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

Search documents
三大产业2024年减税1.97万亿元 税收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2 15:21
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 等新质生产力典型领域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根据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数字经济、高技术 产业、机器人产业等三大领域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97万亿元,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同比 增长5.2%。 具体来看,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我国数字经济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发展进行深度赋能。相关数据 显示,2024年度,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9%、2.7%。其中信息传 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5%、13.2%。 此外,高技术产业方面也实现不断突破,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再上新台阶。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 示,2024年度,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9%、7.5%。其 中,航空航天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5%、26.3%。 机器人领域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近两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2%。其中,特 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 ...
共减免1.97万亿元,总营收同比增长7.1%
Jin Rong Shi Bao· 2025-07-01 12:37
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三个领域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97万亿元,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今年5月底结束的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去年以来 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支持三个行业发展向 新向好。 今年以来,在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和产业升级等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增长潜力,以数字 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数字经济融合渗透不断加大,对工业生产带动作用增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数字产品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至5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9.9%。 高技术产业"上天入地"尽显活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新旧动能逐步转换,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税收数据 显示,2024年度,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9%、7.5%。 从细分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7%、7.5%,航空航天产业 营业收入 ...
【邂逅中国 爱上中国】萨尔瓦多留学生肖俊龙:在机器人产业腾飞中,感受“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Huan Qiu Wang· 2025-06-27 13:10
统 筹:曹朝阳 (长城新媒体集团长城国际传播中心)、寇瑄(长城新媒体集团长城国际传播中心) "我是老外,但不见外!"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不见外"的老外——他们吃中餐、说中文、读古诗、打太极,活脱脱"洋面孔"的中国人。邂逅中国产生的独特 情缘,让他们深深爱上了中国。环球网"环聚一堂"工作室推出"邂逅中国 爱上中国"——老外不见外系列短视频栏目,讲述"不见外"的老外的生动故事,以外 国人视角真实展现经济腾飞、社会巨变、绿水青山的新时代中国。今日,本网播发第十七期短视频:《萨尔瓦多留学生肖俊龙:在机器人产业腾飞中,感 受"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河北省唐山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一座百年工业城市。如今,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唐山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来自 萨尔瓦多的留学生肖俊龙来到唐山,探寻唐山从重工业之城到智能制造新地标的转型密码。在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他看到了哪些中国版"变形金刚"? 机器人掌勺的"大餐"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跟随肖俊龙一起探秘吧! 制 片 人:范正伟、孟宇红 监 制:单成彪、赵燕萍 策 划:翟亚菲、杨璐 编者按: 编 导:田佳南、王腾飞 摄 像:王腾飞、 ...
长三角将逼近世界第一
投资界· 2025-06-25 07:0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potential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region, highlighting its proximity to developed economy standards and its position as a major urban economic cluster globally [5][7]. Economic Overview - In 2024, the YRD's GDP is projected to reach $4.65 trillion, making it the second-largest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world, following the Boston-Washington corridor [5][7]. - The YRD's per capita GDP is expected to hit $19,500, just shy of the $20,000 threshold that typically defines developed economies [5][7]. Regional Comparison - The YRD includes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d Anhui, while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GBA) comprises nine cities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u [9][11]. - The YRD has a population of 238 million and an area of 358,000 square kilometers, compared to the GBA's 86.88 million population and 56,000 square kilometers [11].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Y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from the Suzhou model of county-level economies to a more integrated urban cluster, particularl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Zone an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 the 1990s [10]. Economic Density and Trade - Both the YRD and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s exhibit high economic density, driven by extensive trade facilitated by their numerous ports [13]. - The Yangtze River serves as a critical transportation artery, with its cargo volume surpassing that of the entire Chinese railway system, enhancing the YRD's economic connectivity [15].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the YRD, including its flat terrain and proximity to major ports like Shanghai and Ningbo-Zhoush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its economic growth [15][16]. - The region boasts a ric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oducing a high number of academicians and housing top-tier universities, which supports innov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 [16]. Future Growth Drivers - Future growth in the YRD is anticipated to stem from three key areas: Hangzhou's digital economy, Anhui'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Shanghai [19][20]. - Hangzhou is recognized as a vibrant city for innovation, while Anhui's integration into the YRD is bolstered by the rise of local enterprises like iFlytek and NIO [20][21]. - Shanghai's ongoing urban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im to enhance its population influx and economic vitality, addressing challenges i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21].
