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与大数据
icon
Search documents
短视频直播平台带动 新兴职业爆发式增长
在业内看来,流量的快速增长是实现平台就业的先决条件。"2023年8月到2024年7月,抖音电商短视频 每天迎来80亿次观看,直播间每天有38亿次的访问量,平台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 46%。"抖音电商业务代表高西婕透露,流量的快速增长让电商业务的就业需求迅速增长。2024年,新 入驻抖音电商平台并实现动销的作者达753万名,"这个过程中带来了大量支持岗位的出现"。 按照创作者与后端支持人员平均1:1.5的配比,仅内容创作岗位就能带动大量直接就业岗位,涉及内容 运营、直播助理、摄影剪辑、后期制作、广告投流等多个领域。商家侧也会新增大批岗位,包括数据分 析、选品、客服、主播、仓储管理等。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瑜看来,抖音电商的这种模式具有普遍性,提供充分就业的 机会,提高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模式,在改善供需匹配、 调整就业结构方面作用显著,尤其是打破了特殊群体劳动力市场的进入壁垒。价值研究报告认为,提高 劳动参与率在当下有着积极意义。 ◎记者 罗茂林 6月26日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4—20 ...
丁奎岭院士:化学合成要被生物合成取代了吗?
#SynBio团队 | 丁奎岭院士 6月13日, 丁奎岭院士 在 2025首届生物有机合成与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上做了 《融合化学与生 物的合成科学》 的演讲。 DT产业研究院 对此做了部分要点梳理,如内容整理有偏颇,欢迎指 正。 化学合成会被生物合成取代吗? 如何形成互补,创造更低成本、更高价值的路径? 化学法 & 生物法协同未来3大要点是什么? 对此,丁院士列举了一些相关案例,其中,就以 青蒿素 为例,生物合成则通过糖类转化为青蒿酸 (团队工作);化学方法通过氢化与氧化步骤提升了青蒿素的生产效率。对此, 上海交大张万斌 团队实现了与复星医药合作完成了500升反应釜规模(10公斤级)的中试放大生产 。 再如, 天津工生所实现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其中化学合成负责甲醇生成,生物合成负责淀 粉生成 。类似的跨学科合作在高分子材料、药物开发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示了化学生物 协同的广阔应用前景。 点击更多阅读 : 马延和等人最新成果登 Nature 子刊,将酵母打造为淀粉合成工厂 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如何在原理上 走向统一 、在工程化上得到借鉴? 丁奎岭院士 首先提出了 化学生物协同的核心目标, 即 通 ...
长沙环保“黑科技”出海 为曼谷空气监测装上“智慧大脑”
Chang Sha Wan Bao· 2025-06-09 11:4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记者今日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合 科技")获悉,旨在改善曼谷空气质量的国际合作项目——"清洁曼谷空气"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在签约仪式上,曼 谷市政府、中国环科院、泰国工业联合会、力合科技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此举标志着长沙环保监测领域的龙 头企业力合科技在国际化战略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中泰科研团队合作的创新实践,该项目承载着特殊使命。曼谷长期面临工业废气排放、交通尾气污染以及农 业活动季节性颗粒物排放等多重压力。项目团队将通过系统性研究,深入剖析曼谷重污染天气成因,为当地空气 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与精细化管控方案,探索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全新路径。 力合科技在此次合作中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据了解,公司为项目量身打造了融合AI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空气质 量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与初步分析。项目中部署的超级站堪称"空气质量监测大脑",集 成了常规空气监测指标分析仪、气象参数监测系统、无机元素分析等尖端设备,可实现全要素颗粒物污染源及成 分的24 小时在线监测。 项目的落地,不仅彰显了先进绿色科技跨国应用的广阔前景,更体 ...
先进存储在鹏城,成就商业好生意!华为成功举办深圳政企商业市场存储新品推介会
Sou Hu Wang· 2025-05-23 07:21
[中国,深圳,2025年5月21日] 近日,华为成功举办2025深圳政企商业市场存储新品推介会。本次活动 以"先进存储在鹏城,成就商业好生意"为主题,诚邀深圳地区合作伙伴齐聚一堂,感受数字技术的澎湃 动力,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抢抓时代发展的数智机遇,共赢商业好生意。 AI数据爆发催生存储变革 华为全场景方案加速"闪存普惠"时代到来 随着AI大模型训练数据量爆发式增长,企业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求激增,存储产业正迎来智能化升级 的关键拐点。华为深圳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贾飞在开场致辞中指出,AI驱动数据价值不 断提升,存储产业大有可为,华为持续创新,推出高性能文件存储、超融合、AI推理平台及数据备份 等一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伙伴抓住新机遇,进一步做大存储产业市场空间。 华为深圳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贾飞发表致辞 华为存储产品线商业市场营销总监蓝文海发表演讲 超融合引领IT基础设施变革 华为虚拟化一体机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IT基础设施复杂性逐渐增加,超融合技术以其轻量高效、安全可靠和智能管理的 特点,成为构建IT基础设施的主流模式。华为DCS&超融合高级营销经理庞博伟表示, ...
