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Search documents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到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通信管理局调研
Di Yi Cai Jing· 2025-10-10 13:43
据工信部消息,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到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通信管理局 调研。李乐成强调,要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 人才培养模式,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集智攻关,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不断用力,持续打造航空、航 天、航海领域战略科技力量。要进一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三项改革"典型做法,大胆改革探索, 打通堵点卡点,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技术和样品变为产品、形成产业。要守牢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面排查、系统整治风险隐患,营造安全和谐稳定校园环 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第二届“化育新材杯”北化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初赛项目路演活动邀请函
AMI埃米空间· 2025-10-10 05:13
以下文章来源于化育新材 ,作者化育新材 化育新材 . 本公众号是北化新材料校友会打造的新材料产业界高水平专业化沟通交流开放共享的公益性平台,旨在服务校友、校友之友、校友企业和新材料产业。 "化 育新材":1)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外延;2)变化孕育新材料;3)化学带来变化,有变化有创新。 尊敬的嘉宾: 为支持北京化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校友的创新创业,在北京化工大学校友总会和山东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定 于 2025年举办第二届"化育新材杯"北化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环保及生态" 等 七大赛道领域。 此次大赛自 2025年6月启动以来,收到了大量校友的踊跃报名。为推动参赛项目与资本市场的高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化工大 学新材料校友会将于2025年10月18-19日举办第二届"化育新材杯"北化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初赛项目路演活动。在此,诚挚邀请专业投资机构及广大校友出席 此次活动,如有参与意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报名系统由北化校友企业 "仪器信息网"提供技术支持) 附件 1 : 项 ...
特姆化工清洁创新研究院揭牌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10-10 03:17
中化新网讯 近日,山东特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建的特姆化工清洁创新研究院举行揭 牌仪式。同时,校企双方签订了《共建特姆化工清洁创新研究院及项目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据悉,山东特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清洗剂、消毒剂的科技型企业。该创新研究院的建 立,旨在搭建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等级平台。接下来,校企双方将在清洁化工技术领域展开紧密合 作,聚焦行业痛点,合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不断研发推出新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化工产 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行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三场发布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Si Chuan Ri Bao· 2025-10-10 00:18
三次产业5年"成绩单" ●生猪、油菜籽等15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粮食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四川"十 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成就。 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 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高端化药制剂等一批标志 性产品加速涌现……"5年来,四川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 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经济和信 息化厅厅长翟刚在作主发布时说。 农业方面,四川以全链条升级为主线,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米袋子""菜篮子""肉 盘子"更加丰富充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生猪、油菜籽等15 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2024年粮食总产达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亩 产378.2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6149.6万头,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规 ...
“商”出群众幸福感 “议”出发展新前景
Su Zhou Ri Bao· 2025-10-09 22:24
进入9月,虎丘区政协的"界别协商议事月"如期而至: 助推大健康产业提质升级,9月28日,区政协无党派、文艺界别开展专题协商;助力区域新材料产 业发展,9月25日,区政协中共界别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以民生实事项目破解新就业群 体服务保障难题,激活新业态新动能。9月24日,区政协工会、共青团界别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界别协商议事月"的背后,正是虎丘区政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四个凝聚"重 要任务,将履职为民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挑大梁的努力实践。 聚人心汇共识 一次次智慧火花激荡,一个个"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我们通过议事联盟的形式,更好地围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出海等方面举 办各类沙龙分享活动,更好推动彼此间跨界交流、共建共享。"虎丘区政协委员、欧美企业协商议事联 盟召集人崔玉慧表示。 "今年8月,我们聚焦科研成果与工业产品转化主题开展专题沙龙,链接区内企业、大院大所与职能 部门,共同探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协同发力的路径方向。"在虎丘区政协委员、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 院副院长万正茂看来,正是借助这一平台,充分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间 ...
青岛崂山区:科创平台“繁星”闪耀 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10-09 06:38
转自:新华财经 产业跃升,锻造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崂山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7+4+1"现代 化产业体系,做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七大重点产业,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四大优 势新兴产业,超前谋划一批未来产业。此前,崂山区印发的《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行动方 案(2024—2028年)》提出了新目标:到2028年,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 量超过1500家,四条新兴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繁星之下,崂山区正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前沿探索走向生产线的轰鸣 运转,从科研人员的奇思妙想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王子雯) 编辑:赵鼎 在技术快速迭代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崂山区通过政策赋能、体系构建加速汇聚高端创新资 源,已汇聚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101家,技术创新中心196家,新型研发机构26家。值得关注的是, 作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关键载体的概念验证平台,在这里得到高度重视——崂山区目前已汇聚 省、市认定的概念验证平台13家,占青岛市总量超过40%。 政策赋能,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崂山区是青岛最早研究制 ...
