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Search documents
一周观展|梵高米勒塞尚名作来到黄浦江畔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4 00:14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场城市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主题展览包括长沙博物馆的"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汇 聚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三星堆文化等200余件(套)重磅文物,湖南博物院新推出的有历代金铜佛像艺术展。 在上海黄浦江畔的浦东美术馆,法国奥赛博物馆本周将带来梵高、米勒、高更、莫奈、塞尚等艺术家的上百幅精品,展开"缔造现代"艺术长卷。 另外,日本京瓷美术馆最近即将推出黑田重太郎的纪念展,除了画家身份他也是一位多产作家。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曾经的作品《包裹的 1961年大众甲壳虫轿车》将在德国展出。 上海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 地点:浦东美术馆 展期:6月19日-10月12日 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汇集了逾百件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杰作,将呈现包括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 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涵盖学院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派、 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几乎所有奥赛馆藏重要流派。 《百年大光明》——电影和建 ...
且看文物绽新彩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22:01
图⑥:青花松竹梅纹梅瓶。江西省博物馆藏 图③:王子午鼎。河南博物院藏 图④:金面具。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⑤:西安咸阳机场二期出土的十六国乐俑。西部机场博物馆藏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图片②⑤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长沙市 图①:故宫建筑彩画纹样。 图②:凌家滩玉齿璜。安徽博物院藏 本版以"新"入题,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发现、新视野,展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表达、 新变化、新技艺。通过科技赋能,我们记住了一个个为国牺牲的英雄之名,见证了甲骨文与AI的"相 遇"之形;通过创新创造,我们得以欣赏90后演员对敦煌的新演绎,品味"Z世代"对糖画的新玩法,体悟 龙舟制作不变的匠心与创新的发展。 ——编 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4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主题展览"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展出文物。 6月14日,我们迎来第二十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 ...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诗意琴岛动心弦
Xin Hua She· 2025-06-13 10:34
0:00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音乐是时光的耳语。鼓浪屿这座诗意琴岛,曾是古老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前哨之窗,是中西融汇的国际社区。2017年,在 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欣闻此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老祖宗留下的 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策划:黄豁、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马牧旺青 记者:马牧旺青、杨阳、陈旺 包装:夏勇、史凯丽、杨震男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2001年9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再上鼓浪屿。游人如织的鼓浪屿,如何保护与传承文脉?习近平提出了新的思考——鼓浪屿至 少有4个特点可以大做文章,即风景系列、海洋系列、琴岛系列以及人文系列。 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赋予鼓浪屿独特的诗意。在习近平指引下,鼓浪屿持续在4个特点上大做文章。"海上花园""钢琴之岛""音乐之乡""万 国建筑博览"的名片被一一擦亮。 回首过往,小小鼓浪屿,以自己动人心魄的魅力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幕。而今,聆听着鼓浪屿之波,人们寻获的不仅 是一段段动人往事,还有传承历史文脉、唤醒文化自信 ...
广州全面展现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13 10:17
中国发展网讯 叶致楷 、记者皮泽红报道 6月12日晚,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 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陈家祠广场盛大启幕。本次盛会汇聚演出、市集、展 览、手作体验、打卡集章等丰富活动,让非遗可观、可赏、可玩、可品、可学。 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办事 处承办,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 持。 国匠新锐共擎旗 视听盛宴引新潮 广州非遗开放日自2017年来已举办多届,今年全市各区开展了活力社区(非遗在社区开放日)、武术强 身(非遗武术开放日)、寻味烟火(非遗美食开放日)、漫游羊城(非遗在景区开放日)四类活动,活 动总数达250余场,创历年度之最。 本次开幕式晚会将非遗经典焕新编排,新老传承人共同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时尚张力的视听盛宴。 活动伊始,省级非遗项目鳌鱼舞"游"上舞台,国家级非遗狮舞(广东醒狮)与市级非遗广府龙舞联袂上 演《夜光狮、夜光龙》,将传统醒狮与 ...
