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

Search documents
Cell重磅发现:运动能抗癌,关键在于肠道菌群
生物世界· 2025-07-10 03:2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众所周知, 久坐不动 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而 运动 可降低患癌风险、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因此被推荐作为标准护 理治疗手段。 运动可以抑制多种临床前癌症模型中的肿瘤生长,并增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的疗效,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黑色素瘤中。观察性研究显示, 运动能够改变小鼠以及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环境因素 (例如益生菌、抗生素和饮食) 引发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对小鼠和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 要的影响。然而,运动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是否在运动促进抗肿瘤免疫的能力中发挥作用,此前从未得到过检验。 2025 年 7 月 9 日,匹茨堡大学医学院联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Exercise- induced microbiota metabolite enhances CD8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 promoting immunotherapy efficac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运动 通过诱导 肠道微 ...
全球核药龙头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16:01
【导读】 全球核药龙头大消息!剑指百亿蓝海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中国药企核药海外研发迎来里程碑时刻。 在全球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领域大放异彩后,全球核药龙头远大医药 (0512.HK)的全球创新核药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近期又打开 了肝细胞癌治疗的大门。 据远大医药7月7日晚公告,基于钇[90Y]微球注射液DOORwaY90临床试验的突破性中期数 据成功达到预设的共同主要终点,FDA提前正式批准了该产品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 除肝细胞癌(HCC),且未限制肿瘤直径大小。 这标志着该产品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HC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重 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这表明,远大医药的海外临床注册能力已跻身全球领先水 平,将为其后续自研创新核药产品的海外开发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剑指百亿元蓝海市场 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是一款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产 品,采用全球领先的介入技术将钇[90Y]树脂微球注入肝脏肿瘤血管,释放高能量β放射线杀 灭肿瘤细胞,兼具了放射性药物和精准介入治疗的双重优势 ...
康方生物冲击千亿市值,重磅药物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3 08:19
7月3日,创新药公司康方生物(09926.HK)盘中涨超14%,最高报106.4港元/股,股价创历史新高,总 市值约950亿港元,距离千亿市值仅有一步之遥。 消息面上,康方生物今日早间宣布,自主研发的首个双抗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K146D1 (Trop2/Nectin4ADC),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a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临床前研究也显示,AK146D1对于表达Trop2或Nectin4的肿瘤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具有巨大的肿瘤治疗潜力。 AK146D1是康方生物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ADC药物。目前,该药已成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FDA)、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据介绍,Trop2和Nectin4是极具潜力的肿瘤靶点。目前全球已有靶向Trop2或Nectin4的单靶点ADC获批 上市,但尚无同时靶向Trop2或Nectin4的双抗ADC药物获批临床。 若发挥Trop2和Nectin4的协同互补作用,有望提高ADC药物疗效,减少耐药性,降低药物毒性,同时更 全面地覆盖各类型肿瘤疾病,克服单靶点ADC药物的治疗局限。 此外,该 ...
西湖大学最新Nature:发现“伟哥”抗肿瘤功效的免疫学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6-26 04:14
该研究发现,在肿瘤进展过程中, 肿瘤引流淋巴结 (tdLN) 中 迁移型常规树突状细胞 (mig-cDC) 的数量逐渐下降。 这种下降损害了肿瘤特异性 T 细胞的 初始激活以及随后向肿瘤微环境 (TME) 输送 T 细胞,从而导致肿瘤免疫逃逸。 作为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 树突状细胞 (DC) 启动并维持的肿瘤免疫循环,对于有效的内源性和治疗性调动的抗肿瘤 T 细胞反应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 携带 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持续从 肿瘤微环境 (TME) 迁移至 肿瘤引流淋巴结 (tdLN) ,以 激活肿瘤特异性 T 细胞应答,从而启动并维持抗肿瘤免疫循环。 然而,从 TME 到 tdLN 的这段漫长旅程,也可能被 肿瘤可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肿瘤免疫逃逸。 2025 年 6 月 25 日, 西湖大学 周挺 团队 ( 博士生 汤海潮 和 韦宗仿 为 共同第一作者 )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Rescuing dendritic cell interstitial motility sustains antitumour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通过体内全基因组 CRISPR 筛选 ,研究团队发现 PDE5 ...
