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Search documents
我国可控核聚变再获突破,BEST装置关键部件交付!概念股集体爆发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07:18
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再迎重大进展。近日,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 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精准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 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受消息刺激,10月9日,合锻智能(603011.SH)、永鼎股份(600105.SH)竞价一字涨停,开盘后,浙富控股 (002266.SZ)、融发核电(002366.SZ)等多只个股也快速封住涨停,可控核聚变概念集体走强。 西部超导已开发出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发明了单重达450公斤的大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 术、高临界电流密度线材塑形加工和时效热处理技术,生产出最大长度达到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各项性 能指标满足ITER项目的技术要求。 据了解,BE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 用高性能超导磁体等新技术,为未来核聚变发电"探路"。该项目总装工作已于今年5月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 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进行聚变能发电演示。 目前,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其一旦实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拉升,哈焊华通、中洲特材涨停,常辅股份等大涨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0-09 02:08
可控核聚变概念9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常辅股份涨超25%,哈焊华通、中洲特材20%涨停,国 光电气、天力复合、西部超导等涨超14%。 消息面上,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 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 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此外,世界核聚变大会重大催化来临:10月13日—18日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FEC2025)将在成都举 办,预计参会人数达2000人。此会议两年召开一次,本届为第30届会议,此前我国举办年份为2006年。 方正证券指出,聚变行业催化明显较7月—8月更加密集,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国家和国际进 展公布,且国内BEST项目在四季度有望开启第二次密集招标(包括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 产品),其它聚变装置也有望启动;巨头入局与海外装置点火重大进展。聚变年内第二次行情有望启 动。 ...
我国核聚变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月中还有一重磅催化
Xuan Gu Bao· 2025-10-08 23:17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重达400余吨的底座成功安装就 位,将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主机全面开建。未来,该装置在国际 上将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广大特材:可控核聚变方面,公司主要供应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并已实现批量化供应;同时公司 中标best线圈盒机加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已向客户成功交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此外,10月13-18日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FEC2025)在成都举办,此前我国举办年份为2006年。方 正证券认为,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国家和国际进展公布,且国内BEST项目在Q4有望再次开 启第二次密集招标(包括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产品),其它聚变装置也有望启动。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永鼎股份:公司依托业内独有的超导薄膜磁通钉扎技术,研制出强磁场用高性能超导带材,已实现其在 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江西联创超导、能量 ...
可控核聚变领域再迎关键进展
Zheng Quan Ri Bao· 2025-10-08 16:16
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再迎重大进展。据报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精 准安装于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以来,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 政策信号明确、装置建设加速、技术突破频现,长期成长趋势已确立。随着国家队主导,民营企业与民 间资本陆续入局,可控核聚变行业迎来"科研突破+工程落地"双爆发,商业化进程正从"技术验证"阶段 逐步向"实体建造加速期"过渡,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商业化进程加速 据悉,BE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 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等新技术,为未来核聚变发电"探路"。其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份正式启动, 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表示,若BEST装置在未来几年内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 盏灯,将从科学验证、工程突破、产业链培育到全球格局重构等多维度,为可控核聚 ...
【赛道掘金之可控核聚变】利好频出!5只概念股获融资资金大幅买入!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0-06 03:48
可控核聚变赛道利好频出!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 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 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政策支持、机构看好可控核聚变领域 政策面上,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并给予公布,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颁布的《原子能法》,是我国首部统领原子能领域的 基础性法律。 当地时间10月1日,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 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根据该行动方案,到2029年,德国将向该领域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用 于资助相关研究,支持研究基础设施和技术示范装置建设。 此前,注册资本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公开亮相第二十五届工博会,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被认 为是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国家队"。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原子能法》第十四条明确,国家鼓 ...
目标2030年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核聚变赛道传来大利好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0-03 07:56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科学岛的一座巨型钢铁建筑物迎来了关键搭建——这座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BEST)项目的主机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实现成功研制和落座,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进入部件研制 和工程安装加速的新阶段。 2025年5月1日,BEST项目的总装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总装工作是BEST项目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 环节之一,需要将超导磁体系统、磁体馈线系统、杜瓦、冷屏、包层以及偏滤器等在内的聚变堆部件精 确安装至主机基坑内。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BEST项目主机大厅内,六台液压千斤顶配合激光跟踪仪将重达400吨的杜瓦底座毫 米级精准落位。而据中科院团队透露,这一安装过程的重大意义在于,其运用了航天级姿态控制系统, 每调整0.1毫米就需要同步校验12个支撑点的手里数据,这不仅创下了超大型部件安装领域的新纪录, 也为后续6700吨主机的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聚变能源素有"人造太阳"之称。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过去五年以来,全球聚变行业呈现爆发 式增长,当前总投资金额已经接近百亿美元。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磁约束聚变、惯性约束聚变。其中,磁约束聚变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最有可 能率先实验成功的核聚变发电技 ...
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0-02 12:35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 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同一天,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核聚变概念受到一、二级市场资本热捧。例如,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当地时间10月1日,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 站。根据该行动方案,到2029年,德国将向该领域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用于资助相关研究,支持研究基础设施和技术示范装置建设。 截至9月30日收盘,Wind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 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 ...
利好!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0-02 12:33
核聚变赛道新消息频频传出。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 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同一天,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核聚变概念受到一、二级市场资本热捧。例如,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德国联邦研究、技术与航天部长多萝特·贝尔在相关声明中表示,"近年来的形势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能源是竞争力、价值创造和国家 主权的基石。我们未来的能源必须确保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气候无害且全民可负担。核聚变技术有望助力实现这一愿景。通过'核聚变行动方案',我们 正在为全球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落户德国铺平道路。" 截至9月30日收盘,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 2030 ...
中国核聚变装置,取得关键突破!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10-02 12:04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 并于1日上午完成吊装,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BEST主机全面开建 杜瓦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也是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将位于整个BEST主机 的最底端,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杜瓦底座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牵头的项目联合团队研制。杜瓦底座的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 要极高的吊装精度,安装中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超过2毫米。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雄一表示,杜瓦底座安装完成之后,就标志着大部件的安装要开始了,随后相应的像磁 体、真空室等重要的核心部件就要安装在杜瓦底座上,最终杜瓦底座将会被封闭起来,形成一个真空环境来确保托卡马克的运行。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是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总投资85亿元。2025年5月初,BEST ...
中德同步加码核聚变突破,天工国际(00826)受益材料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10-02 07:37
Group 1 - The field of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is accelerating towards commercialization, with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reported from China and Germany, marking an intensifying global competition in the "artificial sun" race [1] - In China, the BEST project in Hefei has achieved a key breakthrough with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the main component, the Dewar base. The total assembly work for BEST is set to officially start in May 2025, with completion expected in two years, aiming for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fusion energy generation globally [1] - Germany's government has approved an action plan to build the world's first nuclear fusion power plant, with over 2 billion euros allocated for research and infrastructure support by 2029 [1] Group 2 - China Galaxy Securitie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as the sole direction for future energy, with around 35 countries engaged in fusion research, led by China, the US, Russia, Europe, and Japan [2] - The nuclear fusion industry chain consists of upstream materials, midstream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first wall structures, vacuum modules, and downstream power plant operations. Companies are advised to focus on core projects in term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ges, high value, certainty, elasticity, and AI empowerment [2] - Industrial growth potential is highlighted for Tian Gong International (00826), which is positioned in the scarce core materials sector, particularly in titanium alloys and fusion materials, with significant growth opportunities in humanoid robotic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