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Search documents
从百亿资本到院士天团:“顶配”新大学背后的城市野心
Hu Xiu· 2025-07-07 08:58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官宣了一批新型高校,包括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 相较传统大学,这三所新大学均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即聚焦理工科,本硕博贯通,希望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高考结束后,这几所高校已开启火热的招生宣传,引发广泛关注。它们身上,几乎集齐了标杆院校的所有特质。 动辄百亿资本打底,院士天团坐镇,小班化精英教学成标配,既能嫁接产业基因打造就业闭环,又有一波实力在 线的名校朋友圈…… 这是否意味着新型研究型大学,已进入"标杆之争"的时代? 当传统高校开启新工科改革时,这些没有历史包袱的新玩家,能否真正改写高等教育格局? 100亿目标尚未尘埃落定时,被称为中国芯片首富的虞仁荣(韦尔股份创始人),几乎在同一时期决定入局高等 教育赛道,在家乡宁波投建一所新大学。 2020年8月,虞仁荣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开启了东方理工大学办学的大幕。学校对外宣称总投 资达到了460亿,4倍于大湾区大学。 这460亿元背后,还站着宁波市政府。当地豪投160亿元,选定校址并规划用地总规模约2300亩,宁波虞仁荣教育 基金会先后出资300亿元,用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保 ...
聚焦产业 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
Qi Lu Wan Bao· 2025-07-07 06:47
烟台 烟台市人社局以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为导向,聚焦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技能人才集聚 高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重点产业链发展夯实技能人才根基。 强化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整合优质培训资源,以产业链为单位,以通用职业工种为单元,组织开发烟台 产区葡萄酒、鲁菜师傅等一批特色培训教程,建设线上培训平台6个,构建起培训课程共建、实训场所 共用、培训资源共享、链上企业共赢的技能培养新模式。 强化精英人才集聚培养。建设77处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师工作室等平台,累计培养中华技能大奖、全 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人才54人,齐鲁首席技师等省级人才428人,烟台市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市级人 才2230人。 培育产业适配"生力军" 聚焦技工院校持续发展。以提高综合办学能力为中心,研究技工学校设置、改扩建等事宜,2021年以来 新建普通技工学校5所,支持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筹建技师学院。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 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聚焦重点企业,深化16条重点产业链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逐条产业链制定工作方案,鼓励企业为 技能人才搭建晋升通道, ...
创新机制 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Qi Lu Wan Bao· 2025-07-07 06:47
完善技能人才机制建设 构建"全周期培育链" 打造"金蓝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品牌,搭建"培训机构列单、企业选单、政府买单"和"院校与企业 结合、理论与实训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3+3"工学一体培训模式,为1401家次企业培训一线职工 4.81万人次,涉及焊工、电工、汽车修理等32个专业(工种),实现企业技能人才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培 训全覆盖。 全市现有全国技术能手、省市首席技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821人,建成国家、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等市级以上技能培育平台53家,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每年组织市级行业技能竞赛30余 场,打造"技能兴威"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助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 建成以技师学院为引领,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教育体系。全市技工院校开设机械、电工 电子等10个专业大类、32个专业,建成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汽车装备等4个校企实训基 地,构建起"1+4"技能人才实训体系,积极谋划向企业"量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 合,全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已有100多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30个,为企业稳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 技能人才。 拓宽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近年 ...
拥抱数字技术,让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7 01:45
"AI让知识流动起来,实时对接企业产线数据,使得新技术转化为课程的时间是原来的15%,毕业生适 应岗位周期缩短了40%。"何保华介绍,学校与企业合作打造了"追光逐电"教育大模型,能够实时追踪 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技术迭代。 "当某家企业的工厂升级工艺时,系统能立刻拆解技术案例,生成动态能力图谱。如今,我们的课程每 半年更新37%,直接服务产业链的最新需求。"何保华说。 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酒店管理课堂上,AI正深度参与每个学生的成长。何保华介绍,当学生在语言沟 通训练中,遇到方言理解障碍,AI会自动生成方言识别训练模块;当学生在情绪管理训练中,遇到客 户投诉,AI能清楚识别学生情绪管理不足,动态设计训练沙盘。"在真实的岗位上,学生客情处置合格 率达91%,智能排班能力从25%提升到78%。AI让教育从'流水线'变成'私人定制'。"何保华说。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开发的AI评价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分析与评价,从事职业教育已32年的该学院 教授禹诚表示,该平台能通过分析学生特长偏好、知识和能力情况,实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向学生 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精进。 近日,一项由浙江机电职 ...
“产业兼职教师”进高校,课堂有了新变化
Yang Shi Wang· 2025-07-07 00:22
一大早,在湖南湘江新区湘江科技创新港的施工现场,湖南工程学院任课老师汤丹正和产业兼职教师一 起,给学生们上项目管理实践课。湖南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朱丽说:"现场观摩就是更加直 观,之前上的一个专业课讲了一个墙的制作,课后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实际上到了 工地,导师一点我就通了,就是恍然大悟的感觉。"湖南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老师汤丹称:"过去,我 们的学习都是已经完成的项目,是一种过去式的状态。但现在,师生是带着问题到施工中的项目当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今年初,教育部联合中组部、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首次从国 家层面为高校引入企业专家提供制度保障。对高校和企业来说,如何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中找到因地制宜 的落地方法,让学生、高校、企业都成为受益者?产业兼职教师又会给高校和企业带来哪些变化?一起 到中部地区高端制造、科技创新高地——湖南去看一看。 将课堂上的教学现场搬到一线实战场景中,湖南工程学院从2018年起就在进行这样的尝试,湖南建工集 团的高级工程师李永轩2020年被学校聘任为智慧建造专业的产业兼职教师,每学期他都会带着自己负责 的最新工程项目脱产 ...
