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科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双城共话创新篇章 上实集团聚焦构建沪港协同生态
投中网· 2025-06-30 02:2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为两地科创生态注入持续动能。 来源丨 投中网 6月27日下午,上实集团创新发展暨人才工作会议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举行。会议围绕"智创上 实,聚才领航"主题,集团公布在沪港两地的生命健康、环境健康、人才建设、智慧城市、未来产业 等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香港科技 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及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讲座教授席宁 等来自沪港两地的政府机构、企业、科学家、高校学者、园区代表视频表示祝贺 ,肯定上实集团在 构建跨境合作生态、推动沪港协同创新的重要价值,期待未来上实集团持续发挥产业龙头引领作用, 深化沪港产业资源与科研优势融合,为两地科创生态注入持续动能。 上实集团始终视深化沪港联动为己任,积极搭建两地创新要素流通的桥梁,在推动香港创科产业方面 进行诸多尝试:已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发起专注香港及大湾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孵化的香港生物科技 基金;与香港大学及上海产研院共建未来智能科技孵化器,加速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应用。同时, 深化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沪 ...
在普洱,把咖啡豆种进学分:新职业图谱下的高校专业调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当你在闲暇时惬意地研磨冲泡一杯咖啡,你可曾想过,去大学里读 一个咖啡专业? 这已经走进现实。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来自全国11个省 份的学子走进了位于云南普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校园里,手植咖啡树、烘焙咖啡豆。 这个专业在00后考生中一炮而红,今年,招生计划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40人。 把生活读成专业,让兴趣成为职业。抱持这种想法的00后越来越多,高校也顺应趋势,增加了类似新专 业供给。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设立宠物本科专业。这个新专业聚焦猫、狗、马等伴侣动物,毕业生可进入相关的宠 物企业工作。国内高校开设多年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也已是食品类学科的重要专业。 一边喝咖啡一边读书,一边撸猫一边读书……不仅学习期间体验好,而且毕业以后能就业。"美好生活 专业"越来越多的背后,是相关产业链人才缺口较大。 打开一个新的赛道,可能会收获多重惊喜。 培养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 2024年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招生可谓成功。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热带作物学院)官网显示,该 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在该学院9个本科专业里都是最高的,最 ...
2025名校之约|“三增一优"改革启幕:中南大学8845人招生计划背后的育人新布局
Yang Shi Wang· 2025-06-25 08:01
Core Viewpoint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s enhancing its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policies and educational framework to align with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industry frontiers, focusing on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1][3][14]. Group 1: University Overview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located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is a key national universit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cognized as a "Double First-Class" institution [1]. - The university has a rich history, formed by the merger of three institutions in 2000, and has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ic structure [1]. - It encompasses 11 academic disciplines, with notable strengths in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clinical medicine, and more, achieving significant global rankings [2]. Group 2: Key Academic Programs - The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complete academic system in non-ferrous metals, medicine, and rail transportation, closely aligning with national strategic demands [3]. - It leads in the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with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chain, contributing to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brake materials for aircraft [3]. - The rail transportation discipline has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high-speed rail and urban transit, solving critical global challenges in train dynamics [4]. Group 3: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s initiating a transformative discuss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cusing on integr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promoting personalized education paths [5]. - The curriculum will be restructured to enhance the interconnectivity of courses, allowing for a more tailor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5]. - The university encourages diverse development paths, including dual degree programs and micro-credentials, to meet regional industry needs [5]. Group 4: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 The university actively engages i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collaborating with over 300 institutions across 62 countries, enhancing students' global perspectives [6][7]. - It offers joint programs with institutions like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and Monash Universit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dual degrees and international exposure [8]. Group 5: Admission Policy Changes - For 2025, the university plans to increase its total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by 80 students, reaching a total of 8,845 [9]. - There will be a focus on expanding admissions in high-demand fields such as new energ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hile reducing enrollment in traditional areas like civil engineering [9]. - The university will implement a streamlined admission structure, optimizing major categories to better align with student interests and industry needs [9]. Group 6: Student Support and Employment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as a robust support system for students, ensuring no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 is left behind, with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aid framework [10]. - The university is a preferred recruitment source for major enterprises, with over 50% of graduates entering central enterprises and top hospitals, reflecting strong employment outcomes [11]. - It hosts a large campus recruitment market, facilitating numerous job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11].
2025名校之约|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为桥、创新为翼,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小联合国”
Yang Shi Wang· 2025-06-25 06:42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以下简称"北语")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悦、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 超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马方方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解读北语 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并深度解读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 历史使命与办学定位 王悦: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开创时期,周恩来总理 关怀创建,毛泽东题写校名,新中国唯一以"语言"命名的国际型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肩负传播中 国语言文化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 学科实力与教育特色 专业建设:54个本科(大类)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覆盖 11个学科门类。 学科优势:构建"三强三新"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等),2024年,"中国语 言文学"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全国前3%;"区域国别学"在中山大学科学计量与科技评 价研究团队发布的学科基础竞争力统计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 ...
