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创投原董事长倪泽望:创始股东在企业上市前没必要持股那么多,30%就够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9 03:35
倪泽望强调,重构科技金融利益链条,相关利益只能从创始股 东目前持有的高比例股份中分配出来。过高的持股比例让这些 创始股东在企业上市后身价暴涨多少亿,事实上没有必要,最 多30%就够了。 作者:老盈盈 封图:图虫创意 倪泽望表示,在所有的科技金融链条中,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能赚到钱的是上市公司的股东,特别是 创始股东,是能赚到大钱的。中国这些年诞生了许多首富,大多是通过股市变现成为首富的。但 A 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有个问题,就是创始人股东的占股比例过高,比美国纳斯达克等海外市场都 要要高。美国的上市公司不像中国的上市公司那样,其大多是基金公司控股的,并没有所谓的实际 控制人,乔布斯也会被赶出苹果公司,就是因为他持有苹果公司的股份很少。 倪泽望同时强调,重构科技金融利益链条,相关利益只能从创始股东目前持有的高比例股份中分配 出来。有的上市公司的创始股东在上市之前持有该公司 50% 以上的股份,有的甚至高达 70% 至 80% ,过高的持股比例让这些创始股东在企业上市后身价暴涨多少亿,事实上没有必要,最多 30% 就够了。 在倪泽望看来,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就是利益,这些利益在科技金融链条里或许可以考虑这样进行 重新分配 ...
黄奇帆:产业互联网将解决中小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8 14:37
5月18日上午,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举办了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主题讨论。金融和科技 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但仍存在金融对科技的支持重后期轻早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等 难题,来自政产学研的6位专家就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开深入讨论。有嘉宾认为,要积极贯彻金融强国和 科技强国的大战略,同时借助综合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黄奇帆:讨论金融科技要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 金融创新应该聚焦哪些关键领域以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如何看待平衡创新和风险问题?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产业互联网将解决人类面临的最难的中小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讨论金融科技就是要讨论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科技"。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指出,金融互联网应用目前的最高阶段,就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不仅包括制造业的上游、中 游、下游,零部件、原材料、整机制造的产业链集群,还包括与制造业强相关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活 动。 他进一步分析,十大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技术进步、制造业高端化的前提、温床、土壤、生态环境,而 且本身就是GDP ...
聚焦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金融机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18 11:28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主题讨论八: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 环节"中,与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总体而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更 加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需加大创新力度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产业互联网是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 "金融科技3.0阶段的核心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黄奇帆表示,产业互联网能够将制造业与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如技术开 发、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 更好地评估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创新 应聚焦于产业互联网,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高、害怕 ...
多家机构披露科创债等最新进展
Jin Rong Shi Bao· 2025-05-15 13:08
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做好科技 金融工作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 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 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金融机构勇担使命 多维度赋能科技创新 近年来,金融系统、科技系统通力协作,加强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在债权、股权、保险等方面取得长 足进步,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明显提升。科技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股票市场、债券市 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服务质效提升,科技保险服务模式不断优化,科 创属性评价、融资对接、风险分担等配套政策逐步健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涌现出一 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本次会议上,多位金融机构人士分享了各自机构的经验。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表示,该行正 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 体系下,高能级的科技创新离不开高强度的债务融资支持。"他表示,工商银行持续加快信贷结 ...
联想之星王明耀:AI大模型之后,资本如何押注下一个十年?
Sou Hu Cai Jing· 2025-05-12 04:17
此文为融中特别策划·《投资人:快答2025》系列报道第十六篇。 2025年,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人工智能的垂直突破到量子技术的悄然崛起,从制造 业的智能化升级到生物制造的未来图景,每一个领域都在孕育着新的机会与挑战。作为投资人,如何在不确定性 中捕捉确定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下一个爆发点?联想之星王明耀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 图。 政府资金的深度介入正在重塑创投生态。过去两年,政府引导基金成为科技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产业链的 争夺战愈演愈烈。各地政府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试图通过打造产业闭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这种 变化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资源,也让投资机构在募资和退出策略上有了新的思路。从S基金到并购市场,退 出路径的多元化正在打破IPO的单一依赖。 与此同时,新一代创业者正在崛起。他们不仅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还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 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等赛道上,这些创业者正在用硬核技术和商业化能力撕开市场裂缝。而文 化自信的回归,也让哪吒、黑悟空等中国元素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前言: 2025年,以一副猝不及防的形态出现,国防 ...
