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

Search documents
中国城市房价最高的20座城市:深圳第1,厦门第4,苏州第14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13:00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城市房价最高的20座城市 中,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和杭州等城市名列前茅。 5. 杭州:杭州以38,340元/平方米的房价位列第五。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杭州凭借其发达的电子商 务和互联网产业,房价也相对较高。 厦门的房价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四,这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厦门位于福建省 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此外,厦门作为经济特 区,享受着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和房价上涨。 1.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深圳以73,084元/平方米的房价位居榜首。深圳的房价之所以如此之高, 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 企业,使得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 2. 上海:上海以65,021元/平方米的房价紧随其后。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贸易 和服务业,房价自然水涨船高。上海的房价不仅反映了其经济实力,也体现了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吸 引力。 3. 北京:北京以62,552元/平方米的房价位列第三 ...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15:25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楼市寒冬已经冻了三年,不少人盼着拐点快来,可高盛最新报告却泼了盆冷水:中国房价下跌才刚走了 40%的路,要一直调到2027年底,全国房价总共可能跌30%左右。 这消息一出来,想买房子的、手里有房的都懵了到底该攥着钱等,还是现在就下手? 这份97页的报告是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卓带头做的,分析了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数据,还参考 了人口变化、政策效果和国外的经验。 报告里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波下跌,现在只是刚开始,后面还有60%的路要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能印证:2025年5月,70个大中城市里,58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跌,62个同比 下跌。一线城市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新房价格同比跌了3%到7%,二三线城市更惨,不少跌 超10%。 为啥说下跌还没到头?高盛总结了五个原因。首先是人口,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负增长,2025年上半 年出生人口才376万,同比降了8.9%。 高盛预测到2027年,25-39岁的购房主力会少4200万,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15%,没人买房,房价自 然撑不住。 其次是库存太多截至2025年5月,全国商品房 ...
当前楼市这状态,五年后价值百万的房子还值多少钱?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9:27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完全遵循国际经验。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产依然保持坚挺。例如,2025年北京二季度优质学区房价同比上涨4.2%, 而上海浦东新区得益于自贸区政策红利和产业集聚效应,一季度成交均价达到783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这与东北地区多数城市房价持续下跌形成鲜 明对比,例如沉阳和哈尔滨的二手房价格已连续15个月环比下跌。 此外,技术变革也在重塑居住需求。2024年全国远程工作人口达1.15亿,占就业人口的14.7%。这导致部分城市核心区域公寓需求下降,郊区大户型和改造 型住宅则日益受到青睐。智能家居渗透率达到32.3%,5G网络覆盖率超过93%,这些技术进步打破了地域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对未来五年一百万房产价值的预测如下: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首先,中国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人口仅741万,总和生育 率创历史新低的1.09。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30%。国际经验表明,负人口增长往往伴随着长达10-20年的房 价下跌周期,日本和韩国便是前车之鉴 ...
截止2025年6月,全国房价跌幅最高的6座城市,跌幅最高72%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1:05
乌兰察布集宁区,2019年房价曾达到每平方米6000-7000元的高位。然而,2025年6月,房价已跌至每平方米1800-3000元,跌幅惊人地达到了46?2%。 乌兰 察布长期以来依赖农牧业,缺乏新兴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匮乏,导致年轻人外流严重,购房需求持续低迷。 缺乏产业多元化和经济增长动力的乌兰察布, 其楼市低迷的态势,正反映着其整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楼市寒冬:六城房价暴跌深度剖析(截至2025年6月) 2022年以来,席卷全国的楼市寒冬持续加剧,房价下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线城市上海、深圳也未能幸免,跌势蔓延至全国。据统计,全国平均房价跌幅 已达30%。然而,部分城市的跌幅更为惊人,本文将深入分析2025年6月房价跌幅最大的六座城市,揭示其背后深层原因。 一、 安徽安庆:七成跌幅背后的城乡发展失衡 曾经,安庆市迎江区的房价在2019年达到顶峰,每平方米5000-6000元。然而,截至2025年6月,房价已暴跌至每平方米2500-4000元,跌幅高达48?2%,创下 全国之最。这背后,是安庆市长期存在的城乡发展失衡: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大量的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 ...