远大医药(00512):核药增速快,脓毒症STC3141有望成为全球大药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6-25 05:38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gives a "Buy" rating for the company, marking its first coverage [1][10]. Core Insights - The company is expected to experience significant growth in its nuclear medicine sector, with the STC3141 sepsis product projected to become a major global drug. The report emphasizes the potential of new products in various therapeutic areas, including respiratory, critical care, and ophthalmology [3][9]. - The company has a diversified product portfolio and a robust pipeline, with a focus on innovative therapies and strategic acquisitions to enhance its market position [9][18]. Summary by Sections 1. Company Overview - The company operates in three main segments: nuclear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through acquisitions [9][18]. 2. Nuclear Medicine Sector - The nuclear medicine segment is rapidly growing, with a focus on the core product Yttrium-90 (Y[90]) and a pipeline of 12 innovative products targeting various cancers.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partnerships with leading international firms to enhance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9][35][37]. 3.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egment is expected to see growth from new products in the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fields, as well as in ophthalmology. The company is well-positioned to capitalize on the market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these new therapies [3][9]. 4. Financial Projections - The company forecasts revenue growth from 116.45 billion HKD in 2024 to 146.63 billion HKD by 2027, with net profit expected to rise from 24.68 billion HKD to 27.64 billion HK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projected P/E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company is undervalued compared to its peers [1][10][24]. 5. Market Potential - The global nuclear medicine market is proj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a rise from 10.7 billion USD in 2023 to 22.8 billion USD by 2030. The Chinese market for radiopharmaceuticals is also expected to expand rapidly, driven by increasing demand and regulatory support [36][38].
奥赛康:子公司甲氨蝶呤注射液获药品注册证书
news flash· 2025-06-22 08:27
奥赛康(002755)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 签发的甲氨蝶呤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甲氨蝶呤注射液的原料药已于2025年5月获得上市申请批准 通知书。该药品可单独使用治疗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等,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成骨肉 瘤、急性白血病等。PDB数据库显示,甲氨蝶呤注射液在样本医院近五年的年均销售额约1.4亿元,销 售市场前景广阔。此次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将丰富公司抗肿瘤产品组群,增强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 力,并对公司及子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
Cancer Cell:关闭这个基因,增强NK细胞抗肿瘤免疫
生物世界· 2025-06-16 03:5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会产生一种名为 白细胞介素-15 (IL-15) 的细胞因子,它能够有效保护我们免受癌症侵害,其作用在于促进能迅速发现并杀死首次出现的 癌细胞的免疫细胞的生成,例如 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 。 但问题在于,癌细胞进化出了许多策略来抑制像 NK 细胞这样的免疫细胞,导致免疫逃逸。因此,研究人员尝试使用能够激活免疫细胞上 IL-15 受体的 IL-15 受 体激动剂,从而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但这种方法被证明毒性太大,限制了进一步临床开发。 2025 年 6 月 12 日, oNKo-innate 公司和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 Cancer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ity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through targeting IL-15R signal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在 NK 细胞中关闭一个基因—— UBE2F ,能够显著提高 NK 细胞对低剂量 IL-15 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其抗癌功能,并在临床前模型中减缓 结直肠 癌 的生长。 在 ...
Nature子刊:邹强/李靖华/李霞/崔心刚团队揭示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双硫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关联
生物世界· 2025-06-15 03:3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3 年 2 月,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 甘波谊 教授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 期刊发表论文 【1】 , 发现和鉴定了一种 全新细胞死亡类型 —— Dis ulfidptosis (双硫死亡) 。 当 SLC7A11 蛋白高表达的细胞遭受葡萄糖饥饿时,就会触发 双硫死亡 , 在临床前模型中,用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 治疗可诱 导 SLC7A11 蛋白高表达的癌细胞发生双硫死亡,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且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毒性, 这项 研究为开发癌症治疗策略打开了新大门。 2025 年 6 月 3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邹强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李靖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李霞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崔心刚 等人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el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 Lactate dehydrogenase B facilitates disulfidptosis and exhaustion of tumour-infiltrating CD8 + T cells 的研究 论文 【 2】 。 该研究发现 ...
海思科:HSK47977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news flash· 2025-06-09 09:13
Core Viewpoint - The company has received an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from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for its IND application of HSK47977, a new oral small molecule anti-tumor drug aimed at treating lymphoma, marking a significant step in its drug development pipeline [1] Group 1 - HSK47977 is a self-developed drug with no other drugs targeting the same pathway currently in clinical stages globally [1] - Pre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HSK47977 exhibits significant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n human lymphoma cell lines in vitro and effectivel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in in vivo xenograft models [1] - The drug demonstrates strong target selectivity and an ideal safety window, potentially providing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lymphoma patients [1]
Immunity:细菌抗肿瘤免疫疗法有益和有害作用的细胞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6-06 03:18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早在 20 世纪初, 威廉·科利 (William Coley) 率先通过癌症患者肿瘤内和全身注射培养的细菌,证明了细菌癌症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如今,通过膀 胱内给药的 卡介苗 (BCG, 牛分枝杆菌的减毒活菌株 ) ,成为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疗法,也是唯一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细菌癌症疗法。 然而,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以表达肿瘤抗原的细菌作为癌症治疗性疫苗,其治疗效果喜忧参半,其中的细胞学机制仍有待揭示。 2025 年 6 月 5 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Immunity 上发表了题为: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neficial versus detrimental effects of bacterial antitumo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 细菌抗肿瘤免疫疗法 有益作用 (抗肿瘤) 与有害作用 (促肿瘤) 的细胞学机制。 出乎意料的是,单独瘤内注射 (i.t.) 该李斯特菌株 (Lm) ,可招募中性粒细胞进入肿瘤,使其转化为免疫抑制表型 ,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