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

Search documents
厚植自由包容土壤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7 07:56
三是要有多元自由的学术土壤、活跃健康的学术交流与学术批评氛围。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颠覆性的探 索,能够提出突破现有科学边界的思想。这就需要研究者具备质疑权威的勇气,对经典理论或主流观点 提出挑战。这就需要有活跃的、平等的学术观点交流、碰撞的学术氛围。原创性思想往往生根于交叉学 科和跨界思维,这就需要能够打破学科壁垒的体制机制改革。 从培育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出发,如何进一步完善创新文化生态? 来源:科技日报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我国 要建成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其中就包括"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 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原创性创新成果的诞生往往依赖于一种特殊的创新文化生态,这种文 化既能激发颠覆性思维,又能为非常规探索提供空间。基础研究需要的创新文化,其核心不仅仅是简单 地"鼓励创新",而是系统性地降低原创成本,同时提高模仿的代价。 强大的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文化? 人工智能科学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曾经这样描述进行原创性科研的研究者 ...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Jing Ji Ri Bao· 2025-06-24 22:1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 核心载体,是保障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条件。"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表示, 北京市持续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运行,"十四五"时期,怀柔科学 中心6个大设施中4个已经建成并面向全球开放。 今年4月,由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发起的"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启 动。该计划将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 行可视化观测与精确测量,从而推动重大疾病研究。"我们将聚焦基础研究和疾病研究,建立多模态大 模型,实现对细胞、器官、生命的'数字解码'。"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陈良怡 说。 "'十四五'时期以来,北京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 新质生产力,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璞说,依 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北京正加速建设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数据印证了北京打造我国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地位:研发投入强度 ...
创新药经不起大起大落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6-20 12:03
在经历近半年的股价拉升后,港股和A股创新药板块6月中旬迎来回调。不少投资者开始观望,这轮创新药行情是到此为止,还是在震荡中走出一条缓慢上 升的曲线? 我们希望是后者。 中国创新药资产集中登陆二级市场只有短短7年时间,但在这7年间却经历了其他行业要走数十年才会遇到的大起大落。 2020年至2021年,创新药呈现出爆发式行情,多家创新药企的股价翻倍增长,同时拉动一级市场估值快速提升。这轮行情走到2021年7月的历史高点后就迅 速下挫,直至2024年7月跌到历史低点,绝大部分创新药企跌破发行价,被视为创新药行业的至暗时刻。 这背后当然交织着复杂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种剧烈波动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也迫使部分企业在狂热之后迅速收缩管线、裁员求生,甚至放弃长期研发项 目。 2025年开年后,港股创新药行情开始回暖。此后,在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大额BD(商务拓展)交易的刺激下A股也快速拉升,出现翻涨趋势。不少人大 呼创新药的"牛市"来了。无论是从解决患者疾病难题的角度,还是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都乐见这种向上的发展势头。 然而,上一轮暴涨行情的教训犹在眼前。在高歌猛进的市场氛围中,我们不应忽视,签下大额交易的仅是数千条在 ...
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Xin Jing Bao· 2025-06-18 14:32
16个科技设施平台全球共享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地,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 平台之一。怀柔科学城占地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怀柔68.2平方公里(约占2/3)、密云32.7平方公 里(约占1/3),以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为依托,将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 级原始创新承载区,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作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怀柔科学城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 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 "目前,4个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累计开放机时 超过123万小时,服务国内外用户600余家。"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处长王建欣说。 怀柔科学城也是"聚人气、聚科研气"成效显著的地区。这里"星光璀璨",集聚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外籍人才671名……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现。 目前,怀柔科学城公共服务、市政基础、道路交通三大设施逐步完善,起步区规划实 ...
携手共进 向“新”而行(环球热点)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7 21:51
一位获奖青年表示:"通过大赛平台,我们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接了中国的产业链资 源,这将加速我们的产品商业化进程。" 最近,第四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12个优秀项目从200余 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尤其是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的近一年来,上合组织持续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通过大赛平台,我们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接了中国的产业链资源,这将加速我们的产 品商业化进程。" "我们来自俄罗斯,参赛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利用非结构化企业数据,以问答等方式实现了智能决 策的辅助服务。" "我们是中国的团队,研发的'母乳源益生菌多组学精准筛选与靶向递送临床转化研究项目',致力于解 决传统益生菌应用中菌株功能模糊、递送效率低下、疗效稳定性欠佳等痛点。" "我们是蒙古国的团队,研发的'OSTEOROZ纳米级钙盐'技术,以精准调控血液钙平衡为目标,为骨质 疏松防治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 这些项目同台竞技,舞台是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四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上 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上海合作组织可 ...
