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塞人民友谊70年——文化遗产的桥梁”主题展在贝尔格莱德开幕
Xin Hua She· 2025-05-16 13:00
塞尔维亚手工业者协会主席薇奥莱塔·奥瓦诺维奇在致辞中介绍了塞方展出的被列入塞尔维亚国家遗产 名录的多个展品,包括不同织法的地毯、编织袜、传统毛巾、字母图案等。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已 将这些手工艺品纳入常设展陈。她说,接下来计划与中方开展更多合作,希望与中国艺术家和专业人士 开展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塞中两国文化遗产保护。 "今天展出的每一件作品,无论是中国的服饰、刺绣,还是塞尔维亚的羊毛毡、羊毛毯,都凝聚着两国 工匠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爱民说,贝 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致力于中塞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展览由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和塞尔维亚手工业者协会联合举办,是庆祝中塞人民友谊70年的系列活 动之一。现场展出了百余件中塞两国精美手工艺品,涵盖编织、刺绣、陶艺等多个工艺门类。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文化参赞汤达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对话,更是一次跨越 山海的文明握手。这些展品承载着两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着超越语言的精神共鸣。 塞尔维亚发展基金会主席塔季扬娜·马蒂奇表示,此次展览是对塞中两国人民友谊 ...
苏州园林保护利用案例亮相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Su Zhou Ri Bao· 2025-05-12 01:08
记者从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获悉,意大利当地时间5月9日,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开 幕,苏州园林保护利用案例亮相本届双年展。 苏州园林此次参展案例以"苏州园林档案——遗产园林保护利用的生动记录"为主题,通过苏州市园 林档案馆和九座遗产园林的图文,以"记忆的容器""焕新的活力""世界的回响""未来的种子"四个篇章, 深入阐述档案在连接遗产园林与世界中的桥梁作用。案例分享了苏州古典园林在遗产价值阐释、系统性 保护与统一监管、园事花事活动、园林活化利用、国际交流展示、海外姐妹园缔结、青少年世界遗产教 育、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全面呈现苏州深厚的文化遗产记忆。 展览还特别展出沧浪亭枫拱模型及园林明瓦实物,向世界传递苏州园林独特的建筑美学。欧洲局策 展方高度评价苏州园林案例,认为其"通过档案提供对话和参与的空间,确保了这座城市的园林遗产成 为一种活的传统,而非死板的遗迹"。 苏州园林是苏州最具标识性的城市名片。长期以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秉持"面向大众,走 向世界"的宗旨,积极践行苏州园林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此次苏州园林再登国 际高规格舞台,展现了文化自信的苏州样本,为世界遗产保 ...
中华文化主题展精彩亮相巴黎博览会(国际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5-11 22:30
法国观众塞巴斯蒂安(左三)与身着唐代服饰的中方工作 人员合影。 本报记者 于超凡摄 5月11日,为期12天的第121届巴黎国际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闭幕。作为法国乃至欧洲规 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之一,博览会已成为全球企业展示创意成果、创新交流技术的重要舞 台。本届博览会期间,"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多维度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发展的创新活 力。 本届博览会设置了全球文化展、家居装饰展、汽车出行展以及巴黎市集等多个主题展区,超过40万名观 众前往参观。在"全球文化展"单元,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遇鉴中国"中华 文化主题展精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山西、河南、浙江、深圳等地的10家文化机构和30家科创企 业组团参展,中国主题馆面积较去年增加1倍。 非物质文化遗产"牟氏茶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牟小玲演示了制茶过程,边投茶、冲泡、出汤,边向 品鉴者详细介绍中国茶的特色,很多观众举杯品味茶香。"我是唱歌剧的,我来为中国茶唱一支歌 吧!"一名法国歌剧演员在品尝"春秋茶"后,现场唱起了悠扬的法国"摇篮曲",以表达对中国茶的喜欢 和赞誉。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 ...
GUCCI于佛罗伦萨发布2026早春系列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09 09:24
(原标题:GUCCI于佛罗伦萨发布2026早春系列) 本季系列延续品牌设计团队集体创作模式,为即将上任的创意总监Demna预留观察期。值得关注的是, Demna将在7月巴黎高定时装周完成BALENCIAGA收尾工作后正式履职,这一过渡期安排体现出GUCCI 对创意迭代的审慎态度。 同时,GUCCI 还公布了两项重要投资:一是成为 2026 佛罗伦萨夏季艺术季的最大赞助商,用现代艺术 装置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二是牵头修复 Parco delle Cascine 公园,延续从 2011 年就开始的 "文艺复兴 遗产保护计划"。据佛罗伦萨市政府透露,过去十年,GUCCI 在当地文化保护上总共花了超 3800 万欧 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母公司开云集团调整架构的背景下,GUCCI 正通过强化意大利特色,来打造自身 独特优势。这次早春系列发布,不仅传承了创始人 Guccio Gucci "从传统中打造经典" 的理念,还为奢 侈品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本。 GUCCI确认2026早春系列回归品牌精神腹地,将于5月15日在佛罗伦萨Palazzo Settimanni档案馆发布全 新系列。这座始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 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图为"五一"假期,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游人如织。新华社 发(王跃武 摄) 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等),也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等)。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 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要求,也是习近平文 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协调、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他的"文化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自新时代以来,党中 央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一方面,文化遗产充分 展现了古老中国的物质繁荣与精神探索,代表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之基、力量之源;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契合了现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现实 需要,有助于城市和地区塑造更立体的形象,吸引更优质的投资。科学规划旅游路线、整合 ...
