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Sou Hu Cai Jing· 2025-05-06 08:21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于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其对诸多现实问题的 解释力困境也愈发凸显 西方中心主义导向的分析范式对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具有本能的排斥倾向,容易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 市场等关键变量 中国经济学需要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从国情和政策有效性出发,破除西方 经济学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等议题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建立自主知识体系 需要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文 | 王玉柱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西方经济学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解释力困境也愈发凸 显,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 经历改革开放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沉淀后,针对中国经济学理论自主性与依附性、学理性与应用性之间长期背 离的矛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正涌现出一股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思潮。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更好地回应发展常识和发展需求,实现 有根有据和合情合理之间的辩证统一,增强理论自信。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联储大楼(资料照片) 刘杰摄 / 本刊 ...
这封“家书”陪伴我与祖(籍)国共奋进
陈立人 胡志光 蒋忠华 张 俭(左三) 扫码观看视频 跨海越洋 故园春风里 血脉同乡 异域万里 心随黄河浪涌 日夜牵肠 丹心相照 纵隔千山外 一如身旁 四十载家书传 字字情长 金桥飞架 星辰大海 携手谋复兴 共铸辉煌 缕缕墨迹 阵阵暖意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长孙 陈立人 人物小传 陈立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长孙,1949年生于新加坡,先后担任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荣誉主席、 新加坡儿童基金会理事长等职,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迎着阵阵海风,绕过长长游廊,看着精致立体的连环石雕,描摹着蔚为大观的博物世界,当我最终登上 层层台阶,来到祖父陈嘉庚的墓前,我的心很难平静。 1986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来到祖父的故乡福建厦门,第一次到访他的墓园——鳌园。儿时, 我见过祖父寄给父亲的鳌园照片。但当我亲身来到鳌园,这带给我的身心震撼,至今难忘。 此后我越来越频繁地回到中国,参与处理一些与纪念祖父相关的事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东 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血脉联系。 早在1961年,我父亲到北京看望祖父时,就将一些新加坡华侨华人相关的老物件带回中国,捐赠给华侨 博物院。1986年,我第一 ...
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高峰论坛9月启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3 00:29
东莞观音山筹办系列中华文化万年史高峰论坛,旨在直面学术难题,通过整合多学科研究资源、多 学科交叉研究,以时间轴为坐标,以剧烈气候变化为交叉点,构建一个全新的学术平台,全面阐述中华 文化发展的综合因素及演化的进程,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论坛筹备团队将中国境内已发现的1500余处文明遗 址逐步纳入研究数据库,并结合年轮、冰芯等多种高精度气候数据等证据,再配合其他实证,对每个文 明聚落的兴起、繁荣、衰落甚至泯灭进行精确标注和分析。 原标题: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高峰论坛9月启幕 近日,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观音山高峰论坛主办方宣布,论坛将于2025年9月举办,届时论坛 将与国家推动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向高度一致。本次论坛将汇聚多领域顶尖学者,依托严谨的 跨学科研究,深度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阐释关于民族起源、身份认同及未来走向的重大命题,为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有力的学术依据。 据悉,2025年首届论坛将聚焦气候变迁与河流、海岸线变化等关系展开研讨。组委会将邀请古气候 学、地质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东莞观音山,集众人之智,共同绘制出12800年以来逐 年的高 ...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Jing Ji Ri Bao· 2025-04-30 00:52
原标题: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对于强国复兴的全局而言,我国文化建设仍然是个短板;与不断提升的硬实 力相比,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任重而道远。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仅是单一要素的变化,还涉及文明形态之变。当人类文明站在何去何 从的十字路口,秉持什么样的文明观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些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以强权同世界对 话,由此所造就的必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用文化同世界对 话的理念,一方面积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包容,秉持平等和 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主动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权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办法,都是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不会获得世界意义上的 成功。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用文化同世界对话,是必要且可能的。其 必要性在于,解决全球治理赤字, ...
只希望成为一座桥梁(大家谈人生)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Group 1 - The narrative reflects on the author's lifelong connection wi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highlighting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eritag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during the war on their educational journey [1][2] -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inspired by their father's legacy and the impact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2][3] - The author's academic journe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is marked by a blen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showcasing the institution's commitment to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3][4] Group 2 -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ofessors on the author's academic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 particularly in foster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a passion for research in poetry and drama [4][5][6] -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drawing connection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other fields such as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which enrich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concepts [8] - The author's commitment to nurturing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is evident, with a structured program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ir literary capabilities and critical thinking [9] Group 3 - The author's extensive career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spans nearly 70 years, during which they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10] -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Hall"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mbolizes the ongoing dedication to fostering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10]
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Xin Hua Wang· 2025-04-27 09:32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洪启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沉浸书艺四 十余载,他于篆隶草行楷都有研习,但仍最钟情早期书体——篆书与隶书,"老祖宗传下来的最有旨 趣"。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 博古架里紫砂壶林林总总,长板桌上笔墨纸砚印俱全,洪启义的工作室古意盎然。年逾不惑才从家乡金 门来台北,并正式拜师学习书法,他说自己从小就对书法有兴趣,但只临习过楷书。直到师从以自 创"汉魏合体书"著称的谢宗安,洪启义才发现隶书之美,"蚕头燕尾,字像活的一样,一下子就迷住 了"。 新华社台北4月27日电题: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新华社记者刘斐、杨晓静 台北闹市中,隐着一间"洪庐艺术小筑",是台湾书法家洪启义的工作室。被两岸书法界誉为"当代篆隶 能手"的洪启义,虽已年至耄耋,仍时常"钻"进这方不大的天地,静心挥墨创作。 洪启义自认"实务派",强调学书法一定要有好老师领进门,在好的领悟力基础上,勤学苦练、多写多 想,"临摹熟练后,就可以在神韵上用功了"。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是洪启义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他说,书法神采的获得,依赖创作技巧的精熟, 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 ...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Xin Hua She· 2025-04-16 14:57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550期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 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三个事关",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审视考量,赋予文化强国建设更重要的 职责使命。 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第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 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中强调:"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和决心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主动识变 应变求变。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 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可谓时代发展变化最显著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重要文章中,总书记 再次强调"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将举办逾280场活动
Xin Hua She· 2025-04-07 14:34
今年的"中华文化节"特设"茶文化"系列。文化节的前奏节目、由香港"文化推广大使"、作曲家兼指挥家 谭盾担任艺术总监的"谭盾WE-音乐节",除有香港管弦乐团的《茶魂》歌剧音乐会外,也有传统与现代 敲击乐的对话和敦煌古谱及乐舞。 西安是本届"中华文化节"的焦点城市,文化节将西安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秦腔"带到香港,由西安演 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剧团优秀演员演出经典名剧《周仁回府》。 为鼓励香港师生通过参与文化节活动,加深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识,今年的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将涵 盖舞蹈、戏曲、戏剧、音乐及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并设有"校园戏曲漫游",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中 华文化的兴趣。 "中华文化节"由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特区政府康文署辖下的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旨 在弘扬中华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国民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同时吸引并汇聚内地和世界顶尖的艺人和艺 团来港交流。 新华社香港4月7日电(黄茜恬)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7日表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将于6 月至9月举行,将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一系列延伸活动、电影放映、展览等。 本届"中华文化节"的开幕节目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制作的现代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