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产业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刚刚,重大利好!4万亿资产,大爆发!
券商中国· 2025-05-21 04:04
固态电池迎来大利好! 据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近期取得重要突 破,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 锂动力学,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刊》。 在此利好的加持之下,固态电池板块今日集体大爆发。宁新新材大涨30%,灵鸽科技大涨超20%,领湃科技也 是20%涨停,金龙羽更是直线封板,武汉蓝电、德尔股份、力王股份等涨幅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锂电龙头宁德时代最近两个交易日表现非常强劲,其港股连续两日大涨,A股今天亦被明显带 动。目前,固态电池板块市值已超4万亿元。 利好来了 手机、电动汽车都依赖锂电池供电,但液态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 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同时还能搭配能量密度更高的锂金属负极。然而这种革命性电池面临一个致命 难题——固态电解质会突然短路失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原位透 射电镜技术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21日
Xin Hua Cai Jing· 2025-05-21 01:02
今年以来,A股市场活跃度较高。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抓住波段机会,近八成产品跑赢了业绩比较基 准,达到了指数基础上的超额收益效果。其中,跟踪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宽基指数的指增产品 超额收益尤为显著。记者采访多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了解到,今年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相对有利于量 化策略发挥作用,尤其是成长类因子、交易行为类因子等表现较为突出,整体贡献了较多的超额收益。 随着业界逐渐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投资者会更关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指增产品未来也要更侧重获 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不仅要分散超额收益来源,还要控制好风险敞口。 ·看重绝对收益能力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固收+" "固收+"产品正成为公募机构争相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这一方向契合了投资者获得绝对收益 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增长的需要。公募人士普遍认为,权益类资产有结构 性机会,固收类资产具备长期投资逻辑,"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预期改善外资机构唱多中国资产 5月以来,高盛已两次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瑞银发表中国股票策略观点,预判全球资金或呈现持续 净流入态势;野村将中国股票评级大幅上调至"战术性超配"……近段时间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20 18:15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高性能、高安全性为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优势,符合国家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目 前在材料端、电池端以及车企端的共同发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材料方面,固态电池采 用的固态电解质能兼容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如超高镍正极、富锂锰基正极、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 极等,率先布局固态电池及相关产业链的厂商有望受益于产业化进程加快。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预测,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 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到2030年固态 电池渗透率将达到10%。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布局固态电池的个股共有49只。5月以来,固态电池股普遍表现较好,概 念指数累计上涨5.4%,10股累计涨幅在10%以上,国轩高科、信宇人和德福科技涨幅居前,分别达到 17.28%、16.84%和16.43%。 信宇人日前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干法电极样机已成功试制,正在进行调试 及技术验证。同时,公司也积极与国内头部企业交流干法电极设备技术,共同探索合作研发与应用方 向。未来,将全力推进样机技术 ...
新技术系列报告(五):固态电池产业化机遇之工艺与设备
Orient Securities· 2025-05-20 04:44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Positive" outlook on the solid-state battery industry, highlighting its potential as a next-generation battery technology with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4][9]. Core Viewpoints - Solid-state batteries face dual challenges of process and cost, but recent advancements indicate a consensus on mass production by 2027, with key players in the automotive and battery sectors actively releasing products [9][12]. - The manufacturing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re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and processes due to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material compatibility and bonding logic compared to liquid lithium-ion batteries [21][22]. - Equipment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scale production and cost reduction, with dry processing techniques being identified as effective methods for lowering costs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22][34]. Summary by Sections Industry Overview - The solid-state battery industry is gaining traction, with a clear direction and trend towards mass production by 2027, driven by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4][9]. Manufacturing Challenges - The transition from laboratory to mass production faces significant technical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scaling up cell sizes from the current average of 20Ah to the required 60Ah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12][21]. - Key challenges include the stability of material systems, consistency of processes, and safety of systems, all of which impact yield rat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osts [12][21]. Equipmen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 The repor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equipment and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solid electrolyte film production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to address the unique requirements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21][35]. - Dry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highlighted as essent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offering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22][34].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 - The report suggests focusing on companies that are closely collaborating with clients and have secured orders or achieved delivery in the key equipment sector, such as Naconor (832522), Honggong Technology (301662), and others [4][9].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5月第2周周报:中美互降关税将利好新能源出口,市监局再提反内卷-20250518
电力设备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周报 2025 年 5 月 18 日 强于大市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5月 第 2 周周报 中美互降关税将利好新能源出口,市监局再提反内卷 光伏方面,我国一季度光伏装机实现较高速增长,对美国及全球新兴经济体 光伏需求增速保持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 争,光伏供给侧改革力度有望加强。光伏制造降本增效仍为主线,重点关注 硅料、电池片头部企业格局优化、盈利提升以及金属化新技术渗透率提升。 风电方面,国内海陆风招标及建设有望稳步推进,2025 年需求向好或带动整 机与零部件环节盈利修复;同时伴随国内项目招标动工、海外利率下行及项 目规划推进,海外及出海需求亦相对旺盛。建议优先配置盈利有望改善的整 机及锻铸件环节,受益于海风、出海逻辑的整机、桩基、海缆环节。新能源 车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保 持高增,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近期受供需影响,部分材料环节出现涨 价,有望带动盈利回升,2025 年或迎来量利齐升。新技术方面,固态电池产 业化持续发酵,2027 年或实现量产,在相关领域有布局的电池、材料和设备 企业有望受益。 ...