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02 22:01
图①: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文物专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 测古建外檐渗漏情况。 北京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②:参加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青 年"文物医生"。 上海博物馆供图 图③:"文物医生"陈仲寅在柬埔寨大吴哥城的王宫遗址记 录块石编号。 陈超军摄(人民视觉) 图④: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医生"对文物进行清理。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依靠黑科技,古建延年益寿 本报记者 施 芳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历经风霜雨雪和暴晒,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有群青年"文物医生",能够利用多种设备,给古建"做体检、查病因、治未病"。 过去判断古建病害,主要靠有经验的老师傅用锤子敲击木柱。敲击声音清脆,说明木材比较密实;声音 发闷,可能存在局部空鼓。但是,即便经验丰富的工匠,也难以准确判断"病灶"的具体位置、腐朽程 度。 张 远摄(影像中国) 人生病了要看病,文物若是"受伤"或"生病",应该如何处理?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治疗文物病害, 为残损器物恢复原貌,令古老遗址找回往昔光华,他们也便有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头衔——"文物医生"。 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青年"文物医生",他们在传统与创新 ...
“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02 06:51
人民网巴黎5月1日电 (记者于超凡)当地时间4月30日,"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博 览中心揭幕。作为今年巴黎国际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主题展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参与。 网红产品组团出海 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副总裁于涛介绍,本次主题展以"中国风·中国潮"为主题,展品既涵盖剪纸、瓷器等充满东 方美学魅力的传统工艺品,也有《黑神话·悟空》《哪吒》和"AI数字人"等融合前沿科技的潮流展品。近2000件展 品全面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特色以及创新发展成果,让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成为欧洲民 众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充分呈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展会现场,各类代表性"网红"文创产品引人驻足。绚丽华美的故宫藻井冰箱贴、供不应求的仿明代点翠嵌 珠金龙凤冠饰品、敦煌裸眼3D明信片、哪吒主题剪纸等产品深受欢迎。记者现场注意到,一对法国母女在中国国 家博物馆文创展柜前驻足良久,被饰有传统工笔画的精美夜灯深深打动,虽因价格犹豫,但最终还是欣然购买。 外国观众现场选购中国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洛阳城市礼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燕告诉记者,此次洛阳市带来了东方博物馆之都 ...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Xin Hua Wang· 2025-05-02 02:48
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题: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新华社记者何问、张瑜 沿着G3011柳格高速疾驰,现代车流与两千年前的丝路驼队仿佛并肩而行。行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停车区,出现一片古色古香的夯土建 筑。 这里房屋、马厩、仓库整齐排列。街巷边的"悬泉膳堂"敞开大门,为旅人提供食宿。 "我有点恍惚!丝路商旅在这片戈壁中乍然遇见一个古代驿舍的心情,我好像体会到了。"来自山西的"90后"郑帅说。 实际上,这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1:1复原的"古驿站"景区。遗址原址在距此6.5公里外的戈壁之上,可通过景区接驳车通往参观。遗址处 修建了木栈道和围栏,勾勒遗址结构布局的同时,保证遗址安全。 悬泉置遗址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丝路驿站遗址,出土了大量2000多年前中西交流交往的简牍文书实证,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邮驿机构文化能实现现代化解读和展示,离不开持续30余年的保护努力和研究积淀。"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所所长武进文说。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利用,越来越多丝路遗迹在实现保护的基础上 ...
莫高窟里 毫厘之间坚守匠心
Yang Shi Wang· 2025-05-01 00:04
央视网消息:每年各种假期,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都是旅游目的地大热门。这里的壁画与彩塑技艺精湛、风格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 生活的多重样态,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然而,历经千年,不少文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病害。如何让这些千 年珍宝延续生命?"文物医生"又需要哪些技能? 他是刘涛,年过花甲后,他更加注重锻炼,几乎每天都要遛弯,他也会主动帮助妻子承担更多家务,买菜、做饭。但是,当他推开莫高窟 的大门后,他是资深的文物修复专家,他的双手可以打败时间,延续历史。 莫高窟55号窟内,退休后又被返聘的刘涛依旧坚守在一线,和徒弟们一起对窟内起甲、地仗层脱落、酥碱等多种病害的壁画进行修复。 敦煌研究院里,每一个文物修复师都有一个自己的百宝箱,刘涛的箱子里藏着的近百种工具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刚工作的 时候,修复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工具可用,大家就针对病害到处找,自己动手做。三十多年来,他反复琢磨尝试,才攒下这满满一箱。注胶他用 医用针管加上洗耳球来精准控制滴量,除尘他用最软的羊毛款腮红刷,至于木质、铁质的修复刀,他做了上千把,不断地精益求精。 方寸之间,精雕细琢。日复一日、从早到晚的"面壁"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