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建设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荒山到绿海 广东续写“岳山造林”绿美新篇章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01 06:03
从荒山到绿海 广东续写"岳山 造林"绿美新篇 章_南方+_南方 plus 从1974年"岳山 造林大会战"至 今的五十载光 阴,岳山实现了 从残林荒山到生 态屏障的华丽转 身。如今,岳山 所在的广东怀集 三岳省级自然保 护区,森林覆盖 率高达92.6%, 总面积达10.84 万亩,记录有高 等植物1015种、 陆生脊椎野生动 物286多种,其 中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植物达50 多种。这组数据 的背后,是 在"岳山造林"光 荣传统的引领 下,广东深入实 施绿美广东建设 成效缩影,更是 广东生态文明建 设的生动实践。 大美怀集 黎锐明摄 大会战高标准造 林3.5万亩 当晨雾在三岳保 护区林梢缠绵, 万木摇曳着苍 翠,清脆鸟鸣穿 透林间,这幅灵 动的绿海画卷, 正诉说着半个世 纪改天换地的传 奇。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因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 岳山林场所在的 怀集县蓝钟镇山 林被大规模砍伐 开垦,常年砍伐 致使全县山林生 态恶化,森林面 积、蓄积量和覆 盖率大幅下降, 生态破坏、水土 流失、粮食低产 等问题亟待解 决。 当年岳山上的残林荒山现状 方权裕摄 口粮、自建窝 棚、自搭炉灶, 吃住在山头,大 规模植树造林, 在 ...
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转自:新华财经 作为城市文明的一线窗口,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贯彻落实《创建海南文明岛五年行动》,用心用情打造金融服务新范式。聚焦适老改造,厅堂"敬老 爱心窗口""银发服务专区"等功能齐全,老花镜、爱心座椅、无障碍通道细节尽显关怀。聚焦便民服务,"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 供饮水机、医药箱等便利服务,筑起温馨港湾。聚焦银发经济,设立"浦颐金生"养老金融工作室,以"规划+产品+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市民多元需求。聚焦普 惠宣教,联合社区构建"邻里家园"工程,将反诈防骗、理性理财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于近日揭晓,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成功入选。多年来,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推动业务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交相辉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图为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 以磐石之志,筑牢文明根基 多年来,浦发银行海口滨海大道支行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营发展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常抓常新,厚植"党建+文明创建"。创建"浦惠邻里"党建 品牌,秉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普惠邻里"的理念,搭建银行 ...
碧海金沙里的绿色承诺——中国最北海岸线生态修复观察
Xin Hua She· 2025-06-27 21:59
仲夏时节,阳光洒在中国最北海岸线上。 辽宁海滨,北纬39度的海风掠过浮光跃动的海湾,丹顶鹤在红海滩间蹁跹起舞;海岸线上,执法船在巡航,电子眼守护着洁净的沙滩;沙 滩上,志愿者拾起漂浮的塑料瓶……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长达2200余公里海岸线,讲述着一场从污染到治理的生态转变:近年来,辽宁坚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向海洋 污染宣战:地方立法、限制开发、生态修复……经过一系列整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0%左右,较"十二五"末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 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 盘锦辽河口潮间带,碱蓬草向阳生长。碱蓬草不仅能固碳,还能抵御海浪侵蚀。盘锦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磊蹲在滩边说:"碱蓬草对生 态环境很敏感,以前自然岸线破坏、海水盐度变化曾使碱蓬草大量减少,如今,大片碱蓬草到秋天就会变红,这是生态向好的最佳信号。" 海天澄碧引客来 六月的辽宁海滨,天蓝海碧。从大连星海湾到锦州笔架山,从营口鲅鱼圈到丹东大鹿岛,无限风光吸引八方游客,海洋生态治理绘就人海 和谐 ...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Da Zhong Ri Bao· 2025-06-27 01:05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山 东省道德模范的决定》,省领导为受表彰代表颁发奖牌证书。7名同志作了发言。 林武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大力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走 深走实。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 嘱托、勇担使命,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凝聚强大精神 力量。 林武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化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 传普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 作,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 作,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乡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2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创新。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深 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 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是具有深厚理论根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 想、基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于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文化 底蕴和实践基础。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 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不仅给 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人与自 然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和 ...
江西严守耕地红线 共筑粮食安全与生态根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5 15:54
据了解,江西省把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深入推进用地提质增效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 了严格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工业"标准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的江西做法、江西成效,推动各地 从"多报地"向"用好地"转变,从批后监管末端向计划安排前移。 此外,江西省还积极构建耕地保护"1+N"政策体系。2023年9月,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从压实责任、加强监管、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等多个方面,为 江西耕地保护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2023年以来,江西省先后出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规 范耕地占补指标交易管理、遏制违法建设占用耕地"五项机制"、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和建立储备耕地 机制等政策文件,构成了保护更加有力、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江西 格局。 中新网新余6月25日电(熊锦阳)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 地红线"。记者从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江西省耕地总量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卫片执法连续16年实 现国家层面"零约谈""零问责",牢牢守住4004.59万亩耕地红线,为粮食连续丰产丰收提供重要支 ...