非遗新韵曲子戏 传承不息在白银
Xin Hua Wang· 2025-06-13 03:50
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记者郭刚、程楠)仲夏时节,黄昏时分。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文化馆的小舞台上,一幕曲子戏《西厢调》正在盛装演 出,朱弦三叹,悦耳悦目。 舞台上,"唱把式"的小曲唱起来,珠圆玉润,声情并茂;舞台下,伴奏乐队"轻拢慢捻抹复挑",抑扬顿挫,声乐铿锵。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被 演绎得酣畅淋漓。 作为当地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曲子戏,在长期的传唱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目前已发展成白 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标志性文化之一。 白银市白银区西厢调艺术团演员在演出曲子戏《西厢调》。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近年来,白银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国家级非遗保护 项目曲子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张志平介绍。 "目前白银市已建成两个曲子戏传习所和一个传承基地,培育专业演职人员60余人,建立完善了传承人梯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传承人队 伍。"张志平说,白银曲子戏是源于清同治年间的民间小曲,具有元杂剧的风格特点,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是集演、说、唱于一体的民间 ...
吴桥杂技:“耍”出国家级非遗魅力
Ke Ji Ri Bao· 2025-06-13 01:11
原标题:吴桥杂技:"耍"出国家级非遗魅力 戏法演员凭借眼疾手快,让三个海绵球穿梭于两碗间,观众瞪大双眼却难窥其秘;杂耍演员将盘 铲、水壶等顶立于额头之上演绎"千顶记",引得满堂喝彩……吴桥杂技大世界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表 演,向世界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吴桥,"缩骨功"传承人王保合的经历更令人震撼。为将身体缩进童装,他从小练习关节错位。前 些年,王保合还能表演"身中藏瓶"绝技。"我爷爷、父亲都会缩骨功。"王立刚说。 "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构成了吴桥杂技人的日常。"吴桥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延江告诉记者, 如今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员们正依托运动医学监测系统助力日常训练,使千年苦练变得更科 学。"我们已成立14家非遗研习所和23家非遗工坊,通过'家族传习+学校培养'双轨模式,让古老技艺在 科学训练中焕发新生。"李延江说。 旋转、腾跃、高空接力……在江湖大剧院《江湖·秀》舞台上,声光电技术正将"蹬技""绸吊"等传 统杂技节目推向高潮。"这种新型表演形式,让杂技从'炫技'升华为'叙事'。"吴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杨俊红介绍,剧院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一票难求的盛况印证了"技艺+科技"的独特魅力。目前 ...
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写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2
洛阳之南,两山对望,伊水中流。龙门石窟内,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埋头作业。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微波水分仪、超声波无损检测等技术……坚持保护第一,运用先进科技提升保护水平,让有1500多年历 史的石窟风采永驻。 今年4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举行。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安 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这些考古新发现涵盖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 明的突出特性。 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些宝贵 财富,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分类保护……我国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能力,保 护实践场所,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 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 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 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推动 ...
大阪世博会广西活动周开幕 展现八桂风韵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1:59
Group 1 -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Guangxi activity week at the China Pavilion of the 2025 Osaka World Expo was held on June 11, showcasing the cultural tourism brand image of Guangxi with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1][2] - The event featured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s including songs, puppet shows, and traditional music, highlighting the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f Guangxi [1] - Daily activities include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demonstrations and small-scale artistic performances, allowing visitors to engage with Guangxi's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expressions [2] Group 2 - The event was attended by nearly 100 representatives from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leaders from Guangxi,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Japan [2] -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traditional handicraft demonstrations and ethnic costume experiences were organized to enhance visitor engagement and appreciation of Guangxi's cultural heritage [2]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海丝起点通天下
Xin Hua She· 2025-06-12 12:20
0:00 泉州,枕山襟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2021年,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船舶是宋元时期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展示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上世纪90年代,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 丰富的造船师傅进行古代木帆船复原工程,但船模做完后,博物馆却没有资金修建陈列馆。大家商讨后,决定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写一份 报告。 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稳步推进。2001年11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次年, 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经过20年的努力,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处遗产点,如22颗明珠,串联出宋元中 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璀璨王冠。 任时光流转,泉州古城的繁华从未褪去。如今,这座因海而兴的城市正传承古老文脉,续写向海而生的光辉篇章。 习近平在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 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 ...
时代专论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12 00:50
作为沟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浩瀚版图的水路命脉,中国大运河已成为中国的"活态文化遗产长廊"。如 今,其申遗成功已经进入新的十年,运河两岸各地继续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 发时代新风貌。图为近日,人们在元明清司运治运最高管理机构——位于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 园展馆参观,了解感悟古人的智慧与担当。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根 本态度,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理念和当代使命,为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提供了根本遵 循。今年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5年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起,已整 20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关中华文明文化根脉和共同记忆的延续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 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文中"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部 分,系统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根本指南和践行路径,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深入贯彻 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 传下去。 充分认识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