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不要把农业文化遗产“冷冻式保存”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4
但凡遗产,保护皆是基础。农业文化遗产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活态遗产,易受到城镇化、工商业活 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是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抓紧保护就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是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的积极推动者,2015年,出台全球首部专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21年乡村振兴促 进法实施,成为世界首个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法律的国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 慧。 历经千百年,跨越时空,农业文化遗产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也具有重要 作用。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的绿色食品和优美景观,蕴含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理念,高度契合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诸多农业形态和模式,也可以从中找到借鉴。由此来看,不管是世界级 还是国家级、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初衷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要创新传承、永续利用、造福 社会。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绽放在广袤乡间的有机体,最大特点就是活态和活性。因 此,既不能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也不能"冷冻式保存",忽视发展。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才 能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济价值实现是保护与发展的关键,立足各遗产的资源、技术 ...
“手术”高水准 文物再青春
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方舱内,考古人员和文保人员正在开展工作。 出土于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的王冠修复后重现光彩。 在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展示的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实 物。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如何让出土王冠的2582颗珠饰一一准确归位?如何将碎成上百块的龙首拼接起来?精细化考古与现场文 物保护协同工作模式如何应用到中亚考古现场……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 遗产保护成果,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上万次精密焊接,王冠重现光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念在实验室开展工作。(本文配图除 署名外均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提供) 在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 首、立凤振翅、双狮护佑,珍珠冕旒如星垂落。从王冠造型上看,龙纹、冕旒源自中原文化,立凤、双 狮造型带有中亚风格,印证了青海"高原丝路枢纽"的文明交流融合特质。 时间回到2018年。从这一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 局联合对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进行发掘。2019年,联合考古队 ...
当“文脉”传承遇上数智时代:建立大文化观成为共识
南方财经记者周妙妙深圳报道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在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一扇扇或新或旧的门上,都有一个特殊 的标志:门神。 如今,门神画已然成为这座"活着的古城"的文化印记之一。当传统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的表达方式结合起 来,一座古城的"文脉"得以传承。 他指出,一切文化遗产,一切古城古物,都与那个时代相关。脱离了大文化观的笼罩,脱离了对那个时 代精神的体察,保护就体现不出更大的价值,文旅开发就难免同质化、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结果,自然 是同质化加上急切的商业化。 南方财经记者从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了解到,随着各地挖掘本 土历史、文化激活文旅消费动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展现出新的活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让更 多古城、古迹成为当地流量"密码"。 "文化遗产传承应该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与呈现。具体文化现象的形成、出现与流布,其实是 更广博的大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演讲时分享。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留"魂"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天文志》中的"阆苑仙境",亦 是杜甫笔下的"阆州城南天 ...
透视文物细节  刷新考古认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5-27 22:40
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 提起葡萄,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水果。目前我们所食用或酿酒用的葡萄,也的确是 外来的欧亚种葡萄。 其实,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葡萄属植物有60余种,我国存在约38种,是世界 三处野生葡萄集中分布的中心之一。古人如何利用本土葡萄,是否对其进行过人工栽培?它们在外形、 口感上与欧亚种葡萄有什么区别,是否在欧亚种葡萄传入后就被完全取代?植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钟华 带领团队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作为本土主要的核果类植物,葡萄属遗存在我国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址中均有发现,出现时间从距今万年 左右的农业起源时期,一直延续至汉代以后的各历史时期。我国出现欧亚种葡萄最早的证据,是发现于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的葡萄藤,距今2000多年。古代文献记载也表明,欧亚种葡萄在西汉时期已经被带 入内地。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发布了7项重大成果,其中,有不少"改 变认知"的新发现——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制以及各民族长期交往交 流交融提供实证; 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以科技 ...
法治与科技力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活力
Xin Hua She· 2025-05-27 13:19
新华社深圳5月27日电从万荣稷王庙的岁月留痕,到阆中古城的古今对话、龙门石窟的数字活化……200 余名专家学者27日齐聚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就老城保护、文物建筑 修缮、法律保障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展开深度讨论,探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 传下去"。 在山西省西南隅黄河岸边、稷王山麓附近,坐落着一座单檐庑殿顶的古建筑——山西万荣稷王庙,这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原本被判断为金代建筑,但2011年在测 绘过程中,专家意外发现了藏于大殿前檐的"天圣元年"(1023年)题记,确认了其为北宋建筑。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认为,正是因为该建筑在文物建筑维修中以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多地 保留历史构件,保护构件表面不因施工而受到摩擦、碰撞和破坏,且在构件表面涂抹防护材料,才得以 发现很不明显的纪年题记。 稷王庙的案例是文物保护工作秉承最小干预原则的典型案例。这种科学保护理念与新文物法中"保护第 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 本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以"老城保护与复兴"为主题,现场还设置了文化遗产 ...