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一线房价扛不住了?业主们心态又有了哪些变化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04:26
一线城市房价的崩盘:一场"割肉大赛"的残酷现实 曾经高高在上的"一线城市房价",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跌,跌幅达0.75%,同比跌幅 更是高达7.26%。这其中,一线城市的跌势尤为令人担忧:5月份环比跌幅为0.36%,6月份直接扩大至0.56%,而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跌幅分别为0.81% 和0.76%,形势同样严峻。 这并非简单的0.75%的微小波动。如果每个月都以0.75%的速度下跌,一年下来,房价将缩水近9%。对于首付仅占房价15%的购房者而言,这意味着不到两 年时间,他们的首付可能就将化为乌有——这无疑是一场残酷的"纸钱盛宴"。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的趋势正在加速,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价 格坚挺"如今已成为泡影。 一些专家建议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然而,这一建议也引发了业主的担忧:万一放开限购后房价继续下跌,那楼市最后的 信心也将彻底崩塌。 首先,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北京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5万套,上海突破20万套,深圳和广州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这表明,炒房客对未来房价失去了信心, 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行压力骤增。 这就像菜市场 ...
鹤岗房价低,为何没人买?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23:07
说到底,在"房住不炒"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更是全国各地房价深度回归的背景之下,买房的投资初心已基本剥离殆尽,剩下的只有自住:有需求才买& 没需求不买,即使在"大多数人买得起的鹤岗"也不能免俗,因为——买了是不可能涨的。那么,需求是什么?当然是自住。自住为什么不能租?因为要 长期发展。于是,鹤岗房价便宜但依旧没人买的核心问题出现了:因为鹤岗没有产业,没有发展机会,也就没有买房自住以求长期发展的必要性了。反 观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不仅是房价高,也带动着其他生活成本的走高,但为什么还能吸引外来人口包括每年应届毕业生"迎难而上"? 年轻人不傻,因为年轻人知道消费之前是收入,没有收入渠道就没有各种消费! The State of the States of the S The Property rnming the rest TIAN IS AND WARD The support omming of consistences in 在收入与否的大是大非面前,单价2000的鹤岗与(新房)单价80000的上海,只是量级差别没有性质不同。还有一个说法,比如"把鹤岗当成国外移民地一 样",言下之意不徒房产增值, ...
英国6月三个月RICS房价指数 -7,预期-8,前值由-8.00修正为-7。
news flash· 2025-07-09 23:03
英国6月三个月RICS房价指数 -7,预期-8,前值由-8.00修正为-7。 ...
银行经理坦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就已超越了全国98%的家庭!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7:59
高房价时代,存款50万竟超越98%家庭?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近年来,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居民储蓄率不断攀升。人们忧虑失业、疾病等风险,将储蓄视为抵御人生波动的缓冲垫;同时,股市、基金及理财产品的 高风险也驱使更多人选择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然而,现实却远比表面平静得多。 银行经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便已超过全国98%的家庭。央行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惊人事实: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人群 仅占10%,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更不足2%。这与网络上流传的"存款50万很普遍"的论调形成强烈反差。 首先,贫富差距是关键因素。招商银行的数据显示,2%的家庭掌握着80%的存款,而剩下的98%家庭仅拥有20%的存款。这意味着,巨额存款集中在少数人 手中,多数家庭的存款可能仅为几万元,甚至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即便月收入过万的家庭,想要积攒10万元以上存款也并非易事。 其次,近年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爆雷事件,如P2P平台的崩盘,吞噬了大量居民储蓄。此后,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迫使许多人转向股市、基金等高风险 投资,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导致资产缩水,存款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在持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