再次站到“C位”,这座科技城靠什么闯关?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08 23:38
每经编辑|朱德烨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一次跨越时空的科技"接力"在四川绵阳上演。 10月7日晚,绵阳队迎来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主场"首秀"。两位特殊的嘉宾为比赛开球——"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之子邓志平、"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之 子于辛,回到了父辈们以及成千上万科技精英曾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之地。与他们一同现身球场的,还有科技感十足的"绵阳造"机器 人、机器狼。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绵阳vs德阳比赛现场 科技,是绵阳最深厚的底蕴和最鲜明的标识。就在假期前夕,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刚刚落下帷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中国经济"第四极"内,成都和重庆吸引了外界大多数目光。但每年的科博会,总会成为绵阳站到"C位"的舞台——自2013年首 届举办并设绵阳为永久会址以来,科博会至今累计推动20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成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成为国内链接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重 要平台之一。 今年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5周年。驻足回看,科技城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科博会也早已超出一场展会的范畴,它日渐打破院所、企业、政府、民 众等各界间以科技相互链接的壁垒,建立起与城 ...
天大,靠VC出圈
3 6 Ke· 2025-10-02 02:33
在百卅岁月里,天津大学始终以"兴学强国"为魂,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如今, 在资本市场的IPO赛道上,"天大系"正以一种低调却坚定的姿态崭露头角——从人工智能到智能制造, 从工业软件到大数据服务,多位天大校友掌舵的企业正排队叩响上市大门,用硬科技实力书写属于天大 人的资本故事。 十月的海河,波光粼粼映着秋阳;卫津路的梧桐叶,沙沙翻涌着岁月的故事。 10月2日,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荣光的学府——天津大学,迎来了130周年华诞。从1895年盛宣 怀奏设北洋大学堂算起,这座"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始终以"兴学强国"为魂,在烽火中播撒科学火种, 在建设中输送建设栋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刻写下与国同行的壮阔史诗。 若论从这里走出的商业巨擘,天大或许不如某些高校声名显赫。校园里鲜少流传"校友首富"的传奇,财 经版也难见"天大系资本"的高频曝光。但鲜有人知的是,这座低调的学府正以另一种方式深度参与时代 变革:当"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国家战略关键词,当"硬科技创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天大正悄然在创 投领域织就一张服务创新的网络,成为高校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 2024年,这份"低调的进取 ...
中核集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京举行
Ren Min Wang· 2025-10-01 01:22
Group 1 - The third "China Nuclear Innovation Sta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Beijing from September 24 to 25, focusing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uclear Gathering Future" with a structure of three competitions: main competition, special competition, and nuclea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mpetition [1] - The competition showcased 100 projects in the main competition and 30 projects in the nuclea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mpetition that advanced to the finals after intense preliminary rounds [1] - The event highlighted the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CNNC) and local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application"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innovation ecosystem [3] Group 2 - A total of 100 projects entered the finals of the main competition, including 25 creative exploration projects, 65 innovative application projects, and 10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projects, demonstrating the innovative valu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projects [5] - The signing of the CF3 fuel assembly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benefit-sharing agreement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group headquarters and member units shared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creating a virtuous cycle of "innovation-transformation-revenue-feedback" [5] - Six high-quality projects from the competition were signed, focusing on areas such as domest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marine platform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and AI models, showcasing CNNC's commitment to early investment in hard technology [6]
去年北京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连续6年保持在6%以上
Xin Jing Bao· 2025-09-30 10:08
Group 1 - Beijing continues to lead the nation in R&D expenditure intensity, with a ratio of 6.58% in 2024, maintaining above 6% since 2019 [1][2] - The total R&D expenditure from enterprises,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for 2024 is projected to be 282.12 billion yuan, 42.32 billion yuan, and 30.66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reflecting growth rates of 8.8%, 9.7%, and 11.3% [1] - Th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a total of 200 billion yuan in innovation funds and 40 billion yuan in high-precision funds, with an additional 8 government investment funds set up in 2024 targeting key area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healthcare, contributing 13.71 billion yuan to 145 projects [3][4] Group 2 - Beijing's technology funding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reached 58.49 billion yuan,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3.5%, accounting for 7% of the city's general public budget [3] - The city has achieved over 10,000 municipal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ith total revenue exceeding 1 trillion yuan, and over 1,000 national-level specialized "little giant" enterprises [5] -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Beijing is projected to generate an added value of 1.49 trillion yuan in 2024, a 56.9% increase compared to 2020, while the digital economy's added value is expected to surpass 2.2 trillion yuan, growing by 53.1% since 20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