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时代专论 | “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05 00:50
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明确提出及其体系化阐释,是一定的思想形成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两个结合"作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阐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还揭示出开辟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 性以及精神独立性均实现新升华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文 第三部分,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 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方法论,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与 根,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其 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全面考察特 定的历史时代与外部世界,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从其理论来源中脱颖而出,最 终升华为新世界观和科学理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深刻洞察历史运动的 本质,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每当演出结束、灯光亮起,台下年轻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原来你就是'英娘',好飒!""想去 实地感受敦煌文化"……这是观众在网上的留言。 1999年出生的席佳丽是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二十六位"英娘"扮演者。作为这部舞剧最年轻的女 主角,她时常觉得,自己扮演的角色离同龄人"很近"。 1979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丝路花雨》成功创排首演,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 张"和女儿"英娘"搭救外国商人的故事。40多年来,舞剧历经两次改版,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超过4000场,观众累计超545万人次。 "《丝路花雨》有'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之称,即使没有一句台词,用舞蹈的形式展现敦煌风 采,讲述中国故事,也受到国际观众的赞誉和欢迎。"席佳丽说,作为青年舞蹈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 演绎,让更多人喜欢民族舞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国际舞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5日 13 版) 《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这一舞姿极具观赏性。其形象来源于莫高窟第112窟,由表演者低头弯 腰、勾脚出胯,高举琵琶,反背在身后"演奏",动作难度大。为练好这个动作,席佳丽在跟随指导老 ...
汉吉福门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技艺,百年传承
Sou Hu Wang· 2025-06-04 13:29
近日,汉吉福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其精美的门 神画作,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 图源:汉吉福门神画展厅 汉吉福年画技艺揭秘 汉吉福年画制作技艺体现在是纯手绘于丝绢之上,全部采用天然矿物颜料上色,色彩鲜艳,色泽饱满;画中 金色部分全部采用纯度在98%以上的金箔层层堆贴形成立体效果,因工序复杂,每幅画耗时数月而成,具有 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源:汉吉福非遗传承人正在绘画上矿物质颜料 秦琼 敬 德开脸亮点 秦琼敬德的开脸是汉吉福门神的一大亮点。他们的面部表情:不怒自威,威中有慈,慈中有严,威而不恶,还 有那双眼睛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是旺着你的,画中秦琼面部表情威严冷峻,浓眉紧皱,双目锐利如鹰,双唇紧 闭,嘴角微微下压,尽显武将的英武与庄重;敬德则双目圆睁,怒目而视,眉毛浓密上扬,嘴巴微抿,嘴角线条刚 硬,传递出强大的威慑力。 门神文化溯源 门神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最初,人们在门上贴 "神荼""郁垒" 神像,以祈求平安。到 了隋末唐初,名将秦琼和敬德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太宗李世民因梦魇困扰,派秦琼敬德守卫宫 ...
“五学并举之书法《千字文》校园计划”在香港启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4 03:13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 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主席黄友嘉,港区全国人大代 表、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凌友诗,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高级课程主任李乐华,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 傅伟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特区 立法会议员陈曼琪等出席当日活动。 鲍俊萍在启动礼上致辞表示,书法不仅是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展现民族智慧 与修养。希望通过本次计划,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把经典义理内化于心,开展书法与经典结合的 学习之旅。 马逢国致辞表示,这次计划为同学们搭建了通往传统文化殿堂的桥梁,让大家在学习书法技艺的同时深 入了解千字文的文化精髓,更能从中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黄友嘉、凌友诗,以及联合出版集团副总裁、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赵东晓等分别在启动礼上致 辞。(完) 中新网香港6月4日电 (记者 刘大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学并举之书法《千字文》校园计划先 导学校启动礼"3日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行。 据了 ...
文脉华章丨总书记心中“最宝贵的东西”
Yang Shi Wang· 2025-06-04 00:25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恢宏的建筑群掩映于青山茂林之间。这里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国家版本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展品,总书记不时驻足仔细察 看。他说:"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陕西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一处处文化古迹、一件件文物藏品,为今天的我们默默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一万年的文化史,蕴藏着"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颇览文史,习于简牍。"简牍在文字传承和文明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总书记驻足于"中国最早的家书"前,叮嘱"古 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总书记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驻足凝视。他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 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 ...
四川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项久久为功的任务
Si Chuan Ri Bao· 2025-06-03 00:3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用全球仪,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器物出土点位。记者 向宇 摄 ●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达23项;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000余 处;构建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为主体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伴随12家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和5家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设立,四川已初步构建起文化遗产保护 研究格局 端午假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展馆内人流涌动,人们在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文物前驻足观 赏,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展馆外,玉石器作坊考古工作正紧张进行,文物修复成果不断上新。继 5月初三星堆文物希腊展后,几天后又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亮相。 三星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四川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念兹在兹、亲自擘画。赴四川视察时,专 门前往三苏祠、翠云廊和三星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出殷切希望。2023年7月26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视察时强调,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 ...
