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

Search documents
城市文创园区:不只是艺术区,更是经济场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7-11 01:41
产业与文化场景融合发展,实现人文与经济双丰收 部分文创园区,如798艺术区等,通过成熟的商业化运营,实现了产业、文化场景与类文化场景的有机 融合与协同发展。园区的产业链成熟,产业特征鲜明,生产区域与文化场景边界模糊,有效缩短了文创 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流通周期,提升了生产销售效率。艺术氛围浓厚的文化场景,契合年轻人对自由和 艺术的追求,为年轻人提供了开放式游览体验。地标性建筑满足了游客打卡需求。园区内设施完善,满 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类文化场景的建设与园区艺术风格相辅相成,成为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 分。园区具备文化地标功能,游客在自由游憩中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对园区的依恋度和 认同度,形成了稳定客源。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游客在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受到园区文化的熏陶, 提高了对文化艺术的接受度,促进了创意产品消费及其他消费的发展,产生消费冲动等溢出效益。园区 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筛选并吸引认同园区文化的游客,通过文化展览和空间营造,引导游客 文化消费,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这种融合路径不仅促进了园区内创意消费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消 费,实现了人文与经济的双丰收。 协同文化场景与类文化场景发 ...
一颗荔枝里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盛夏炎热,蝉鸣荔熟。在广东陆丰市,国潮歌舞《给"荔"陆丰 鲜达全球》和非遗钱鼓舞原创节目《鼓 荔飘香》,为荔枝在海内外热销增添了别样文化味。在广西合浦县,荔枝丰收嘉年华主会场举行荔枝使 委任仪式,重走古代"荔枝道",以荔枝为媒架起合作桥梁。小小荔枝在文旅活动加持下,让"甜蜜经 济"火出新高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 社会发展。"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就蕴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悟空"游戏带火多个打卡目的地,地域 文化为"苏超"比赛带来独特魅力和"泼天流量","凤冠"文创冰箱贴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文物,带动文旅融 合发展……各地的创新实践表明,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既能激活创造力,又能提升发展品 质。 读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在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 展、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探索更多融合互促的有效机制,推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双向贯通,写 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活力与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 科 ...
“老汤”出新味更靓(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④
Ren Min Ri Bao· 2025-07-08 22:14
站在广东广州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的青石板路上,眼前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商业综合体,脚下是千年古道 遗址。一街之隔的元宇宙非遗街区里,外国游客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触摸"广彩瓷器的纹样;转角处的 老字号茶楼上,一壶普洱、几笼虾饺,延续着"叹早茶"的市井烟火。 这是广州,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域外交汇的城市。开放与包容的基因,已经刻入城市的大街小 巷。城市气质何处来?发展底蕴何处生?广府文化正是这座千年商都的根与魂。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自秦汉时期便是海上贸易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城 市特质。 留住文化根脉,播下人文种子,是发展人文经济的前提。荔湾区永庆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足 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护和恢复了街巷的肌理,不仅把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建筑特色展现出来,还 引入了新业态。改造后,非遗工坊与咖啡店、设计师工作室共生,不仅吸引更多游客,还带动了片区经 济增长。如今在这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通草画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年轻创业者搭建跨境电商 直播间,将广绣、广彩销往全球。当地居民说:"老房子没拆,'乡愁'还在,但生活变新潮了。"探索新 方向,不忘守护老传统 ...
城市文创园区承担重要使命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7-06 21:15
魏鹏举 冯星宇 产业与文化活动联动,提升文化认同与消费意愿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的学科命题。城市文创园区作为城市文创产业发展和文化展示的 核心区域,是人文经济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十四五"时期,文创园区承担培育文化产业、促进消费及强 化文旅科技支撑的重要使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持续政策赋能,文创园区发展迅速。当前全国已建成34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营各类文创园区2593个,形成了由国家级示范园区引领,省市级园区为 中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撑的全面发展格局。 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文创园区,产业方向及优势明确。园区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将原有的 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艺术新场景,为工业遗产注入了新的艺术内涵。在公共空间文化场景的打造上,园 区通过融入艺术、时尚、创意和文化元素,将公共文化空间转变为展现现代艺术与时尚的开放式文化场 景。许多工业遗产已成为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园区通过精心策划的活动,如北 京戏剧嘉年华、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将产业特征与文化活动紧密融合,有效地展示了园区的产业优势。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了园区的产业产品,还提升了他们对园区产业的认 ...
“2025苏州文学周”启动 将举办名家访谈、文学IP转化推介等系列活动
Su Zhou Ri Bao· 2025-07-05 00:30
现场,苏州大学教授季进以《当代苏州文学的海外传播》为题,剖析苏童、范小青等作家作品在海 外的译介与影响,揭示苏州文学如何通过语言转换与文化对话,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文学符号。 前天(7月3日),"2025苏州文学周"启动暨"文学苏州与世界"对话交流活动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主 舞台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 州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以文学为桥梁,串联起城市文脉与世界视野,开启一场融合传统底蕴与当代 创新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发布"2025苏州文学周系列活动",揭晓全市及各县级市(区)的文学版图,推出"2025年 苏州好书榜"及"苏州故事:书写活力之城"文学创作大赛等重点活动,从阅读空间到青年作家写作营, 系列活动以"书与城共生"为核心理念,让文学渗透城市肌理。 "2025苏州文学周"以文学赋能城市,对话连接世界为愿景,不仅搭建了中外文学交流的平台,更以 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探索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共生之道。正如活动所传达的,苏州文学既扎根千年文 脉,又向世界敞开怀抱,未来将继续以文字为媒,让城市的精神之光在时代浪潮中持续闪耀。 据悉,"2025苏州文学周"期 ...
