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

Search documents
全球货币支付差距对比,美元49%,欧元跌至22%,人民币令人意外
Sou Hu Cai Jing· 2025-06-13 08:51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全球支付体系里,尽管美元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欧元一直在第二的位置追赶,但在当前的经济格局变化下,美元的影响力现在已经有了衰退 的现象。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上涨至49.68%,接近一半,创下了八个月的新高。 4月份全球货币占比数据 同一时间,欧元也上涨了,占比升至22.24%,然而,人民币支付占比却下降了0.63个百分点,回落至3.5%,为何美元与欧元持续上涨之际,人 民币份额却不升反降?原因是什么? 美元 谁都知道,今天的全球货币体系,主角还是美元,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飙升至49.3%,不仅创下近八个月新高,更将欧元和英镑远远甩在 身后。 美元 而且即便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大关,即便美联储加息周期让新兴市场叫苦不迭,但仍然难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 "去美元化"的口号从2008年金融危机喊到现在,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翻开历史不难发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与黄金挂钩,1971 年尼克松宣布美元 ...
从石油美元到算力霸权:料革命重构全球权力秩序的百年嬗变
Sou Hu Cai Jing· 2025-06-12 02:35
Group 1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power from gold to oil, emphasiz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trodollar system as a means to maintain U.S. dollar hegemony [1][2][11] - The strategic value of oil, which constitutes 31.2% of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is highlighted as a key factor in the U.S. dollar's role as a pricing anchor [2][3] - The 1974 U.S.-Saudi agreement is described as a pivotal moment that solidified the dollar's status in global oil transactions, with 80% of oil trade being dollar-denominated by 1975 [11][14] Group 2 -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military and financial power dynamics involved in the U.S.-Saudi negotiations, where military support was exchanged for oil pricing rights [3][4] - The impact of the oil crisis on the global economy is noted, with oil prices soaring by 400% and Western GDPs declining by 6% within three months [2][3] -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like oil futures in the 1980s is discussed as a means for the U.S. to exert influence over global economic cycles [3][14] Group 3 -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challenges to the petrodollar system, including attempts by countries like Iraq and Libya to shift away from dollar-denominated oil transactions, which were met with military intervention [4][12] - The rise of alternative payment systems and digital currencies is noted as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dollar's dominance, with the dollar's share in global reserves dropping below 58% [7][12] - The shift towards multi-currency settlements by countries like Saudi Arabia signifies a growing skepticism towards U.S. military protection and dollar reliance [8][12]
大动作,将在沙特建立交割金库,布雷斯顿森林体系2.0来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10 08:04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早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就搞出了布雷斯顿森林体系1.0,当时只针对接受人民币作为石油结算的石油出口国,拿到的人民币都 可以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兑换成黄金。 上海黄金交易所将在沙特设立交割金库,未来还准备在香港、新加坡、瑞士建立交割金库,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可以随时把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 金,这可是个大动作,中国的布雷斯顿森林体系2.0来了。 这实际上就是布雷斯顿森林2.0版了,其实美元以前也是跟黄金挂钩的,这也是为何被称为美金的原因,只不过屡屡超发之后逐渐失去了信任,才断开了 跟黄金之间的关联转而跟石油挂钩,如今沙特也不签协议了,那石油美元也不存在了,美元现在就是纯信用货币。 有人说那我们是不是需要海量的黄金储备?其实并不需要,由于中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产能占到了全世界的32%,大量的人民币会用于购买各种工业产品 而不是去兑换黄金。 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快车道,未来可能会成为世界主要的支付货币,现在美国债务压力山大,又在跟中国打关税战,很多美元也正在想办法换成 人民币,要不然购买力大大下降。 "石油人民币"不再是纸上谈兵,人民币国际化真的要来了,正好中美正在脱钩过程中,这时候对美元的 ...
