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周展讯|到这些博物馆里“文化避暑”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8 00:16
暑假期间,一些热门博物馆预约极难,但一些并不热门的博物馆不仅展览同样用心,观展体验或会更佳。各地多个新展在近期开幕,如世博会博物馆的"希 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宁波博物馆的"良渚文化特展"、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普希金与东方回响"、广东省博物馆的"典雅之冠:18世纪意 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等。国外也有多场印象派相关展览值得关注,比如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梵高展、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的毕沙罗展览。 上海 •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免预约) 展期:2025年6月26日 - 10月8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简介:此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览联合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 及最新发现。 •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需提前购票预约) 展期:6月19日 - 10月12日 地点:浦东美术馆 简介: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呈现包括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 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 •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与 ...
青年演员说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不负时代 不负青春 孟庆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 德艺双馨的前辈在九旬高龄入党的事迹,让我对"文艺工作者"与"党员"双重身份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 悟。 游本昌老师堪称艺术生命力的传奇,那被赞誉为"教科书式"的演绎,是他在用生命践行"活到老,学到 老"的信条。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舞剧《只此青绿》里的创作经历:一个看似简单的"青绿腰",背后是 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一个眼神的流转,需要无数次的情感揣摩与内心沉淀,最终才能将角色融入 其中。 艺术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一次,我们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乘坐火车时,遇到一名90 后巡道战士,他每天要在戈壁滩行走20公里,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坚持了整整8年。当被问及如何坚持 下来时,他只回答了4个字,"为了祖国"。当时,我们自发地进行了一场只为他一人的演出。那一刻, 我更加明白,舞蹈演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作为年轻党员、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怀揣对艺术的敬畏、对信仰的忠诚,勤奋创作,不负时 代,不负青春。 饱含热忱 打磨技艺 阿云嘎(音乐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 我常在追光与谢幕间叩问内心:舞台创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个体情感的表 ...
东西问丨贝礼中:贝氏建筑艺术如何让时间“给出一切答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7 13:48
中新社上海7月7日电 题:贝氏建筑艺术如何让时间"给出一切答案"? ——专访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 中新社记者 樊中华 王笈 作为享誉世界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名字同他在世界多地留下的经典建筑作品一起,成为超越时 间的存在。他在东西方文化间的从容跨越、对空间的创新表达、对建筑美学的极致追求等,使其被誉为 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大师。眼下,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正在上海 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Sandi Pei)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 访,谈贝聿铭建筑艺术如何将东方精神与西方现代主义融合,展现穿透历史与未来的美学共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贝聿铭设计的很多建筑都在无形中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您设计的建筑中也有大量中国传 统文化的体现。您出生成长在美国,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运用,是如何从您父亲那传承下来 的? 贝礼中:我父亲在广州出生,幼时在苏州和上海生活,直到17岁前往美国求学。在中国的生活让他对景 观,以及艺术和景观在建筑中的结合有了整体概念。苏州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狮子林曾是贝氏祖宅,那 里有一个大池塘, ...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7 09:32
(原标题: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7 月 5 日,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 "玉良 ——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览遴选了潘玉良各时期代表 作品 70 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勾勒出潘玉良丰富的艺术生 涯。 合手书自画像 91×64cm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不仅擅长油画,彩墨、素描也独具功力,还涉猎雕塑、版画创作,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 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独特风格,享誉画坛。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 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 "奉献国人",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自画像 1941 彩墨 油画 毛绒 画布 潘玉良的身世与创作历程 潘玉良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幼年便经历诸多不幸,曾一度沦落风尘。所幸她遇到了潘赞化,在潘赞化 的帮助下,她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开启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之路。潘赞化支持她学习绘画,送她进入上 海美专学习,1920 年 9 月,她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 11 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 取的第一批 12 个女生之一,迈出了 ...