南京奥体中心:是赛事主场,更是“全民客厅”
Nan Jing Ri Bao· 2025-07-02 02:10
(一)"破茧":凌空飞舞"金陵红" 俯瞰南京地图,万里长江,波涛如怒;河西鱼嘴,江豚逐浪,"南京眼"彩虹飞架。不远处的天穹下,南京奥体中心那两道标志性的"金陵红",融入山水城 林,与一泓碧水逶迤相伴。 季夏之夜,这里即将见证一场属于"苏超"的精彩对决——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犹如长江潮与太湖水的风云际会,注定荡起无尽涟漪。 是赛事主场,更是"全民客厅" ——南京奥体中心的进阶之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薛巍 孙君文 7月5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六轮开赛;当晚7时30分,南京队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主场迎战苏州队。 这是奥体中心作为主场迎来的"苏超"首秀。 截至目前,"苏超"已经战罢五轮,累计观赛人次突破50万,抖音"苏超联赛"话题播放量超80亿次,成为一个现象级IP。7月5日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门 票,瞬间售罄。 对南京而言,迎来这场比赛的奥体中心,亦是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IP。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2002年。 那一年,南京抓住"十运会"在宁举办这一契机,吹响了建设现代化河西新城的号角。 短短三年,破茧成蝶。一座占地89.7万平方米的庞然巨构在江边滩涂上拔地而起:五大场馆象征 ...
2025南京艺术节圆满闭幕,演出板块总票房达6190万元,直接拉动文旅消费约2.5亿元
Nan Jing Ri Bao· 2025-06-30 02:22
2025南京艺术节是人文经济学实践的生动样本。从这场艺术盛宴,可以看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 融、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人文的温度与经济的活力在南京交相辉映。 作为2025南京艺术节的闭幕系列活动,"门东艺术活动"于6月28日至29日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艺术 盛宴圆满落幕。 数据显示,2025年南京艺术节五大板块推出15部精品演出、10场精品展览、20余场重点品牌文化 活动、3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演出板块总票房达6190万元,参与人数10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 消费约2.5亿元。 剧场里,演出高潮迭起;市集上,活动热闹非凡;博物馆里,展览潮流有趣……近一个月的时间 内,南京的艺术边界正不断拓宽,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一幅"文化赋能 焕然'艺'新"的画卷在全城徐徐 展开。 艺术与城市的"联姻",也让人文经济学在街角落地生根。 "人"是根本。从"高大上"的剧场、"自带流量"的街区,到免费观影名额、9.9元非遗互动体验优惠 券,本届艺术节拿出最好的场地资源、最优惠的门票套餐,让市民尽情享受文化艺术的多元魅力。 "文"是核心。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是艺术节得以举办的基础, 如今,氤氲在城市每个角落 ...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Jing Ji Ri Bao· 2025-06-24 22:14
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协调发展符合人类社会演变的历史辩证法,具有历史的必然 性。要以辩证思维把握两者关系,既不脱离物质基础空谈精神建设,也不因物质发展任务繁重而忽视精 神引领,而是在尊重"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能动作 用,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两者协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 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物质贫困和精 神贫乏均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重视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重视文化建设的 精神引领作用。这种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范式,实现对"单向度"现代化范式的超越。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对中国 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明确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 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
马明龙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时强调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Zhen Jiang Ri Bao· 2025-06-20 23:39
6月19日,市委书记马明龙督办市政协关于"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催生传统街区新形态、新业态、新 生活"重点提案,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活化利用 镇江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马明龙来到京口区水陆寺巷街区,察看了解街区硬件设施、文化挖掘、商业业态等情况,与商家交 流,听取意见建议,希望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街巷故事,针对新业态发展转变管理和服务方 式,让街区更有历史感、烟火气,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在润州区西津渡街区玉山大码头 遗址展示馆,马明龙察看古渡遗址,了解玉山古渡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要求保护好原址原貌,更好体现 西津渡厚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及意义。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文广旅局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民革镇江市委作为提案单位作了发言。马 明龙认真听取,不时与大家交流,指出三千年历史的镇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遗存,是 必须用心呵护的宝贵财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把以文化人作为出发点,以文惠民作为落脚点,以文 润城作为着力点,以文兴业作为支撑点,更好绘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图景,切实把文 化优势转化为经济 ...
从“苏超”品读人文经济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21:58
Group 1 - The "Su Super" league has s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ttendance, with all matches except for two exceeding 20,000 spectators, and the Xuzhou home game reaching 30,823 attendees. This attendance surpasses the average attendance of the Chinese Super League and Japan's J1 League for the 2024-2025 season [1] - The league has successfully activated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tourism, showcasing Jiangs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ducts, which has resonated with the public and enhanced the region's image [1][2] - The league emphasizes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providing excellent venue resources and affordable ticket packages to meet the diverse and evolv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individuals [1] Group 2 - Jiangsu'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status as a significant birthplace of modern industrial culture provide a continuous source of material for the "Su Super" league, allowing for a blend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al elements [2] -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economy has led to a projected economic benefit of over 300 million yuan for the entire season, with an average revenue increase of over 20 million yuan for each city involved [2] - Other provinces can learn from Jiangsu's approach by focusing on cultural economics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2] Group 3 - As summer approaches, cities are gearing up for competition in cultural tourism, but some are failing to leverage their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leading to misaligned marketing strategies [3] - Successful city marketing requi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ultural genes into unique regional identifiers to stand out in the competitive cultural tourism landscap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