏加速+眼镜应用探索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8 00:03
文 | 徐涛 夏胤磊 受益上车节奏加速及AR眼镜领域的应用探索,SiC行业的需求侧有望提速增长:1)在头部车企引领下,SiC上车进程加快,我们看好行业渗透 率从当前1 0%~2 0%提升至5 0%以上;2)在AR眼镜领域,SiC材料凭借高折射率特性有望成为光波导的优势方案,头部厂商正积极探索相关应 用,我们测算远期眼镜领域的SiC需求有望超过车载领域。建议关注已经落地主驱级别SiC产品的器件领军厂商,以及衬底环节的本土龙头。 ▍ 边际变化一:头部车企引领"SiC平权"趋势,中期维度SiC在新能源车端渗透率有望从1 0%~ 2 0%提升至5 0%以上。 过去2~3年,车企积极发力8 0 0V等高压架构,带动SiC在汽车主驱领域的普及,根据NE时代数据,2 0 2 4年SiC在国内乘用车端的渗透率已超过 1 0%;而根据财联社新闻,比亚迪将于2 0 2 5年3月1 7日举办"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届时有望推出支持1 0 0 0V高压和5C以 上超充能力的新一代电车平台,我们看好头部车企在高压快充领域积极布局有望进一步促进SiC的加速渗透。另一方面,受益于SiC产业链的快 速降本等,以及混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