专题 | 2025上半年十大高端作品产品趋势解析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07 09:27
导语 高端住宅已完成从物质奢华到精神共鸣的价值蜕变 ◎ 文 / 朱一鸣、 李恺艳 研究视点 高端住宅已完成从物质奢华到精神共鸣的价值蜕变,其核心竞争力构建于四大维度:稀缺资源奠定价值基石, 空间场景重构居住体验,圈层服务塑造身份认同,文化科技赋能产品溢价。当资源精度、人文深度与创新厚度 融为一体,高端住宅便实现了从居住产品到时代藏品的价值跃升。 01 稀缺资源成为塑造高端项目价值的根基 和关键支撑点 高端项目核心在于战略性占有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城市核心区位或不可复制自然景观形成竞争壁垒。 城市核 心 依托交通网络、优质配套及辐射力,实现高效土地效能与资源虹吸; 自然景观 通过独占生态资源构建审美 与精神稀缺性。 二者的强排他性与低供给特性共同赋予项目市场定价权与抗周期韧性。 广州保利天奕位于"珠金琶"三角核心的琶洲南区,处于城市新中轴与沿江发展的重要位置。该区域14年仅出让 8宗宅地,项目独占其中三宗低密纯宅地,此类核心CBD低密度宅地在海珠近十年仅出现4宗。作为琶洲南区 首个6.66万㎡连片开发纯住区,在区域未来五年仅新增3宗宅地的背景下,体现核心地段稀缺性。 图:广州保利天奕鸟瞰图/效果图 图:武汉长江天 ...
京城7月看展:翡翠店内沉浸体验Z世代玉雕师作品展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7 08:05
7 月 4 日, 玉见未央·玉魄新语——七彩云南·中华玉都新生代人物玉雕作品展启幕。本次展览汇聚了多 位杰出的新生代玉雕师,展现了Z世代玉雕师用刻刀重塑玉魄的非凡创造力。策展人别出心裁地设计 了"赏、藏、品、玩、戴"五大体验区,让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玉雕艺术的魅力,还能通过互动环节与 玉雕大师深入交流。 玉雕大师梁峻滔作品《皱云延寿》 玉雕大师李炎代表作神工奖金奖作品《龙行踏绛气》 展览名称: 玉见未央·玉魄新语——七彩云南·中华玉都新生代人物玉雕作品展 作品五大主题展区: 赏· 玉料之美:玉料与匠心的自然共生(传统摆件系列) (原标题:京城7月看展:翡翠店内沉浸体验Z世代玉雕师作品展) 玉雕大师李炎携其代表作神工奖金奖作品《龙行踏绛气》以及运用国画艺术雕刻的玛瑙《熊猫花花》惊 艳亮相,让观众领略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魅力。玉雕大师梁峻滔则展示了其精湛的巧思:俄罗斯白 玉作品《蛙鸣富贵》温润细腻,而巧用新疆楼兰三色玉料创作的《皱云延寿》更是凸显了独特的色彩运 用与创新理念。 开幕当天,当观众在专业导览的带领下,亲手触摸那些凝聚着匠人心血的玉雕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刻 刀游走时的温度,见证着古老玉脉与当代创意的精 ...
蒙娜丽莎让大模型们几乎全军覆没!网友:懂了,AI不会眯眼睛
量子位· 2025-07-06 05:12
注意看,这张图画的是谁? 如果不够明显,那再眯着眼睛看呢。没错,就是蒙娜丽莎。 这张来自日本艺术家北冈秋吉前几天创作的一张图,结果直接把一众大模型难倒了。 ChatGPT只能分辨出这是一张脸。。 Gemini则是直接识别错了人。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又一个让大模型几乎全军覆没的难题出现了。 大模型不会眯眼睛? 为了验证这一推论,咱们也进行了一波简单实测。既然直接问「画的是谁」问不出来,那给一点提示,让它可以尝试眯着眼睛。 网友:懂了,大模型不会眯眼睛。 首先来看ChatGPT的表现。 它能准确判断出这是一张视觉错位图,也通过「眯着眼睛」识别出来了具体的脸部轮廓,结果在最后关头识别错了。 再来看看国产玩家的表现,还是挑出三个来看看。 豆包的回答与Gemini类似,能够判断出图像的风格、人脸轮廓,但是无法判断具体任务。 但选择 深度思考 之后,它深入研究了故障艺术的通道分离特性,然后从黑色轮廓中判断出这是 爱因斯坦 (???? 而再让它深度思考一下,答案给不出来了。 Gemini的回答则还停留在各种颜色的条纹,也辨认出这是个侧脸的轮廓。 Grok则直接表示无法辨认,让我提供一张更 ...
