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Search documents
玉米概念涨1.71% 主力资金净流入13股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0-10 09:54
截至10月10日收盘,玉米概念上涨1.71%,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8,板块内,32股上涨,天康生物、厦 门象屿、星湖科技等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52%、5.32%、3.75%。 | 002385 | 大北农 | 0.73 | 2.31 | 222.58 | 0.66 | | --- | --- | --- | --- | --- | --- | | 600313 | 农发种 | 1.43 | 1.65 | 151.32 | 1.34 | | | 业 | | | | | | 600127 | 金健米 | 0.89 | 1.76 | 131.92 | 1.73 | | | 业 | | | | | | 002041 | 登海种 | 1.51 | 1.04 | 124.20 | 1.45 | | | 业 | | | | | | 002688 | 金河生 | 1.03 | 2.37 | 86.81 | 0.72 | | | 物 | | | | | | | 金丹科 | | | | | | 300829 | 技 | -0.1 1 | 2.27 | 1.07 | 0.02 | | 301301 | 川宁生 | 0.55 | 2 ...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工信部等三部门调整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0 00:20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NO.1 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复旦大学在《自然》(Nature)上发文,率先实现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 存,攻克新型二维信息器件工程化关键难题。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全球性挑战,具有原子级厚 度的二维材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二维材料应用于集成电路中。当 前,国际上对二维材料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NO.2 机构:存储领域未来3年设备支出总额将达1360亿美元 10月9日,SEMI最新报告称,预计2026年至2028年,全球300毫米晶圆厂设备支出将达到3740亿美元。 这一强劲的投资反映了晶圆厂区域化以及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对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 报告称,2025 年全球300毫米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7%,达到1070亿美元;2026年投资将增长 9%,达到1160亿美元。其中,存储领域未来3年设备支出总额将达1360亿美元。预计2026-2028年 DRAM相关设备投资将超过790亿美元,3D NAND投资将达5 ...
进博会“全勤生”剧透今年参展亮点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9 13:33
中新网上海10月9日电(记者陈静)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进入倒计时。进博 会"全勤生"花王、拜耳向记者剧透今年进博会的亮点。 记者9日获悉,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花王今年将携本土化创新产品等亮相进博会。花王方面 表示,八年参展,花王不是在"重复赴约",而是在"共同成长"。 在作物科学领域,拜耳把"全球智慧+本土创新"深度融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带来7个"中国首 展"和8个"进博会首展"。据透露,在拜耳种业展台上,玉米种子新品牌及九大玉米种子新品种将亮相, 多款蔬菜种子和多个全球研发创新成果也将同步展出。拜耳首度展示在华布局的第三家再生农业示范农 场——吉林梨树耘远农场。 拜耳方面表示,愿以进博会为支点,把握中国机遇,汇聚全球创新,助力中国民众创造美好生活。(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今年进博会上,花王旗下品牌将携诸多新品登场;除了新品首秀,本届进博会上,花王将首设VIC展 区(Value Innovation Center),通过消费者共创开发逻辑、跨界合作等四大板块,全面呈现花王138年来 对"清洁、美丽、健康"生活的初心与创新实践。今年,花王首次将ESG主题发布会 ...
荃银高科(300087.SZ):公司荃研2001等品种有一定的耐涝或耐旱效果
Ge Long Hui· 2025-10-09 07:53
格隆汇10月9日丨荃银高科(300087.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荃研2001、荃研588、荃研656等品 种有一定的耐涝或耐旱效果。 ...
三农专家宋洪远到种业企业被调研|农业经济专家邀请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06:48
【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一、顶层解读:把"企业诉求"上升为"国家选项" 2017年8月31日,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宣讲团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带队,赴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此次调研 为企业解读"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两区"建设政策,校准"走出去"技术路线,植入国家信用,推动中国种业由"产品出海"向"规则出海"跨越,战略意义深远。 宋洪远现场剖析《农业对外合作中长期规划(2016—2025)》等三份纲领性文件,明确将种业列为"优先走出去"领域,提出"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抱团路 径,并把中一种业在东南亚、非洲已建的杂交水稻试验站直接纳入"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储备清单,使企业境外资产一夜之间获得部际联席会议八部委联合 背书,为后续享受出口退税、融资贴息、援外培训指标打开政策闸门。 二、标准输出:让"中国种子"携带"中国规则"同步落地 针对企业反映的"品种权境外维权难"痛点,宋洪远协调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国家知识产权局现场办公,确定在中一种业缅甸试验站率先建设"中国—东 盟品种权服务工作站",输出国内已成熟的DNA快速检测、电子标签追溯 ...
