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Search documents
“但灵魂认识灵魂”
Ren Min Ri Bao· 2025-06-19 21:51
访谈,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为人""人格"等论说:人生必先立其大,"而最大的莫过于人品";"人 有人格,文有文格,无'格',说得越多、写得越多,就越让人厌倦";"要相信善的力量。诚与善里面, 才有真学问、才有真文学"。这些观点强调人格锤炼和道德勇气,作者相信现代文学的成果并非只在"文 学","人格"才是写作之树上的珍贵果实。在碎片化的数字时代,重申人格、文德,发人深思。 作者强调文体的内核是思想,作家的人格、趣味和思想是影响文体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文体也是 作家思想的呈现》一文中,作者开宗明义:"文学的自觉其实就是文体的自觉",继而又揭示了"文体是 为思想赋形的,它甚至能照见作家思想的全貌"。古人说"文如其人",这种说法在现代常被自足的文体 观解构,让文体重新连接作家的思想和人格,确是本书作者的创造。作者文学批评的文体性也一向为人 称道,体现的不仅是修辞自觉,更是思想自觉。 作者提出"写作的最终成果是创造人格、更新生命"。"现代"是作者批评的底色,他强调现代小说应有自 我省思和理性精神,呼唤小说"从'自我'这个茧里走出来,重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作者的"现代"思 辨,还将中国传统的道德人格说融入 ...
大消息!火爆现场,来了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19 11:58
【导读】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开幕,四大展区展现香港文化传承 6月18日,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以下简称BIBF香港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 同时为"世界华语文学节"举行标志揭牌仪式,并为在"香港绘本出版支援计划"下出版的八本无字绘本举 行北京首发仪式。 据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以下简称文旅局)属下的文创产业发展处今年首次接替 香港业界主办BIBF香港馆,通过展示更多元的香港文创及出版、印刷作品,推广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 术交流中心,并协助香港出版及印刷业界开拓市场。 本次开幕式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张宏森先生,紫荆文化集团总经理文宏武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 府署理驻京办主任阮慧贤女士,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海云先生,世界华语文学基 金会主席、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筹委会顾问傅伟中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 处总监(建筑、印刷出版及推广)、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筹委会执行主席戚芷筠女士,中华 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先生,香港出版总会会长、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筹委会顾问李家驹 博士,香港印刷业商会副会长、2 ...
以文学之力,助推两岸交流互鉴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8 21:33
当"非遗"南音遇见现代诗,"二十四节气"被谱成曲,唐诗用闽南语童声吟唱……中华诗歌传统的当代演 绎,让参加"文学之夜"诗歌音乐会的两岸嘉宾深深沉醉。该活动由台湾音乐家杨慕担任音乐总监,来自 海峡两岸的50位音乐家、艺术家共同参演。 从《诗经》《楚辞》的古老吟诵到唐诗宋词的典雅韵律,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 《雨巷》到当代作家余光中、三毛、席慕蓉、颜艾琳的作品,30多首经典诗歌和校园民谣轮番登场,以 当代方式致敬绵延千年的中华诗歌传统。"希望当代华语音乐能不断涌现如诗一般的歌,借助音乐的传 播功能,让更多的人听到,让诗歌借着音乐的翅膀飞得更远。"杨慕说。 文学论坛期间,两岸作家在厦门与漳州两地采风。福建漳州是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祖籍地,在当地的林语 堂文化园中,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展品,把两岸作家带回上世纪林语堂生活的时 代。林语堂的文学成就、乡土情怀、爱国热情,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林语堂文化园中的故居是台 北林语堂故居的1:1复刻版,从建筑结构到室内陈设,再现了林语堂在台湾的生活环境,展现其独特的 品味和生活哲学。有台湾作家表示,他的学生时代在阅读林语堂的著作中度过,曾参观过台 ...
