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7 21:50
坐落于安徽肥西的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资料图) 徐勇摄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杉说,安徽希望以服务型制造集聚区为载体,推动两业融合在重点区 域先行先试,打造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高地,引领带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发展。 围绕推动集聚区建设,安徽将借鉴浙江、广东等先发地区先进经验,制定《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 区建设导则》(简称《导则》),明确集聚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创建条件、申报程序、评估管理等要求, 为集聚区申报、遴选、建设提供指引。《导则》正在履行相关必要程序,拟于近期正式印发。 中新网合肥6月27日电 (记者张强)记者27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 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 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导则》正式出台后,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印发通知开展集聚区遴选工作。符合条件的县(市、区) 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自愿提出申请,经市工信局初审后,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评审,确定集聚 区创建名单。集聚区遴选将重点考察制造基础、服务能力、市场主体培育、生态建设、 ...
剑指服务型制造转型 厦门市同安区开启产业升级新探索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6-15 05:55
在厦门市同安区的产业版图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2024年数据显示,全区制造业占GDP比重达 57.8%,服务业占比40.9%,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同安区重塑企业发展模式,重构区域 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此前,国家《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智能工厂 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 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这为同安区依托制造业基础,推动两业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机遇, 不仅有利于发展服务型制造,还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升级,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和产业链价值提升注入新活力。 服务型制造:重构产业价值链 在同安,制造业企业正在突破传统边界,通过服务化转型构建新的价值网络。通过引导家居智造等领域 龙头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支持企业整合设计、运维、金融等资源,提供 涵盖设备智能化改造、能源管理、供应链优化的一体化服务。 同安区同时也是现代都市农业的聚集地,拥有百利、银祥等17家农业龙头企业,2024年都市现代农业产 业集群实现营收450亿元,同比增长12 ...
安徽省长王清宪: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news flash· 2025-05-30 04:06
安徽省长王清宪: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 攀升 智通财经5月30日电,安徽省长王清宪5月29日上午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推动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 径。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 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 统筹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发挥产业联盟、商协会作用,引育优质融合化转型服务商,拓展"两 业融合"多元化应用场景,营造制造与服务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 ...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Jing Ji Ri Bao· 2025-05-15 22:1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事实上,从《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对服务型制造作出部署,并将其定位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的重要方向。那么,服务型制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其二,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采购、产品生产、 物流运输等各环节,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实现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贯通与全产业链运 营流程优化。利益相关方由单纯的交易关系转向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形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 体。产业组织关系也由传统的静态链状模式向动态、灵活、稳定的拓扑结构转变,从而显著提升产业 链、供应链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的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例如,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 供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趋势指引,在订单峰值期间将订单自动分配至最优产线,提升产能错峰利用率,实 现柔性生产。 其三,利于营造创新生态。服务型制造业务边界的扩展,要求企业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多领 域技术,倒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此外,通过融通制造和服务的一揽子需求,企业 与供应链合作伙 ...
优化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 北京方案助力企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4-29 07:14
4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北京市服务型制造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 《方案》)。北京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推进处)处长赵祥伟解读《方案》时 表示,《方案》聚焦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从"发展新业态、提升创新能力、打造标杆示范、提升公共服 务能力"等四个方面,共提出13条举措,全面优化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构建与首都城市定位相适应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 赵祥伟介绍称,在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方面,将根据北京目前服务型制造发展情 况,结合北京市优秀制造业企业创新实践,提出了"产品+服务+生态链""整机+数据+全生命周期服 务""产品+系统集成""产品+个性化定制""生产+体验服务"等5种针对制造业不同细分产业、不同产品形 态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推动企业延伸先进制造业价值链,拓展产业链高价值服务环节。同时,也鼓励 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更加丰富的"制造+服务"相融合的新业态。 曲美家居(603818)集团副总经理徐喆表示,曲美家居积极响应《实施方案》关于"挖掘'产品+个性化 定制'特色内涵"的指导要求,整合家装服务与制造能力,式开启从传统家具制造向 ...
IPO观察|从智造服务走向平台化,嘉立创上市路径背后的智造逻辑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11:51
值得一提的是,嘉立创并未将自己框定在传统电子制造商角色,而是主动拓展至机械结构件的高效定制 领域。从铝合金壳体到高精度机械零件,其通过数控加工、自主建模与在线协同,实现了从电子到结构 的跨品类协作。尤其在AI硬件、机器人、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这种电子+结构协同制造能力,正在成 为中小研发团队的重要依托。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类服务平台不仅具备更高的客户拓展弹性,还具备较强的纵向整合能力。从打样 服务衍生出的元器件、包装、电源、装配等业务,正在为嘉立创构筑更多"业务衍生空间"。 在产业链日益碎片化的当下,嘉立创以"电子+机械"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通了研发设计到实物交付之间 的多环节壁垒。企业客户可通过其在线平台完成从PCB打样、SMT贴片到CNC结构件加工的全流程下 单,实现电子与机械元件的协同制造。这种高度集成的服务模式,尤其适用于AI设备、工业控制、机 器人等对结构与电路匹配要求较高的产品开发场景,不仅压缩了开发周期,也明显提升了打样效率。嘉 立创以平台化协同能力承接起中小研发团队的制造后端,正成为新型智造生态中不可忽视的支撑力量。 随着中国制造持续向高端化、柔性化演进,服务型制造平台的成长路径正成为资本市场 ...
润物有声VI:2024-2025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Ai Rui Zi Xun· 2025-03-14 02:37
润物有声VI 2024-2025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部门:艾瑞研究院 ©2024 iResearch Inc. 目 录 CONTENTS 01 2024年宏观的变化 Macro Environment 02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Digital Economy 03 数字经济的不同领域 Market Segment 04 2025年值得关注的 Market Focus 2 01 宏观的变化 Macro Environment 3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GDP结构优化的进程,是我们处在"被追赶时代"的前夜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早期城镇化 黄金时代 新型城镇化 被追赶时代 过渡阶段 劳动力红利↑ 基础投资边际效率↑ 消费效应↑ 投资效应↑ 储蓄效应↑ 货币乘数↓ 技术生产要素↑ 政府消费/投资↑ 出海投资↑ 货币乘数- 私人部门消费/投资↑ 首先,从长经济周期的视角,中国的最终居民消费率确实仍具备较高的提升空间。这些当前国内经济主体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核心解 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当前GDP的结构的优化的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并且政府作为最终需求主体可能需要发 挥更强的作用。并且这个过渡阶段是存 ...
深度:科技消费,攻守兼备 ——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7 10:40
文/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章俊 、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 析师 张迪 、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詹璐、聂天奇、吕雷、赵红蕾 , 中 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助理 铁伟奥 2 0 2 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告中对全年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们认为,面对外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 的选择是——"消费稳当下,科技赢未来",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即使外部冲击超预期,我们还可以根据形势变化 动态调整政策,及时对冲、从容应对,达到"攻守兼备"的状态。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年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整体上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 简言之,面对外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的选择是——消费稳当下,科技赢未来。一方面,全方位提振内需,尤其重视消费,政策明确支持的消费行业盈 利有望持续改善;另一方面,科技强国、自主可控依然是发展主线,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链仍处在"顺风"发展环境当中。 经济增长目标总体符合预期,物价目标下调为2% 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