ICT高手决战金陵,数字人才白皮书发布
Nan Jing Ri Bao· 2025-07-06 23:35
Group 1 - The "Star Craftsman" competition, organized by ZTE Corporation, aim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in the ICT field, with a focus on AI this year, building on last year's emphasis on 5G applications [1][2] - The competition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as evidenced by a task requiring participants to design and manage a complete 5G network [2] - The event h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reating a positive ecosystem that supports talent development and addresses industry needs [2][3] Group 2 -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igital Talent White Paper" indicates that by 2025,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s expected to exceed 60 trillion yuan, with a talent gap of 30 million [3] - ZTE plans to deepen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at combines theor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3] - The competition saw participants from 201 institutions, with top awards going to teams from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Jiangxi Software Voc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3]
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Jing Ji Ri Bao· 2025-07-06 22:03
"三动方式"内容迭代。为应对智能制造技术快速迭代的挑战,产业学院创新"重点带动、互联互动、动 态滚动"的三动方式,确保课程内容持续更新。学院重点带动聚焦核心课程,推动体系优化,选择核心 课程作为样板,通过核心课程的示范效应,带动相关课程群协同更新;互联互动则强化课程间逻辑关 学院将机械工程专业由原来的机制工艺及设备方向改造为智能制造方向、将车辆工程专业由原来的特种 车辆方向改造为车辆智能制造方向、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方向重组为智能制造 与工业信息化方向,动态响应、持续改进,形成以新工科专业为核心、以调整方向的专业为支撑、符合 地方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的"三位一体"新型课程体系 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体系面临专业壁垒森严、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实践能 力不足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产业学院发挥核心作用,依据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需 求,打破专业壁垒、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了"三级模块化教学架构—三阶递进实践路径—三动课程更新 机制"的"三位一体"协同联动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动态化与产教深度融合。 "三级架构"教学模式。 ...
深化首都“产改” 助力制造强国新征程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7-06 21:54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 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着力 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这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领导贯穿产改全过程、各方面,让思想政治引领像一块磁石,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被纳入发展党员的重点群体, 党员空白班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红色基因在产业工人队伍中持续传承壮大。 产业工人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被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在群团组织中挂职兼职的制度得以落实。在劳模评选中,一线职 工与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占比,基层和一线职工代表以及"三新"群体、高精尖人才在北京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中的高比例,都充分彰显了产业工人的价值 近年来,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 ...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6 21:30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从那时起,他不间断地参与到学校 与中兴通讯联合举办的门类丰富的各种讲座竞赛、社会实践及科研项目中。"这是一个双方相互了解, 不断磨合,共同成长成就的过程。"李乐告诉记者。 李乐提到的"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2011年由中兴通讯在西安交大设立。从那时起,双方围绕职业发展 主题,将一系列涵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职场直通车"开进交大校园—— 从中兴专家带来前沿技术讲座、与学生讨论交流,到引领学子走进中兴研发基地,感受行业发展现状, 再到制作"职业指导微课程",由中兴HR(人力资源管理者)为毕业生讲解用人需求新变化、提供"一对 一"求职咨询……不一而足。 全球精英挑战赛和模拟面试大赛两项赛事的举办,"在为企业挖苗的同时,也践行了教育'育人'的根 本"。中兴通讯西北地区招聘总监李浩介绍:挑战赛精心设置的诸多赛道和通关过程,让参赛学生在历 练中精进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赛题设置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科研一线。 4年前入职中兴的西安交大校友林则瑜,对在校时参加的模拟面试大赛记忆犹新。虽是"模拟",大赛却 异常"较真儿"——赛程分4阶段进行:"一面"考察自我介绍、项目经 ...
物流人才“2.0”时代,人才缺口为何越补越缺?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1:43
文|现代物流报 "招工难"的焦点在基层一线。高强度体力劳动(如搬运装卸)、艰苦的户外工作环境、不规律的排班制 度,使得众多求职者望而却步。与此同时,而一些基层的岗位正在被"无人化"所替代。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季,当考生贾铭准备填报"物流管理"专业,母亲的一句"你陈伯伯家的女儿物流专 业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让其犹豫不决。 从多年前的"物流热"到部分物流专业停招,物流专业真的不香了么? 物流岗位大洗牌 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首次超过360万亿元,全年物流业总收入达13.8万亿元,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图源:新华社) 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超 过5500万人,每年会新增100多万人的就业需求。而专业院校供应链与现代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仅 有17万人,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求。 一边是人才缺口,一边是毕业即失业。物流专业人才到底怎么了? 物流行业正深陷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之中。"基层岗位招工难与高端人才'无人可用'并存。"北京物资 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褚东亮指出,这一困局是行业特性、教育体系滞后、企业机制等多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