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

Search documents
滨州|发挥高铁交通枢纽及客流、物流、信息流优势 滨州高铁片区打造产城融合增长极
Da Zhong Ri Bao· 2025-07-11 01:11
近日,记者探访滨州高铁片区计划总投资4亿余元的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人员正顶着夏 日的高温,加紧施工,为年底前项目完工全力进行冲刺。 项目占地约110亩,是一项整合高铁、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及对外公路客运等多种功能的大型交通枢 纽工程,主要服务于客流的集散和转换,同时兼顾办公和商务功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多种交通方式相 互连接的大客流集散换乘点,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和综合服务能力。 片区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聚焦商贸物流、智能设计、科教培训、城市服务四大主导功能,并 培育多元发展方向,谋划布局"1+4+N"产业体系。将系统补强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片区发展能级, 形成产业功能驱动、公共服务功能支撑、居住功能保障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在城市设计方面,充分体现高铁片区嵌入城区的优势,以中央轴线为骨架打造展示滨州城市人文的 窗口。以蓝绿空间和城市重要道路划分组团,打造"一带统领,绿脉交织,多中心发展"的空间格局。融 合蓝绿空间与城市活力功能的片区中央轴带,布局高端商务酒店、特色商业街区、餐饮等功能和文化中 心、会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关城市文化功能,满足高铁出站商旅人群需要;以高铁片区中轴绿 带为核心,结合现状水 ...
“融合创新15条”出台 最高支持2亿元
Su Zhou Ri Bao· 2025-07-11 00:1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ase of the "Several Policy 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imed at enhancing Suzhou's innovation influence and developing new productive forces through 15 specific policy measures across five dimensions [1] Group 1: Enhancing High-Qual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ly - Suzhou aims to enhance the suppl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suppor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key laboratories with funding up to 200 million yuan and 20 m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2] - The city will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high-level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provide funding for variou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maximum support reaching 5 million yuan, 6 million yuan, and 10 million yuan [2] - Global "challenge" initiatives will be organized with a maximum support of 10 million yuan for key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and maj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2] Group 2: Improving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 The policy measures focus on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 rewards of 5%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vesting over 50 million yuan in equipment [3] - New service industry leaders will receive up to 1 million yuan in support,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ill be cultivated to create advanced industrial clusters [3] - Support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can reach up to 100 million yuan [3] Group 3: Enhancing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 Suzhou will establish a nurturing system for innovative enterprises, providing up to 100 million yuan for newly built global R&D centers [4] - Enterprises leading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projects will receive support of up to 20 million yuan [4] - The city aims to support at least 90% of municip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led by enterprises each year [4] Group 4: Promoting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 A high-level platform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will be established, with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s and service platforms up to 20 million yuan [5] - The city encourages "dual employment"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supporting technology talent exchanges [5] -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encouraged to develop insurance product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with support for premiums up to 300,000 yuan [5] Group 5: Building an Open and Shared Innovation Ecosystem - Suzhou will enhance its technology finance service system, providing risk compensation of up to 10 million yuan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port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6] - Support for high-value patent cultivation projects will be provided, with each project receiving 500,000 yuan [6] - New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Belt and Road" joint laboratories will receive funding support of up to 10 million yuan and 2 m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6][7]
“十四五”交出亮眼经济成绩单:5年GDP增量将超35万亿元,内需成为增长稳定锚|“十四五”成绩单
Hua Xia Shi Bao· 2025-07-09 11:4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迎来五年一度的大盘点。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华夏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 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 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平均在5.5%。可以说,中国 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 所未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除了经济总量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 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十四五"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全 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需贡献率超85% 发改委秘书 ...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07 11:28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屠强 联系人 | 屠强、耿佩璇 摘要 一问:哪些群体在"内卷"?工作时间拉长挤占消费时间,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年轻人最明显。 近年来,居民"内卷"倾向凸显,表现为工作时间拉长令消费时间"腰斩",同时导致服务消费偏弱。 2009- 2018年,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稳定;但2018年来,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为数不多出现劳动时间明显 上升的国家,2023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较2018年多21分钟。相对应地,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间同期由 80分钟/日下降至43分钟/日,对服务消费时间的挤压更为明显。 具体行业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卷"现象最明显,而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有所减 少。 2021年后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跳升3.7个小时;其中信息技术业工作时间涨幅显著(9.5小时)。制造 业的工作时间亦有上行,2018-2023年增加0.7小时。上述行业虽然绝对工资高,但工资增速回落,拖累居 民消费能力。而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分别回落1.7、0.5个小时。 从就业主体看,"内卷"倾向最突出的是年轻人,过去5年周工作时间平均增加超4个小时。 25-34岁 ...
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
Liao Ning Ri Bao· 2025-07-04 01:04
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精准识别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 就业困难群体,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统筹运用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实施意见》针对平等就业权利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相关部门指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招聘条 件和用工管理要求,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不合理限制。健全生育保障、普惠托育、就业扶持 等支持体系,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 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近 日,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重点领 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 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更好稳岗扩岗。 与此同时,我省同步推进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健全与转业安置有序衔接的退役军人自主 就业创业支持体系,鼓励优秀退役军人按照有关规定到党的基层组织、城乡社区和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工 作。 为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我省将加快推进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 建设,在动能转 ...
