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Search documents
琉璃河遗址考古成果不断丰富,讲好“北京城之源”故事
Huan Qiu Wang· 2025-06-10 02:36
持续发掘取得新收获 在北京考古史上,琉璃河遗址发掘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仅次于周口店遗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施 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6月10日 第 07 版) 琉璃河遗址M1901号墓出土铜簋器盖的铭文 清晰可见。武亦彬摄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大石河北岸,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包括董家林、黄土坡、 刘李店、立教、洄城等村。经多年考古研究,学界公认这里是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北京地区考古发 现最早的城市遗迹,称之为"北京城之源"。 今年4月,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琉璃河遗址有哪些重要的新发现?怎样实 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如何让考古成果惠及公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琉璃河。 1945年,考古学家苏秉琦看到琉璃河遗址的陶片,辨识其为商周时期遗物。从20世纪60年代起,琉璃河 遗址先后开展了数次大规模考古发掘。这里发现了西周城址、高等级墓葬、大型建筑基址、手工业遗存 等,出土了铜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海贝、骨角器等各类文物。 2019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等单位, ...
陕西省蜀道考古新发现五十八处遗迹
Shan Xi Ri Bao· 2025-06-07 23:42
6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自蜀道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陈仓道、褒 斜道主线调查工作已完成;傥骆道和子午道秦岭南麓段落的调查已结束,北麓段落的调查工作正在开 展。蜀道专项调查队通过对469处蜀道关键节点遗迹进行初步调查及资料整理,新发现遗迹58处。这些 成果为后续进行蜀道研究以及蜀道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中,调查队不断完善调查方法,一批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遗迹陆续被发现。比如在太白县、留 坝县新发现的古栈道遗址,保存相对完好,部分栈孔里还遗存有木条。通过对栈道木条进行分析,并结 合碳十四测年技术,可以推断出古栈道遗址的年代。这些新发现的古栈道遗址为完善蜀道交通路线提供 了重要补充,也为研究栈道的构筑方法、年代等提供了新材料。 此外,在陈仓道线路考察中,调查队发现了较多遗迹。在凤县凤州镇至今还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城 墙、古桥梁,周边还发现了成体系的烽燧设施,与凤州古城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城防体系。在凤县梁鹿坪 遗址调查时,发现有先周时期的陶鬲、陶罐等器物。在略阳县徐家坪镇发现嘉陵江两岸分布有不同时代 的栈道遗迹,分别为朱儿坝栈道与郙阁桥栈道,朱儿坝栈道主要为双排栈孔,郙阁桥栈道则为 ...
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
Ren Min Ri Bao· 2025-06-06 23:08
碑亭在西夏陵的布局已制度化。每座陵一般为两座或三座碑亭,有的大型陪葬墓也有碑亭。在西夏陵多 座碑亭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碑石残块,包括西夏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石碑并存,显示出党项族和汉族文 化在西夏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残存碑文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通过碑文可以 了解到西夏的君主世系、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位于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以特殊的方式见证着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历史,浓缩了文 化、艺术、宗教等多方面信息,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壮丽篇章。 西夏陵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1972年至1977年间,考古人员第一次 对西夏陵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证实了《嘉靖宁夏新志》所载西夏陵处于贺兰山之东。西夏陵的确 认和发掘,推动了西夏考古的发展。 西夏陵的整体朝向为南向偏东,西北傍高山,东眺兴庆府与黄河,背山面水、地势高敞开阔,各座陵的 空间轴线都与贺兰山的某个山峦顶峰相关,借山势衬托出陵墓建筑的恢弘气势。西夏陵的选址充分利用 自然地理的特点,选择西靠贺兰山的洪积扇高地,利用了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陵区内有32处防洪工程 遗址,是伴随西夏陵不断拓 ...
国产载人潜水器,跋涉万米深海(瞰前沿·大国重器)
Ren Min Ri Bao· 2025-06-06 21:34
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坐落于此,科学家们以科研为舟,探秘深 海。 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今年年初,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满载一批宝贵的生物样品上 浮。日前,我国科学家对在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等科考航次中获得的深渊钩虾样本进行研究,相关 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从国内自主研发到国际科考合作,"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在"探索"系列科考船的搭载 下,向更深更远的大海进发。让我们在同潜航员与科学家的对话中,了解载人潜水器纵横深海的绝技。 ——编者 闯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啥绝技 海洋不仅蕴含丰富资源,也藏着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的线索。作为人类潜向深海的交通工具,载人潜水 器需要应对无光、高压、低温等多重考验。 从"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入海,到国产化率达到95%的"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成功 研发,再到"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实现极限深潜……向万米深海逐步"跳跃",载人潜水器可 谓"身怀绝技":除了"沉下去""浮起来",还"看得清""可通话",要在沉浮之间听声辨位,完成采集岩 石、文物、生物样品等任务,为深海研究带回一手资料。 【 ...
日照经开区:考古“前移一步” 项目“降本提速”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05 11:42
去年以来,工委、管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召开考古发掘工委会议2次、考古前置工作专题会议19次、现场办公协调会35次,出台会议纪要 6个。 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减免考古发掘费用,推动考古"降本提速"。 目前已完成考古前置的国有建设用地9072.79亩,考古费用约2419万元,经与日照市文旅局多次争取,节省费用约2012万元。经与省文旅 厅多次争取,峆一药业地块、东海峪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考古、河套墓地等项目共争取省资金约2205万元。同时,日照经开区管委 将考古费用列入财政预算,考古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兜底买单,目前考古费用分四批次共支出194.98万元,为推动考古前置工作提供了 有力保障。 "日照港(600017)停车场项目地块原地貌已破坏,时间太久了,找不到施工单位,考古该怎么办呀?"日照经开区港口专班负责人着急 地问,该地方急于开工建设停车场,为港口配套服务。 "为全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保障,找不到被处罚单位的就处罚社会事业局。"社会事业局主要负责同志说。长期以来,由于待开发建设单 位拿地后再行考古,经常出现文物"保护难"、项目"落地慢"等双难问题。为推动土地出让手续办理,加快项目落地,日照经开区社会事 业局敢于 ...
