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

Search documents
研判2025!中国食用香精行业政策汇总、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规模达到236.07亿元,天然香精发展潜力巨大[图]
Chan Ye Xin Xi Wang· 2025-07-11 01:19
食用香精是食品用香精的简称,是一种能够赋予食品香味的混合物。它通过结合天然与合成香料,为食 品增添香味,呈现出天然风味的多种香型。无论是水果的清新、奶香的浓郁,还是肉类的醇厚、蔬菜的 鲜美,食用香精都能一一呈现。同时,它还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 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以及酒类等,提供多样风味。 食用香精是专门为食品加工而设计的,旨在为食品增添美好香气,而非改变食品的内在品质。因此,其 使用量需严格控制,以避免过量添加带来的不适。香精具有"自域性",即需控制用量以避免影响口感, 过量使用会导致气味过于浓烈,影响食用体验。在食品中,食用香精的添加量通常在0.1%至0.6%之 间,这意味着即使食用大量含有香精的食品,人体摄入的香精量也远在安全范围内。 内容概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喜爱食用快捷方便的加工食品,并 且希望食品香味要可口、香味要丰富多样,这些必须通过添加食用香精才能实现。因此,随着食品工业 的快速发展,食用香精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生物工程、纳米技术、AI调香等前沿科技的渗 透,食用香精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高,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 ...
人造人类降临
3 6 Ke· 2025-06-19 09:52
【 AI速读 】 战略基本要素:确定战略原则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选择。 共同进化:讨论有机物和合成物的"共同进化",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关系。 3. 生物工程与脑机接口 生物工程尝试:通过人脑芯片实现物理互联,增强人类与机器的交流。 脑机接口(BCI):促进人类与机器的融合,可能迈向真正的共生。 4.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风险 这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历史背景与当前挑战 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国际体系的建立、帝国的衰落、商业和技术的扩张等。 当前的复杂挑战:全球不平等、地缘政治对抗、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等。 2. 战略原则与共同进化 伦理、生理和心理风险:自我改造可能导致人类失去立身之本。 集体无知:人类可能意识不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5. 类人人工智能与共存 类人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可能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利益,难以与人类价值观一致。 共存策略:通过早期社会化和公众互动降低风险,建立集成的控制架构。 6. 道德规范与人工智能 基于规则的系统:预先编程的指令管理人工智能行为。 强化学习:从人类反馈中学习,适应特定环境。 共识 ...
避坑“美丽陷阱”!上海九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骏博士起底玻尿酸与胶原蛋白科学美容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0 13:31
当"早C晚A"成为护肤公式、玻尿酸与胶原蛋白争议不断,中国美妆市场在成分浪潮中迎来高增长的繁 荣期。在"成分至上"的营销口号下,消费者对功效的狂热追求与尚待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之间,正形成 一道日益扩大的认知鸿沟。 监管标准的滞后性成为争议发酵的关键催化剂。伴随"生物活性肽""天然植物提取物""基因工程技术"等 新兴词汇爆发式涌入,美妆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已显著超越现有国标的覆盖范围。 21世纪:当下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在医疗美容的主要应用场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核心适应症和针对的皮 肤问题有何显著区别?在实际选择时,医生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陈骏医生:玻尿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结缔组织和关节中的天然多糖,具有保湿和填充功能。 在医疗美容领域,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主要用于面部填充与塑形,如法令纹、苹果肌、泪沟、鼻背、下 巴等,帮助恢复面部轮廓的立体感。 而胶原蛋白是皮肤的主要结构蛋白,占皮肤干重的70%以上,对维持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至关重要。在 医疗美容中,主要用于皮肤紧致与修复,刺激皮肤自身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强皮肤的保水能力,使皮肤 更加水润、光泽,改善皮肤松弛、毛孔粗大等问题。 从核心适应症来看,玻尿酸主要针对皮肤 ...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Jing Ji Ri Bao· 2025-05-22 22:08
第一,建强院校人才自主培养主阵地。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 持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鼓励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交叉学科中 心。以产业行业需求为核心,完善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重心前移。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世界一流原始创新为引导,建立形成国际一流人才主 导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体系。深化"大共享+小学院"运行模式,促进学分制和书院制改革,实施拔尖 人才培养计划和基础研究人才专项。推广清华"姚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经验,实施"天才少年"书院制培养 试点,建立"大师带徒"人才定制培养机制。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项目有机结合的人才开发体 系,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一流院校合作或独立办学,打造国际化、开放式高等教育资源集 聚高地。 第二,重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开发新体系。建立政府部门、产业企业、行业院校联动机制,搭 建产业人才开发基础工作协作平台,在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 设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建立行业院校师资开放式交流机制,加快打通校企"旋转门",吸引产业优秀 ...
生命的“建筑师”——中国科研人员像盖房子一样研究生物学
Xin Hua She· 2025-05-03 10:59
新华社天津5月3日电(记者栗雅婷)抗癌药物、可再生生物燃料、尝起来像肉的无肉汉堡、已灭绝花朵 的香味……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合成生物学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背后离不开一群像盖房子一样研 究生物学的科研人员,他们常常被称为生命的"建筑师"。 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是有目的地设计、改造乃至从头合成生物体系,用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材料、食 品、能源、环境、健康等问题,是生物学、工程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材料学等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学科。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19个新职业、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其 中就包括"生物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媛霞便是其中的一员。二十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糖工程 科研一线,从事"甜蜜研究"的她说起话来也甜甜柔柔的。 "稀少糖一般热量低、升糖指数低,是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的理想糖,对于慢病防治有重要意义,但 稀少糖在自然界中的存量非常低,提取困难。"近些年,孙媛霞带领团队建立了以稀少糖生物转化合成 为特色的糖生物工程研究平台,推动了功能性稀少糖产业的发展,多项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 2023年,孙媛霞团队还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