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市场调整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15:25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楼市寒冬已经冻了三年,不少人盼着拐点快来,可高盛最新报告却泼了盆冷水:中国房价下跌才刚走了 40%的路,要一直调到2027年底,全国房价总共可能跌30%左右。 这消息一出来,想买房子的、手里有房的都懵了到底该攥着钱等,还是现在就下手? 这份97页的报告是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卓带头做的,分析了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数据,还参考 了人口变化、政策效果和国外的经验。 报告里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波下跌,现在只是刚开始,后面还有60%的路要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能印证:2025年5月,70个大中城市里,58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跌,62个同比 下跌。一线城市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新房价格同比跌了3%到7%,二三线城市更惨,不少跌 超10%。 为啥说下跌还没到头?高盛总结了五个原因。首先是人口,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负增长,2025年上半 年出生人口才376万,同比降了8.9%。 高盛预测到2027年,25-39岁的购房主力会少4200万,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15%,没人买房,房价自 然撑不住。 其次是库存太多截至2025年5月,全国商品房 ...
周期未满,结构至上——地产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11 01:13
周期未满,结构至上——地产行业 2025 年度中期投资策 略 20250709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面临压力,但降幅会收窄。预计全年商品房成交量和成 交面积将下降至个位数水平,商品房销售额可能接近 8 万亿元,其中住宅销售 额可能不到 8 万亿元。开工和竣工方面也存在压力,尤其是由于去年拿地强度 房地产开发行业进入下半场,面临压力,但多元业务如商业物业经济发 展。预计 2030 年城镇化率达 72%,对应约 7 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市 场逐渐向存量转化。 中国住房总量趋于饱和,家庭户增速放缓,套户比接近 1.1。房价长期 走势由货币供应决定上限,人均 GDP 决定下限,核心城市超核心地块具 有长期价值,关注地产股估值突破时机。 较低影响今年的开工。然而,今年前五个月 300 张图的一创金增长了 28%, 但面积下降了 4%。参考海外经验,多数国家或地区经历三年缓跌,中国目前 缺乏总量政策支持,因此进一步降幅收窄需要政策催化。 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表现分化显著,大中小城市消化程度不均衡。绝大多数城市 无法回到 2017 年甚至更早时期的水平,一些 ...
为什么楼市明明那么惨,但我们却感觉不到房子降价呢?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5:55
二、开发商谨慎降价:维权风险与市场预期 为刺激销售,开发商普遍将降价幅度控制在10%以内。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大幅降价可 能引发老业主维权,要求退房或赔偿,从而影响开发商的正常经营。其次,大幅降价并非良策,反而可能导致成交量下降。购房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 跌"的心理,房价下跌越明显,观望情绪越浓厚,交易反而越发冷清。 自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这一调整并非悄无声息。开发商销售业绩骤降,债务违约和烂尾楼事件频发,更令人担忧的是,房价下 跌的城市数量持续攀升。截至今年8月,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城市仅剩29个,下跌城市则高达69个;二手房市场形势更为严峻,仅 23个城市房价上涨,74个城市房价下跌。 三、二手房业主惜售:幻想与风险规避 二十余年的房价上涨行情,让许多炒房者尝到了甜头,他们坚信房价终将反弹。因此,即使市场低迷,许多二手 房业主也不愿大幅降价抛售,担心错过潜在的涨价机会,宁愿承受时间成本。即使愿意出售,降价幅度通常也仅在5?0%左右,他们认为即便维持现有价 格,也能找到接盘者。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数据显示楼市低迷,人们却鲜有感知到房价下跌的切 ...