上海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项目 原则上财政支持资金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Xin Hua Cai Jing· 2025-10-09 02:42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9日电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9日发布《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 金管理细则》。其中提出,开展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协同创新,围绕国家战略 需求和本市种业发展目标,聚焦重点物种,开展突破性重大品种选育。优先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种 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牵头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和自主品种获得国家审定且达 到一定推广面积(量)的种业创新企业。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原则上财政支持资金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 ...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新绛:风华越千年,古城展新姿
Yang Guang Wang· 2025-10-09 01:25
【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展示 老区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变化,央广网记者走进山西革命老区看发展,推出《光耀太行·红土巨变》融媒体系列主题宣传。 央广网运城10月8日消息新绛,古称绛州,坐落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恰汾河穿城而过,这里曾是舟车辐辏的"水旱码头",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底蕴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36年东征红军来到这里,将革命火种燃遍绛州大地。著名的汾南地下交通站坚持7年传递情报,护送伤员,为敌后抗日斗争、沟通晋东南与陕北根据地 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华千年的绛州城,从战火硝烟的洗礼中走过。如今的新绛,是一座将历史与现代充分融合的城市。新绛不"新",这座"时光之城"里文化遗存遍布,将 1400年的光阴浓缩;新绛很"新",这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强基 绿色名片耀三晋 新绛,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果菜十强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西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蔬菜销售收入达23.5亿 元,年产蔬菜7亿公斤。 ...
荃银高科9月30日获融资买入1001.63万元,融资余额5.08亿元
Xin Lang Cai Jing· 2025-10-09 01:24
9月30日,荃银高科涨0.77%,成交额1.05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荃银高科获融资买入额1001.63万 元,融资偿还2338.92万元,融资净买入-1337.29万元。截至9月30日,荃银高科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09 亿元。 融资方面,荃银高科当日融资买入1001.63万元。当前融资余额5.0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85%,融资余 额低于近一年2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分红方面,荃银高科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4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10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荃银高科十大流通股东中,万家品质生活A(519195)位居第三 大流通股东,持股1741.35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31.26万股。银华内需精选混合(LOF)(161810)位居第 六大流通股东,持股900.00万股,持股数量较上期不变。万家臻选混合A(005094)位居第七大流通股 东,持股851.5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327.28万股。嘉实农业产业股票A(003634)位居第八大流通股 东,持股689.85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92.79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614.1 ...
中经评论:“藏粮于技”关乎农业发展方式变革
Jing Ji Ri Bao· 2025-10-09 00:09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水稻、小麦品种自主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都源自中国人自 己掌握的"农业芯片"。只有"中国粮"用"中国种",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端稳中国饭碗,避免外部断供引发 的战略风险。良种推广是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显著提升单 产。当前育种目标已从增产延展到提质,培育出高筋小麦、甜糯玉米、高出米率水稻和功能性农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现代良种普遍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藏粮于技"战略已结出累累硕果。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 数据: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 突破96%。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为主转变,实现 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装备支撑。 农业科技正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我 国 ...
中原粮仓怎样更稳
He Nan Ri Bao· 2025-10-08 23:26
中原熟,天下足。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不仅成功保障本省粮食供应,每年还向全国、向共 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等地区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改变始于针对性改造。2021年起,当地聚焦砂姜黑土短板,一边推进土壤改良,一边搭建智慧农业系统 实现水肥精准调控;今年,老王坡10万亩中低产田全部变为"丰产田",这样的升级在河南多地同步推 进。 良田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久。河南创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模式,政府统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 专业团队管护,破解"重建轻管"难题。今年夏粮生产,全省依托高标准农田完成1.14亿亩次抗旱浇灌, 实现750.01亿斤总产;秋作物抗旱浇灌达1.24亿亩次,为全年生产夯实底气。 科技赋能:破解增产关键点 "前两年倒春寒突袭,周边麦田叶片冻紫,我种的新麦58却依旧翠绿。"卫辉市麦农薛张勇说,当年他家 200亩小麦亩产达1100斤,比普通品种多收100斤。 新麦58的抗逆表现,源于河南种业创新积淀。我省已建成50万份库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新收集种质资源7565份,筑牢品种选育基因库;还培育良种繁育基地31个,小麦供种能力占全国2/5, 形成"育供"完整链条,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