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三千公里森林“防火动脉”是如何建成的
Guang Xi Ri Bao· 2025-06-08 03:15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广袤的森林资源构成了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日,自治 区林业局传来捷报:广西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全面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新建及改造 的3098.25公里森林防火道路,贯通广西林区,成为守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坚实生命线。 2024年以来,广西全力推进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9.51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7.57 亿元,这是广西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林业基建工程。这些资金精准投入到森林防火道路建设中,推动 了林区道路优化升级,串联成网,为守护广西绿水青山,筑牢中国南方生态屏障再添一道坚固防线。 破局:从"行路难"到"双网"升级 项目审批曾是一道棘手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广西创新推出"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举措。 在高峰林场项目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打破常规,在部分材料暂缺的情况下,先行受理项目申请,同时 安排专人指导项目单位补充材料。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项目可研、初设、财评、招标等各环节审 批,时间被压缩近1/3,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 涉林纠纷也是项目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六万林场,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此类情况。政企协调组 迅速介入,深入村民家中,耐 ...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8 02:03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周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代表双方共同签署《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 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向海内外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故事,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 成就与经验。 6月6日,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大型系列节目《自然中国》启播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此次自然资源部与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好美丽中国,以实际 行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前行的具体举措。双方将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以《自然中国》开播为新起点,展现中国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新时代文明发展道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关志鸥表示,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在实践中牢固树立 ...
守护“海底雨林”
Hai Nan Ri Bao· 2025-06-07 23:56
5月30日,傍晚的三亚湾正在退潮。在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一处珊瑚修复试验基地海域,形态 各异的珊瑚礁在清澈的海水中若隐若现,长势喜人。这是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及其团队深 耕多年的"海底雨林"一角。 如今,陈宏早已告别了孤身奋战的局面,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环保力量正在海南形成"千军万 马"之势,彼此协同发力,共同守护"海底雨林"。 6月3日,在海南大学的实验室,珊瑚礁生态学专家李秀保的科研团队正潜心研究珊瑚礁生态修复的 创新路径。这些年来,该团队成员足迹遍布海南岛四周海域及南沙、西沙等,见证了海南在珊瑚保护与 修复方面的快速发展。在海南的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潜水员兼职当珊瑚礁环保员,常态化开展海 底"护林"工作。这些特殊的"护林员"常年穿梭于斑斓海底,精心守护着海洋生物的家园。 而随着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应用于珊瑚礁保护修复,科技力量正为这片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注入 新活力。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团队,使用水下机器人深入监测珊瑚 健康状况,正计划利用卫星遥感大范围跟踪珊瑚礁面积与健康状况。 多年来,海南坚持生态立省,将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置于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力争把珊 ...
探秘浙江洞头“鸟浪”奇观:生态守护铸就生命驿站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7 14:21
地处东南沿海,浙江温州洞头区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海上花园"。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候鸟如 期而至,在该区鹿西乡的南北爿山浙江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下简称南北爿山)的山屿海域间翔舞盘 旋、浮水嬉戏,形成壮观的"鸟浪"奇景。 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洞头长期坚持生态优先、鹿西乡狠抓资源保 护、当地护鸟力量默默奉献的生动体现,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每年四、五月份候鸟繁殖季,护鸟队员们便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队员叶忠良介绍道,"我们主要是 保护鸟类。遇到游客私自上岛,我们要劝其撤离;坚持日常巡逻,上岛清理垃圾,维护鸟类生态环 境。" 观测平台是护鸟队员们的"主战场",长时间的蹲点观测只为及时掌握鸟类动态。面对误入保护区的 船只,他们耐心劝离,常常从清晨忙碌到日暮。护鸟队的常态化巡逻则有效遏制了非法捕鸟、偷盗鸟蛋 等违法行为。仅2025年5月以来,他们就成功制止了4起因游船鸣笛、燃放鞭炮惊扰鸟群的事件,为候鸟 营造了安宁的栖息环境。 数据见证生态改善 科学守护栖息家园 近年来,南北爿山已成为万千候鸟迁徙途中至关重要的"生命驿站",这从监测数据中便可窥见一 斑。"从2011年到2024年 ...
我国在长江、黄河、金沙江等主要水电基地增殖放流 水电业加快构建流域生态保护体系
Yang Guang Wang· 2025-06-07 01:22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赵增海:本次活动通过长江、黄河等流域2000多万尾珍稀土著鱼类的 放流,能够很好地改善天然水域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助于濒危物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吴川: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江鲟全人工繁育技术,连续5年刷新国内长江鲟大规模放流纪录,补充其 野生种群资源,截至目前,三峡集团累计放流长江鲟超260万尾。 本次联合放流行动全年计划在长江、黄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我国主要水电基地持续开展 增殖放流,放流鱼类包括中华鲟、长江鲟2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圆口铜鱼、长薄鳅等16种国家二级保 护鱼类,39种流域特有鱼类,12种重要经济鱼类。 央广网北京6月7日消息(记者刘梦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长 江、黄河、金沙江等主要水电基地日前开展增殖放流行动,放归约643万尾鱼类。今年,8家能源央企计 划在长江、黄河等流域放流超2600万尾鱼类。我国水电业正加快构建流域生态保护体系,珍稀鱼类保护 技术取得多项突破。 在金沙江上游,华电巴塘水电站放流了5万尾长丝裂腹鱼、四川裂腹鱼、短须裂腹鱼3种金沙江上游 珍稀鱼苗。在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国家能源集团向大渡河流域共计放流20万尾珍稀 ...