全网83亿次围观,“上古真神们”打响流量复活赛
3 6 Ke· 2025-06-05 11:30
起猛了,"上古真神"正集体杀回互联网。 或许你刷到过这样一条视频,一位身着白裙、妆容精致、举止得体的优雅女士,在语气笃定地丢下一句"你不认识我,但你一定用过我的表情包"后,转眼 间就笑成了Type-C模样。 这位,正是古早表情包顶流"魔笑哈哈姐⁷²⁴"。 这条认领自己表情包的视频流量可观。5月16日视频发布当晚,"魔笑哈哈姐⁷²⁴"在抖音开启直播,吸引149万抖音网友在线围观"魔笑"重现。 另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该条视频发布后的半个多月内,该条视频抖音获赞167万,分享128万,涨粉近40万,截至目前粉丝数达141.6万。 "魔笑哈哈姐⁷²⁴"的回归并非孤例。就在同一天,当年那个骑在弹簧车上摇头晃脑的表情包小女孩,也发布了表情包认领视频。 昔日鬼马表情包主角,如今已是年纪轻轻但气质潇洒的"老艺术家"模样。 与"魔笑哈哈姐⁷²⁴"类似的是,她的昵称也借用了当年的代表作形象,名叫"疯狂摇摆的仔"。 最近一个半月,互联网仿佛来了一场集体穿越: 退役多年的奥运冠军、千禧年金曲唱作人、经典动画片的幕后推手、童年回忆中的魔法仙女...... 这些沉寂已久的"上古大神"们,正通过一个名为#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 ...
“手术”高水准 文物再青春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9 23:04
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方舱内,考古人员和文保人员正在开展工作。 出土于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的王冠修复后重现光彩。 在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展示的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实 物。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如何让出土王冠的2582颗珠饰一一准确归位?如何将碎成上百块的龙首拼接起来?精细化考古与现场文 物保护协同工作模式如何应用到中亚考古现场……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 遗产保护成果,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上万次精密焊接,王冠重现光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念在实验室开展工作。(本文配图除 署名外均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提供) 在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 首、立凤振翅、双狮护佑,珍珠冕旒如星垂落。从王冠造型上看,龙纹、冕旒源自中原文化,立凤、双 狮造型带有中亚风格,印证了青海"高原丝路枢纽"的文明交流融合特质。 时间回到2018年。从这一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 局联合对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进行发掘。2019年,联合考古队 ...
5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追寻兴奋:文明化过程中的体育与休闲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9 07:37
从在大学图书馆发现李普曼传记,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到满世界游荡,写作五卷本梁启超传。那个曾 经忧伤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与时代共舞的知识分子。本书记录的,是作家许知远自己的声音:阅读, 游荡,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观察体验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伴随着永不停息的自我分析的冲动。 《穿着哲学逛街去:时尚现象学》 [日]鹫田清一著,舒敏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在手机成为日常交流的主流,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时尚与流行的世界从过去的规 范中解脱出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作者用考古的方式解析各种时尚现象,这本书成稿于日本经 济高速增长之后的十多年,其中的很多话题依然能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思考和启发。 《奥斯曼的宦官:从非洲奴隶到权利掮客》 [美]简·海瑟薇著,张英杰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17—19世纪的三百多年里,奥斯曼帝国的黑人太监完成从非洲奴隶到后宫宦官首领的身份转变,成为帝 国后宫乃至朝政中的重要力量,从管理后宫生活、皇子教育,到参与后宫权势斗争、皇子废立,甚至左 右朝政,对帝国产生深远影响。本书系统钩沉大量一手历史文献,对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的编年史、契 约、细密画、坟墓等多方面的分析,跨越三 ...
透视文物细节 刷新考古认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5-27 22:40
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 提起葡萄,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水果。目前我们所食用或酿酒用的葡萄,也的确是 外来的欧亚种葡萄。 其实,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葡萄属植物有60余种,我国存在约38种,是世界 三处野生葡萄集中分布的中心之一。古人如何利用本土葡萄,是否对其进行过人工栽培?它们在外形、 口感上与欧亚种葡萄有什么区别,是否在欧亚种葡萄传入后就被完全取代?植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钟华 带领团队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作为本土主要的核果类植物,葡萄属遗存在我国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址中均有发现,出现时间从距今万年 左右的农业起源时期,一直延续至汉代以后的各历史时期。我国出现欧亚种葡萄最早的证据,是发现于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的葡萄藤,距今2000多年。古代文献记载也表明,欧亚种葡萄在西汉时期已经被带 入内地。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发布了7项重大成果,其中,有不少"改 变认知"的新发现——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制以及各民族长期交往交 流交融提供实证; 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以科技 ...
安徽省“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召开
Yang Shi Wang· 2025-05-20 02:37
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马鞍山市委宣传部、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含 山县委宣传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含山县文旅体局协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省直博物馆、地市博物馆、马鞍山市 县博物馆参会嘉宾及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结合行业热点与发展趋势,就如何推动 安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原院长万琳进行主题报告。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探索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发展路径,推动安徽文博 事业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25 年5 月16日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吴健馆长以《中国特色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建设方向》 为题,从考古遗址博物馆核心概念、未来发展趋势、科技赋能实践路径、文旅融 合创新方向、服务与展示升级方案等多个维度,对中国特色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