7年累计亏损超38亿元,国际医学: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尚在推进中
Core Viewpoint - International Medicine (000516.SZ) is facing challenges in achieving profitability despite expanding its business directions and increasing service volumes in its hospitals [1][5][18]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International Medicine reported revenue of 4.815 b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4.28%, but a net loss of 254 million yuan, although this represented a 31.01% reduction in losse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2] -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in net loss to 106 million yuan, indicating a worsening trend in profitability [2] - The company has experienced continuous negative net profit for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accumulating losses exceeding 3.8 billion yuan [9] Hospital Operations - The Xi'an Gaoxin Hospital and Xi'an International Medicine Center Hospital are key revenue contributors, with the latter being crucial for the company's overall profitability [6][7] - In 2024, the Xi'an Gaoxin Hospital achieved revenue of 1.525 billion yuan, a 2.68% increase, while the Xi'an International Medicine Center Hospital reported revenue of 3.274 billion yuan, a 7.60% increase, but still incurred a net loss of 165 million yuan [6] Service Volume Growth - The outpatient service volume at Xi'an Gaoxin Hospital reached 1.1545 million visits in 2024, a 0.30% increase, while inpatient services grew by 1.8% to 66,000 [3] - The Xi'an International Medicine Center Hospital (including the North Campus) saw outpatient service volume rise to 1.4182 million visits, an 18.88% increase [4] Strategic Initiatives - The company is exploring new business directions, including partnerships in gene test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with a focu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8] - Collaborations with tech firms like Huawei and Mindray aim to integrate AI and big data into healthcare services, enhancing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rvice quality [9] Competitive Landscape - The entry of new competitors in the market, such as Mingji Hospital, poses additional challenges for International Medicine, which must navigate a crowded field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11][18] - The rapid expansion of new hospitals in Xi'an further intensifies competition, with six new tertiary hospitals established since 2023 [16][17]
红日药业2024年净利润暴跌96% 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腰斩”
Xi Niu Cai Jing· 2025-05-08 01:59
4月28日,红日药业发布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同比下降5.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6.7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5.76%;实 现扣非净亏损760万元,同比下降102%;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5%。 财报披露,2024年红日药业毛利率为52.76%,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净利润暴跌主因包括:中药配方颗粒价格降幅超50%,叠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毛利 率收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增加83.34%;政府补助同比减少79.42%,非主业贡献骤降。 财务结构变化方面,2024年红日药业总资产为111.65亿元,总负债为23.6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1.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52亿元,同比下降44.3%;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金额为-1.7亿元,同比下降57.7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61亿元,同比下降25%。 分业务看,2024年红日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收入为26.68亿元,同比下降8.7%,营收占比为46.15%,受集采降价、市场竞争加剧拖累;成品药收入为 14.29亿元,同比微降0.74%,营收占比为24.72%,其中 ...
滨州欣悦康复医院"万医生"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正式发布
Qi Lu Wan Bao· 2025-04-28 09:32
针对当前国民面临的健康管理痛点,滨州欣悦康复医院院长鲁青提出"三维度、全链条"服务体系,涵盖五 大精准服务、四大创新服务及三大核心支撑,直击银发家庭用户、慢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高净值人群 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平台推出三大特色服务包:"慢病全周期管理包"聚焦"三高六病"长期跟踪;"家庭健康守护包"覆盖 孕产至老年照护需求;"精英健康定制包"则为高净值人群打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愉悦集团董事长刘曰兴强调,"万医生"旨在打造普惠型健康管理模式,未来将立足滨州,辐射全国,让更多家 庭享受便捷、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集团销售总监刘克宝表示,计划通过品牌化运营,推动医院向新型医 疗模式转型。 据悉,"万医生"平台将重点推进示范项目,计划三年内触达6万户家庭,实现"健康有人管、疾病早预防、全 程有守护"的目标。"万医生"平台的推出,标志着健康服务从单一诊疗向跨生命周期、跨区域的大健康服 务转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300959)资源、融合医疗与健康管理,该平台将为家庭健康保障提供系统 性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落地实施。 近日,滨州欣悦康复医院"万医生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正式发布,愉悦集团、腾讯健康等企业代表及200 ...
申报数量同比增长超两倍!这一基金产品彻底火了
券商中国· 2025-04-06 23:13
2025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了一股指数增强基金的布局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年内共有52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上报,涉及37家基金管理人,较去年同期的17只同比 大增206%,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年内已有32只指增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0.88亿元,远超 2024年同期的18亿元。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市场对"被动投资+主动增强"策略的认可,也折射出量化技术发展与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 双重驱动。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指数推出、策略创新及投资者需求多元化,指数增强基金或将成为公募行业未来 扩容的重要方向。 申报数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的申报与发行呈现爆发式增长。从申报端看,开年至今已有52只产品上报,远超过去五年 同期水平(2019—2023年同期分别为6只、8只、11只、12只、15只)。这一数据较2024年同期的17只同比增加逾 两倍,且参与主体从13家管理人扩展至37家,中小公募占比显著提升。从发行端看,年内已有32只指数增强基金成 立,另外还有9只正在发行、12只蓄势待发,显示出市场对这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热潮的驱动因素,既包括市场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