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

Search documents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京成立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07-11 11:56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理事长马永生表示,该组织的成立不仅是全球携手应对 气候变化坚定决心的有力彰显,更是付诸切实行动的集体宣言。 "我们将始终恪守'服务者'与'协调者'的核心定位,积极倾听各方诉求,促进会员间深度对话与实质性合 作,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目标清晰、成果丰硕,用创新之火点亮绿色未来,以合作之桥连接共赢之路, 使CCUS成为全球碳中和的加速器。"马永生说。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侯启军表示,作为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发起单位,中国石化将担当 组织运营的开拓者、争当产业发展的探路者、勇当行业生态的贡献者,全力支撑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 作组织高水平高效率运行,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奋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推 动构建互信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共同促进全球CCUS产业快速发展,共享绿色低碳美好未来。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共同体,中国科协高度赞赏并全力 支持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期待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国际协作、建设规模应用的 合作平台、打造共赢共生的国际产业生态,为全球CCUS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转型 ...
评估中心耿海清:我国CCUS技术面临哪些挑战?如何保障CCUS技术良性发展?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7-10 00:16
部分环节存在污染风险。在碳捕集环节,化学吸收剂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气体逸出,甚至生成气溶胶等污 染物。同时,化学吸收剂使用后的残留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在全球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比约76%。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对二氧化碳减排也提出了明 确要求,因此,用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 确保我国CCUS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相关政策支持非常重要。 我国CCUS技术现状 碳捕集技术可分为燃烧前、燃烧中(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集3类。其中,燃烧前捕集技术投资成本 高、系统复杂,在我国尚无工业示范项目。燃烧中捕集采用传统燃煤电站技术,采用氧气替代空气,燃 烧后产生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烟气,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这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 段。燃烧后捕集则无需改变现有燃烧方式,直接从燃煤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 的技术,具体有固体吸附法、化学(液体)吸收法、膜分离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是当前我国碳捕集的 主流技术。 我国的碳封存技术主要有深部咸水层封存、枯竭油气藏封存、深海封存等。其中,深部咸水层由于分布 范围广,容易靠近碳排 ...
上任首月,中海油董事长张传江烧了哪“三把火”?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2:34
此次,张传江能否加速中海油的能源转型进程,值得期待。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此前报道,6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中海油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张传江任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相关链接:《刚刚,中海油 新董事长到位,来自大唐集团!》)。 新官上任三把火,履职一个月以来,张传江都做了哪些工作? 华夏能源网梳理其履职一个月参加的主要活动如下: 6月18日,张传江赴中国海油有限公司工作调研时指出,要坚持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 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优质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找准场景做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 封存)等前瞻技术研究,注重规模效应,实现经济可行。 6月19日,张传江赴海油国际调研,他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至7月6日,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张传江上任已"满月"。 华夏能源网梳理发现,张传江多次参与中海油集团及下属公司的会议、调研等。活动中,张传江发言主 要聚焦于能源融合、增储上产、降本增效、绿色转型等内容展开。其中,张传江多次提到油气与各类新 能源项目的协同、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张传江在履新中海油集团董事长之前,曾引领 ...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专注中国本土创新 聚焦绿色发展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5 12:38
余锋表示,霍尼韦尔在华长期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霍 尼韦尔期待中国能够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给 予更多支持。"本地化战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霍尼韦尔坚信,只有长期扎根中 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市场的本地团队,才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制定出贴合中国实际的业务策 略。" 中经记者 李哲 上海报道 "中国始终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日,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今年是霍尼韦尔进入中国市场的第90年,这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良好的创新环境以 及政府的有力支持。 余锋表示,霍尼韦尔期待中国能够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税收 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扎根中国90年 谈及当前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发展,余锋表示:"中国始终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仅因其庞大 的市场规模,更因其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中国在新质生产力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战 略方向与霍尼韦尔的核心业务高度契合。霍尼韦尔将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业务发展趋势和 中国的 ...
胜利油田一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3 01:34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管输、驱油与封存(CCUS)关键 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项目还入选了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模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 展览馆收藏,获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旗舰项目认证,大幅提高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 话语权。 15座注入站 用工仅需要60余人 "空无一人的注入站现场,如何日注千吨二氧化碳?"5号站东北方向5公里处的CCUS运维中心,是 CCUS注入系统的指挥中枢,管理着15座注入站、180多台套设备和76公里单井注入管线。 在生产指挥大厅,员工采用信息化运维模式,全天候、无死角巡查注入站全景,实时关注关键部位,精 准识别设备状态;通过远程操控设备、调整参数、分析数据,加强生产运行质效,如遇生产异常可一键 切断风险源。 "示范区东西跨度20公里,现场巡检一个来回就得一个多小时。"谈及智能化生产,CCUS指挥长林超感 触颇深。他说,视频联动平台、SCADA操控系统和PCS智能分析系统,就像给生产运行装上了"千里 眼""顺风耳",1名员工就能远程巡检管理2至3座注入站。 目前 ...
