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时评丨迎战连阴雨,秋收秋种抓好“抢”和“保”
Xin Hua She· 2025-10-11 08:03
新华社记者王悦阳、胡璐 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五成。根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后 期部分地区仍有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打好这场秋粮抢收抢烘"保卫战",各地各部门还需提高警惕、 细化政策,从气象预警、田间抢收、麦播备耕到秋粮收储全面发力。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题:迎战连阴雨,秋收秋种抓好"抢"和"保"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一些地方农田渍涝、农机难下,影响秋收 进度,也给秋种带来一定困难。全力以赴抢收抢种,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秋播不误农时,成为当前"三 秋"生产最紧迫的任务。 无论是作物生长,还是粮食收获、储存,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今年以来,我们克服干旱、洪涝 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秋粮长势正常偏好。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影响、抓好秋收 秋种服务保障,是确保今年秋粮丰收到手、打好明年夏粮生产基础的重要举措,必须高度重视,把各项 措施落实落细。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为应对连阴雨,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 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应急机具,并与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救灾机具补贴事项。受灾地区利用 ...
中国气象局:气象风险预警助力冬小麦增收83亿斤
Xin Lang Cai Jing· 2025-10-11 07:46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 我国主要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稳产增收,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工 作,"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全面开展 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持续在增 产和减损两侧双向发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农业新局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10-11 07:43
来源:农民日报 人工智能正悄然走进育种、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重塑着农业的格局。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生万物》里,封二临终前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给大家讲了"种地的事":"田是 根,地是本,打庄户的第一条就是要敬着地;猪粪肥,羊粪壮,牛粪只能当配方;三分地,七分浇,粪 是劲,水是命……"在秋分到来之际,这位种了一辈子地、执着于买地开荒的老庄稼把式,带着对土地 的深切眷恋和对丰收的向往与期待,溘然长逝。封二无疑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那些朗朗上口的 种地口诀,更是多少代庄户人摸索出来并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的耕作方式。他们虽然敬畏土地,熟知节 气,懂得庄稼的"脾气",但祖祖辈辈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宿命。 假如封二能穿越到今天,看到种子在育种加速器里茁壮成长,AI大模型精准计算出播种、施肥、浇水 的最佳时间;看到无人拖拉机在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里自动播种、收割;看到像他儿子封大脚那样的 年轻人,用手里的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管理田间事务,他一定会惊叹:原来种地还能这样"聪明"、这 样"不费劲儿"! 这种种地的方法如今有了一个新名词:人工智能。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 ...
新华时评|迎战连阴雨,秋收秋种抓好“抢”和“保”
Xin Hua She· 2025-10-11 07:41
要抓好一个"抢"字。紧盯天气预报,抓好每一个抢收抢晒的黄金窗口。加大对应急机具购置、改装、作 业支持,加强农机需求信息发布、顺畅通行、作业用油等服务,全力强化机具保障,加快秋收进度。 要突出一个"保"字。协调做好粮食收购、保险理赔等工作,稳定秋粮价格,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及 早谋划冬小麦播种,加强种子、肥料等物资供应,指导农民落实好抗湿晚播技术措施,稳住播种面积, 提高播种质量。 着眼长远,还要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次应对连阴雨,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粮食烘干、仓 储等方面的短板。针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趋势,要加快补上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短板,加强农事综合 服务中心建设,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一些地方农田渍涝、农机难下,影响秋收 进度,也给秋种带来一定困难。全力以赴抢收抢种,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秋播不误农时,成为当前"三 秋"生产最紧迫的任务。 无论是作物生长,还是粮食收获、储存,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今年以来,我们克服干旱、洪涝 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秋粮长势正常偏好。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影响、抓好秋收 秋种服 ...
迎战连阴雨,秋收秋种抓好“抢”和“保”
Xin Hua She· 2025-10-11 07:38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王悦阳、胡璐)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连阴 雨天气,一些地方农田渍涝、农机难下,影响秋收进度,也给秋种带来一定困难。全力以赴抢收抢种, 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秋播不误农时,成为当前"三秋"生产最紧迫的任务。 无论是作物生长,还是粮食收获、储存,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今年以来,我们克服干旱、洪涝 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秋粮长势正常偏好。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影响、抓好秋收 秋种服务保障,是确保今年秋粮丰收到手、打好明年夏粮生产基础的重要举措,必须高度重视,把各项 措施落实落细。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为应对连阴雨,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 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应急机具,并与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救灾机具补贴事项。受灾地区利用 一切雨歇间隙,组织人机轮班,昼夜不停,做到"能收尽收、快收快抢",最大限度减少田间损失。一些 地方还有针对性地对应急机具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过湿地块通过能力。应对举措与近年来我国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起,构成当前抗灾夺丰收的重要底气。 要抓好一个"抢"字。 ...
如何让每一粒粮都“颗粒归仓”?记者探访“大国粮仓”第一线
Yang Shi Xin Wen· 2025-10-11 07:29
我国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了10亿亩,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需要集成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所谓集成增产技术,包括良田、良种、良机和良法。"十四五"期间,我国通过在一个个粮食主产 区推广这样的集成增产技术,带动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2023年刚开始实施时,是玉米和大豆,2024年扩大到了小麦和油菜,今年又增加了水稻。 那么,今年水稻单产提升行动有哪些新举措,提升效果如何呢? 田琪永: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在这里,从源头出发,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高标准农田为单产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田琪永:首先,要说说高标准农田。我国的高标准农田是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这里的高标准农田,非常平整。带来的第一个好处,非常利于收割机等 农机作业,同时地面平整有利于机收减损。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平整"是水稻高产的基础,这里的田面高低差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如果不平,高处会 干旱,低处会深水淹苗,导致水稻长势不均,会严重影响产量。 平整还带来一个好处,方便这里的高标准农田能做到"快灌快排"。这是因为,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 ...
