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规经营
icon
Search documents
对涉税违法行为“零容忍”!税务部门曝光3起隐匿未开票收入偷税案件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0 13:49
新华财经北京6月10日电(记者董道勇)记者获悉,税务部门10日公布3起隐匿未开票收入偷税案件。这 些案件中,涉案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构建"资金暗河"、设置"内外两套账"制造财务假象、虚假纳税申 报等手段,企图"瞒天过海",逃避纳税义务偷逃税款,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最终均被依法查处,再次向社会传递出依法纳税的严肃性、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也提醒消费者要及时索 要发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市场公平。 曹越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侵蚀了国家的税基,减少了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还会影响市场资源的合理配 置,引发市场不正当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他提醒,广大经 营主体应从这些曝光的案件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依法诚信纳税。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明显加大了涉税违法案件的公布力度。据统计,截至目前税务部门已 陆续公布了超150起典型案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打击偷逃税违法行为 是对守法者最大的保护,相关典型案件的曝光,彰显了税务部门对涉税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打击态度, 进一步释放出税务部门坚定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秩序,坚决保 ...
“蚂蚁系”国泰产险多项违规被罚196万,公司称将强化合规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0 08:35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泰产险")开出196万元罚单,直指其关联交易遗漏、不当利益输送、条款费率使用违 规等四大问题。 对此,国泰产险在公告中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并已完成整改,目前经营稳定并将持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有业内声音指出,互联网巨头蚂蚁集团注资控股 后,给国泰产险带来全新的转型方向,同时也暴露出国泰产险依赖股东的商业模式或存隐忧。 存在四大违规问题 公司称已整改完毕 处罚决定书显示,国泰产险因存在四大违规问题,合计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款196万元。首当其冲的是关联交易问题,涉及"关联交易报告遗漏,未完 整披露与股东方的关联交易";其次还包括:不当利益输送,向投保人提供合同约定外的其他利益;条款费率违规,未按备案条款执行;承保理赔信息缺 失,关键业务数据记载不完整。 对于此次处罚,国泰产险6月6日发布公告回应称: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并已完成整改,目前经营稳定并将持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产险与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的关联交易规模庞大,涵盖退货运费险、保险代理、信息技术服务等,年交易数额巨大。此类业务虽支撑了 公司业绩增长,但也引发监管对交易公 ...
开户存钱送Labubu、“苏超”门票?金融研究院实测:羊毛不好薅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0 00:47
"Labubu"盲盒、江苏"苏超"联赛近日火爆出圈,嗅觉敏锐的银行开始乘势营销。 平安银行部分网点推出了新开户回馈活动,新开户并存5万元即有机会获得Labubu。江苏银 行App推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专区",用户登录江苏银行App足球联赛专区,即有机会领 取免费门票。 分析人士点评,银行为了营销"卷"出了新高度。但换个角度来看,如今的银行放下"身段", 开始为了吸引客户的关注、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卷"也未必是件坏事。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和 边界,也是银行主动求变、提升竞争力的体现。 不过,银行在借势营销的同时,不能忽略合规的重要性。6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长三角某 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 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 平安银行新用户开卡存款送Labubu? 工作人员:活动火爆,送礼门槛提升!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平安银行新开户并存款5万元,即可获得一个 Labubu3.0。 金融研究院了解到,此次活动由平安银行西安未央路支行发起。 金融研究院以用户身份致电该支行了解活动具体内容。工作人员表示该活动真实有效,活动 时间截止到6月 ...
华鑫股份: 华鑫股份章程(2025年第一次修订)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09 13:20
上海华鑫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的组织和 行为,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上海华鑫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司党委") 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国共产党章程》 (以下简称《党章》)和其他 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公司系依照《公司法》和其他有关规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公司")。 公司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 理局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0382XX。 公司根据国务院国发(1995)17 号文和上海市沪体改委(1996)16 号文的 精神,对照《公司法》进行了规范,通过自查和整改已依法履行了重新登记手续。 第三条 公司于 1992 年 5 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92)沪人金股字 第 33 号文批准,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5,099.3 万股。并于 1992 年 12 月 2 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四条 公司注册名称: 【中文全称】上海华鑫股 ...
5人遭终身禁业,两金融机构遭遇监管重罚
Hua Xia Shi Bao· 2025-06-09 12:3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监管的介入,让易安财险更多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易安财险相关责任 人因违规资金运用损害公司利益,委托无保险中介资质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违反规定, 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被警告并罚款共计171万元。 具体来看,易安财险的相关责任人包括李军、曹海菁、付兴亮、李民、赵振民、王文瑜、曹莉莉、仇传喜、岳云 峰、程爽、彭煊、解晖、刘旸等。其中,金融监管总局对李军撤销任职资格,对曹海菁禁止进入保险业5年。李 军、曹海菁此前曾分别担任易安财险董事长和总经理。 其余相关责任人也多为易安财险高管。如付兴亮为易安财险董事,李民为易安财险副总经理,赵振民曾拟任副总 经理、合规负责人,王文瑜为董事会秘书,曹莉莉为总精算师,仇传喜为财务负责人,岳云峰为总经理助理。 "偿付能力是保险行业的生命线,弄虚作假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稳健运行和消费者的利益。财务数据不真实则扭曲了 经营状况,误导了市场判断,破坏了市场秩序。而关联交易管理不当,很容易滋生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和被 保险人的权益。"杨帆告 ...
又一支付牌照遭注销!