三组关系看未来(记者手记)
Ren Min Ri Bao· 2025-06-17 21:47
把握好"快"与"慢"、"一域"与"全局"、"加法"与"减法"等关系,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未来产业会更加 生机勃发、加快茁壮成长 行走北京海淀区,我们看到了未来:机器人当起收银员,独自看店;CAR—T细胞精准消灭癌细胞,守 护人体健康;通信卫星加速组网,天地一体化通信走入日常;氢能汽车批量开跑,实现零排放……未来 已来,动能澎湃。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兴技术快速产业化,未来产业进入加快形成期。 如何抢抓机遇、把握主动?从海淀区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对三组关系的科学把握。 第一组,是对"快"与"慢"的兼顾。 当前,技术浪潮奔涌而来,未来产业每天都有新突破。同时,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原始创新更是 周期长,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这意味着,发展未来产业要"快",看准了就抓紧干。早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到来之前,海淀就建设了 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此后又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成立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 供算力、数据、融资等全方位支持。 第三组,是对"加法"与"减法"的把握。 未来产业,往往由前沿技术驱动,而技术突破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时常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 柳柳成荫"。要想"开花结果" ...
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Xin Hua She· 2025-06-17 12:14
距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时刻,只剩半年时间。6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东深圳举行 专题推进会,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 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各中央企业、各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 80%。"要把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作为今年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会上 表示。 据了解,为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资国企未来将在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 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健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更大力度、更为精准的改革举措。 提升原创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带动能力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一旦取得突破,很可能重塑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对生产力质态带来根本性影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其中专门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 始创新制度安排"。 此次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就国资国企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圈定改革重点—— 针对原始创新的不确定性、颠覆性、未知性等特点,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选择、考核激励、 宽容失败的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 ...
全球新药研发市场变天!哈佛最新报告:中国生物技术有望超越美国
Di Yi Cai Jing· 2025-06-06 05:26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微小,尤其是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 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迅速改变全球生物技术力量的平衡。 全球新药研发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将迎来一个ChatGPT时刻。 当地时间6月5日,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在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最有 可能超越美国的机会。" 这份聚焦"关键和新兴技术指数"的报告涵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太空和量子技术五大"关键 科技领域"。报告称,尽管美国在这五大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 已经非常微小,尤其是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未来的发展 可能会迅速改变全球生物技术力量的平衡。"报告指出。 映恩生物创始人CEO朱忠远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提到与BioNTech的合作时称:"Ugur被中国 团队的勤奋所打动,他甚至有种感觉,认为中国研发人员好像常常不睡觉。这样的工作节奏才能使得我 们新药研发效率超过全世界的任何国家。" 另一位生物医药投资人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药物研发实验室经常在凌晨三点钟还亮着灯 ...
让更多科研人才展示才华、大显身手(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别策划))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潜出水。 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摄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在执行出舱任务。 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摄 广东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调试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安徽合肥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安装稀释制冷机的换 热组件。 刘玉才摄(影像中国) 浙江金华金漪湖科创智造产业园云蝶中心项目外景。 胡肖飞摄(人民视觉) | 截至 2024年7月 | 截至2024年底 -- 2024年 | | | --- | --- | --- | | 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6.57万篇 | 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 | 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 | 占世界总量的33.8% | 达475.6万件 | (R&D)经费投入为 | | | 是世界上首个突破 | 36130亿元 | | | 400 万件的国家 | 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 ——2024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 培养"从0到1"的原始创新人才 姚期智 数据来源: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 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 ...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创新驱动:产业投资新机遇与新挑战”论坛成功举办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6 09:46
肖星介绍,《硬科创进阶》是研究院首本研究成果,汇聚院内研究人员多年观察与思考。基于多年深度 访谈,本书不仅呈现硬科技领域丰富的创业企业案例,还成功总结出名为N型发展路径的硬科创企业分 析方法。 新书揭幕后,肖星重点介绍了研究院"PE产业投资家"课程项目。她表示,在当前发展新形势下,企业 端和投资端都需借助产业、科技、金融三轮驱动寻找新机遇。研究院在此背景下推出的PE 产业投资家 培养项目,涵盖5大模块 25 门核心课程,依托导师制实现深度辅导,通过企业参访、国际交流等环节开 展现场学习,以期帮助学员融合产业、科技与金融视野。 大咖把脉宏观经济与技术发展新趋势 致辞结束后,上午场论坛进入三大主旨演讲环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首先以《经济工作重点的三大转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当 前中国经济面临消费和投资贡献率低、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亟需通过三大转变破局。 一是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改变长期依赖投资的模式,通过稳定收入、提振信心等角度释放居民 消费潜力;二是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加大社会性支出,缓解民生领域短板;三是把服务消费作 为扩容升级抓手,针对服务业占比低、就业吸纳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