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国情怀
icon
Search documents
香港已有逾13万名高中生参与公民科内地考察团
Xin Hua She· 2025-06-12 01:27
为配合高中公民科的落实,香港自2022/2023学年起,为所有修读公民科的学生安排一次到内地考察的 机会,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最新发展和人民生活。自2023年4月起,香港高中公民科学生内地 考察团陆续成行。 责编:李磊、王瑞景 陈国基当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为进一步满足师生对深度考察的期望,特区政府教育局从本学年起革新 行程安排,增加多元化考察行程至28个,足迹遍及11个省份,涵盖创新科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乡 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预计本学年会有约5万名学生及6000名教师参与考察。 陈国基表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公民科内地考察应有之义。教育局已在 11个公民科内地考察行程中融入"红色资源"学习元素,例如参观位于广东东莞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 馆"、广东韶关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以生 动形式助力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他表示,除了革新行程安排外,教育局还持续通过学校探访、收集学生作品、与教师和学生访谈等多元 途径,不断丰富和优化考察学习方式,让内地考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难忘的美好回忆。 新华社香 ...
张思德精神在光影中焕发时代生机——评电视剧《我叫张思德》
Sou Hu Wang· 2025-06-10 05:51
这部由中国视协重点扶持的现实题材力作,不仅是对人民英模张思德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以艺术之名 叩问初心使命、唤醒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对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时代意义。 2025年,是纪念张思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电视剧《我叫张思德》宛如一道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以"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永恒的实践主题为内核,照亮当下的现实生活,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一部剧作深切缅怀英雄 该剧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为人物原型,以川陕苏区革命史、红军长征史、延安时期 革命史为宏大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创意手法,细腻地讲述了张思德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从张思德的出生到成长,从他投身革命到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剧中每一个情节都精心雕琢,力图真实 还原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剧集以青春化叙事方式激活红色基因,使张思德的故事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它让全国观众透过张思德 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刻感悟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质朴道理。 张思德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 ...
将志愿服务教育融入思政课
Ren Min Ri Bao· 2025-06-02 21:43
坚持目标聚焦和学段贯通相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推进大中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既要贯通于不同学段的思政 课教学中,体现志愿服务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体 现志愿服务教育的级差性,做到目标聚焦和学段贯通相耦合。从纵向看,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 立足点,秉持融合教育理念,强化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的顶层设计,将志愿服务的本质内涵、时代价 值、社会意义循序渐进地贯穿各学段。从横向看,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聚焦不同学段 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目标,开展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志愿服务教育。比如,小学阶段可以通过讲故事等 方式,开展志愿服务的启蒙教育;中学阶段注重志愿服务的责任教育,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社 会责任认知;大学阶段通过思政课对志愿服务教育进行学理阐释,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感性认知和情 感体验升华为价值信仰。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我们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 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年五四青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Yang Guang Wang· 2025-05-31 04:0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 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 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端午节彰显出新活力。端午前夕,2025年全 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暨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在嘉兴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大师现场 教学裹粽技艺、畲族草木染·凤凰彩蛋、云南甲马画、大拙螺钿等。民俗文化节还推出18个古镇集市及 非遗巡游展示,让广大市民游客徜徉水乡古镇、品味浓情端午。 嘉兴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晓初:我们不仅看到了非遗项目,包括今天手工技艺类的项目,更是体现了 古镇的文化。 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的精神风骨,感召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屈原诗句阐 述思想、寄情言志,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 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 ...
榴花词韵浴芳兰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端午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孕育了形式多样的风俗活动,延至宋代,则完成了从民间习俗到文化符号的蜕 变。宋词将端午的自然意象、民俗风物、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熔铸成璀璨的文学景观,展现出深沉的生 命意识与家国情怀。 宋代词人善于捕捉端午时节的自然物候,将其转化为富有哲思的审美意象。最常见的便是石榴花。这 个"五月花神"在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中呈现为"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以鲜艳的红色点燃 夏日的激情。其灼灼花影不仅是季节的标识,而且暗合端午"阳极之节"的阴阳观念。在古人眼中,五月 为"恶月",如火的榴花恰以旺盛的生命力,象征驱邪避凶的愿景。韩元吉《谒金门·重午》"猎猎风蒲吹 翠羽,楚天梅熟雨。……双叶石榴红半吐,倩君聊寄与",通过对梅子成熟和石榴花的描写,抒发了作 者对生命成长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岁月流转、韶华易逝的无限感慨。欧阳修《渔家 傲》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的词句, 勾勒出红色榴花与绿色垂杨的色彩交响,而雨滴滑落绿杨枝头的沙沙声,以及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 声,也打破了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女子的美梦。这些意象组合再现了端午时节的自然 ...