以文兴业 全链条推进农业升级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25 19:06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有助于重新认识、发现乡村 的价值。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一点? 周彝馨:乡村是人类聚居的基本单元,全面反映人类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是研究人类和 社会的重要样本。乡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美学与艺术之上,更体现在乡村的生产、生活、族群组织等 方面,为历史溯源和当代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实证。 农业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乡村生产方面的文明。例如,佛山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深刻反映了珠 三角地区"桑蚕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则集中体现了乡村生活、 族群组织等方面的文化。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侗族村寨,鼓楼与族姓、公共生活、社会组织等方面 高度相关。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对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有何重要意义? 周彝馨:文化是生产力,它可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整合创新要素。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内容和目标。没有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就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我国乡村产业历经四次产业革命,仍 然葆有地域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坚实内核。面向未来,不应把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简单视为现代 化、智 ...
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160名高校学子获“雨燕奖学金”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传承古都文脉,培育遗产保护新力量。5月23日,2024年度"北京雨燕奖学金"座谈会在北京建筑大学举 办。 座谈会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承办。为加强北京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培养,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 会联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起成立北京中轴线文化教育专项基金,并设立"北京雨燕奖学金"。本次 共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美 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共16所高校学生参评,共评出"北京雨燕 奖学金"本科生74人、硕士研究生59人、博士研究生24人、留学生3人,全部获奖共计160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柴明一表示,该集团在"北京雨燕奖学金"设立两年来,通过持续优化评选机 制和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形成了鲜明的育人导向。首届获奖者们已投身参与到更多与北京中轴线有关实 践中。他谈到,未来企业将持续携手高校,以"教育+科技"的深度 ...
东方证券十年公益之路:守护文化遗产,培育艺术之苗
券商中国· 2025-05-24 02:11
从千年文化瑰宝的敦煌,到朴素乡村的儿童艺术教室,美的足迹用爱连接。 近日,"拾光益彩 悦享东方"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十周年公益展在上海举办,一场公益与文化交融的盛宴,展现了东方证券在公益领域的十年坚守与丰硕成 果。 文化公益展落地上海街区 2015年,东方证券发起设立上海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成立十年来,基金会立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开展"西遇知美|敦煌"及"传承非遗·遇见皮影"等系 列项目,同时聚焦儿童艺术教育,通过乡村小学艺术教室搭建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 此次十周年公益展回顾了过去十年,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五季"西遇知美|敦煌"的成果。通过摄影展、书画展、诗歌集等多种方式展出 了心得益彰艺术教室十年来在乡村儿童美育教育方面的成果。此外,公益展现场还有皮影戏制作、泥板画制作等多个DIY手作区域,方便参观者参与,亲身体验传 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公益的力量。5月20日,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举办了公益展主题日活动,这一活动也开启了"西遇知美 丨敦煌"项目新的篇章。 据悉,过去十年间,东方证券以及心得益彰基金会为文化传承与" ...
故宫百年邮票发布仪式及文创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Xin Hua Wang· 2025-05-22 02:09
新华网纽约5月21日电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生生不息——故宫文创走进联合国"主题展暨 特别事件邮票发布仪式19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与联合国中国书会共同主办,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协办。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耿爽、联合国副秘书长哈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纽约办事处主任明钦伯 格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的常驻联合国大使、国际组织代表等共120余位嘉宾出席。 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于"国际博物馆日"首次为单一博物馆发行特别事件版张 ——"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整版10枚邮票以故宫典藏花卉纹饰为题材,选取涵盖绘画、 陶瓷、建筑等门类的代表性文物,展现中华文明"和谐共生""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该举措被认为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重要亮相。 同期揭幕的"生生不息"故宫文创展聚焦文物活化、绿色环保、非遗传承、乡村振兴、无障碍文化等领 域,体现故宫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展区设有先导影像、沉浸体验与互 动展示环节,展品包括绿色材料文创、非遗花丝工艺饰品、残疾人文创等,旨在通过创新表达连接传统 文化与当代社会。 ...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1:59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 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大家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 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 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 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 平对外开放"。 "我们正加紧构建世界级物流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河 南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信心倍增,"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 性,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贡献力量。"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新赛道上加力奔跑。"习近平总 书记勉励我们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该集团技术工程师杨福云表示,"我们要发 扬主人翁精神,奋发有为、多作贡献,拿出更多'拳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