当“8张餐桌”摆进今年香港书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5 23:11
第35届香港书展与香港运动消闲博览及零食世界三展海报。 从左到右:香港贸发局华南首席代表黄天伟、《亚洲週刊》总编辑邱立本、香港贸发局展览及数码业务 总监李键文、作家三生三笑在广州推介今年香港书展。 李键文在广州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 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文化交流平台,香港书展除了为读者搜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书及经典著 作之外,更透过举办一系列作家讲座及文化活动,全面推广阅读及文化交流。我们希望借着年度主题, 鼓励大家阅读各式各样以饮食为题的作品,感受文字背后的饮食文化、生活态度,以及探索未来科技孕 育的新饮食文化。"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今年"世界文化艺术廊"呼应年度主题"饮食文化·未来生 活"带来"有枱·阅食"展览,以饮食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让入场人士在餐桌品味人生、阅读世界。展览 由8位艺术家围绕食疗、永续、餐桌礼仪、节庆饮食、发酵、感官、音乐及艺术等主题设立8张餐桌,并 与各国驻港总领事馆合作展示世界各地相关书籍及展品。现场更设有互动装置,为参观者推介书籍。同 场亦会举办超过30场讲座及工作坊,以多重视角探讨饮食文化。 ...
抗战史诗的艺术凝结与历史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7-05 22:41
八十五载岁月奔流,一幅未完成的油画草稿却在时间的淘洗中愈发闪耀出史诗般的光辉。唐一禾先生创 作于1940年的《七七的号角》(见图),有美术史家将其誉为"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一评 价揭示了它作为视觉艺术中的"民族号角"的重要意义。这幅诞生于抗战烽火的作品,不仅凝固了青年学 子走出象牙塔投身抗日救亡的瞬间,更以独特语言和深厚内涵,艺术再现全国抗战拉开序幕这一历史时 刻。 理解《七七的号角》,必须深入其诞生之时的炽热历史熔炉。唐一禾少年时期亲历五四运动,"民主与 科学"的呐喊与救亡图存的意识已深深植入其精神血脉。负笈求学法国期间,他身处现代主义艺术风起 云涌的巴黎,却毅然选择直面现实、关切人生的写实主义道路。这一选择绝非偶然,而是源自其深沉的 民族使命感与对五四精神内核的弘扬。1934年学成归国,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武昌艺 专"),他迅速将这种现实关怀注入教学与创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彻底点燃全民族抗战的烽火。武昌艺专,这所华中地区的艺术重镇,迅速转 变为抗战文艺宣传的前沿阵地。唐一禾的艺术观念也发生深刻转变——艺术不再是象牙塔中的精雕细 琢,而是唤醒民众、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 ...
琉光璃彩耀千年
Ren Min Ri Bao· 2025-07-05 22:41
夏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明星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前更是人潮涌动。与之相呼应,该 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上,一件琉璃制成的凤冠同样引发关注。历经千年的琉璃艺术,正以 新的形式折射出万般光彩。 当下,琉璃艺术依旧在寻找着属于自身的美学表达方式。如何将琉璃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在通 俗与高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如何兼具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内涵……这些问题需要新一代琉璃艺术创作者 认真思考,在对美的求索中用火焰去书写答案。 (作者为淄博市博物总馆副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6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如今,越来越多的琉璃艺术创作者在制作技艺、审美观念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开创艺术新风。有创作者 将琉璃烧制和内画两种技法融为一体,创造出"炫彩内画"。留白处的勾画,与琉璃的本色、奇妙的光学 反应共同构成新的美学意境。 古代琉璃多见黄、赤、蓝、白、青等颜色,今天的琉璃色彩更加斑斓。琉璃艺术创作者尝试进行多种色 彩实验,将当代审美追求与中华美学精神相结合。韩美林先生参与设计的《琉璃墨彩》,便利用琉璃的 流动特性重构水墨线条,既保留传统美学意境,又以流光溢彩赋予水墨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