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完成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1 23:50
液态二氧化碳的高效安全转运,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此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 成为破解海上碳转运难题的关键。 "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涉及精密的船位控制、复杂的管道连接与压力管理,任何细微操作偏 差都可能带来风险。"苏毅介绍,在此次洋山港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过程中,七一一所碳捕集团队 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与各相关方密切配合,最终完成了这一全球首创性实践。相较于船岸接卸模式, 船对船接卸显著提升了操作灵活性,使快速响应不同海域船舶二氧化碳接卸需求成为现实,为航运业大 规模应用碳捕集技术扫除一大障碍。 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薛佳红 刘欣 记者代小佩)记者6月30日从中船集团七一一所获悉,我国日前在上海 洋山港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这标志着我国率先构建"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 —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生态闭环。 这项作业由七一一所凭借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统,与上港集团能源公 司、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七一一所自主研发的OCCS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实现了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超80%、捕集纯度 99.9%。"去年4月底,我们在洋山港完 ...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正当时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1 01:57
中化新网讯 当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时代命题。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对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在时代浪潮中迎接机遇与挑战,以绿 色低碳、科技创新打造未来新型能源体系正当其时。 "'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攻坚 期。"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国安指出,我国是全球最 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根据目前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到206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 能源占比要从20%以下提升到80%以上。对此,行业需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燃料路径利 用,加快拓展原料路径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新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 骤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在'十五五'能源规划过程当中,各种能源要高质量发展,保证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国家能源局原副 局长张玉清建议,未来能源化工行业的规划发展将保供 ...
MHMarkets迈汇:巨头竞逐“碳捕新赛道”
He Xun Wang· 2025-06-30 12:56
根据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球CCUS处理能力预计将扩大至每年2,061 百万吨,是当前水平的28倍,市场总价值有望突破1.2万亿美元。MHMarkets迈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 约50个CCUS项目投入运营,年总捕集能力为5,100万吨,投资承诺金额累计达800亿美元,集中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然而,WoodMac对中期发展保持谨慎,预计未来十年增长可能低于预期22%。主要掣肘因素包括美国立 法进程的不确定性以及亚洲市场政策落地缓慢。此外,大多数国家可能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碳捕计划的 全部目标,最终执行率或仅为50%至70%。更关键的是,即使全球按计划推进,点源捕碳在全球减排中 的占比仅为4%,远低于实现气温控制目标所需的6%。 MHMarkets迈汇分析表示,尽管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仍面临政策和执行层面的挑 战,但这一市场正迅速演变为能源巨头的"新战场"。尤其在碳中和与绿色转型背景下,传统油气公司正 加速布局,将其视为未来十年盈利与转型的核心引擎。 尽管如此,MHMarkets迈汇认为,这反而为传统能源企业开辟了全新赛道。美国45Q条款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提升,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
Qi Lu Wan Bao· 2025-06-27 15:5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6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刘建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张福仁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管 输、驱油与封存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会议还授予"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生命特征与生态适应"等2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切换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智能控制"等49项成 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密码算法自动化测评与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1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虚实融合的家庭智能空 间构建技术"等11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面向工业智能的高可靠高质量高安全数据价值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等39项成果省科 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面向港口的船海协同智慧调度系统研发及应用"等148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山东大学张百涛等 10人省科学技术青年奖;授予乔治·萨瓦艾迪斯、刘庆信、拉马克瑞斯纳·西拉姆、林天然、马洛基·阿布代尔瓦伊德5名外国专家省国际 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了解,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科技奖的科技成果有四个特点。首先是学科前沿交叉和应用导向性进一步凸显。基础研究原创性、引领 性和颠覆性不断增强,51项自然奖成 ...
全球首次船对船LCO2接卸完成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25 04:37
全球海事脱碳中心首席执行官卢月玲教授表示,此次试点采用最具规模化潜力的卸载方案,为探索碳价 值链奠定重要基础,期待更进一步探索LCO2的后续运输与应用路径。 中化新网讯 6月19日,中船集团七一一所与上港集团(600018)能源公司、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作 对一艘14000TEU大型集装箱船成功完成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LCO2)接卸回收工作,标志着全球首次 船对船LCO2接卸作业完成,中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完整生态 闭环,为全球航运减排提供了"中国方案"。 据介绍,此次船对船卸载的LCO2将通过转运船输送至封存和再利用终端,实质性削减船舶碳排放。基 于此次实践成果,七一一所将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船舶碳捕集与转运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制 定工作,加速全球碳循环产业链建设,为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据了解,LCO2的高效安全转运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船对船LCO2接卸成为破解海上 碳转运难题的关键。"相较于船岸连接模式,船对船的接卸方式突破港口基础设施限制,提升操作灵活 性,使其快速响应不同海域船舶二氧化碳接卸需求,并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七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