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回望“十四五” |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五年中流击水、扬帆奋楫,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5.5%的增速托举起超35万亿元 的巨大增量,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比"十三五"末增长42%,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达10.5万亿元……一串串沉 甸甸的数据,绘就出大国经济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的厚重底色。 这背后是一套蕴含辩证法的"四则运算":以政策"减法"换发展"加法",以制度"除法"创增长"乘法", 在"舍"与"得"、"破"与"立"的实践中,实现总量之增、基础之实、格局之新、循环之畅。 加"速度,"强根基 新近通车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凌空跨越天险,将两岸车程从2个多小时压缩至2分钟左右。这座桥面距水 面625米、主跨1420米的超级工程,在高度与跨径上"横竖"都拿下了世界第一的桂冠,成为中国经济实 力与科技自强的又一生动注脚。 "十四五"时期,"中国号"巨轮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 五年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 ...
安伟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强调
Zheng Zhou Ri Bao· 2025-10-14 02:32
10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强调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 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五 五"规划,有力引领郑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阔步前行。 安伟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也是郑州 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争先晋位、赢得未来的重要五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的决策部署、期望重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强化"三标"引领,站位服务全 国、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成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郑州实际、反映人民期盼的高质 量规划,加快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 安伟强调,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发展 和安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及便 ...
对标对表谋深谋实强化优势补齐短板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当作为
Zheng Zhou Ri Bao· 2025-10-14 00:44
10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强 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 五五"规划,有力引领郑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阔步前行。 市领导庄建球、陈宏伟、虎强、魏宁娣、夏扬出席。 安伟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也是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争先晋位、赢得未来的重要五年。要深入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的决策部署、期望重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强化"三标"引领,站位服 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成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郑州实际、反映人民期盼的 高质量规划,加快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 安伟强调,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 发展和安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 ...
优化产业布局重在量“产”量“力”
Jing Ji Ri Bao· 2025-10-14 00:34
一方面,要量"产"而行,综合考虑各类产业的经济性和战略性。产业的"经济性"是指产业发展为地 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这既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产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涵盖其对关联产 业的带动作用、对本地就业的拉动作用以及所涉及的产业培育风险等因素。产业的"战略性"是指从统筹 发展和安全的角度衡量该产业对于基本生存保障和长远发展潜力所具有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基本生存 保障对应的是安全维度,涵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该维度产业的战略性,取决 于其在产业体系内对保障整体安全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对关键产品产业链上游的支撑能力。长远发展 潜力对应高质量发展的维度,着眼于长期动能的培育,如创新能力和绿色转型等。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来 看,这类产业或者与新型生产要素的培育密切相关,或者处于技术前沿,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亦要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坚持量"产"而行,也要坚持量"力"而行,统筹经济性与战略 性,兼 ...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 ——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中国证券报记者 张勤峰 倪铭娅 欧阳剑环 连润 五年中流击水、扬帆奋楫,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5.5%的增速托举起超35万亿元 的巨大增量,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比"十三五"末增长42%,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达10.5万亿元……一串串沉 甸甸的数据,勾勒出大国经济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的厚重底色。 这背后是一套蕴含辩证法的"四则运算":以政策"减法"换发展"加法",以制度"除法"创增长"乘法", 在"舍"与"得"、"破"与"立"的实践中,实现总量之增、基础之实、格局之新、循环之畅。 "加"速度,"强"根基 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全球第二大经济 体地位稳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发展 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新近通车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凌空跨越天险,将两岸车程从2 ...
别回头,向前走:触摸“平房”的伤痛与荣光!
