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药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成都先导20250618
2025-06-19 09:46
成都先导 20250618 摘要 成都先导基于 DEL 技术和 AI,构建了 Halo 平台,通过高通量实验联动 SAR 数据,实现分子快速迭代优化,包括高通量化学合成、生物检测和 构效关系分析,提升苗头化合物交付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公司在 AI 制药领域积累了超过 6,000 个蛋白复合物结构、1.2 万亿化合 物结构以及近 1,000 个靶点实验数据,构建了独特的"先导模型",用 于快速检验货架化合物,扩展化学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多苗头化合物。 成都先导的自研管线 HG146 针对 HDAC 靶点实体瘤,目前处于二期临 床试验阶段,已入组 20 多例头颈癌患者,预计今年四季度将披露更多 二期临床数据,并采取开放策略,不排除分享国内外权益。 第二代小分子抑制剂 3,918 项目针对 AAA 和 AF 疾病领域,已确定三个 PCC,计划通过 BD 寻找合作机会,同时推进一些早期管线,布局前沿 靶点,但存在一定失败风险。 公司通过 DEL 平台、DEL+AI 技术、FBDD、SBD 等技术,为客户提供 高通量自动化优化平台产出的优质产品,以实现公司的成长第二曲线和 财务端目标,服务端保持健康增速。 Q&A 今年生 ...
AI制药,走出“死亡谷”
Hu Xiu· 2025-06-19 01: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 (ID:HealthInsightPro),作者:乔燕薇、李琳,原文标题:《大模 型浪潮下的AI制药:初创公司拿下10亿美元融资,有产品管线已走出"死亡谷"》,题图来自:AI生成 当前,AI制药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开始复苏,DeepSeek的爆火又为行业带来新一轮机遇,但与之相 对应的是,不论是药企还是投资人,都在重新审视制药这条产业链中"AI"发挥的作用。 "今年投资人的热情又上来了很多,跟DeepSeek的爆发带动整体AI的关注度提升有一定关系,但是跟国 外这几笔大额的融资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白苗是国内一家AI制药创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近期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从她与投资机构近 期接触的情况来看,AI制药的融资市场的确有复苏迹象了,"投资人不再像去年一样只看项目不出手, 今年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出手的确定性更高了。" 但对比国外市场,中国的AI制药投融资还算不上繁荣。 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28起,总金额为57.95亿美元,相比于 2023年的104起融资事件、36.01亿美元的融资金额,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如今的AI制药行业正处在" ...
资本对AI制药重燃信心,但要求有何不同?
第一财经· 2025-06-18 14:10
2025.06. 18 本文字数:109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志吟 近日,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宣布,已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超 额完成既定目标。 在英矽智能宣布之前,石药集团也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后者拟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 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石药集团有望获得金额超过 50亿美元。 "在目前二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反馈到一级市场情况下,能完成这样的融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的进度、对外合作的进展得到了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的 认可,他们愿意提供资金来支持推动公司的发展。"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接受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英矽智能本次融资,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 前沿自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 开发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药物研发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10亿至15亿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却只有十分之一, ...
英伟达(NVDA.US)加持AI制药革命 SandboxAQ合成数据破解药物筛选难题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13:46
不同于依赖物理实验获取数据的传统路径,SandboxAQ独创性地将计算化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该公 司基于英伟达高性能芯片构建的算法平台,通过求解描述原子间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方程,生成了520万 个尚未在现实世界观测到的三维分子结构。这些"虚拟分子"虽未经实验室合成,但其空间构型与化学性 质均严格遵循物理定律推导,相当于在数字世界搭建了庞大的分子图书馆。 这种创新范式正在重塑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以肿瘤治疗为例,若研发团队试图阻断某个促进癌细胞增 殖的关键蛋白,传统方法需在实验室合成并测试成千上万种分子,过程可能耗时数年。而借助 SandboxAQ的技术,研究人员可直接在虚拟空间模拟数十亿种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将筛选周期压 缩至数周,显著降低新药开发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智通财经APP获悉,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分拆、获英伟达(NVDA.US)战略支持的AI初创 企业SandboxAQ,于当地时间6月18日正式发布大规模合成数据集,旨在通过模拟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 相互作用机制,加速全球新药研发进程。这家已累计融资近10亿美元的科技新贵,正试图打破传统实验 室研究的时空限制,用算力重构药 ...
当消费遇上AI|资本对AI制药重燃信心,但要求有何不同?
Di Yi Cai Jing· 2025-06-18 10:14
"在目前二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反馈到一级市场情况下,能完成这样的融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信号,意味着我们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的进度、对外合作的进展得到了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的认 可,他们愿意提供资金来支持推动公司的发展。"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接受第一 财经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AI制药企业自身能否实现商业闭环尤为重要,卖软件、对外授权以及自主研发药物是企业们主要在进 行的商业模式,目前英矽智能也尤其依赖后两种模式。 英矽智能本次融资,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前 沿自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 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任峰表示,一两年以前,对于AI制药,大家可能更关注AI技术发展,但现在更关注AI在制药方面的成 果落地。 药物研发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10亿至15亿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却只有十分之一,AI技术的出 现,试图打破这个魔咒,在加快药物开发的同时,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AI制药行业从出现,到现 在,已发展了十多年时间,2020年后,热钱涌入 ...