明年起,楼市或迎来“降价潮”?2类人将受益,该不该买房有数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5 04:06
2023年春夏之交,席卷全国的楼市"降价潮"已成定局。这场风暴并非突发事件,而是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的必然结果。 起初,昆山个别开发商率先试水, 以八折优惠促销,虽遭房管部门约谈,却也为后续的"价格战"拉开了序幕。随后,惠州一开发商更甚,将备案价1.4万元/平方米的楼盘以五折出售,此举获 得当地房管部门默许,标志着开发商自救行动全面展开,降价促销成为行业共识。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同样寒冬凛冽。即使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源积压也日益严重,挂牌量激增。卖家若不愿大幅降价,往往难以成交; 而中小城市二手房的变现难度则更甚,几乎陷入滞销。 面对严峻形势,部分城市已率先放宽"限价令",赋予开发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其中广州、珠海等城市便是典型。官方媒体也对此表示支持,《中国房地产 报》等刊物纷纷发文倡导,鼓励开发商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自救,加快资金回笼。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一年,楼市"降价潮"将持续甚至加剧。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产能过剩、居民购房能力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多重挑战。若开发商 和二手房业主仍固守高价,则面临更大的风险。 然而,这场"降价潮"并非全无受益者。两类人群将从中获益:其一,是资金有限的刚 ...
企业月报 | 单月销售、投资环比增长,新城实现民企境外债“破冰”(2025年6月)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05 02:26
1、 合约销售: 百强房企6月业绩环比增长14.7% 2、 企业拿地:典型房企投资规模回升,头部房企投资持续领跑 3、 企业融资: 单月总量再创年内新高,新城实现民企境外债"破冰" 4、 组织动态: 招商蛇口裁撤5大区域,中海地产城市总再换防 核心内容 ◎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0 1 合约销售 百强房企6月业绩环比增长1 4 . 7% 核心观点: 1、 2025年6月, TOP100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3389.6亿元, 环比增长14.7% 。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 操盘金额16526.8亿元。 2、 从百强房企规模门槛来看,2025年6月TOP30房企 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增长1.2%至119.8亿元。其他 各梯队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则略有降低。具体分梯队来看,2025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规模变 动分化。其中, TOP21-30梯队房企 的累计销售规模同比基本持平。 而TOP10、TOP11-20和TOP51-100 梯队房企 销售规模则同比降低。 3、 从企业表现来看,2025年6月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8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 30%。 如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 ...
仅4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北上广业绩贡献显著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4 01:38
2025年过半,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业绩出炉。 据中指院统计,1-6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较1-5月扩大1个百 分点。6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5%,较5月单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 1-6月销售总额超千亿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百亿房企4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其中,全口 径销售额前三名的房企分别为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销售额分别为1452亿元、1221亿元和 1201.4亿元。 而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三甲"分别为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销售额分别为1452亿元、 1201.3亿元和1103亿元。上述机构榜单的差别主要源于统计口径不一样。在中指研究院的排行榜中,将 绿城中国的代建金额也计入其全口径销售额,导致了两家机构排名的差异。 此外,万科从去年年末的第五名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第七名,全口径销售额为686.6亿元,位居招商蛇 口、建发房产之后。招商蛇口、建发房产表现突出,全口径销售额为888.9亿元和706.8亿元,分别位列 第五位和第六位。 | 排名 | 企业名称 | 销售额 (亿元) | 排名 | 企业名称 ...
市场总体稳中向好 止跌回稳大方向不变
Cai Jing Wang· 2025-07-02 03:54
2025 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引导、需求调整与行业转型中不断稳中向好,市场在分化中寻新 机,在深度调整中发展新模式。从新房、二手房、租赁等维度看,市场正经历从"增量下行"到"品质提 升"的深度调整,各环节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行业整体止跌回稳。 另一方面,二手房对新房分流效应在加剧。二手房市场在 "即买即住、配套成熟" 优势下重点城市二手 房找房人数占比达67% ,较去年同期升5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超65%,反映市场需求向二手房倾 斜,"即买即住、配套成熟" 的二手房优势持续释放。对新房分流效应深化(重点城市分流强度平均30% ,三四线36%),尤其低能级城市,二手房 "截流" 新房客群更显著,倒逼新房市场加速产品与政策创 新。 三、租赁市场:景气趋稳,需求与价格分化并行 作者: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一、新房市场:热度分化,改善需求是关键变量 从安居客新房线上找房热度来看,市场整体还是延续降温(重点66城均值同比降9.1%),但城市梯队 分化显著:一线市场内部分化严重,高品质改善需求项目的热度不断提升,但外围区域的压力依然较 大;新一线城市韧性最强,5-6月热度持续向好,成都、杭州等凭借 "好房子 ...