【文脉华章】习言道 | 这块隋碑,习近平挂念40余年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2 01:39
中新网6月2日电 今年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来到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 宾阳三洞内,伊阙佛龛之碑"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伫立于前,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他当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去隆兴寺调研时看见一块隋碑,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他当即要求采取保护措施。后来,这块隋碑被证明是 重要的书法文物。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也曾提及这块隋碑。 这块隋碑就是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之祖"。 在福建,当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三明万寿岩史前遗址面临大规模爆破开采时,他紧急批示,要求立即停止爆破,留住了这一远古人类的遗迹。 在浙江,当得知影响良渚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时,他当机立断,"明天,就去湖州。"很快,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 到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并多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重要论述。 1984年,习近平同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最美的风景
Yang Shi Wang· 2025-06-01 12:13
中原大地,铁路部门将非遗文化和乡土滋味搬上飞驰的列车。餐车非遗展台前,栾川槲包技艺传承人手持青褐色槲叶,向旅客演示祖传技法。旅客李先生一 边记录一边感慨:"粽子也可以不用苇叶包,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走进车站,"粽"享端午合影墙吸引旅客前去打卡,端午知识问答、诗词接龙趣味十足,营造出一派浓厚的节日氛围。 赣鄱大地,赣州西站设置"端午文化角"及手工体验区,组织旅客参与拍照集福、DIY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候车间隙,沉浸式感受到端午传 统民俗文化。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第二季活动火热开展,铁路部门精心策划,在全国1000余个客运站车组织开展了"我的铁路风景:美好旅途 粽 享端午"端午文化互动活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务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最美的风景。 登上列车,龙舟、粽子造型的拉花与"我的铁路风景"海报相映成趣,歌舞表演精彩纷呈,非遗手作端午荷包、五彩绳和粽子等让旅客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 化的魅力。 在香港西九龙站开往张家界西站的G6080次列车5号车厢里,一缕清甜的粽叶香悄然弥漫,旅客们的欢声笑语盈满车厢。 "28道褶皱代表秭归龙舟的28面旗,每一折都是敬意。"列车 ...
“荔”争上游,2025新兴龙舟公开赛将于6月激情开赛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01 02:35
"荔"争上游, 2025新兴龙舟公 开赛将于6月激 情开赛_南方+_ 南方plus 5月30日,2025 新兴龙舟公开赛 新闻发布会召 开,2025新兴龙 舟公开赛将于6 月21日至22日在 新城镇大南河温 氏大桥段举行。 据介绍,本次赛 事由广东省龙舟 协会指导,新兴 县人民政府主 办,邀请来自国 内以及港澳地区 高水平队伍参 赛,包括18支男 子公开组22人龙 舟队、9支女子 公开组12人龙舟 队,并组织了16 支由乡镇、单 位、企业组建的 本土队伍大众组 12人龙舟队参加 比赛。该赛事将 为男子公开组总 成绩前六名、女 子组前六名、大 众组前六名颁发 奖金、奖杯和证 书。 本次龙舟赛设计 了专属吉祥 物"禅龙宝"—— 以新兴特产"新 兴香荔" 为原型 而设计的拟人化 赛事吉祥物"荔 枝萌主" , 手持 代表新兴支柱性 产业的"不锈钢 龙船桨",腰间 佩莲花瓣团的腰 景。 "本次赛事以更 开放的格局汇聚 八方力量,参赛 队伍规模实现跨 越式增长:男子 公开组22人龙舟 队有18支,女子 组12人龙舟队有 9支,队伍数量 比上一届增加了 20%。参赛阵容 地域覆盖广,珠 三角及港澳地区 队伍占比超 60%, ...
赓续文化薪火 展现少年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清澈的童声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 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蓬勃朝气。舞蹈诗朗诵《离骚·少年志》将诗意 融入舞蹈。舞蹈剧《幻梦奇旅》将话剧、街舞与现代舞融为一体,演绎小小少年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杂技剧《如日凌风》,艺术化呈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追 求。"一带一路"舞乐表演《丝路风景线》、舞蹈《跨越山海,同心共舞》,带领小朋友们感受多元文化 的美好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1日 04 版) 戏剧《硝烟中的烛光》深情展现了宋庆龄争取国际友好力量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场景,以及创办战时儿 童保育院、用生命守护国家希望的感人故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年,主题演出着重通过历史场景剧表演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良好精神风貌。 (责编:袁勃、赵欣悦) 5月31日晚,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 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儿童共迎节日。 来自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