哈药股份: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所属企业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18 09:13
证券代码:600664 证券简称:哈药股份 编号:临 2025-024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所属企业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近日,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企业哈 药集团制药总厂(以下简称"哈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颁发的关于诺氟沙星胶囊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编号: 一、 药品的基本情况 药品名称:诺氟沙星胶囊 剂型:胶囊剂 规格:0.1g 申请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原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3020934 二、 药品的相关信息 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 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 截至本公告日,米内数据库显示,国内共有诺氟沙星胶囊 586 个 生产批文,15 个厂家的诺氟沙星胶囊通过(或视同通过)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审批。诺氟沙星胶囊 2023 年国内(城市公立,城市社区,县级公立,乡镇卫生)年度销售额为 诺氟沙星胶囊 2023 年零售市场销售额为 5.30 亿元 ...
国产ED仿制药突围战打响,高质量竞争正当时
Sou Hu Wang· 2025-06-18 06:53
千亿蓝海市场正重塑格局,国产ED(勃起功能障碍)仿制药迎来"高质量突围"关键期。随着政策红利释 放、消费认知升级、品牌信任加速重建,国产品牌正从低价替代走向价值竞争,撬动更大产业空间。资 本、技术、营销多重变量交织下,ED药物赛道正成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长期以来,"中年危机"频频登上社交舆论场,"男人30+"的身体预警信号却往往被忽视。如今,国产 ED(勃起功能障碍)药正借由高质量突破,进入公众视野和资本视野。当品质与价格不再对立,国产品牌 迈向品牌化、价值化升级路径,产业突围空间正加速打开。 根据《2024年中国抗ED药物行业白皮书》,ED患者结构正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31岁至40岁、21岁至 30岁人群患病比例显著提升。叠加ED与慢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市场需求正持续扩容, ED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自1998年辉瑞西地那非(Viagra)上市开启ED治疗新时代以来,进口原研药长期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价格高。当前,进口原研产品终端售价仍常在百元以上,形成支付壁垒。 国产药的快速崛起改变了市场格局。近年来,国产品牌价格大幅拉低至个位数,药物可及性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 ...
巨头入局、资本加持,AI制药商业化路径能否打通?丨AI医疗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近日,AI制药赛道陆续传来重磅消息。 6月16日,英矽智能宣布,已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将用于推动英 矽智能在人工智能平台升级和药物研发管线创新方面的突破。 具体而言,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前沿自 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英矽智能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 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几乎同期,阿斯利康宣布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根据协议,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同意为多个靶 点发现和开发具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 服疗法。 一笔融资、一次合作的强强联手,生动描绘了AI制药领域正迅速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 键转折。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英矽智能的E轮融资与阿斯利康联合石药的 战略合作,是AI制药领域进入深水区的重要信号。随着AI技术在制药行业的深入应用,资本持续流入 AI制药领域,但投资者变得更加审慎,他们更加关注平台的实际效能和药 ...
David Baker创立的AI制药公司扔出重磅炸弹:最大规模单细胞扰动测序数据集,支持虚拟细胞研究
生物世界· 2025-06-18 04:0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4 年 4 月,一家名为 Xaira Therapeutics 的 人工智能 (AI) 药物研发公司成立,并同时宣布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10 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该公司致力于 通过 新兴 AI 技术的端到端应用,帮助重新设计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之旅。 该公司拥有一个星光熠熠的创始和领导团队,包括 AI 蛋白质设计先驱、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David Baker 教授,以及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Carolyn Bertozzi 教授 、美国 FDA 前局长 Scott Gottlieb 、强生公司前 CEO Alex Gorsky ,以及 斯坦福大学 前校长 Marc Tessier-Lavigne 等。因此,整个 AI 药物 研发领域都在热切期待着该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 现在,这家 AI 独角兽企业不负众望,在其成立的第一年就为 虚拟细胞 (Virtual Cell) 研究领域送上了一份厚礼——发布了目前最大的公开可用的 P erturb- seq 数据集,名为 X-Atlas/Orion ,为 虚拟细胞 研究提供支持,该数据集可用于 A ...
2025或是国产创新药三大元年起点!年中催化频至?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01:29
2025年以来,伴随国产创新药板块迎来AI赋能、商保建立、扭亏为盈、出海破纪录等多重产业趋势,吸引了较多市场关注。相关机构表 明,2025年可能是创新药行业"三大元年"的起点,或标志着整个产业从技术积累迈向价值全面兑现的关键阶段。 一、长期:三大元年三重共振 (1)收入放量元年: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或更容易通过进院销售叠加医保支持销售放量。经过2024年医保谈判,76%的 创新药产品获批进入加速销售通道,医保覆盖范围扩大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新药。同时,国内创新药新品审批速度创下纪录——仅5月29日就 批准了11款全新药物上市,政策绿灯让药企研发成果更快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入。 图:历次医保目录谈判梳理 (信息来源:申万宏源;截至20241231) (2)盈利跨越元年:创新药行业存在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相关机构梳理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8-10年。因此,一 家创新药企成立初期盈利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然而,中国创新药行业自2015年起步以来,过去十年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开始批量跨过盈亏 平衡点。 创新药企盈利的背后是双重助力:一方面是"开源",对外授权带来高额首付款(2025年一季度交易额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