创作利器,还是“隐身工具”?(圆桌谈)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8 21:33
主持人:张鹏禹 徐妍迪 对话嘉宾: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 龙迪勇(东南大学教授) 马 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李 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AI辅助创作 曹 一作(新华社发)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成为热门话题。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到: 在网络文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发展新引擎。一是辅助创作,为网络文学作者提供灵感。二是优化 翻译流程,"一键出海""全球追更"成为可能。 一方面,依靠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创作者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框架建构、线索整理、人 物设定和情景描写等,提高创作效率。另一方面,AI也存在缺乏自我意识和生命体验的局限性,尚不 能真正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多样性。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厘清。 不久前,"AI时代的网络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活动聚焦人工智能(AI)时代网络文学 创作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主旨演讲、专家报告、对话访谈等形式,探讨如何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 有机融合,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指导,江苏省作家协会主 办,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 ...
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精品意识与破圈发展成亮点
Xin Hua She· 2025-06-18 01:22
IP影响榜上榜的10部作品中,有改编成影视剧的《庆余年》,有改编成动漫的《剑来》,还有改编 成微短剧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展示网络文学视听转化的强劲动力。 《长公主》《河清海晏》等10部海外传播榜上榜作品,以新颖的通俗叙事手法与浓厚的中国美学魅 力,引发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共鸣。 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榜单的发布旨在强化创作导向,优化题材结构,提升精品意识;推动网 络文学向影视、游戏、动漫转化,完善IP开发产业链,实现网络文学"破圈"发展;助力网络文学成为数 智时代世界文化的先行者,推动中华文明阔步走向世界;让更多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打造新时代中国 文学的新力量。 影响力榜发布仪式上还举行了上榜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版本馆仪式。2024年度影响力榜的30部上 榜作品以数字典藏的形式入藏国家版本馆。(记者余俊杰) 原标题: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精品意识与破圈发展成亮点 6月17日晚,中国作家协会在江苏盐城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其中网络小说 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上榜作品各10部,新人榜上榜作家10位。 此次上榜作品有四大特点。一是小说创作的精品意识和文学自觉显著增强,网络 ...
中国网络文学2024年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16:36
中新社江苏盐城6月17日电 (记者 谷华)中国作家协会17日在江苏盐城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 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 蓝皮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核心阅读 群体为26岁至45岁读者,约占全部读者的50%;"00后"年轻读者占比近25%,是拉动阅读增长的有生力 量;45岁至60岁读者约占15%,比重持续上升;60岁以上的阅读群体明显扩大,占比已超10%。 "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力军。2024年新增注册作者约280万人,新增签约作者35万人,其中近四 成为"Z世代"。 "银发族"的阅读参与极大拓展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内容,老年生活、老年主角在网络文学中开始显现,带 动了微短剧相关内容的流行。"银发族"创作也相应崛起。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热度不减,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约3万项,下游产业链充满活力。"谷 子"经济兴起,撬动下游产业。实体衍生品销售火爆,《诡秘之主》《全职高手》等作品的角色徽章、 亚克力立牌、盲盒等热销,成为IP产业链重要新增量。 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成绩亮眼。202 ...
我的文学跨越之旅
Ren Min Ri Bao· 2025-06-16 22:13
《青铜葵花》:讲述了农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之间 深厚纯真的兄妹情。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彼此守护,用爱 与善良抵御贫穷与苦难,展现出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 《蜻蜓眼》:以中法混血孩子阿梅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 上世纪30年代起,中法结合的一家人在上海、马赛、宜宾 三座城市生活的故事,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家人间的亲情羁 绊。 我们手里抓着一手好牌,怎样才能不将这一手好牌打烂,这就看我们能否坚定不移地运行在文学应走的 金色车辙上,能否坚持文学的根本规律、基本原则和文学性。讲,大讲特讲——凭什么不讲?不讲就是 渎职,就是愚蠢,但一定是在文学的框架里讲,并且一定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讲,题材是中国的,主题 是世界的。唯有如此,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不只是了解,是喜欢,是羡慕,是钟情,是长驱直 入精神腹地。中国文学参与人类文明的共同建构,有永不枯竭的写作资源作为保证,而且这种资源是优 质的,是中国特有的。 法国于我而言,并不十分陌生。原因是我读了很多法国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文学作品呈现的人文风 貌、自然景观、某个城市与乡村的具体情景——法国其实早就被我"看到过"了。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法 国时,就觉得自己已经无数次到过那里。 ...