金地集团:经营性物业贷累计融资200亿元,公开债务流动性危机已解除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0:39
金地集团 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4年偿还公开债务约200亿元的金地集团,在度过偿债高峰之后,开始谈发展,但其强调安全第一。 6月30日,金地集团(600383.SH)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徐佳俊、总裁李荣辉、高级副总裁郝一斌、高级副总裁王南等出席。管理层就债 务、市场、投资发展等问题进行说明。 关于融资:公开债务流动性危机已经解除,余额5.6亿元 度过偿债高峰。李荣辉坦言,在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公司度过偿债高峰,2024年全年偿还公开债务约200亿元,目前公开债务流动性危机已经解 除。对于公司经营而言,更关注财务的安全性,这更符合长远的利益。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地集团公司有息负债余额735亿元,其中96.30%为银行借款。李荣辉补充了最新的数据,今年2月和4月的两笔公开债务偿还 之后,公司的有息负债已经低于700亿元。公开债务仅有两笔,今年10月约6000万元到期和明年4月5亿元到期。 李荣辉表示,目前公司在银行的融资是稳健的,主要基于两方面,首先是公司经营相对稳定,公开市场的风险基本度过;"我们也在给银行提供更 多的增信",从信用融资慢慢的做了一些抵押融资、物业经营性贷款的融资等。 金地集团财务 ...
2025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01 08:32
导 读 预计下半年去库存和优化库存结构仍是行业主旋律,多数房企将维持审慎的投资策略,将销售回 款和现金流安全置于首要位置。 ☉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 | | | 2025年1-6月 · 中国房地产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No. of Days | - 地下 0 2 100 | | | | | | 新增土地价值 | | | 新增土地建面 | | 排名 | 企业名称 | (亿元) | 排名 | 企业名称 | (万平方米) | | 1 | 中海地产 | 506. 1 | 1 | 中海地产 | 256. 1 | | 2 | 保利发展 | 502. 2 | 2 | 绿城中国 | 224. 0 | | 3 | 绿城中国 | 443.0 | 3 | 保利发展 | 216. 2 | | 4 | 中国金茂 | 392. 1 | 4 | 建发房产 | 161.8 | | 5 | 建发房产 | 350. 2 | 5 | 邦泰集团 | 146. 1 | | 6 | 华润置城 | 347.6 | 6 | 招商蛇口 | 124. 3 | | 7 | 滨江 ...
比房价下降更令人头疼的来了?楼市这三件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棘手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1:24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问题已远超单纯的房价下跌。2022年开始,三四线城市率先出现房价下跌,随后蔓延至郑州、武汉、石 家庄等省会城市。2023年,这一趋势愈演愈烈:1月份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中,新建住宅环比下跌城市达62个,二手住宅环比下跌城市更是高达77个。 面对此情此景,各地政府纷纷放松调控,取消限购限售,银行也积极下调房贷利率,试图刺激市场需求,实现房价的"软着陆"。然而,比房价下跌更令人担 忧的是楼市浮现出的三大棘手问题: 三、法拍房数量的急剧增长: 法拍房数量的增长如同房地产市场困境的晴雨表,它直接反映了市场风险的累积。从2017年的5000套,到2021年的150万套, 再到2022年的300万套,法拍房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持续下跌的房价导致大量业主选择弃房断供;疫情反复冲击和实体经济 下行,使得许多人收入骤减甚至失业,无力偿还房贷;以及部分购房者盲目跟风,最终不堪还贷压力而放弃房产。法拍房的激增对银行构成巨大的风险,潜 在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不容忽视。 此外,大量的法拍房涌入市场,也会进一步加剧房价下跌的压力。 总而言之,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