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Search documents
气温突破33℃,就应警惕“热中风”!
第一财经· 2025-07-11 01:51
2025.07. 11 本文字数:838,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很多人知道寒冷季节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但炎夏也并非脑血管的"安全季"。在酷暑与人为贪凉的 双重夹击下,血管也在经受考验。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科普文章,当气温突破33℃时,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 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占比尤为突出,应警惕"热中风"。 杨志刚表示,高温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容易导致脑梗;冷热刺激交替,容易导致血压波 动剧烈,脑出血和脑梗均易诱发。"其中,冷热的剧烈变化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大。从西医讲,循环 系统(心率、血压)波动越大,脑卒中机率也越高,从中医讲,健康需要顺应四时,避免与环境对 抗。"他表示。 杨志刚进一步指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包括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烟雾 病、脑血管闭塞者);以及身体机能减退血管硬化的老人和夜生活丰富、熬夜、胡吃海喝的年轻人。 识别危险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应适度防暑,及时补水,规律作息,避免过大幅度的冷热交替。 在发现有人脑卒中时,应及时脱离过冷过热的环境,保持呼吸通畅,侧头防止呕吐误吸,并迅速寻求 专业 ...
科普|气温突破33℃就应警惕“热中风”!
Di Yi Cai Jing· 2025-07-10 14:55
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就如同"被反复揉搓的橡皮管",这种剧烈波动对动脉硬化患者是致命打击。 很多人知道寒冷季节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但炎夏也并非脑血管的"安全季"。在酷暑与人为贪凉的双重夹击下,血管也在经受考验。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科普文章,当气温突破33℃时,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占比尤为突出,应警 惕"热中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中心杨志刚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夏季炎热天气同样是脑卒中的高危期,风险机理主要有两个,一是高 温脱水,二是冷热交替刺激。" 杨志刚表示,高温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容易导致脑梗;冷热刺激交替,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剧烈,脑出血和脑梗均易诱发。"其中,冷热的剧烈 变化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大。从西医讲,循环系统(心率、血压)波动越大,脑卒中机率也越高,从中医讲,健康需要顺应四时,避免与环境对抗。"他表 示。 杨志刚进一步指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包括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闭塞者);以及身体机能减退血管硬化的老 人和夜生活丰富、熬夜、胡吃海喝的年轻人。 识别危险对于预防 ...
身体3个部位发麻,可能是脑梗信号
Huan Qiu Shi Bao· 2025-07-03 03:45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许多人都体验过"麻木"的感觉,比如蹲久了腿发麻、胳膊压久了发麻等。生活中,大多数的麻是无害 的,缓一缓就好了,但有的麻木可能是脑梗的早期征兆。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刘方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魏磊 3个部位发麻当心脑梗 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缺氧。 脑梗发病迅速,病情险恶,发作前常会通过身体传递出一些异常信号,以下3个部位发麻,就要引起注 意,及时就医。 1 舌头发麻 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舌神经连接着大脑。脑梗会影响支配语言和吞咽的神经,导致舌部运动异常。 脑供血不足时,支配舌头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舌头发麻、发硬,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 不清,甚至不会说话。 2 面部发麻 面部神经与脑部血管紧密相连,当脑部供血不足时,面部神经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面部发麻。 由于面部神经的受损,患者的脸部表情可能不再对称,导致一侧脸部的表情不协调或不自然。 如果发麻症状频繁出现,且伴有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脑梗的风险。 多为单侧麻木 如果梗塞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 ...
85后女董事长上市前离婚转股权!苏州莱恩精工三年前IPO失败后转战北交所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8:00
莱恩精工在前次创业板上市报告期内存在通过与子公司签署无真实交易背景业务合同获取银行贷款的情形。具体操作模式为贷款银行向公司发放贷款后,将 资金支付给莱恩精工子公司,子公司收到银行贷款后再转回给莱恩精工。截至首次申报审计截止日2020年末,莱恩精工通过子公司向银行贷款1.13亿元,部 分银行贷款尚未归还完毕。 首次申报审计截止日后,莱恩精工与子公司之间仍持续通过签署无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合同获取银行贷款,金额共计1亿元。基于上述违规情形,2022年8月 深交所向莱恩精工出具监管函,决定对公司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这一财务内控问题直接导致莱恩精工上市受阻,公司创业板申报于2022年7月终 止审核。 苏州莱恩精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年前因财务内控问题导致创业板IPO失败后,如今重新启动上市计划,将目标转向北交所。该公司在2021年冲刺创业板 期间,因违规转贷问题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其第一大客户Tricam的资信状况也曾遭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质疑。 公司股权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实际控制人张建元、张秀卓父女掌控着公司全部表决权。作为"85后"的张秀卓已完成对企业的全面接班,担任董事长兼总 经理职务。值得关注的是, ...