证券时报· 2025-06-09 10:37
近日,央行官网公告显示,支付机构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润通实业")已被注销牌照。 据记者统计,目前累计被注销牌照的支付机构已达102家,润通实业则是年内第六家被注销牌照的支付 公司。 主营预付卡业务 支付业务许可信息公示,润通实业支付牌照的注销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而润通实业首次获批支付牌照的日 期为2012年6月底, 属于较早获批支付牌照的机构。 天眼查信息显示,润通实业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控股股东为上海谙稷企业发展有限公 司,持股比例为80.2%。据悉,润通实业旗下曾有两大产品"赢点生活卡"和"赢点生活网",但记者进入润通实 业登记的官网发现,显示界面已更改为"赢点影视",提供各类影视短剧供播放。 事实上,润通实业曾为上海大生农业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生农业科技")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2016年7月,经人民银行审批同意,大生农业科技间接控股润通实业。大生农业科技曾在港股上市,后于2024 年退市。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3年,润通实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仅为6人,财务信息则未公布。 在润通实业以前,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汇明商务服 ...
又一张牌照注销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8 06:15
6月6日,央行官网公布信息,正式注销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润通)的支付牌照。这也是第102张被注销的支付牌照。 根据企查查数据,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09-21,法定代表人为严火标,注册资本为1亿元。2012年6月,该公司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 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在近年来注销的支付牌照中,预付卡机构占比较高。对此,有专家解释,之前大部分的预付卡机构主要靠备付金利息来盈利,备付金集中存管后这一方式 渐渐行不通了。再加上目前对预付卡的替代渠道更多,预付卡原先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此外,行业普遍表示,合规经营是支付机构存续的底线和最基本要求,也是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自身合规依然是重中之重,支付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他 表示,当前支付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不管是储值账户类交易还是交易处理类交易,都面临交易规模增速放缓或者到顶的局面,行业步入存量时代;存量时 代将导致支付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除了费率持续降低的表现外,支付机构利润率将普遍下降。在这一背景下,支付机构竞争加剧 ...
达坂城区税务局:“春风”助企增添“含绿量”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5 01:10
Group 1 - The green tax system in Urumqi's Daban District is acting as a catalyst for enterprises to upgrade and explore new paths for green development, shifting from passive emission reduction to proactive pollution control [1] - Urumqi Bofeng Hengda Water Management Co., Ltd.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cycling, becoming a benchmark enterprise in the region [1][2] - The company has benefited from tax incentives, with over 330,000 yuan in tax reductions, which have been reinvested into advanced equipment and process upgrades [2] Group 2 - The company plans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water supply network upgrades to enhance service quality and water resource recycling efficiency [3] - The Daban District Tax Bureau is actively providing tailored services to green enterprises,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and apply tax incentives effectively [3][5] - Goldwind Technology Co., Ltd. is implementing a compliance-driven management system to accelerate it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and enhance its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3][4] Group 3 - Goldwind's factory is equipped with a 2 MW wind turbine and a 403 kW integrated rooftop solar system, achieving 100% green electricity self-sufficiency [4] - The company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tax benefits, including over 24 million yuan in tax reductions under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y and 8.5 million yuan in VAT refunds, allowing for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zero-carbon factory construction [4] -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wind turbines reached 232 units, with sales exceeding 2.8 billion yuan,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 of compliance and policy support on business growth [4] Group 4 - The Daban District Tax Bureau is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green enterprises and is building a "green enterprise label database" to enhance service mechanisms [5] - The bureau aims to guide more businesses towards ecological prioritiz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through dynamic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5]
年内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领罚单 涉及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04 16:4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监管罚单看,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营管理中 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合规经营、有效防控风险,并加强合作机构管理、贷前贷后管理。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需深刻反思并主动整改,强化合作 机构管理;完善全流程风控体系,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在合规建设方面,需从"被动应对"转 向"主动预防",建议从制度、技术、人才和生态四大层面发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3月份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强 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管理。例如,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并根据合作内容、风险程度对合作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作机构与合作事项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 求。 近两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因"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等问题领到罚单。"自2024 年开始,消费金融公司罚单呈现金额与数量双增、机构和个人'双罚'以及违规问题集中的三大特 征。"田利辉表示,从违规原因来看,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和贷前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是监管部门关 注重点。 近期,又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收 ...
消费金融须坚守初心合规经营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4
近期,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投诉量增多。天眼查司法案件信息显示,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涉诉案件与以往 相比有上升趋势,多数案由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催收行为不当。 有不少用户在网上吐槽个别消费金融机构的服务——"才逾期半天,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就遭到暴力催 收";"本想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提前换一部新手机,贷后却因过高的收费标准和拖沓的金融服务而闹 心";等等。这些网络留言集中反映出部分用户在使用消费贷后的体验并不称心,说明用户的权益没有 被重视,反而正被点滴蚕食。 消费金融公司从设立之初,就明确其定位不吸收存款,主打为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此类非银 机构与银行形成"补位"发展,共同构筑我国消费金融多元化体系,满足更多长尾客群的需求。随着消费 金融融资和消费信贷供给量的增大,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把初心抛在脑后,也让自身深陷投诉激增和服务 体验恶化的泥潭,制约了持续健康发展。 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提升服务质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金融机构须加强合规经营, 坚守金融服务初心。 切实畅通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消保机制反映一家机构对待用户的态度,不能形同虚设,不能遇到消费 者投诉就踢皮球、走过场,更不能暴力催收。最新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