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汉服

Search documents
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四海听音)
Ren Min Ri Bao· 2025-09-17 22:22
衣以彰韵,非遗织就现代纹样。在202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来自海南五指山市的黎锦、苗绣服饰登上 T台,展现了黎族、苗族浓郁的文化风情。走在四川成都市太古里等时尚街区,时常可见年轻人身着改 良汉服或马面裙。独具特色的国风穿搭,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形制之美,又符合现代生活的实用需求,成 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食以承情,非遗满足现代味蕾。在一些以非遗技艺为特色的餐厅,依照古代食谱复原的私房菜、传统工 艺与现代口味结合的创意甜品,受到美食爱好者喜爱。江苏苏州市低糖低油改良版本的老字号糕点,广 东广州市的非遗茶点融合现代食材,这些餐饮创新满足了味蕾,更传承发扬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 饮食文化,让非遗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 文创赋能,非遗融入日常美学。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非遗文创作品;重庆梁平区的传统竹编工艺被艺术 家应用于家具制作,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创造了消费新场景,让非遗技艺在日常使用中得到传承。 非遗保护,在于守护与传承;非遗创新,在于关注与使用。多地推出的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从被动观 看变为主动参与;在社交媒体平台,非遗话题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屡创新高……非遗不再是凝固的历史, 而是流动的生活,它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
从“买买买”中读懂中国故事|“老外”游上海(四)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8-01 08:46
【编者按】自从中国持续放宽和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老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 尾,"China Travel"(中国游)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正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上海,在这个夏天迎来入境游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 座城市,体验消费场景、感受服务便利、观察城市面貌,也在心中留下属于他们的"上海印象"。 《国际金融报》推出"'老外'游上海"系列报道,从消费、出行支付、城市影响力到吸引力背后的城 市品牌,透过外国游客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带你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 0:00 从简单的"买个小玩意",到主动关注中国IP的设计语言,游客消费的背后,是对中国本土美学和文 化表达认同感的悄然建立。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游客则更关注街头时尚。"上海人穿得非常有型,和我在悉尼看到的完全 不一样。我想带点酷酷的东西回去。"她正站在潮牌集合店中翻看货架,配合电子支付系统和多币种结 算,购物体验一气呵成。 对中国品牌的重新定义,也体现在游客对科技产品的兴趣上。一位来自南非的游客直言:"我真的 很想带一辆电动汽车回去,可惜办不到!"他告诉记者,虽然在当地,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常 见,但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