为什么新物种总能在自然保护地被发现?
对此,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对原生境进行保护,只要家园在,这些未知物种 存活的几率就很大。近年来许多新物种都发现于保护历史较长的自然保护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 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金樽水玉杯、自然保护地壁虎等75个新物种,浙江钱江源—百山祖国家 公园候选区发现百山祖角蟾等65个新物种,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武夷林蛙等34个新物种,西藏雅鲁藏布 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墨脱麝鼩、南迦巴瓦舌突蛙、赵氏树蜥,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 现麻阳河紫菀等。 关于发现新物种的报道近年频繁出现,神州大地物种宝藏的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物种是生态系统的 要素,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是宝贵的自然资产。如同"手中有粮、脚下有地,才能心里不慌"一样,物种 越丰富,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服务充盈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这是值得欢呼和骄傲的 大喜事。 新物种不是从无到有新近诞生的,而是和已知物种一样古老,只是囿于辽阔的国土面积、繁杂的自然环 境,人们长期未知,随着野外考察深入和分类科学发展,现在才被发现、命名的。因此,发现新物种, 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对大自然的忠实记录。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
文明实践品牌托起温暖苏州
Su Zhou Ri Bao· 2025-06-24 00:27
Group 1 - The core idea of the articles revolves around community-driven initiatives that enhance urban living through volunteerism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1][2][3][4][5][6][7] - The "City Manager" project encourages residents to transform their living spaces by repurposing waste materials into art,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2][3] - The "Good Person+" initiative at the market exemplifies how local heroes can provide essential services and support to the community, creating a warm and welcoming environment [4][5] Group 2 - The "City Manager" project has led to the beautification of various community spaces, with resi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med corridors [3] - The "Little Farmer" program aims to engage youth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eaching them about fresh produ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through hands-on experiences [5] - The "Ji Qing Good Person Service Team" has expanded its services from individual assistance to a comprehensive support network, addressing various community needs and enhancing social cohesion [6][7]
三亚机场工会多举措赋能全国文明单位创建 构筑企业关爱新生态
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三亚机场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文化"五心海控人"为引领,精 心策划组织开展"护士节、送清凉、新春拓展、六一儿童节"等员工关爱活动,举办了"音乐解压沙龙"音 乐会、"七夕寻缘 爱在三亚"大型相亲活动、"热血凤凰 迎'篮'而上""爱'乒'才会赢"——"安康杯"系列主 题体育赛事活动,并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组织开展系列技能比武活动,不断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 发展理念,提升岗位专业技能,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同时,为充分发挥职工的特色专长,三亚机 场工会先后成立了网羽、足球、篮球、搏击等13个文体协会,牵头组织开展2023年三亚民航首届职工运 动会,民航三亚辖区2700余人次参与,以规模大、影响力强、充满创意的方式得到了各单位的好评与肯 定。 三亚机场工会组织前往文昌市翁田镇明月村 三亚机场工会组织开展 2025 年 " 迎元旦 送温暖 " 慰问一线员工活动 在推动文明实践方面,三亚机场工会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选派基层管理 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前往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明月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并通过促成村委会与产业方 成立合资公司、引入作物新品种、挂牌成立 ...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 世代游牧的藏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Yang Shi Wang· 2025-06-19 09:33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ansu's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 Gaxiu Village from a traditional pastoral economy to a tourism-driven econom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local residents [1][9].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 Gaxiu Village previously relied solely on animal husbandry,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less than 6,000 yuan per person [3]. - Before 2015, nearly one-fifth of the village's population were registered as impoverished, and overgrazing severely threatened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5]. - In 2017, the village began to develop its tourism industry, leveraging its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location along National Highway 213 [7]. Tourism Development - By 2018, Gaxiu Village achieved comple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with 52 households operating tourism-related businesses, generating an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over 30,000 yuan per household [9]. - The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saw a tourism revenue of over 1.39 m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a profit-sharing of 300,000 yuan for the community [9]. - The village plans to build 200 camping tents this year to enhance tourist experiences and increase the duration of their stay [11]. Infrastructure and Future Prospects -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the Uma Expressway and railways is expected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ending the historical lack of train services in Gannan Prefecture by the end of 2027 [15]. - The tourism sector now contributes 22%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annan, with tourism revenue accounting for nearly 60%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