陕西“秋淋”超长待机 多地开展抢收抢种工作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1 06:28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prolonged rainy weather on autumn grain harvest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mitigate losses [1][2] Group 1: Weather Impact - Shaanxi Province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rainy weather, referred to as "autumn rain," characterized by long duration, low sunlight, and limited dry days [1] - The onset of this year's "autumn rain" began on August 25, which is 18 days earlier than in previous years [1] Group 2: Harvest and Planting Progress - As of October 9, Shaanxi Province has harvested 10.3038 million acres of autumn grain, accounting for 34.46% of the expected area, and has sown 1.5974 million acres of wheat, representing 11.29% of the planned area [2] - The current harvest progress is nearly 30% slower tha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while the planting progress is about 20% slower compared to last year [2] Group 3: Agricultural Measures -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are closely monitoring the autumn grai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have implemented measures such as securing storage capacity, credit fund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1] - The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has released information on 535 fixed and 209 mobile grain drying facilities to assist farmers in timely harvesting and drying of autumn grain [1]
玉米秋收遇上阴雨天气 多地烘干厂开足马力
根据农情调度,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四成。中稻已收获过五成,玉米已收获过四成,大豆已收获四成半,双季晚稻陆续开镰。全国秋收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同时,伴随寒露到来,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 近期,农业农村部已派出4个工作组分别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一线,开展"三秋"生产指导服务。 陕西渭南:360万亩玉米抢收 烘干场开足马力 今年,渭南市玉米种植面积360万亩左右,截至10月9日,已收获70多万亩,接近总面积的20%。 山东临清:开辟玉米晾晒区 雨后抢烘保归仓 为了保障雨后秋粮能够安全入库,在山东省临清市,当地依托购销企业,为农户提供收购和烘干服务。此外还开辟了多处粮食晾晒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临清市戴湾镇,购销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雨中抓紧将农户的玉米转移到烘干设备里。为了提升效率,这家企业配套研发了粮食智能脱水预处理设备,在玉米 集中收获期,可将鲜玉米棒的含水率精准降至入库标准。 今年秋收期间,陕西渭南出现了连阴雨天气,给玉米收割与晾晒带来较大困难。当地在天气转晴的时候加紧收割,同时,烘干厂也开足马力,全力保障秋粮 抢收。 在渭南市大荔县的玉米地里,收割机正在加紧作业,玉米棒采收、秸秆粉碎、脱粒一次性完成。 ...
科技赋能+产业帮扶,助力连山小黄姜产业破局升级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10-11 03:48
太保镇旺洞村是连山小黄姜的核心产区,出产的小黄姜品质优良,年亩产达1万斤,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近 年来姜瘟病导致土地无法连续耕种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姜农的种植积极性,成为乡村振兴路上 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也是"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解决的典型瓶颈。 面对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连山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践行"百千万 工程"科技赋能、精准帮扶的工作理念,主动对接省级农业科技资源,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赴连山专 题调研指导小黄姜"连作障碍"(即姜瘟病导致无法连种)问题。 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昌国旺洞小黄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家们详细听取生姜从种植、保存、加工到销售产业链全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了解姜瘟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程度及传统防治方法的局限性,并采集了病株与土壤样本,为精准诊断病因、研 发高效治理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26日,连山县委副书记、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连山工作队队长、乡村振兴驻上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伍洁星, 副县长、广清指挥部驻连山工作队队长、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连山工作队副队长吴远茂亲自带领由广 ...
希望的田野上“链”出新“丰”景 茅山镇书记项目结出累累硕果
Zhen Jiang Ri Bao· 2025-10-10 22:42
金秋时节,句容市茅山镇的田野铺开丰收画卷。丁庄万亩葡萄园里,果香犹存;蔡门村的秋玉米迎 风摇曳,预计农民夏秋两季收入将超去年;东霞大米、丁家边桑葚持续热销……这片土地上的丰收喜 悦,背后是茅山镇党委精心培育的"长在田野中"书记项目。以党建红链串起产业金链,这个秋天,乡村 振兴的硕果挂满枝头。 书记项目年年有,如何创新是关键。今年,茅山镇立足本镇农业资源禀赋,实施了"以党建链串起 产业链,打造农业新生态"的书记项目方案,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作用发挥在 产业链上。 支部领航,在产业链中锻造发展"硬实力" 蔡门村"牛奶"玉米一根卖到11元,高单价的底气源于好的品种和种植技术。该村与省农科院袁建华 团队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的所有玉米达到鲜食玉米的高标准。目前,蔡门村与省农科院签订协 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试种了1200个品种的玉米。与此同时,蔡门村还攻关解 决了受气候、水土影响玉米口味不佳的技术难题。袁佳说,蔡门玉米发展虽起步晚,但科技的支撑发挥 了关键的作用,现在许多玉米种植基地和农科院来村里参观学习。 丁家边村的桑葚种植这两年进入了瓶颈期,村党总支书记徐涛带领村干部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