和麦家在爱丁堡的一天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3 08:47
雾霭笼罩下的爱丁堡,如一幅晕染着灰蓝色调的古画。作家麦家缓步行走在青石板街头,仿佛一位在时 间迷宫中破译秘密的探险者。他笔下的那些坚守秘密的人——容金珍、李宁玉、黄依依——在故事里游 走,如今他们似乎也在这布满暗码的老城复活。我带麦家走进我常逛的爱丁堡的旧书店"扶手椅"书店, 看他站在那些被时光磨软了棱角的书脊前,不禁想起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话:"当我的心灵受苦 时,故事便成了我的避难所。" 麦家在"扶手 椅"书店 受语合中心支持的文学驻留项目邀请,今年3月,麦家来爱丁堡举办讲座,向当地读者推介他的新书 《上校和太监》(The Colonel and the Eunuch),也就是《人生海海》的英文版。该项目的负责人王竞 知道我在爱丁堡生活多年,又一向对文学感兴趣,便提议由我尽地主之谊,陪麦家"逛一天",顺便许我 特权,和他边走边聊,做一场即兴采访。我几乎没加思索就一口答应下来,觉得这事有趣极了。谁知回 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对爱丁堡的了解并不太多,于是,赶紧恶补本地的历史和风物。 《人生海海》英 文版,Apollo出版社,2025年5月版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这句话,是我在爱丁堡的"作家博物馆"(T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6月18日启幕,新设网络文学专题展区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12 05:3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国际出版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 本次图博会,重大活动精彩绽放。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将于6月17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仪式,表 彰在海外介绍中国、推广中华文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翻译家、出版家。 记者6月12日获悉,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 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书展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 有限公司承办,马来西亚担任主宾国。 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汇聚 本届书展扩大展览面积至6万平方米,共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将有22万种中外精 品图书亮相。 与去年相比,今年书展新增9个国家,包括智利、塞浦路斯、白俄罗斯、阿曼、孟加拉国、埃塞俄比 亚、肯尼亚、危地马拉、牙买加。爱思唯尔、企鹅兰登、威立、培生、施普林格·自然等全球知名出版 公司参展。此外,本次书展还邀请多家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参展,包括德古意特博睿、世哲、世界科技 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等。 主宾国展台面积约500平方米,马来西亚教育部将携20多家图书馆、出版机构、行业协会等参展,举办 中马版权交流、阅读推 ...
“家国情,每个人心中的乡”主题感读暨《乡愈》第二次印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
Ren Min Wang· 2025-06-12 05:01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省淳安县委宣传部主办。来自文艺、科技、教育、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读者代表结合《乡愈》出版引起的社 会关注进行分享,多角度共同探讨新时代乡情、亲情文艺作品的创作,探索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乡愈》是一部充满着乡愁情怀的治愈之作,作者以朴素的文字和深情的笔墨,将乡村变迁、亲情牵挂、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书中不仅延续了作者 一贯的情感表达风格,还加入了更多积极向上的思考,为读者带来了一场感动心灵的乡愁之旅。" 不少读者对《乡愈》传导的"凡为乡念,皆因初心""乡 心安放是疗愈,乡心安处是治愈""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爱国情是乡情的升华"思想,表达了共情。 北京大学出版社学科副总编辑马辛民介绍,2012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王学武老师的《亲疼》,此后相继出版了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亲缘》, 拥享亲情的温软故事——《亲享》,构成了"孝亲三部曲"。2019年12月,北大出版社推出了王学武创作的《乡读手记》,这是他在"孝亲三部曲"之后推出 的又一部力作。2024年4月,出版王学武的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乡愈》。这些作品都引发了人们对亲情和人性本源的思考,生命力也在持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