6月PMI数据解读:环比小幅改善,价格指数回升
Guoxin Securities· 2025-07-01 06:33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7月01日 6 月 PMI 数据解读 环比小幅改善,价格指数回升 经济研究·宏观快评 | 证券分析师: | 田地 | 0755-81982035 | tiandi2@guosen.com.cn | 执证编码:S0980524090003 | | --- | --- | --- | --- | --- | | 证券分析师: | 董德志 | 021-60933158 | dongdz@guosen.com.cn | 执证编码:S0980513100001 | | 联系人: | 王奕群 | | wangyiqun1@guosen.com.cn | | 事项: 6 月份,制造业 PMI、非制造业 PMI 和综合 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 49.7%、50.5%和 50.7%,分别环比上升 0.2、 0.2 和 0.3 个百分点。 评论: 图1:中国 PMI 主要数据一览 | | | PMI | | 企业规模 | | 生产 | | 需求 | 库存 | | | 价格 | 配送 | 就业 | 预期 | | --- | --- | --- | --- | --- | --- | --- | --- ...
债市基本面点评报告:出口回补渐近尾声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6-30 14:52
PMI 指数连续两月弱回升 本月制造业 PMI 读数延续上月修复趋势,在临界值以下继续回升 0.2 个点。分项指标中积极因素居多,其中供需两端 双双回升至扩张区间,且以新订单指数回升力度更大。采购量大幅上行 2.6 个点,升至扩张区间。价格及库存相关指 标均释放积极信号,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在荣枯线下回升 1.5 个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产成品库存指 数分别回升 0.6、1.6 个点。但负面信号也值得关注:从业人员指数低位继续向下回落 0.2 个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预期指数回落 0.5 个点,显然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 需求修复带动生产强势 本月需求指数为 3 月以来贸易摩擦升级之后首度回升至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回升 0.4 个点,回升幅度大于生产。一 方面说明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生产受到季节性和需求前景不明的双重压制。另外本月新出 口订单指数回升斜率大幅放缓,结合集运市场近期反馈来看,基于贸易摩擦缓和窗口的出口回补已经接近尾声,下半 年外需可能面临逐季回落的局面。 价格指数温和修复 本月原材料价格指数及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提高 1.5 个点。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的 ...
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7 21:50
坐落于安徽肥西的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资料图) 徐勇摄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杉说,安徽希望以服务型制造集聚区为载体,推动两业融合在重点区 域先行先试,打造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高地,引领带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发展。 围绕推动集聚区建设,安徽将借鉴浙江、广东等先发地区先进经验,制定《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 区建设导则》(简称《导则》),明确集聚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创建条件、申报程序、评估管理等要求, 为集聚区申报、遴选、建设提供指引。《导则》正在履行相关必要程序,拟于近期正式印发。 中新网合肥6月27日电 (记者张强)记者27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 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 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导则》正式出台后,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印发通知开展集聚区遴选工作。符合条件的县(市、区) 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自愿提出申请,经市工信局初审后,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评审,确定集聚 区创建名单。集聚区遴选将重点考察制造基础、服务能力、市场主体培育、生态建设、 ...
唐劲草会长获聘出任2025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委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09:32
作为全球科创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事之一,2 0 2 5 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选已正 式拉开帷幕,该评选旨在发掘中国科创领域的标杆人物,展现其卓越贡献,激励更多人才投身 科创事业。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会长、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获聘出 任本届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委。 福布斯官方微信公众号于6月2 6日发布的文章如下: 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选作为科创领域年度权威标杆评选,致力发掘以全球化、颠覆性视野重 塑产业格局的商业领袖、科学先锋、跨界定义者。在这里,中国企业家领袖、世界 5 0 0强掌舵 者、独角兽缔造者及科学巨擘共铸"环球科创核心圈",掌握技术革命话语权,贯通万亿级创新 生态,引领人类新纪元。 回顾 2 0 2 4年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选,"影响力"类别 入选者旗下企业总市值突破 1 0万亿元, 累计专利超万项 ;" 革新力"类别 入选企业总市值达千亿级,融资规模数百亿 , 几乎都是已 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各领域领军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2 0 2 4年入选 的企业类代表横跨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 ...
增强内生动力 让中国宏观经济稳舵远航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24 00:42
这两年,"宏观数据和微观体感出现温差"常被提起。对此,有研究团队试图在长期提振经济增长内生动 力的框架内来探讨解决方案。他们概括了两句话:一是"水龙头拧得更大",二是"水管更加通畅"。水龙 头的"进水口"对应的是经济增长动能,"出水口"对应的则是老百姓的获得感,中间这条"水管"就是一整 套与新动能特性相匹配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伴随着新动能的发展,一整套与之匹配的发展成果分享 机制亟待重塑。" 在现场,多位专家不约而同聚焦了一个词——"内生动力",它被提及了10次。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 况下,这是中国经济稳舵远航的关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好于预期,展现 出较强的韧性。他对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目标充满信心。 2025年行程即将过半,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但下半年的压力不容小觑。6月21日,中国宏 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大咖"齐聚于此,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稳舵远航 出谋划策。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宏观经济在今日中国是事关国家和民生的大事,也是关乎人类和世界的 大事。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影响的是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