总统可以死,美元不能动:共济会的金融铁律
Sou Hu Cai Jing· 2025-05-10 05:38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敞篷车上被爆头。官方说凶手是个精神病,但美国人至今不信——因为总统 触碰了比核弹更危险的东西:美元发行权。 肯尼迪遇刺前5个月,签署了第11110号总统令,允许财政部绕过美联储发行银元券。这是美国历史上第 一次有总统试图收回货币主权。结果他成了20世纪唯一被当街枪杀的美国总统。 类似的剧本1865年就演过。林肯为打赢南北战争,发行了不受银行家控制的"绿钞"。内战结束三年后, 他在剧院包厢被爆头,所有改革文件神秘消失。 这两位总统用生命验证了共济会的铁律:总统可以换,美元系统不能改。美国开国时56位《独立宣言》 签署者中,53人是共济会成员;华盛顿就职时用的《圣经》和圆规方矩,全是共济会仪式道具。 1913年圣诞节前夜,美国国会匆忙通过《联邦储备法案》。这个看似国家央行的机构,实际是12家私人 银行的联合体。政府想用钱得打欠条(国债),美联储则能凭空印钞吃利息——2022年数据显示,美国 政府每收1美元税,就有0.3美元用于支付美联储利息。 肯尼迪遇刺当天,财政部刚印好的4.3亿银元券被紧急封存。他死后20小时,继任的约翰逊立刻叫停银 元券发行。这套"死亡接力"暴露了真相:总统只 ...
6月美国6万亿债务压顶,中国成关键变量?普通人如何守住钱袋子
Sou Hu Cai Jing· 2025-05-02 09:09
在传统路径受阻的情况下,美国可能启动三项"金融魔法": 方案一:债务置换"时间游戏" 通过发行超短期国债(1-3个月期)滚动置换到期债务。这种"借新还旧"的操作需每日融资超200亿美元,但若遭遇穆迪下调主权评级(当前AA+展望负 面),融资成本可能飙升50%,引发恶性循环。 方案二:美联储"核武器"重启 启动第四轮量化宽松(QE4),由美联储直接印钞购债。历史数据显示,每1万亿美元QE将导致美元指数下跌5%、全球粮价上涨8%。若实施此方案,2025 年全球通胀可能重返6%危险区间。 2025年6月,美国国债市场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考验——6万亿美元债务到期,这一数字相当于德国全年GDP总量。面对这场"美元霸权终极压力测试",美国 政府的选择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本文结合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报告、美国财政部债务管理战略,深度解析这场危机中的潜在转机与致命风险。 面对偿还压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提出的常规方案已显乏力: 1. 寻找新债主:沙特主权基金2024年仅增持87亿美元美债,不及预期的1/3;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买家受本国货币贬值制约,购买力骤降。 2. 提高利率吸金:若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当前4.3%提至5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美国能源政策呈现“战略扩张与软实力损耗并生”的格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03:40
基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分析,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呈现出"战略扩张与软实力损耗并生"的复杂格局, 其核心矛盾体现:战略协同困境,增产承诺与市场规则的分裂;资源整合悖论,供应链控制与反噬效 应;环境适应挑战,政策波动与市场预期的博弈;价值引导矛盾,能源霸权与多极化的对抗。邓正红模 型预示:若持续当前路径,美国能源软实力指数可能下探至基准值的62%~68%。 产量调控的软硬失衡。特朗普通过施压欧佩克增产(日增41.1万桶)实现短期油价压制,但此举打破产 油国间"动态平衡默契"。美国能源部长承诺"完全支持增产"与每桶50美元页岩油盈亏线的矛盾,暴露政 策承诺与企业生存能力的战略错配。 规则重构的双重性。美俄围绕乌克兰和谈的能源外交(释放俄油入市预期),本质是借地缘博弈重塑能 源流通规则。但这种"危机工具化"策略削弱了国际能源市场的制度稳定性,与邓正红强调的"规则软实 力内生性"形成冲突。 当前特朗普能源政策已陷入"三重困境":战略目标冲突,短期增产诉求与长期能源变革不可调和;工具 效力递减,关税等强制手段引发反制联盟形成;制度成本攀升,政策摇摆导致市场预期管理成本激增。 邓正红模型预示:若持续当前路径,美国能源软实力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