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监管

Search documents
监管严格落实“问责到人” 两家险企原高管被批量禁业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10 18:05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两则行政处罚信息,对易安财险、华夏久盈资管两家保险机构共计38名责任人 处以警告并罚款。其中,12名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禁业1年、5年、15年乃至终身的梯次处罚。这是近年来 保险行业针对个人最严厉的监管处罚。 据悉,这两家险企均为原"明天系"旗下保险机构,目前均已通过股权转让、被接管等方式"改头换面"。 从监管披露的"被罚责任人名单"和"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来看,此番遭监管处罚的人员多为两家险企时任 高管及中层,违法违规行为时间跨度长、责任链条广、风险性质严重。 当监管举起"终身禁业"的利剑,亮明"穿透式监管"的底线,所有顶风作案、铤而走险、心存侥幸都将在 阳光下无处遁形。而对相关责任人被穿透式追责,也是回应公众关切、重建市场信心的必要步骤。"终 身禁业"这类严厉处罚的出现,亦标志着保险监管已从过去对机构为主的处罚逻辑,逐步转向对"关键少 数"个人责任的问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高管履职的合规边际成本,也强化了行业的行为约束机制, 有利于推动保险机构真正建立起与资本金体量和风险责任相匹配的合规文化。 两张罚单牵出"旧账"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官网发布两张罚单,直指易安财险、华夏久盈资管违法违规的 ...
中国证券法学会研究会副会长杨东:应加强股市“新型对赌投资协议”的监管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0 04:15
为了更好地加强监管规则与司法裁判的协同,与会专家建议构建一套融合"穿透式监管"与"技术赋能"的 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建立协议备案系统,要求所有对赌协议必须实时录入证监会指定的监管平台,未经 备案一律视为无效,从源头上杜绝私下协议的存在空间。同时,明确对任何形式的规避披露行为予以严 厉禁止,并在司法层面确立"上市后补签的对赌协议无效"这一核心原则;更关键的是亟需实现监管与司 法的深度协同——最高法院应尽快发布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案例,统一裁判标准,证监会需要推动关键监 管规则上升为更高层级的法律或司法解释。 专家们认为,近期的"上海金融法院首例违背公开承诺赔偿案",认定了证券市场股东和董监高的"公开 承诺"的法律效力,树立了"一旦公开承诺,必须履行"的司法判例,也契合了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证 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彰 显了司法审判与证券期货监管的协同。 与会专家认为,允许控股股东与投资者私下达成对赌条款,将严重架空董事会决策权,当董事会的表决 沦为虚设,公司治理的根基就被掏空了。这种压力也挤压了企业的创新空间,杨东指出,实体经济企业 家常陷入"不签 ...
“新型对赌投资协议”引发争议 业内:“穿透式监管”与“技术赋能”成破局关键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9 14:37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法治保障迈向新高度。然而,伴随民营经济深度融入资本市场,对 赌协议的规范使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与二级市场股价挂钩的新型对赌协议,正引发学界对资本市场秩序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探讨。 近日(6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近十所高校的20位法律与财经专家,以最 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系统剖析对赌协议领域的深层矛盾。 郑佳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参会专家普遍认为,与市值挂钩的对赌协议存在诸多弊端。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月旦民商法杂志》副 总编郑佳宁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这类对赌协议会迫使企业为完成短期股价指标,牺牲长期战略。投资方为提高回购或补偿金额,回购义务人为降低回购 或补偿金额,有极大动机通过参与交易或虚假信息披露操纵股价,使二级市场的股价背离正常估值,从而侵害 ...
新型股市对赌协议引关注,法学专家呼吁加强穿透式监管
Di Yi Cai Jing· 2025-06-09 12:16
近年来,监管持续规范IPO前的"对赌协议",要求公司在IPO前解除对赌协议,以确保企业股权结构的 稳定性、上市过程的公平性。 然而,据业内观察,实践中,相关方仍存在利用IPO对赌"钻空子"的情况。 "实体经济企业家常陷入'不签对赌融不到资,签了对赌沦为资本奴隶'的困境。" 对赌协议在融资并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实践中,对赌协议也存在一些"隐秘角落",例如协议被过度 使用、对赌条款设置不当等,种种问题正引发司法领域的高度关注。 "在资本市场上,一些新型的、与二级市场股价挂钩的投资对赌协议开始出现,这对司法实践和证券监 管带来挑战,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表示。 据业内观察,实践中,规避监管、"钻空子"利用对赌协议操纵股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企业IPO之 前,股东之间先口头约定一个与股票价格对赌的协议,待上市完成后再正式签署协议。 与此同时,与市值挂钩的对赌协议,会迫使企业为完成短期股价指标而牺牲长期战略。长此以往,对赌 协议在实践中或异化为资本侵蚀实体经济的工具。 综上种种,对赌困局如何破解?多位法学专家呼吁,应构建一套融合"穿透式监管"与"技术赋能"的综合 治理体系,具体举措 ...
