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

Search documents
蓝厅观察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10 02:25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到来之际,一系列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去年6月,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 国际日,决议充分体现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中国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 明百花园。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从汨罗江到德国美因河,不同国家的人们在龙舟竞渡中,体验文明交融的魅力。此时此刻,中乌联合考古队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 河流域,一同发掘千年古城尘封的历史记忆。来自希腊、墨西哥等国的珍贵文物正与中国各地观众见面,展现世界文明的绚丽多姿。一幅幅文明对话的生动 图景在中国与世界各地渐次铺展,播撒下更多友谊的种子。 交流对话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中国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新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良渚论坛"、世界古典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到中 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相继开设,再到实施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旅游举措,举行精彩纷呈的中外旅游年、文化节、青年 艺术节……持续的交流对话,增进理解、加深信任,不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肯尼亚常驻联合国内罗毕办事 ...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访谈录)
Ren Min Wang· 2025-06-09 22:31
嘉 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 博科娃 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 王逸舟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 董 强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吴 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 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 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共同诉求,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 来的最大公约数。本期"访谈录"邀请嘉宾就如何深刻认识和科学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 涵、实践要求、价值意义等进行探讨。 博科娃: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我们生活的时代,地缘政治变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叠加。地缘政 治冲突、气候变化和技术革命等挑战,亟待全球共同积极应对。人类社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存的概念从未如此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 了"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样的世界"的重大问题。2014年3月,习 ...
6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09 14:12
今日摘要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践行 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人类共同进步、世界繁荣发展凝聚 合力。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四次专题学习。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5%,延续增长态势。 各地夏收夏种有序推进,科技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美国洛杉矶抗议者与国民警卫队发生冲突。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 见》,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5% 俄罗斯称,在顿涅茨克又控制一处定居点。乌克兰称,袭击俄境内导弹工厂。 内容速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6月,第七十 八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充分体现习近平 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Yang Shi Wang· 2025-06-09 11:55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提 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 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 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 安全倡议一起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不断延伸的"文明足迹"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新篇章。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 中国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中国着力搭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桥梁,为人类共同进步、世界繁荣发展凝聚 合力。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提出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 与非方携手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一项项扎实 行动让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了更多落脚点,推动不同文 ...
AI遇汉学 青年汉学家“圳”当时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8 23:16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将到来之际,近日,以"理解中国:人工智能时代的汉学研究"为主题,第九届世 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宝安院区举行。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汉学家共商汉 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 专门举办"青年汉学家圆桌" 本届大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汉学和中国研究的影响,从主题到核心议题均体现传统人文 与新兴科技的深度对话,发出"理解中国"命题的数智时代新声。大会特别关注全球青年汉学学者培养, 专门举办"汉学薪传:青年汉学家圆桌",激发汉学和中国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力。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表示,中国教育部将携手中外各界继续深入实施"新汉学计划",着力培养 新一代青年汉学家,创新办好世界汉学大会,努力为世界汉学发展和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优质服务,为推 动世界多元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汉学始终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 带。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汉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新方向。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 ...
在文明对话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环球热点)
Ren Min Wang· 2025-06-06 22:06
本报记者 严 瑜 中国非遗旅游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图为近日,人们在希腊雅典新斯米尔尼市政 日前,题为"对话·知音——用音乐与世界对话"的中国古筝音乐会在罗马尼亚举行,来自中国的多名古 筝演奏家在钢琴的伴奏下,演绎了多首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曲目,并与罗马尼亚的小提琴家、大提琴家 合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赢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这场东西方乐器的同台"对话"中,许多首次 聆听古筝演奏的罗马尼亚观众被这一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优美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所感染,纷纷赞叹演奏 家们的精湛技艺。 6月4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一场"对话·知音"讲座音乐会同样以音乐为纽带,诠释了"和而 不同"的东方智慧和"美美与共"的共同价值,深化中丹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参观"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 马里奥斯·罗洛斯摄(新华社发) 6月10日是文明对话国际日,由第78届联合国大会于2024年通过决议正式设立,旨在提升国际社会对文 明多样性价值的认知,促进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加强全球团结。 近来,世界各地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活动陆续举办。在一场场真挚、平等、开放的文明对话中,各国 民众增进理解、加深信任,心与心 ...
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5 00:56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形象早已经 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 孤独前行。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演变。在这样一个呼唤理解与包容的时代,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比以往更 为紧要。 近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五洲四海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共聚此地,聆听 历史的回响,凝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在这里,人们发现,"美"并非统一的标 准,而可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古道新程,心路相连。昔日,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在山间回荡,袅袅孤烟在大漠飘飞。如今,呼啸 的"钢铁长龙"夯实着"硬联通",政策规则标准协同构建起"软联通",日益丰富的人文交流拉近了"心联 通"……150多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路重焕荣光。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 ...
“坚定不移地追求设定的目标”(大道之行)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当年11月28日,"2017从都国际论坛"在广东开幕。论坛以"全球治理与中国主张"为主题,20国前政要及 中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1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的世界领袖 联盟成员时,习近平主席着重介绍了中国发展道路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原则和主张,并听取外方嘉 宾代表发言。习近平主席高度赞赏世界领袖联盟为促进各国同中国的交往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希望 这些来自五大洲的新老朋友发挥自身优势,多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 世界领袖联盟成立于2001年,由来自70多个国家的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国际组织前负责人等组 成,通过政界、学术界、企业界和民间社会组织等多种渠道,为应对全球社会及政治发展中的挑战架设 桥梁、促进对话。该联盟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机构合作举办从都国际论坛已有10年。 2017年起,习近平主席多次向论坛发表视频致辞、致贺信等,并会见出席从都国际论坛的外方嘉 宾。"从习近平主席的视频致辞、贺信以及与外方嘉宾的谈话中,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一位大国领导人 的风采:习近平主席关心自己国家的人民,也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 ...
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Xin Hua Wang· 2025-06-01 00:28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杨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身影却早已经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 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莫高窟第302窟"三兔共耳"栏墙纹。(敦煌研究院供图)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孤独前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复兴。"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在对话会上讲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尼泊尔从"陆锁 国"变为"陆联国"的故事。她由衷赞叹,倡议不仅有效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更为增进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架梁搭桥。 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嘉宾在开幕式后进行敦煌文化项目体验。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古老的敦煌,成就于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交融。今天的敦煌,正在与数字丝绸之路的拥抱中焕发新生。 "变则通,通则久。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再仅仅依靠古丝绸之路,而是拥有了连接全球80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度)
Yang Shi Wang· 2025-05-30 07:49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国家广播电视台。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 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保留三台呼号。2018年4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挂牌。 作为当今世界体量规模最大、业务形态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际传媒航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 分发挥党的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作用,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 路、找答案,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截至2024年底,共开办51个电视频道、22套对内广播频率;采用82个传播语种、建设192个海外站点,构筑起遍布全球的海外传播格 局;运维央视新闻、央视频、CGTN、云听等19个新媒体客户端和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3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2.社会责任理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