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南京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news flash· 2025-06-24 05:58
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南京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智通财经6月24日电,南京市政府6月23日召开常务会议。市长陈之常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集体学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 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不折不扣落实促进民营 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做 大做强。会议审议了《南京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会议要求,要抢 抓发展机遇,整合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优质企业培育、重点项目招引、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加速集聚 企业主体,不断做大产业规模,聚力打造核心产品,深化拓展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创新体系,全面提升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会议研究了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聚 焦关键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创新、要素服务保障等协同发力,加快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产业发展新标 ...
有“苏超”的长三角将逼近世界第一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0 04:09
2024年,长三角GDP规模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想去现场看"五大联赛"吗?在中国就有,请看最近火热的"苏超"。 想去发达国家吗?也不用出国,就在长三角。 伴随着苏超和江苏十三太保一起爆火的还有同样有热度的长三角经济。 按照通常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达到2万美元,就算跨入了门槛。根据统计,在2024年,长三角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95万美元,离开发达经济体标准线仅一步之 遥。 此外,一份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编制的《数说长三角2025》的数据显示,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4.65万亿美元,经济规模位居全球都市圈第二,仅次于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9座GDP万亿城市,数量方面也位居全国前列…… 长三角为什么可以算是世界级的经济区域?有哪些原因导致长三角的经济跃居全国第一?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又在哪里呢? 强过大湾区和法国?长三角有何江湖地位?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现在所谓的 长三角 经济区范围,包括了 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 ,三省一市的地理区域。 有自媒体拿粤港澳大湾区来和长三角做比较,从人均来看,大湾区人均 ...
绵阳加快提升机器人、核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效率 聚焦全生命周期 瞄准关键处发力
Si Chuan Ri Bao· 2025-05-20 03:54
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大量研发测试、精密制造环节,几毫米的调整往往可以提高生产线效率,但如果 单凭企业"一家之力"开展研发测试,成本相对高昂。 不久前,绵阳出台《市场监管赋能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若干措施》,提出要瞄准产业研 发、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整合资源,助力提升机器人、核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效率。 集成服务 解决"堵点" 近年来,绵阳低空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垚磊科技、纵横无人机等通航产业企业来绵投资。目前, 北川永昌机场已签约无人航空器、有人航空器飞行单位50余家。2025年,北川通航产业整体规模预计达 50亿元。 吸引这些企业前来的,是绵阳"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质量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据介绍,绵阳 全力构建覆盖无人机机载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全链条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为企业提供集成服 务。 目前,绵阳已集成了国家电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MC检测能力、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 业园空域测试能力等安全检测资源要素,集聚了方圆、威凯等17家认证机构,可以为无人机提供相关检 验检测参数2600余个。 不只是通航产业。绵阳围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聚焦阻碍产业发展的"堵点""痛 点",创新形成 ...
赵俊杰: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驱动科技驱动未来经济新图景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0 01:58
赵俊杰表示,在瑞士百达发布的最新大趋势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怎么长远影 响各行各业的。她特别看好四个中国行业的发展,第一个是人工智能供应链;第二是半导体本地化;第 三是机器人产业;第四是生物科技药物发现。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 ——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公司路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资产和A股市 场投资价值。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在圆桌论坛"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 中国投资机遇"中发表关于未来3-5年如何识别高潜力科技公司的看法。 她表示,目前在整体人工智能供应链上,中国落后美国2年,但DeepSeek的出现带来重大突破。在这第 一年,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公司,还有一些数据中心公司。但是她预计长期来 看AI将会从基础设施辐射到最终的应用级别,例如AI眼镜、AI玩具等等,而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具有 突出的优势。 对于半导体的本地化,赵俊杰表示非常乐观,特别是半导体设备公司。对于机器人行业,她表示,亚洲 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很多投资者还没有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