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让山更青水更绿 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解读)
Ren Min Ri Bao· 2025-06-06 21:29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和《实施方案》进行解 读。 补偿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扩大 什么是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简单讲,就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之间,建立起成本共 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机制。 以新安江治理为例。这条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2/3在安徽境内, 经黄山市歙县进入浙江杭州市淳安县境内,流入下游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 本世纪初,黄山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污水和垃圾通过新安江进入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 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皖浙就新安江治理达成"水质对赌"协议:第一轮为期3年,皖浙每年各出资1亿 元设立补偿基金,考核跨境断面水质;若达标,浙江的1亿元给安徽;若未达标,安徽的1亿元给浙江。 这份协议激励成效明显。2012年以来,新安江跨省断面水质连续12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 年向千岛湖输送约 ...
财政部等五部门重磅发布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6 13:45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 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上述文件明确,中央财政在长江、黄河干流分别推动建立统一的机制,根据各省流域保护治理实效,明 确各省出资、受偿资金核算规则,统一确定补偿资金,并负责补偿资金的收缴、划拨。另外,对流域省 份自行拓展和深化两两协商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奖励。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上述两份文件明确了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总体政策目标,将推动建 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明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 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健全奖罚分明的制度机制,坚持"谁污 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强化激励约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什么是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早在2016年,财政部就牵头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对 流域生态补偿基准、方式、标准等重大问题 ...
每周海内外重要政策跟踪-20250606
| 每周海内外重要政策跟踪(25/06/06) | [Table_Authors] | 吴信坤(分析师) | | --- | --- | --- | | | | 021-38676666 | | | 登记编号 | S0880525040061 | | 本报告导读: | | 刘颖(分析师) | | 覆盖国内宏观(中央及各部委政策及表态)、大类产业、地方政策、以及海外重要 | | 021-38676666 | | 政策和事件。 | 登记编号 | S0880525040124 | 投资要点: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策 略 研 究 海 外 策 略 研 究 策略研究 /[Table_Date] 2025.06.06 [Table_Summary] 国内宏观:5 月 30 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 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6 月 3 日,国务院总理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旨在全面建设数 字政府。6 月 5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 通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事设施建设条例,为 提高军事设施建设质量 ...
“一起守护好这片海”——天津渤海湾畔生态“蜕变记”
Xin Hua Wang· 2025-06-06 08:07
沿着岸段行走来到"天津最后的渔村"大神堂村,74岁的村民姜茂树对这片海域的生态变迁同样感触深 切。"老人常说以前出海捕鱼'一网两船',后来渔获越来越少,好在国家完善休渔制度,保护海洋环 境,海边垃圾少多了,渔业资源也得到了保护。"姜茂树说。 清晨,阳光洒向天津渤海湾寨上街岸段,海面波光粼粼。几只遗鸥或低空翱翔,或悠闲栖息。蔡家堡村 渔民刘翠波驻足拍照,镜头里白鹭正低头啄食,与海天金辉相映成趣。 "以前的生态哪像现在这么美啊!"60岁的刘翠波一边按快门一边感慨。寨上街岸段位于渤海湾天津岸线 最北部,过去街里不少村子依海而生,却因过度捕捞致这片海域一度"无鱼汛""无蟹汛",废弃物乱堆、 污水乱排,近岸水质堪忧。 自小在渔村里长大的刘翠波,十几岁便跟着父亲出海捕捞,见证了渤海湾畔生态变化。 "生态最差的时候,滩涂上死鱼堆成山,赤潮频发。"他对过去生态恶劣的场景记忆犹新。"如今,环境 好了,鱼蟹种类和数量也回升了!"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伏季休渔、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打击非法捕捞等举措,海洋生态逐步向 好。"渤海自净能力差,受陆源污染影响大。"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高翔说,2018年渤 海综合治理攻坚 ...
12家市直单位现场宣讲: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当好龙头,武汉加油干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06 03:17
6月5日,在武汉市直机关"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当好龙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现场,来自12家市直单位的宣 讲员围绕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和区域联动"七大战略",通过鲜活案例、翔实数据和创新表 达,展现了全市上下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 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武汉市直机关"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当好龙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现场。记者彭年 史伟 摄 深植沃土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来自武汉广播电视台(集团)的宣讲员谢奇志以《光谷逐光者:三代人的科技突围之路》为题,生动诠释"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 己手中"的使命担当。 从赵梓森院士拉制出中国第一根实用光纤,奠定"中国光谷"基石;到李德仁院士打造拥有"中国芯"的珞珈卫星星座,让中国遥感拥有 自己的"天眼";再到杨代常教授将水稻变身为生产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工厂",为生命健康提供中国方案。"新时代的我们,要 以'复登临'的姿态,接过创新接力棒,用科技创新的力量驱动这片热土在支点建设中不断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