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

Search documents
任晓刚、刘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7-09 15:2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党中央赋 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自2014年"科技创新中心"首次成为首都核心功能以来,北京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将北京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提高政治站位,锚定建设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北京、21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确立"四个中心"功能定 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到部署疏解非首都功能,再到擘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 人才高地建设蓝图,将科技创新深刻融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北京 对标党中央指示要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力打造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 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把准科技创新政治方向。北京以高站位积极部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要求,将 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 ...
十四五”制造业量质齐升,中国稳坐“头把交椅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9 08:18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北京报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7 月9日举行的首场系列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 布会上表示,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郑栅洁表示,回过头来看"十四五",中国的综合国力应该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这个突飞猛进的其 中一个体现,就是经济实力。 据郑栅洁介绍,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此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 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 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类似的"第一""最大""最多"还有很多。 同时,研发投入加速增长。袁达表示,从整体看,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 2.68%,规模增加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从主体看,企业是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研 发投入占比超过77%。从标杆看,深圳作为创新标杆城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46%。"这都说 明,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 ...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
news flash· 2025-07-09 03:37
Group 1 - The total R&D expenditure in China is projected to reach 3.6 trillion yuan, ranking second globally [1] - Shenzhen's R&D investment accounts for 6.46% of its GDP, indicating a strong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1] - China is transitioning from being a global manufacturing hub to becoming a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1]
创新文化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变量
Ke Ji Ri Bao· 2025-07-08 09:24
涵育创新文化助力科创中心能级提升 面向未来,需涵育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创新文化,为科创中心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全球创新文化交融高地。开放是创新文化的天然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积 极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推动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全球 顶尖科研机构在科创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实验室,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和人才评 价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科创中心着力打造"类海外"人才社区,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等 配套服务,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同时,要搭建高能级国际对话平台,重点培育浦江创新论坛、中关村论 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交流品牌,促进创新思想的深度碰撞和国际规则的相互借鉴。通过这一系列 开放举措,使科创中心真正成为全球创新思想汇聚、多元文化交融、前沿规则互鉴的战略前沿阵地。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培 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 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年来,创新文化作为科技创新的精神内核,正深度赋能国际科技创新 ...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7月7日召开
news flash· 2025-07-01 10:32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7月7日召开 智通财经7月1日电,据上观新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日前决定,2025年7月7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上海市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全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
国家市监总局公布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延期和整改验收结果
仪器信息网· 2025-06-28 11:02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 按照《管理办法》要求,通过验收的6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技术创新中心,进入正式运行序列, 请结合验收意见及验收专家建议,加强建设和运行管理,并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作为考核 评估的重要依据;需要整改的重点实验室,请结合验收意见及验收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加快 补足短板,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再次提出验收申请,验收仍不通过的将予以撤销。验收 意见请登录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管理系统自行下载。 各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组织落实相关政策和资源条件保障措施,强化督促指 导 , 推 动 重 点 实 验 室 和 技 术 创 新 中 心 探 索 更 适 合 自 身 发 展 的 创 新 型 管 理 模 式 和 多 元 化 运 行 机 制,确保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应有作用。 附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验收结果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5年6月14日 附件 批准建设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延期和整改验收结果的通知 辽宁省、上海 ...
中新网:武汉两件法规8月1日起施行 涉及科技创新及养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5 14:00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4日电 (张芹 王晓珊)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4日召开新闻通气 会,通报《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两件法规的制定背 景、主要内容、贯彻实施工作安排。据悉,这两件地方性法规都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2年4月,经报国务院审核同意,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批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据武汉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闵凯华介绍,武汉市人 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 上,开展表决前评估,制定《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引导、推 动、规范、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二级巡视员徐涛介绍,为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该局将完善科创中 心建设配套政策,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集聚区、科教融合园区及光电 子信息、大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主阵地建设。 与此同时,将打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矩阵、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畅通科技成 果转化渠道,并设 ...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Jing Ji Ri Bao· 2025-06-24 22:1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 核心载体,是保障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条件。"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表示, 北京市持续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运行,"十四五"时期,怀柔科学 中心6个大设施中4个已经建成并面向全球开放。 今年4月,由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发起的"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启 动。该计划将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 行可视化观测与精确测量,从而推动重大疾病研究。"我们将聚焦基础研究和疾病研究,建立多模态大 模型,实现对细胞、器官、生命的'数字解码'。"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陈良怡 说。 "'十四五'时期以来,北京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 新质生产力,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璞说,依 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北京正加速建设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数据印证了北京打造我国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地位:研发投入强度 ...
在华拓展业务是跨国企业“必选项”而非“可选项”——访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
Xin Hua She· 2025-06-24 03:11
新华财经天津6月24日电(记者周思雨)"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已逐渐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奥 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外文名:本·辛芬德费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对于跨国企 业而言,在中国建立和拓展业务并非"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其次,中国的产业链规模庞大、生产效率高,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贝哲民表示,大量代工厂为 跨国企业提供了强大产能和高效生产支持。同时,中国企业正将消费品生产拓展到亚洲其他国家,这不 仅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产业互联互通,也增强了区域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第三,中国已不仅是"世界工厂",还逐渐成为"全球创新中心"。贝哲民说:"凭借对创新和先进技术的 坚定投入,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孵化器和理想试验场,并能够 将成功经验向全球市场输出。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在中国市场验证新品,从而撬动其全球业务 增长。" 贝哲民认为,未来外资对中国投资主要将集中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制药与精准医疗、清洁能源 等领域。外资企业将在中国巨大的市场中找到广阔发展空间,并借助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实现自 身业务的拓展和升级。 贝哲民 ...
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加强央地合作 紧密协同港澳 携手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黄坤明阴和俊讲话 王伟中主持
Nan Fang Ri Bao Wang Luo Ban· 2025-06-21 01:36
黄坤明强调,全省上下要切实扛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主体责任,高质量谋划推进各项 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作用,加强向中央部委的请示汇报和与港澳的沟通对接,高效跟进 落实会议成果;珠三角各市要抢抓机遇、各展所长,结合实际落细落实各项建设任务。要进一步深化与 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 阴和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国 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在"五个强大"方面 作表率。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深入做好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 心建设的支持服务和任务落实,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 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 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立健全工作 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支持大湾区率先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 大贡献。 会上,粤港澳三地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