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Search documents
科学融合艺术,认知宇宙有了新“打开方式”
Ke Ji Ri Bao· 2025-07-03 00:52
原标题:科学融合艺术,认知宇宙有了新"打开方式" 图为观众观看"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上展示的月面多功能平台及智能火星探测器模型。记者 洪星 摄 在地球的各个位置,诸多天文观测站正持续收集宇宙中弥散的光线数据。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分析这 些数据来研究辐射源的本质。展品《动态宇宙》基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与实验博物 馆学实验室联合开发的"虚拟现实宇宙项目",利用自定义图形渲染引擎,将海量的天文数据转化为可交 互的宇宙三维模型,把宇宙空间化为无垠的探索疆域。跨越27个数量级(即千亿亿亿倍)的缩放功能, 让观众能以三维视角遨游于不同尺度的宇宙空间,实现一场太空旅行。 《宇宙碰撞》则是一套集成于碟形环境的交互式天体物理可视化系统,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望远 镜采集的约500幅深空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碟形顶投影、光学增强模块等技术,使螺旋星云结构、星 系碰撞过程等天体现象可视化呈现。那些无比遥远的星云和星系,一个个出现在观众眼前。 《时空弹性》项目将难以理解的引力透镜效应可视化。通过实时生成引力场曲率分布,让观众可以 直观感知大质量天体引发的时空扭曲现象。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观测数据,创建了一个具有物理精度的 ...
马斯克死磕特朗普的底层逻辑:钱可以少赚,但不能打碎圣人梦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21:50
随着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参议院投下关键一票,"大而美法案"突破立法程序的最后关卡,距离正式生效仅剩一步之遥。与此同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与美国 总统特朗普为了这份法案而分道扬镳、公开决裂的事件引发全球关注。两位大佬在社媒上甚至开始互相威胁,誓要斗到底。 在能源转型层面,法案拟议的补贴退坡将直接冲击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美国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本就受低油价制约,若失去 政策杠杆支撑,特斯拉可能面临需求断崖式下跌。 这种冲击已显现在财务数据中,2025年首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萎缩9.2%,净利润暴跌70%。更严峻的是,多国市场因马斯克支持特朗普的政治立场发起抵 制,进一步加剧了销售困境。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直指法案中关于新能源产业的条款。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领军人物,马斯克对法案中削减电动车购置补贴、限制清洁能源项目财政支持的条款反应激烈。他在6月30日发布的社交媒体动态 中直言:"任何投票支持扩大债务规模的议员都该感到羞愧,我会确保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政治后果。" 面对马斯克的猛烈攻势,特朗普迅速发起反击。美国总统在自创社交平台发文称,马斯克获得的政府补贴可能创下历史纪录,如果没有纳税人资金输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两项指数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5:46
中国太空经济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太空经济课题组联合开发。 课题组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口径投入产出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完全统计法和 权重系数法,编制了2008至2024年中国太空经济投入产出表,首次实现了对中国太空经济产业规模、产业关联效 应和乘数效应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太空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跨界融合明显、系统外溢趋强等 特点。我国太空经济发展指数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升,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且与中美GDP比值的差距日益缩小。 太空经济比较优势指数同样持续扩大,逐渐逼近"1"。 央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近日,"人大指数"2025年6月发布会举行,先后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建设 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指数"和"中国太空经济指数"。 中国上市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一流企业研究院联合开发, 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参考,助力找准定位,明确短板,从而精准施策, 实现快速增长。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中国上市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亮相最新指数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2:22
6月27日,"人大"指数2025年6月发布会举行,先后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指 数"和"中国太空经济指数"。 专家认为,该指数的推出恰逢其时,体现了中国构建自主企业评价体系的重要突破,不仅为中国企业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布会整体照片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原秘书长陈毓圭、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利国、统计学者许宪 春、银河航天研究院资深专家黄宇民、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政府事务官孟宪博、蓝 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合作中心总经理袁梵渟、银河航天政企合作总监张海伦、新华指数研 究院秘书处主任潘宇昕出席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奇光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期刊管理中心主任钱明辉表示,此次与商学院、应用经济学院联合发布"中 国上市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指数"和"中国太空经济指数",聚焦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和未来科技前 沿,展现了人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度参与与有力回应。 中国上市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一流企业研究院联 合开发,为我国企业尤 ...