钱军:复旦国金“破浪”八年,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未来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3 15:18
6月23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迎来了它的八周岁生日。八年,对于一所志在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学院的机构而言,既是初露锋芒的里程碑,也是 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在这个节点上,我们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进行了一场对话。对话地点是学院刚刚启用的新教学楼内,现代化的设计语言似乎也 呼应着学院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钱军如何看待学院过去八年的"高光时刻"与"关键突破"?在国内外金融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复旦国金的核心 竞争力何在?面对全球政经格局的剧变与科技浪潮的席卷,这所年轻的学院又将如何"破浪前行"?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受访者供图 国际化不是口号,而是实践 "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聚焦金融的、国际化的商学院。"钱军开宗明义。这份"国际化"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学院建设始终的DNA。回望过去 八年,关键的突破之一,便是打造了一支近60人的国际化、专业化师资团队。其中包括25位全职教授,他们大多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招聘而 来,拥有全球顶尖院校的经济或金融博士学位,更有不少资深教授是在国外一流商学院获得终身教职后毅然归国。"我们很多教授研究的重点是中 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但我们是在国际一流学术平台上讲好中国 ...
希望老乡们把西湖大学看成自己的大学——对话施一公
He Nan Ri Bao· 2025-06-21 23:20
6月21日,夏至,郑州黄河迎宾馆。本报记者对施一公进行独家专访。 在即将进行高考查分、填报志愿这个关键时间点,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带队,再度来到河南宣讲本科招 生政策,距离他上次回到家乡宣讲,仅仅过去一个月。 作为全国第5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今年河南与其他7个省份一起,落地新高考首考。从文理 分科到"3+1+2"模式,新高考在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录取规则、志愿设置和填报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 化。在此背景下,西湖大学今年首次面向河南招收本科生,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西湖大学终于走出浙江,面向省外招生,我第一个希望去的地方就是河南,希望我的家乡 能够有更多学生来到西湖大学,接触顶尖的科学家,接受一流的科研训练,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 界的力量。" 记者:西湖大学招生简章显示,学校会为每个本科生配备一名博导做学术导师。一般来说,本科教 育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为主,导师通常由讲师或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可能是副教授或教授, 博导并非硬性要求;只有博士研究生必须配备博导。西湖大学为本科生配博导,属于典型的"高配",这 样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吗? 施一公:大学之大,不在大楼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全面升级
Ke Ji Ri Bao· 2025-06-18 00:42
原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全面升级 "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全部投放到基础学科、新工 科、新医学等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前沿领域。"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朱林繁接受科 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优质本科扩容"政策,坚持"英才教育,精品办学"特色,全 面实施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3.0"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以下简称"科教融合3.0"),努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拔尖创新科技英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科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历经建校之初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科教融合1.0 阶段、新世纪之初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2.0阶段,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创办了多个科 技英才班,探索出一条独具科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迈入'科教融合3.0'阶段,持续打造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示范 区。"朱林繁说,学校将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科技英才班进行全面 升级,实现"拔尖计划2.0"和"科教融合3.0"的深度融合。 "学校将打造一流导师队伍,建设世 ...
生物制造步入产业化深水区:万亿赛道亟待跨越“中试转化”瓶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提 出到2027年,力争培育20个以上中试平台,为产业规模化铺路。与此同时,生物制造领域技术突破与产 业布局密集落地。高校团队在聚砜塑料回收、羊毛甾醇合成等领域取得进展,凯赛生物、锦波生物等企 业加码布局,弈柯莱自主研发的燕窝酸获批准入新食品原料清单,持续拓宽技术应用领域。政策端与产 业端协同发力,推动生物制造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产业化加速迈进,展现出"技术突破—政策护航— 资本涌入"的全链条发展活力。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颠覆传统生产模式 合成生物学作为平台技术,在生物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安证券认为,合成生物学正在重塑 产业生产模式,能够执行传统生物技术难以企及的任务,同时实现了更高效、更环保的生物合成方案。 随着基因编辑、酶工程、代谢工程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合成生物学不仅降低了药物生产成本,还提升了 产能,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生物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制造大国的战略制高点。"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日前在接受中国 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一端连接着上游底盘菌株、基因编辑等前沿基础 ...
我省委托省外高校定向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Hai Nan Ri Bao· 2025-06-16 01:17
海南日报海口6月15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6月15日,省考试局发布《中医学本科专 业订单定向医学生委托培养(省外项目)方案》,明确从2025年起连续5年,每年委托省外高校定向培 养不少于5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学制5年;学生毕业后须返回海南市县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年,纳 入编制管理。 同时,鼓励采用"0+3"培养方式,即对我省医疗机构招录(聘)的符合住培条件的中医类医学毕业 生,接受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的住培工作,且在海南服务满6年(服务期限不含住培时间)。上述 医学毕业生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补贴按照海南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标准分5年补助。 根据有关要求,省外高校定向医学生只招收户籍地为海南的考生,不限制农村或者城市户籍。考生 须承诺毕业后定向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服务6年(不含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报考省 外高校定向医学生就业招生计划的考生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录取,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顶岗单位所在市县生源。 省外高校定向医学生培养院校及专业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省外双一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 主要采用 ...
高考志愿怎么选专业?去年高收入专业TOP10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15:39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陈洁 编者按: 高考志愿新抉择。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学子和家长的关键选择:既要把握宏观趋势——锚定新 工 科 " 大 赛 道 " 及 潜 力 专 业 , 抢 占 未 来 风 口 ; 也 要 精 算 个 人 策 略 —— 在 有 限 分 数 下,理性权衡"高校平台"与"核心专业"的价值,审慎评估"服从调剂"的风险与机 会。如何在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下,最大化未来竞争力?本专题一一为你解答。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即将开启。考生应该报考什么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是重要考量因素。 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下称《报告》),这是对全国 17.1万名202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覆盖了474个本科专业。 《报告》显示,2025年本科绿牌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 电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 均为工科专业。 据麦可思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报告》每年都会对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预警,基于各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薪资水平和就业满意度,结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 求,以及专业布点的动态调整,综合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