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文明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中国行】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Yang Shi Wang· 2025-06-29 12:31
东汉晚期,世代为官的嘉祥武氏家族修建了武氏祠,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石碑、石阙、石狮等。其中唯一可以确认主人身份的祠堂名叫武梁祠,武 梁是隐居乡间的一位儒士。武梁祠是整个武氏祠的精华与核心,石壁上,有目前发现最早关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记录,伴随榜题文字,用图文互证的方式展现 远古帝王的形象,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奠基者。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就使用了源自武梁祠的形象蓝本。 整个武氏祠共40多块汉画像石,从神话传说到经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体现了东汉时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孔子见老子"——文化史上著名的会面,在汉代,这一场景被反复刻画在各种石壁上。武氏祠内保存的这幅清晰再现了儒、道两位创始人交流思想的历史画 面。 武氏祠画像石中还有多幅孔门弟子图,展现了孔子办教育的丰硕成果。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信",羊公设义浆方便行人的"仁",一个个故事刻画出儒士的理想 与追求。 竹帛难存,金石永固。1800多年前,汉代匠人们精心雕琢的石碑、石刻留存至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本期《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 走进武氏祠,探寻石 ...
被特批在故宫拍照,气场全开,网友:中国美绝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5 13:30
每一道宫门背后,都藏着 比影视剧更真实跌宕的历史 。 推开承乾宫的雕花门,仿佛还能听见 顺治帝思念董鄂妃的低语 。 这位痴情天子,曾在这里绝食三日,只为追封亡妻为皇后。 养心殿的龙椅上,还残留着 雍正帝批阅奏折的墨渍 。 最近,刷到一组 郭晶晶被特批在故宫拍的时尚大片 。 有人感慨,故宫配色真的太美了,随手一 拍都是大片。 红,是紫禁城 沉淀600年的威仪 ; 黄,是 琉璃瓦上流淌的千年时光 ; 青,是太和殿的青砖,是 《千里江山图》不褪色的少年信仰 。 而你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 ,会发现它的美不止于建筑美学。 这位"工作狂皇帝",每天只睡4小时,一年到头只有生日才肯休息。 长春宫的月色下,仿佛还能看见 富察皇后为乾隆亲手披上貂裘 的温柔身影。 她发间那支点翠凤凰步摇 ,历经三百年依然鲜亮如初。 正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的: "紫禁城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朱墙金瓦的辉煌,而是 每一件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温度 。" 可惜,太多影视剧 为了博眼球、魔改历史 ,导致很多孩子在提前故宫时, 想到的都是"后宫争宠、帝王昏庸、太后跟军机大臣不得不说的故事" 却忘记了,这里珍藏着 足足186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
洛阳 ,还得是洛阳!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1 01:42
便踏入了五千年的历史长卷 洛水汤汤邙山苍苍 走近这里 这里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 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十三朝在此建都 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 巍峨宏伟的老君山禅意悠扬的白马寺 积淀深厚的龙门石窟 是这里响亮的名片 三彩陶艺洛阳水席 牡丹文化之都 文创艺术之都 是这里迷人的标签 这里就是古韵又时尚的 河南洛阳 01 在洛阳,看中国历史厚度 △隋唐洛阳城遗址 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一朝又一朝的都城在此建立,一个又一个故事在此上演。 这里浓缩着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影子——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纹饰在此萌芽,周公制礼作乐在此构建文明秩序,老子在此著述道德真谛。 或许你没来过洛阳,但你一定听说过洛阳的故事。若论华夏文明的时空密度,洛阳堪称独一无二的样本。 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这座被黄河与洛河滋养的古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4000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之一。 △洛阳老城丽景门 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将华夏民族的图 ...
楚玉风华:楚人如何将浪漫与灵动注入玉石|观展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17 00:47
作者 张宇航 春秋时期,欧冶子于龙泉溪畔淬火铸剑,以寒铁熔铸出"龙渊"寒光,剑身铭刻的不仅是锋 刃,更是一个时代对器以载道的信仰。当剑锋指向礼制与征伐,另一群匠人却在长江之滨以水为媒、以 砂为刃,将玉石雕琢成文明的另一种语言:"郢"都纪南城出土的楚国玉作坊遗址证明,楚国匠人利用蓄 水槽的水流循环带走玉石切割产生的热量,又将其作为解玉砂的载体形成研磨浆,与砣机结合对玉石进 行精准研磨,这才成就了楚地玉器刚柔相济的绝伦品质。 金铁的刚烈与玉石的温润,恰似华夏文明的一体两面——前者以威严震慑四方,后者以灵性贯通天地。 这些浸润着长江水痕的玉器,此刻正静静躺在湖北省博的陈列柜中,展现着古代中国被玉石浸润的隐秘 脉络:从巫觋掌心的通神灵物,到帝王冠冕上的等级烙印,千年玉史中每一道刻痕,皆是先民对宇宙、 权力与美的永恒叩问。 神权与王权:早期文明的玉石印记 在文明的初生时代,玉石是长江流域先民最早赋予神性与权力的物质之一。新石器时代的巫觋以玉为 眼,窥探神灵的意志。这些玉器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人与神对话的媒介。当商王朝的青铜礼制南下, 玉器褪去巫术的混沌,转而成为权力的具象:玉戈未开刃的锋线划定等级,玉璋的扉棱堆叠出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