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本

Search documents
深度解读|马斯克建“美国党”背后三大推手
Xin Hua She· 2025-07-11 13:36
0:00 这些天,马斯克要建"美国党"的事炒得沸沸扬扬。他不仅扬言要给美国人民自由,代表80%中间选民, 还要搅局明年中期选举。 在美国,理论上注册成立政党门槛较低。而实际上美国目前也有着数百个小党,但规模和影响力同民 主、共和两大党相比,差距巨大。有句话这样形容:在美国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第三党",可能比把人送 上火星还难。 那马斯克建"第三党"是一场儿戏吗?还是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各派的利益之争已经激烈到他必须另 起炉灶? 作为亿万富翁、科技圈层的顶流,马斯克是近年来崛起的"科技工业复合体"的代表人物。 他拥有的社交媒体X、特斯拉、SpaceX,背后都是和美国国家利益紧密捆绑的高科技资产。甚至可以 说,他本人就是"美式资本主义"的一个符号。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直接原因是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法案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 免。这对作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老板的马斯克而言非常不利。 在"大而美"法案的财富分配之争的表象下,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利益之争,实际上是MAGA派,也就 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派同科技资本的对立,核心是新老资本的博弈。 特朗普的MAGA阵营代表的是一部分传统产业、白人工薪阶 ...
赌上特斯拉,马斯克向特朗普“开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10:46
在特斯拉市值一周蒸发千亿美元后,马斯克发起美国政坛的新牌局。 这位世界首富高调宣布成立"美国党",剑指昔日盟友、现任总统特朗普。这是一场赤裸的利益豪赌。 赌注,是他的商业帝国——特斯拉、SpaceX,以及他在美国的全部政治资本。 这并非马斯克一时兴起。 牌局虽开,但并不好打。 首先是程序门槛。基于现行法律,美国新政党获得参选资格需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纽约时报》直 言,在美国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政党可能比把人送上火星还难。 其次,美国"赢家通吃"的选举制度天然不利于第三党发展。美国乔治敦大学政治历史与政治方法学教授 汉斯·诺埃尔指出,"在美国,你必须完全胜出才能获得回报。你无法通过成立一个小党派,赢得20%或 30%的选票,从而在立法机构中获得相应席位,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该法案不仅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更间接打击了特 斯拉的碳积分交易业务,对于过去一年靠碳积分收入28亿美元、利润占比近四成的特斯拉而言,无异于 斩断命门。 摩根大通年初曾预测,取消电动车抵免政策或使特斯拉年运营利润减少12亿美元。 如今,噩梦成真。"出手的人",正是马斯克曾投入超2亿美元竞选资 ...
川普想让马斯克“滚出美国”
3 6 Ke· 2025-07-03 01:10
历史的进程往往由大人物推动,但他们又反过来被性格牢牢控制。马斯克和川普,就是两只典型的"雄性表演动物",行为模式极度张扬、充满控制欲,又 天然不信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他们曾短暂结盟,却终究因为"Big, Beautiful Bill"彻底撕破脸。 美国 政治,从来不缺表演,但像这两只"开屏孔雀"一样争奇斗艳又疯狂撕逼的确实罕见。 01 两个"神经质" 马斯克曾公开承认自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这并非"卖惨",而是一种赤裸的权力宣示。他的阿斯表现得尤为典型:高度专注、缺乏共情、控制欲极 强。 他的员工们对此一点不陌生——2015年,一名特斯拉员工为迎接新生儿请假,马斯克回邮件极度冰冷:"这不是理由。" 在马斯克眼中,人的生育权、身体健康、家庭因素都不值一提。他追求的,是效率的极限、纪律的纯粹。 川普则是另一种神经质人格:未曾确诊阿斯伯格,却活在高亢而自恋的情绪中。羞辱式管理、即时惩罚、翻脸比翻书还快,是他一贯的权术手段。 在川普周围,任何对他稍有异议的人,要么被当场讽刺,要么被"边缘化"。 2024年,川普和马斯克曾短暂进入"蜜月期"。川普复出竞选,需要一位科技巨头为自己在年轻群体和硅谷人中"镀金";马斯克则 ...