"平房",一个再普通不过甚至近乎"土气"的名字,背后却是非同寻常的故事:从一个移民的屯落,沦为 侵华日军细菌战基地,再从战争的废墟中艰难站起,成为汇聚新中国多个"第一"的工业重镇,而今,在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奋勇担当……这片承载着民族沉痛过往的土地,在新时代奔涌的大潮中焕发出 新的光彩。 被击碎的"太平"愿望 提起平房区,很多人本能地把"平房"一词理解为平顶建筑,其实不然。 据《平房区志》记载,清代后期,此地原名义和屯,后寄托村屯太平之意,改名为平房屯。 那么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何以选址平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道出个中 始末。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银幕之上,当电影《731》的光影再一次刺痛黑暗,每一道历史的伤痕,都成为今天守护和平的动力; 镜头之外,电影《731》的原型地"平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又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和重生? 实际上,日本对细菌战研究由来已久。1930年,军医石井四郎极力鼓吹细菌战,"缺少资源的日本,应 该开发细菌武器"——他的狂妄设想得到了军界高层的赞同。1932年8月,石井四郎在日本东京陆军军医 学校建立细菌研究室。他急需活人进行实验,因此将细菌研究 ...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七部门政策力推服务型制造业价值跃升
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方案"的关键转型,迎来国家级政策强力护航。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 部门正式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下称《方案》),明确提 出到2028年的三大核心目标: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 高地,为制造业价值跃升划定清晰时间表与路线图。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绝非简单的"制造 +服务"叠加,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更是推动先进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这一定位,直指传 统制造业长期面临的"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痛点。 从发展基础来看,服务型制造已在我国形成初步优势。《中国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2024)》显 示,2018—2023年我国该领域发展水平持续攀升,浙江、广东等15个省份率先形成领先格局——仅浙江 一省,就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73个,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排头 兵"。 但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典型模式在不 ...
赵一德赵刚与李乐成一行座谈
Shan Xi Ri Bao· 2025-10-10 22:40
10月10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在西安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一行座谈。 省领导王海鹏、李九红,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省政府秘书长吕来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有 关司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 李乐成感谢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支持,高度评价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 成效。他表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资源丰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坚实。工 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部省合作,全力支持陕西加 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推进新型工业 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赵一德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对李乐成一行来陕表示欢迎,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大力 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陕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链长制"为抓手一体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希望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如既往关心陕西,指导陕西谋划好"十五五"时期 工业发展,在重大生产力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 ...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三场发布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Si Chuan Ri Bao· 2025-10-10 00:18
三次产业5年"成绩单" ●生猪、油菜籽等15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粮食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四川"十 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成就。 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 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高端化药制剂等一批标志 性产品加速涌现……"5年来,四川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 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经济和信 息化厅厅长翟刚在作主发布时说。 农业方面,四川以全链条升级为主线,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米袋子""菜篮子""肉 盘子"更加丰富充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生猪、油菜籽等15 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2024年粮食总产达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亩 产378.2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6149.6万头,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规 ...
四川“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成就公布 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楼”越筑越坚实
Si Chuan Ri Bao· 2025-10-10 00:18
Core Insights - Sichuan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a focus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cross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s [6][9]. Agriculture - Grain production in Sichuan has remained stable above 70 billion jin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with a target of 72.68 billion jin for 2024, achieving historical highs in both total and per-acre yields [8]. - The province has enhanced its agricultural capabilities, contributing to a richer supply of staple foods [8]. Industry - The added valu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6.6%, increasing from 1.34 trillion yuan to 1.79 trillion yuan, elevating Sichuan's national ranking to 7th [9]. - Sichuan has implemented over 15,000 manufacturing project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driving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to exceed 2 trillion yuan, with both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investments maintaining double-digit growth [11]. Services - The service sector's contribution to GDP has increased from 52.4% in 2020 to 56%, with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rising from 42.5% to 60.5% [9]. - The province is actively enhancing its service industry to support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13]. Innova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Sichuan has established 1,819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s, ranking first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is focus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5][12]. -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verage amo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s reached 45.5%, with over 800 smart factories cultivated [12]. Construction -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seen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6.4%, with total output exceeding 9 trillion yuan, maintaining an 8% share of the provincial GDP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