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与封存(CCUS)

Search documents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正当时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1 01:57
中化新网讯 当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时代命题。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对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在时代浪潮中迎接机遇与挑战,以绿 色低碳、科技创新打造未来新型能源体系正当其时。 "'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攻坚 期。"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国安指出,我国是全球最 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根据目前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到206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 能源占比要从20%以下提升到80%以上。对此,行业需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燃料路径利 用,加快拓展原料路径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新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 骤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在'十五五'能源规划过程当中,各种能源要高质量发展,保证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国家能源局原副 局长张玉清建议,未来能源化工行业的规划发展将保供 ...
MHMarkets迈汇:巨头竞逐“碳捕新赛道”
He Xun Wang· 2025-06-30 12:56
根据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球CCUS处理能力预计将扩大至每年2,061 百万吨,是当前水平的28倍,市场总价值有望突破1.2万亿美元。MHMarkets迈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 约50个CCUS项目投入运营,年总捕集能力为5,100万吨,投资承诺金额累计达800亿美元,集中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然而,WoodMac对中期发展保持谨慎,预计未来十年增长可能低于预期22%。主要掣肘因素包括美国立 法进程的不确定性以及亚洲市场政策落地缓慢。此外,大多数国家可能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碳捕计划的 全部目标,最终执行率或仅为50%至70%。更关键的是,即使全球按计划推进,点源捕碳在全球减排中 的占比仅为4%,远低于实现气温控制目标所需的6%。 MHMarkets迈汇分析表示,尽管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仍面临政策和执行层面的挑 战,但这一市场正迅速演变为能源巨头的"新战场"。尤其在碳中和与绿色转型背景下,传统油气公司正 加速布局,将其视为未来十年盈利与转型的核心引擎。 尽管如此,MHMarkets迈汇认为,这反而为传统能源企业开辟了全新赛道。美国45Q条款 ...
专访睿咨得能源CEO:美国政策转向无法阻挡减排大势,中国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丨跨国公司看中国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7 13:37
"作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最重要技术的提供者,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 国拥有迄今为止这些技术的最大市场份额,并且在成本效益方面也拥有领先的技术。"睿咨得能源 (Rystad Energ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塔德(Jarand Rystad)在北京接受21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 说,"这种主导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自身的能源转型,也对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5月20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在北京举办。WGC因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被 誉为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本届大会是自1931年在伦敦启动、每三年举办一届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莱斯塔德在大会现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莱斯塔德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屡次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例如,原定于2030年实现的1200吉瓦可 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已于2024年提前六年达成,彰显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部署方面的迅猛进展。如果 能够维持当前的减排势头,中国可能会提前3-5年实现碳达峰。 谈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他表示,尽管美国政策变化可能对能源转型产生一定影响,但全球范围 内太阳能和风能的部署仍在快 ...
碳中和周报(第186期)丨全球碳市场两项关键规则通过;英国与欧盟互联统一碳市场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6 16:45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 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巴黎协定》6.4条通过两项全球碳市场关键规则 近日,负责在《巴黎协定》下建立碳市场的联合国机构,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新标准,指导温室气体减排 项目如何衡量其影响。本次通过的规则明确了在《巴黎协定》碳抵消机制(又称第 6.4 条机制)下,如 何衡量项目的实际减排影响。具体而言,通过了两项关键标准:基准线标准用于估算在没有该机制下项 目时可能产生的排放量(即"基线");泄漏排放标准用于核算项目可能在其他地方导致的任何非预期排 放增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明确两项新规则,标志着全球碳市场规则体系愈加清晰和可执行,为各国在 联合国监督下诚信开展碳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2、英国与欧盟互联统一碳市场 5月19日,欧盟和英国进行欧英领导人峰会,双方决定致力于连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为 迈向净零排放、促进公平市场竞争和避免"碳泄漏"奠定新基础。 欧盟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双方将建立机制,实现排放配额体系的协调与豁免 ...
王缉慈|迈向近零的产业集群需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行动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1 05:43
解读世界经济论坛的系列报告 我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文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该文是偶读世界经济论坛(WEF)2025年白皮书 有感而发的。最近我追溯到WEF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发布的产业集群转型倡 议。该倡议旨在推动产业集群向净零转型。从WEF的集群地图可知,迄今世界上已有33个产业集群签 署了该倡议,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其中之一。 我大致看了WEF自2021年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系列报告,并选读了案例。读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 港和英国东海岸这两个产业集群(后者包括亨伯ZeroCarbon Humber和蒂赛德净零集群Net Zero Teesside),我发现报告中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范畴包括大规模重化工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钢铁、石化、水泥、化工等能源密集和资源依赖型产业是全球主要碳排放源,大部分 净零排放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使这些难以减碳的行业进行脱碳。我联想到了美国区域科学家艾萨德1959年 所研究的波多黎各石化产业综合体(industrial complex),以及日本茨城县鹿岛1960年开始的综合开发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