新型股市对赌协议监管亟待升级 人大法学院研讨会聚焦破局之道
Hua Xia Shi Bao· 2025-06-09 08:1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挂钩的对赌条款,无论在签署形式上怎样规避,都应在事后认定为无效条款。"中国人民大 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在6月7日举行的"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强调。他指出,当 前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与二级市场股价挂钩的投资对赌协议,这对司法实践和证券监管构成了严峻 挑战,亟需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该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来自全国近十所高校的20位法律和财经专家,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 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当前资本市场对赌协议领域存在的深层矛盾与风险。 监管套利的隐秘通道 "尽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法律类第4号》明确要求,涉及发行人、与股价挂钩、威胁控制 权及影响持续经营的四类对赌协议必须在上市前清理,但实务中规避监管的手段层出不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黄尹旭指出:上海高院2021年做出的"首例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赌无效案"中,仅针对"IPO前没有清理的 与股票价格对赌协议"的情况,认定违背公序良俗,破坏证券秩序、依法无效。"但是否允许首发前股东之间先口 头约 ...
助贷新规尚未实施威力已现头部平台忙整改 尾部机构吃紧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5 18:00
证券时报记者刘筱攸 剑指万亿级助贷市场的监管新规离正式实施还有4个月,但影响已开始显现。 上述监管新规即是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该《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来自北京和华南的两家头部助贷平台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了最新合规整改进展,两家平台均在深入 研究《新规》各项条款的基础上,逐条制定与之匹配的执行计划,并对现有业务流程展开全面梳理。 其中一家平台透露,近期24%~36%高风险利率区间的对客产品资金已显著趋紧。部分合作资方银行从 整体资金风险审慎管理角度出发,直接拒绝审批超出24%利率的对客资金,以缩减高风险利率助贷业务 规模。 相继公布助贷机构白名单 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助贷行业最显著的变化是银行、消金公司等资方相继公布助贷合作机构"白名 单"。 例如,尚诚消金披露了截至3月19日的14家产品合作机构,蚂蚁智信、微众银行、度小满、信也科技、 分期乐、平安融易等头部助贷平台在列。广州银行披露了截至4月25日的17家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 构,包括平安融易、马上消金、分期乐、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支付宝、网商银行、乐信、 ...
券商员工“老鼠仓”被罚的警示意义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04 16:20
■择远 日前,两位券商原从业人员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行为(俗称"老鼠仓")被罚。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就《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指引(试行) (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征求意见。从内容来看,不管是对人员管理还是对行为管理,均要求做到"全覆盖"。其中明确将IT相 关岗位列为七类重点核查对象之一,要求结合信息系统权限情况核查,防范相关人员及其配偶、利害关系人利用未公开信息谋 取不当利益。 "老鼠仓"人人唾弃。要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穿透式监管,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快、准、狠打 击"老鼠仓"等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使违法违规者付出必要的违法成本;同时,要发挥典型案例的 示范作用,以案释法,实现"办理一案、震慑一方、治理一域",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券商等机构要严格执行信息隔离墙制度,建立关键岗位投资申报机制,强化技术监控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对重要岗 位权限进行优化;要加强对"核心岗位"的监督,切断信息滥用链条;要加强对员工的尽职尽责教育,把合规意识真正扎根到每 个员工心里。 证券从业人员要遵守"诚 ...
减持新规周年记:监管“组合拳”织密减持制度网 A股良性生态不断优化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3 16:07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去年5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减持新规落地。一年来,上市公司 主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规模明显下降,同时,监管部门严惩违规减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防范各类绕道减持、变 相减持等行为,织密减持制度网。 市场人士认为,在"制度约束、穿透监管、重罚威慑"的监管"组合拳"下,无序减持得到遏制,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更加聚焦 主业经营,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强化长期价值投资导向,增强A股韧性,构建良性市场生态。 "减持新规有效遏制了短期套利行为,同时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执法彰显了维护市场公平性的决心。"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 略分析师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强化穿透式监管,优化减持信息披露,动态挂钩减 持限制等,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遏制违规减持等,维护市场公平性与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资本回归长期价值创造,降 低股价异常波动风险,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构建良性生态基础。 主要股东减持规模下降近两成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提出,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 股股东、实际 ...
Goheal揭一纸议案背后的权力游戏: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真的是为了股东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5-23 08:35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股东大会一纸议案,胜似千军万马。"从ChatGPT大模型火遍全球,到A股市场上"股东利益优先"的口号反复被提起,我们似乎处在 一个科技与资本交织共振的时代。 然而,当你细读那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文件,一份又一份议案犹如剧本——改选董事?其实是"实控人"强行安插亲信;资产出售?不过是"腾壳换魂"的幌 子;员工持股?更像是"利益绑定"的陷阱。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从上百份上市公司会议纪要中总结出一个颇为现实的观点:很多资本运作的起点,并不是为了所有股东的利益,而是为了"特 定人的控制权稳固"服务的。 一纸议案,是棋局的第一步。 2024年,一家主打绿色能源的上市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只有两项,看起来"合理合法":一是向某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不超过10%的股份,二是同步 增补两位董事进入董事会。资本市场的解读是:引入资金,优化治理。但我们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发现,这家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背后,是现任董 事长的关联人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且该合伙企业正通过信托产品进行资金穿透,实控人表面未变,实则实现了"自我增权"。 资本市场的舞台,从来不缺"拟人化"的 ...
高起点谋划下一步国企改革,国资委作出哪些新部署
Di Yi Cai Jing· 2025-05-18 12:43
当前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 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抓好"两非""两资"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将资源更好地集中到主责主业、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上来,形成主业更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业务布局。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日前表示,当前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去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 化提升行动重点难点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 会议明确,要高起点谋划好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突出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 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 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 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