深高新投助力深圳率先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试点
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地,科技创新债券项目正加速推进。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新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融资支持后。近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进一步拓宽 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月8日,深圳民营创投机构东方富海披露已申请试点科技创新债券,所募集资金会投向创投基金、股权 投资及置换出资等重要领域。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助力深圳率先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试点,保障 东方富海作为民营创投机构代表申报科技创新债券,深高新投积极创新实践"央地协同、风险共担"模 式,参与构建央地"双保险"机制,共担债券投资人的投资风险。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创投机 构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交易市场,同时有利于将长期、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债券资金引向科技创 新领域,为深圳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多"耐心资本"。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明 确指出:"信用增进方面,依托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政策性工 具,通过与地方政 ...
24家创投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募资155亿支持科技企业
Sou Hu Cai Jing· 2025-05-12 00:54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标志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 地。此举为股权投资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募资路径,有助于解决创投募资难题。根据交易商协会统计, 截至5月8日,已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达到155亿元。 尽管目前发债主体仍以国资投资机构为主,但政策也在逐步探索如何调动民营投资机构参与。监管门槛 和准入标准的设定需结合民营机构特性,探索以历史业绩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评估标准,作为主体信用 评估的补充。此外,还需评估科创债的实际买方市场体量及配套的发行流程和监管机制是否具备可操作 性。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债券有望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带动更多 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和扶持一批优质科技企业。 来源:金融界 所募资金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为该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提 供资金支持。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创投机构的募资难题,还为科技型企业注入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及对创投行业的认可。政策通过简化信息披 露、即报即审、允许创新债券条款等措施 ...
VC/PE发债募资开闸!24家机构已进场,仍有难题待解
根据这些股权投资机构的公告,他们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 股权投资,为该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对于债市"科技板"的正式推出,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此次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充分体现了央行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及对创投行业的认可。"本次科技创新债券的创新规则发布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 义,为科技创新债券的可持续发行以及促进发行机构更好地服务早中期科技企业创造了科学、专业以及 务实的金融政策条件。"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是将债权资本导入科技创 新领域的一种创新途径,在全球金融创新领域都具有借鉴价值。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该公告明 确提出,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今后可发行科技创新债 券。所募集资金能够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关键环节。 发行科技创新债能否真正拓宽创投募资渠道?什么样的创投机构能成为发债主体?民营创投机构发 债"堵点"如何破解?随着新政落地,许多问题得以落地探索,但仍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 24家 ...
深圳决定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后,“施工图”来了|新产业金融观察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深圳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产业金融中心"后,配套政策来了! 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 行动方案(2025—2026年)》(简称《行动方案》),从构建一流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培育一流的标 杆企业、建设一流的行业机构、构筑一流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建立一流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共提 出二十条措施。 今年2月,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深入实 施银行、证券、保险、风投创投、融资租赁等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优化完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构建 行业风向标、产业展会矩阵。" 记者梳理发现,这也是近年来,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早在2024年9月,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接受媒体采访时便强调,要将深圳金融打造成"产业金融创新最重要 的承载地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也意味着深圳对其金融业新一年工作方向的进一步明 确。而此次《行动方案》的发布,则是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提供 了"施工图"。 ...
刚刚,利好来了!深圳,重磅发布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09 11:15
深圳在打造全球产业金融高地上"放大招"! 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 案》)。《行动方案》明确,从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培育一流标杆企业、建设一流行业机构、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一流风险防控体系等 方面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构建形成适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耐心资本"被中央政策文件多次提及,也被视为坚持科技创新"长跑"、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此次《行动方 案》指出,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多层次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业绩考 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作为全国创投重镇,深圳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方面有殷实的"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数量1599家,私募股权 投资、创业投资基金7487只,管理规模1.41万亿元。2024年,深圳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