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坏性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追觅遇到的,不止是舆情危机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24 06:05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6月13日,追觅科技法务部连发声明,称遭遇大量不实负面信息的攻击,经多方提供线索及相关证据发 现,存在有组织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媒体"特征,且与多家公司及其高管密切相关。对此,追觅方 面除向多家自媒体正式提起诉讼,还发起最高100万元奖金的悬赏,公开征集黑公关线索、证据。 这一高调回应所折射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舆情危机,更是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内卷现状。 除了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断指计划"、"三倍薪资挖人"、"窃取商业机密后开除"、"对赌失败"等不实信息 外,稍早前曝光的所谓追觅内部信同样引起过舆论广泛关注。其中对比苏州总部与深圳分部工作时长, 要求员工创造价值要达到雇佣成本15倍的言论,深深刺痛了公众情绪。 虽然官方事后曾有回应"网传信息的发布者并非追觅科技的员工",但舆论场上的反响,的确清晰体现出 对于病态内卷的普遍反感。 与四轴无人机类似,扫地机器人在大众印象里曾长期被视为高速增长的新兴品类,包括追觅在内,国内 多家头部企业也已经牢牢占据着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的新兴赛道,国内玩家开启存量博弈模式更值得关注与警惕。 以追觅科技为例,面对市场激烈 ...
心智观察所:追觅遇到的,不止是舆情危机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24 05:55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6月13日,追觅科技法务部连发声明,称遭遇大量不实负面信息的攻击,经多方提供线索及相关证据发 现,存在有组织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媒体"特征,且与多家公司及其高管密切相关。对此,追觅方 面除向多家自媒体正式提起诉讼,还发起最高100万元奖金的悬赏,公开征集黑公关线索、证据。 这一高调回应所折射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舆情危机,更是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内卷现状。 除了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断指计划"、"三倍薪资挖人"、"窃取商业机密后开除"、"对赌失败"等不实信息 外,稍早前曝光的所谓追觅内部信同样引起过舆论广泛关注。其中对比苏州总部与深圳分部工作时长, 要求员工创造价值要达到雇佣成本15倍的言论,深深刺痛了公众情绪。 虽然官方事后曾有回应"网传信息的发布者并非追觅科技的员工",但舆论场上的反响,的确清晰体现出 对于病态内卷的普遍反感。 与四轴无人机类似,扫地机器人在大众印象里曾长期被视为高速增长的新兴品类,包括追觅在内,国内 多家头部企业也已经牢牢占据着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的新兴赛道,国内玩家开启存量博弈模式更值得关注与警惕。 以追觅科技为例,面对市场激烈 ...
探路产业“沙盒监管”,一线城市瞄准这三个新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9:12
编 辑丨孙超逸 从金融领域诞生的"沙盒监管",这一概念被引入AI等更多产业领域。 6月13日,深圳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透 露,深圳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 索"沙盒监管"机制。 今年3月印发的《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也明确,拓展"沙盒监管"施行 范围,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允许在法律法规尚未明 确的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商业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创新。 作 者丨陈思琦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告诉记者,沙盒监管 适用于一些可产生"破坏性创新"的前沿领域:"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未来的发展风险未 知,监管机构就需要划定边界,设计一套机制,在可监控范围内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的模拟运 行、动态监管。即使出现偏误,风险和破坏性也是可控的。" 拥抱A I "破坏性创新"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5年提出"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概念,创造一 个"安全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可在其中测试新产品、新服务、商业模式或营销 ...
探路产业“沙盒监管” 一线城市瞄准这三个新领域
今年3月印发的《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也明确,拓展"沙盒监管"施行范围,在 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允许在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新兴产业领域开 展商业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创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告诉记者,沙盒监管适用于一些 可产生"破坏性创新"的前沿领域:"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未来的发展风险未知,监管机构就需要划 定边界,设计一套机制,在可监控范围内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的模拟运行、动态监管。即使出现偏误,风 险和破坏性也是可控的。" 拥抱AI"破坏性创新"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从金融领域诞生的"沙盒监管",这一概念被引入AI等更多产业领域。 6月13日,深圳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透露,深圳 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5年提出"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概念,创造一个"安全空 间",金融科技企业可在其中测试新产品、新服务、商业模式或营销方式。 ...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虎嗅APP· 2025-05-31 13:02
华商韬略 .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华商韬略 ,作者:大南,题图来自:《非自然死亡》 求职难,是当前海量大学生的切身感受,背后引出了一个热门话题——"学历贬值"。 根据银河证券的预测,这种趋势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大学生毕业人数仍将逐年增长,直至2038年达 到1445万人为顶峰。这意味着只有2017年后出生的人,才能避开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 有人开玩笑说:"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21世纪贬值最快的却是学历。" 其实,"学历贬值"现象并非中国独有,隔壁的日本积累了近30年的"血泪经验",其中的得与失,极具 参考价值。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迷失的一代 "只要考上大学,一辈子就稳了。"这是80年代日本人的信仰。 彼时的日本经济欣欣向荣,企业争相招聘大学生。为了吸引求职者,很多企业承诺:只要来参加招聘 会就提供午餐,附赠伴手礼。有的企业不仅会为入职员工提供免费公寓,还报销搬家费、生活用品 费。 三菱汽车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甚至推出过"入职就送汽车"的福利。 当时的日本大学生被称为"金蛋",很多人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入职邀约:男生平均收到3份,女生平均 收到2.5份。东京大 ...
盖茨VS巴菲特:科技富豪为何掀起"去家族化"捐赠潮?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12:05
更令人震撼的是其子女继承方案。尽管1%比例看似微薄,但每位子女仍将获得约5.4亿美元。盖茨对此的解释颇具哲学意味:"巨额遗产会阻碍他们寻找人生 意义。"这种理念源于其成长经历,微软创业时期的车库文化,塑造了他对财富工具性的认知。 巴菲特著名的"滚雪球"理论同样应用在慈善领域。他建立的信托基金计划延续百年,子女担任顾问而非直接决策者。这种模式确保了慈善事业的持续性,但 也引发"财富控制权未真正转移"的质疑。毕竟,伯克希尔仍由巴菲特家族牢牢掌控。 "如果我留给子女100亿美元,等于剥夺了他们的人生意义。"比尔·盖茨这句惊世骇俗的宣言,彻底颠覆了传统富豪的财富传承逻辑。当这位微软创始人宣布 子女仅继承1%遗产时,他不仅挑战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更与"股神"巴菲特形成鲜明对比——两位顶级富豪的捐赠模式,正引发全球对财富传承的重新思 考。 盖茨的"激进式"捐赠:62%财富充公计划 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堪称科技富豪中的"激进派"。他最近在奈飞纪录片中公开支持对富豪加税,甚至表示愿意放弃62%的个人财富。这种"自我革命"式的表 态,与其基金会25年后关闭的计划形成呼应——盖茨选择在自己有生之年将千亿资产"清零"。 相比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