国轩高科(002074):多款新品发布 2H25或迎盈利拐点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8 10:34
评论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取得明显进展。公司于科技大会上表示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产品产业化取得明显进 展,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固态电池产品已开始装车路测。产能 建设方面,公司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经建设完毕,中试线设计产能0.2Gwh/年,生产线由公司自主 设计,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产线良品率超90%。 准固态电池产品已开始送样。公司表示G垣准固态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35 Wh/kg以上,较同体积液 态电池提升超过36%,未来应用场景主要包括eVTOL、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客户验证方面,G垣 准固态电池已完成超5 家客户电芯送样测试,超4 家客户上车测试,搭载G垣准固态电池的"001"号样车 总里程已经超过1 万公里。 启晨二代等新品或快速实现产业化。公司发布的启晨二代/重卡标准箱/20Mwh储能系统等新品基于成熟 的材料和生产工艺体系,我们判断相关产品或于2H25 起实现批量出货,有望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较为 正向贡献。 规模效应增强,2H25 或迎盈利拐点。我们判断随着公司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增强有望逐 步对冲限制公司盈利释放的费用率/信用减值 ...
多方卡位固态电池竞赛,但规模量产至少仍需5年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14:25
固态电池迈向产业化。 2025年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智能化技术向前之际,电动化的新电池技术也取得了新进 展。CIBF 2025中国深圳电池展上,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难点等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对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均有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旗下车百智 库最新调研报告《全固态电池有望引领新一轮电池革命》认为,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上 限(约350Wh/kg),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 Wh/kg,在产品性能上具备"技术颠覆"的潜 力。因此,固态电池一直被各大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车企视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开发方向,但仍需要 攻克技术、高成本等问题 贝特瑞集团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成林表示,固态电池面临的问题包括成本过高(全固态电芯成 本达到5元/Wh)、运行压力高(全固态电芯运行所需压力在兆帕级)等。 但近一年来,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迭代,固态电池所需原材料成本出现明显下降。杨成林表示,比如固 态电解质所需的硫化锂,在大批量采购的情况下,目前的售价可以达到1000元/千克。 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下探,产业链相关厂家对固态电池量产的速度也在加速。国轩高科于5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启幕,吸引3200余家参展商 驱动未来!新能源电池巨头都来了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5 16:52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刘琼)5月15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覆盖15个展馆,展览面积近30万平方米,汇聚了宁德时代、比亚迪、 欣旺达等3200余家参展商,3天展期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40万人次。 "电池产业的未来竞争,是生态闭环与数智化能力的竞争。中国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与标准输出,重塑全 球价值链。"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表示。 据悉,展会同期还将举办电动航空及飞行器电池技术交流会、电池产业合作论坛、电池护照与可持续发 展技术研讨会、新能源数字化论坛暨AI应用大会、同位素核电池现状及未来发展研讨会等专业会议。 展会活动现场将重磅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蓝皮书2024》及《低空飞行器电池标准化白皮书》,并签署 多项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CIBF作为全球电池技术首发高地,被誉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风向标"。本次展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 源行业协会主办,以"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为主题,15大展馆涵盖了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制 造、Pack技术及回收再利用等全产业链,全景呈现产业发 ...
催化事件不断、机构密集调研,固态电池仍面临产业化瓶颈
Di Yi Cai Jing· 2025-05-15 13:08
尽管上市公司在调研公告中只字未提固态电池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市场资金仍在板块内挖掘个别标 的"先炒为敬",三祥新材(603663.SH)、冠盛股份(605088.SH)、上海洗霸(603200.SH)等固态电 池概念股的年涨幅超过50%。 机构密集调研固态电池产业链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预计将在近日发布新款材料与电池产品。本周初,贝特瑞发布了贝安FLEX 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为下一代电池 技术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国轩高科本周的新品发布会则是固态电池行业的另一大看点。根据公司官微发布,5月16日至17日将举 办全球科技大会。国轩高科本周二(5月13日)官微发布的《六大新品发布 献礼新世界》提到,此次将 发布"一款超越期待的前瞻电池产品",市场猜测这款新产品是固态电池。 产业链新品发布前夕,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频次明显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更多产业发展变化。记者统计公 告发现,仅本周以来,就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机构调研内容涉及固态电池,主要集中在电池、材料、 制造设备等环节,包括宁德时代、贝特瑞、利元亨、西磁科技、灵鸥科技、安达科技、星源材 ...
股市特别报道·产业观察 | 锂电池产业链一季度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4月以来有关A股表现活跃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5 11:18
进入4月以来,A股市场上电池板块表现活跃。截至5月15日收盘,宏工科技(301662)区间涨幅高达 153%。宁德时代(300750)从4月9日持续反弹,累计上涨21%;天宏锂电区间累计涨近35%。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 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 池性能要求。4月8日发布的《2025 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等 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建设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高要求,安全性更 高的固态电池更有投资价值。 据统计,锂电池产业链盈利同比增幅亮眼,盈利能力环比显著提升,资产减值损失环比大幅减少。今年 第一季度产业链实现营收2353.66亿元,同比增长12.62%;归母净利润183.40亿元,同比增长27.44%, 环比增长63.06%。资产减值损失环比大幅减少,是产业链净利润环比大幅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莞证券认为,经历2023年大幅去库存后,2024年以来维持存货高周转。由于下游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2025年第一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