以青春护家国
曾梓轩在"少年警讯奖励计划2024颁奖典礼"上发言。 新华社发 张灏泓在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陈 铎摄 张灏泓是香港都会大学的学生。6年的少讯生涯,让他从普通会员成长为义务步操教官,走访多所学校 教授中式步操。 "最震撼的是少讯周年会操,那种纪律和团队感,还有坚定的脚步,让我深深着迷。"如今,他正努力训 练,希望今年能担任会操指挥官。 这份经历,源于2019年"黑暴"事件对他的冲击。"看到社会秩序被破坏,我很痛心,也意识到我们青少 年要时刻保持清醒,这让我下定决心加入少年警讯,提升自己。" 徐骅美(前)参加中式步操会操。 新华社发 "立正!"在香港世界龙冈学校刘皇发中学的操场上,张灏泓洪亮的口令声划破晨空。这位21岁的大学生 作为香港中式步操教官,正一丝不苟地指导着少年警讯学员们的动作。 在香港,有这样三位青少年,他们的青春故事里都有一份守护家国的志向和担当。作为少年警讯金星得 奖者,21岁的张灏泓、19岁的曾梓轩和14岁的徐骅美,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香港青少年的责任与成长。 成立于1974年的"少年警讯"(少讯),如今已走过51个年头。这是香港警方下属的重要青少年组织。近 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组织持续为香港培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洞见· 2025-05-30 18:27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5月31日,又是一年端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 朗读音频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有味道的。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下午,老妈都会买来粽子叶、糯米、蜜枣、豆沙……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第二天早上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 香甜的蜜枣,醇厚糯米,加上粽叶的清香,就是我对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 民以食为天。 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伴生的食品。 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汤圆,除夕的饺子……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吗? 作者: 洞见yimo 01 家国·纪念 文天祥曾写过一首诗: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这首诗写在文天祥被囚期间。 当时南宋将亡,文天祥被元人抓住,忽必烈欣赏他的才华,一直派人劝降。 劝降了四年,文天祥也被囚禁了四年。 每年端午,文天祥都要写一首端午节的诗,一方面是凭吊屈原,一方面则是以此明志。 昔年屈原一心为国,却被小人中伤, ...
【文化中国行】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家国情怀
Yang Shi Wang· 2025-05-30 12:20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欢庆祈福、纪念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源起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前后,最隆重的集体活动当数赛龙舟。龙舟是龙与舟的结合。比赛时,鼓手擂响战鼓,舵手稳居船尾,把控方向,在铿锵的鼓点声中划手们整齐划一, 奋力挥桨。无论是赛手还是两岸的观众,人们在速度与激情中感受着团结奋进的力量,传递着中华民族面对风浪,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坚定信念。赛龙舟 的习俗还先后传入东南亚和欧洲、北美等多国,如今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端午时节,同样重要的仪式当然还有包粽子。虽然南北各地包粽子使用的粽叶、馅料,以及粽子形状各有不同,但千百年来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已成为中 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到"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勇毅无畏……人们在屈原诗词中感悟到的是清正高洁的品格和 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端午注入了鲜明的文化底色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符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多样的端午习俗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彰显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家 ...
新华时评|端午细品家国情
Xin Hua She· 2025-05-30 03:37
端午细品家国情 屈原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楚国。那是一抹光芒,折射着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姿。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对家族的自豪;"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对国家的深情;"长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对民生的关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对志节的坚 守;"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是对英雄的礼赞;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其对后世仁人志士的激励,更为脍炙人口。 端午由历法确定,历法又来自天文,但离开人文的厚重底蕴,就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自然与人文 从来就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夏历五月初五庆端午,"端午节"这个节日设立本身就是我们血脉里一直 流淌的崇德向善的文化力量的推动,浸润日久就自然成为一个民族深远厚重的家国情怀、精神家园。有 了文化的力量,家国的情怀,我们方能载歌载舞在不同的节日,让节日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丰 富人类文明史。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 大精神动力。"在端午,我们可以充分感受节日风俗,也可以执卷朗诵先人辞赋,更要厚植涵养家园情 怀,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里坚定信心 ...
大手牵小手,军娃更像“兵”
Ren Min Wang· 2025-05-30 01:20
"步兵"占领山坡高地,"通信兵"利用对讲机呼叫联络,"医疗兵"抬着担架转送"伤员","炊事兵"忙 着备菜、烹饪……临近"六一",湖南省军区幼儿园里,一场"大手牵小手"军事主题活动点燃了军娃的热 情。在幼儿园老师和省军区直属队官兵的引导下,孩子们圆满完成一项项"军事任务"。 近年来,该省军区幼儿园坚持与家庭、小学、部队密切联络、协同合作,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常态化 开展军事主题活动,建立以家庭为焦点、园所为支点、学校为重点、部队为定点的常态化互动模式,逐 步构建起特色鲜明、效能显著的"家、园、校、军"四位一体的联教联育模式。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午餐前,幼儿园的广播里传来 熟悉的红色故事。该省军区幼儿园老师蒲阳告诉记者,孩子们喜欢听王二小、小兵张嘎等抗日小英雄故 事,课间常看到孩子们模仿故事中的情节。为此,幼儿园特意开展了演绎红色经典故事等主题教学活 动。 草坪上,隆起的土堆和隐蔽的壕沟成为几名男娃的"阵地";操场上,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娃骑着扭 扭车在规定路线内来回运送"物资"……"希望孩子们在感知与体验、挑战与快乐中,感悟什么是英雄精 神,什么是家国情怀,让迷彩底色更鲜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