2天内特朗普连出3记"重拳",其中1个与华有关,另外2个影响全球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9:14
在5月19日-20日,短短两天内特朗普连出3记"重拳",其中1个与中国有关,另外2个将影响全球,引发了国内外的连锁反应。 休斯顿港更是"现身说法",该港早在2024年7月就与中国签订了8台起重机的采购合同,总价约3亿美元。 若叠加特朗普提议的100%关税,加上此前25%的关税和可能的"暂缓期"后恢复的额外税费,最终成本将飙升至270%,导致港口扩建计划直接瘫痪。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打压中国起重机,一边却拿不出替代方案。 洛杉矶港代表指出,美国国会若真想复兴制造业,应该先通过税收优惠刺激本土生产,而非用关税"堵死"唯一可行的采购渠道。 特朗普政府近期最受争议的举动,莫过于计划对中国制造的港口起重机征收100%关税,并对中国船舶收取高额港口费。 这一政策在5月19日的听证会上遭到美国港口和航运业的集体反对,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自杀式操作"。 美国港务局协会(AAPA)直言,美国本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没有起重机生产企业,全球仅存的日本三井、欧洲科尼和利勃海尔三家公司产能有限,根本 无法满足需求。 航运商会则警告,这类政策与中美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目标完全矛盾,最终只会推高美国物流成本,让消费者为商品涨价买单。 业 ...
花旗上调EchoStar(SATS.US)目标价至28.5美元 战略更新倒计时与频谱重估并行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07:09
这家深耕卫星通信领域的企业正通过频谱资源优化与业务架构调整,在太空经济与地面5G网络融合的 新赛道上谋求突破。随着战略更新窗口期的临近,市场将密切关注其如何平衡频谱资产货币化进程与既 有债务结构,这种战略抉择或将重新定义这家天际线地标企业的估值逻辑。 智通财经APP获悉,卫星通信领域龙头企业EchoStar Corporation(SATS.US)正以其频谱资产价值重估和 战略转型预期,成为成长型投资组合中的焦点标的。这家总部位列城市天际线地标的卫星无线电系统服 务商,近日获得花旗集团最新研报关注。花旗于6月2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该机构维持对EchoStar 的"中性"评级,但将目标股价从27美元上调至28.50美元。 此次调价基于分析师团队对该企业持有的通信频谱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涵盖其核心无线电频率许可证 组合。值得关注的是,研报特别强调EchoStar管理层或将在未来30日内披露重大战略更新,这一时间节 点恰逢公司即将迎来债券利息支付的关键财务节点。 作为美国综合性电信服务商,EchoStar通过付费电视、零售无线通信及BSS业务部门构建起覆盖卫星宽 带、地面无线及空间通信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当前市场 ...
在太空制造芯片,更进一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9 01:51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launch of the UK's first manufacturing satellite, ForgeStar-1, by Space Forge, which aim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 in space, leveraging unique conditions such as vacuum and low temperatures [1][2]. Group 1: Satellite Launch and Purpose - ForgeStar-1 has been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to orbit as part of SpaceX's Transporter-14 mission, marking a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for Space Forge [1]. - The satellite is designed to manufacture semiconductors for applications in data centers, quantum computing, and military uses, utilizing "space-derived crystal seeds" for semiconductor growth [1]. Group 2: Future Plans and Developments - ForgeStar-1 will not return its manufactured goods to Earth; instead, it serves as a prototype to validate key 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2]. - The company plans to develop ForgeStar-2, which will be capable of safely returning to Earth, with the goal of producing enough chips to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materials manufactured in space exceeds the cost of launching the satellite [2]. - Space Forge aims to build 10-12 satellites annually and ultimately launch over 100 satellites each year after completing manufacturing tasks that last between one to six months [2].