马斯克组党:科技寡头搅动美国政治的野心与困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5:46
2025 年 6 月,马斯克在 X 平台发起的 "中间党" 投票以 80.4% 支持率引爆舆论,"美国党" 的诞生标志着科 技资本对传统政治体系的公开挑战。这一行动表面是个人政治博弈,实则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危 机。 一、商业利益驱动的政治反击 三、制度壁垒与资源优势的博弈 尽管马斯克拥有 2000 亿美元身家、X 平台舆论控制权和庞大粉丝群体,但美国选举制度对第三党极不友 好。例如,加州要求新党提交 800 万选民联署,全国性参选需累计 2000 万有效签名,这几乎难以完成。此 外,两党可能联合打压:特朗普威胁终止政府合同,民主党则追责特斯拉自动驾驶问题。 不过,马斯克的资源优势不容忽视。他可独立承担政党初期数亿美元开支,并通过 X 平台直接动员选民, 绕过传统媒体。历史上,西奥多・罗斯福的进步党曾在 1912 年赢得 88 张选举人票,虽未持久,但证明了 科技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实力的可能性。 四、未来走向:政治杠杆还是长期实验?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决裂源于政策冲突。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每年或使特 斯拉损失数十亿美元,并威胁终止 SpaceX 价值 90 亿美元的 NASA 合同 ...
龙船退役引爆科技战,马斯克叫板总统权威,美企国策捆绑走向失控
Sou Hu Cai Jing· 2025-06-06 08:19
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带着个人情绪的强硬打击。"我帮过埃隆很多",这句充满恩宠意味的话语揭示了一个 极具讽刺的现实,在美国国家政策的执行层面,企业巨头与总统之间的"私人关系"似乎仍在影响联邦财 政的走向。SpaceX作为NASA载人航天项目的主力承包商,其龙飞船是目前唯一能够从美国本土将宇航 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可复用载人航天器。然而特朗普却声称"终止合同可为预算节省数十亿美元",显然 是将国家级科研成果作为政斗筹码。这不仅打破了国策与市场的边界,也暴露出政企合作深层不对称的 结构性问题。 文︱陆弃 当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高调宣布"龙飞船退役"之际,美国航天梦、市场信心与白宫权威同时遭遇沉 重撞击。这并非一场简单的亿万富翁与总统之间的情绪交锋,而是一场美国科技资本与政治权力结构冲 突全面升级的标志性事件。随着特朗普公开威胁取消SpaceX与特斯拉的政府合同与补贴,马斯克则毫 不退让地启动"龙飞船退役程序",并在公开平台暗示弹劾总统,此番对峙已突破政商争执的传统边界, 直接进入国家治理与市场稳定的核心区域。 马斯克反击同样不留情面。他不仅在X平台连发数帖,痛批特朗普新提出的"大而美"税收法案为"夜袭 法案",更在公开 ...
市场观察人士:链接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港股市场重塑新生态
news flash· 2025-05-26 18:24
港股市场正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热潮,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乃至全球领先优势的科技企业纷纷涌向港交所。 这些企业有的已成功挂牌,有的在等待聆讯,还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事宜。市场观察人士指 出,港股市场正在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的重要枢纽:一方面汇聚了蓬勃发展的内地科技企业,另一方面 链接着寻求优质标的的全球资本。在此过程中,港交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日益成为链接科技产业与国 际资本的"超级纽带"。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港股市场的产业结构,更提升了其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战略 地位。(证券时报)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应时应势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06 17:50
5月6日,传闻许久的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将其形容为"手把手的服 务"。这一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供专门的指引。科企专线在这些企 业筹备上市的早期阶段为它们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进一步协助 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 科企专线还实现了一个更大突破——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这也是应时、应势之举。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产品尚未商业化的阶 段,与其他行业相比,过早或长期披露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会给这些公司带来 过高的风险。 不难预料,通过精准解决科创企业上市痛点、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香港有望在全球科技资本博弈中占 据更主动地位,进一步吸引内地及全球科创企业赴港上市。 从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到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从推出SPAC机制再到允许特专科技公司 于主板上市,港交所近年的一系列改革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巩固香港作为新兴及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 台的地位。 港交所的改革成效极为显著。2018年之后,新经济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港股市场发展壮大,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