又炒作:中国发展太快,令人震惊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26 09:03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growing concerns of U.S. officials regarding China's rapid advancements in space military technology, which they perceive as a strategic threat to U.S. national security [1][4]. Summary by Sections U.S. Concerns about China's Space Capabilities - U.S. Space Command Chief Stephen Whiting expressed anxiety over China's "astonishing" speed in developing space military technology, which he claims poses a "strategic threat" to the U.S. [1] - Whiting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U.S.-Australia cooperation in enhancing space capabilities, particularly in monitoring regions closer to China [1][4]. Specific Threats Identified - Whiting outlined three main concerns regarding China's space capabilities: 1. China's establishment of a space-based targe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med at locating and tracking U.S. and allied forces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3]. 2. The rapid deploy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uite of anti-space weapon systems, including network attack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s, and high-energy lasers [3]. 3. The integration of space advantages into traditional military branches, enhancing the letha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3]. U.S. Military Responses and Reports - The U.S. military has repeatedly raised alarms about China's space threats, with a recent report indicating that China possesses over 510 satellites with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 capabilities [4]. - In the past decade, China has launched 875 satellites, with 260 launched in 2024 alone, including 67 ISR-capable satellites [4]. - Whiting has previously stated that the perceived space threat from Chin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al and urgent," prompting the U.S. to prepare its defenses, including the deployment of the "Iron Dome" missile defense system [4][5]. International Reactions - In response to U.S. claims, a Chinese defense spokesperson criticized the U.S. for escalating military presence in space and accused it of violat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thereby exacerbating the arms race in outer space [5].
穿越者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中国首艘载人飞船试验船即将投产|硬氪首发
3 6 Ke· 2025-06-26 05:24
作者|张宇洁 编辑|彭孝秋 硬氪获悉,近日,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穿越者")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中天汇富、彬复资本联合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穿越者壹号(CYZ1)亚轨道载人飞船工程研制及首艘试验船投 产。 穿越者成立于2023年01月11日,是一家集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研制与太空旅游运营为一体的商业载人航天科技企业。 此轮融资距上一轮融资仅过去6个月,在此期间,穿越者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我国首次载人飞船主动防热 技术地面验证试验,突破了载人飞船传统防热技术不可复用的瓶颈;研发了载人飞船智能飞控计算机;完成了计算机 与改进型预测-校正制导算法的软硬件匹配测试等。 目前,穿越者聚焦研发CYZ1亚轨道载人飞船。CYZ1载人飞船是国内首艘瞄准全可重复使用设计的载人飞船,在国家 神舟飞船及新一代飞船实现返回舱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研制基础上,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吸收国外优秀的设计思路,通 过创新性的飞船构型设计及逃逸、结构、回收等关键系统的可重复使用设计,实现飞船质量99%可重复使用。 同时,CYZ1也将是国内首艘采用先进推式逃逸技术的载人飞船、世界首艘具备百米级高精度返回及无损着 ...
2连板顺灏股份:轨道辰光天数天算业务可能在未来5年内有明确的商业价值
news flash· 2025-06-24 11:25
2连板顺灏股份:轨道辰光天数天算业务可能在未来5年内有明确的商业价值 智通财经6月24日电,顺灏股份(002565.SZ)公告称,经核查,公司近日与轨道辰光签署了相关协议,公 司出资1.1亿元参与轨道辰光的本轮融资,该投资金额未达到相关规则及公司内部制度要求的审议和披 露标准。公司持有轨道辰光的股份比例为19.30%,目前公司未直接参与轨道辰光的日常经营管理,公 司现有业务也未与轨道辰光的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轨道辰光的经营范围包括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 成、卫星导航服务、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销售等。轨道辰光的"天数天算"业务可 能在未来5年内有明确的商业价值,太空数据中心的"地数天算"业务可能在未来5-10年逐步具备与地面 数据中心进行竞争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