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合作开发AI模型,通过视网膜照片预测中风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6-09 03:3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卒中 ( Stroke,也叫做中风) 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中风风险评估 主要依赖于临床风险因素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来自自我报告的数据,比如吸烟史和缺血性中风病史等, 但其在准确识别高危人群方面存在不足。之前的研究表明,传统中风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一般 (一致性 指数仅为 0.58-0.73) 。 2025 年 6 月 6 日,清华大学医学院 黄天荫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盛斌 教授、 李华婷 研究员、 贾伟平 院 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戴琼海 院士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拥军 教授等人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A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silent brain infarction and predicting stroke risk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名 为 DeepRETStroke 的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检测 无症状脑梗死 (SBI) 和预测 中风 风险,只需利用视网膜图像,无需进行脑部成 ...
不同人群如何呵护眼睛?爱眼护眼要避开以下误区
Yang Shi Wang· 2025-06-06 03:12
央视网消息: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大群体。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5日举行新 闻发布会,对不同人群的用眼健康以及误区进行了解答。 老年人应尽早识别潜在眼底病变风险 专家介绍,老年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疾病发病率较高。然而,这些疾病在早期常常容易被忽视,应尽早识别潜在的眼底 病变风险。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魏文斌:一是视力异常,包括视物模糊,特别是突发或渐进性视力下降,以及视物变形,比如直线变弯曲、方格扭曲,均可能 是眼底病变的警示信号。二是视野改变,眼前出现固定黑影、闪光感、漂浮物增多或视野边缘出现缺损,比如部分老人走路时常常撞到门框,应尽快就医检 查。 孩子近视 可以只在学习时戴眼镜吗?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魏文斌:"只在学习时戴眼镜"的做法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一般建议患有单纯性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全日戴镜。配戴合适 的眼镜不仅是为了看得清楚,更重要的是保持眼睛的调节力处于放松状态。稳定清晰的视觉输入有助于儿童大脑视觉中枢的正常发育。 爱护眼睛 警惕"眼中风"年轻化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中风,但鲜为人知的是,眼睛也 ...
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举办世界预防中风日主题公益活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5 03:52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 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 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 数据显示,引发中风的前三大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5.62%)、血脂异常(34.71%)、吸烟 (31.37%),缺乏运动以 27.83% 的占比位列第四。常见的超重、熬夜、高脂肪饮食等习惯,正推动中 风发病年轻化。通过早期筛查识别风险、及时干预可控因素、把握治疗黄金期,成为降低中风危害的核 心策略。 为响应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的理念,5月24日,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白云山奇星药业联合全国 多家连锁药店,在广州、湛江、肇庆、梅州、清远,以及广西、江西、云南、辽宁等地,举办世界预防 中风日公益活动。 张去飞表示,尽管50岁以上人群中风的风险较高,但临床数据显示,30-40 岁中风患者已不罕见,酗 酒、吸烟、久坐、肥胖等不良习惯,会加速脑血管老化与病变。年轻人切勿因 "年轻" 忽视健康管理, 建议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通过颈部血管超声等手段筛查动脉硬化风险。 "如果当时 ...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逝世,生前发明丹芪偏瘫胶囊
Sou Hu Wang· 2025-05-13 06:08
近日,石学敏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 学终身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1时 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石学敏一生医疗贡献卓著。在治疗中风病方面,他创立了"中风单元"疗 法,通过针刺、丹芪偏瘫胶囊等治疗中风病,探索出中风病治疗新途径。 石学敏生前致力于探索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他在继承古代医家对中风认识的基础上,基于中医辨病、辨 证的理解,探求中风的病因病机,独创了一套新的针刺疗法。石学敏还发明了"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 他以新的针刺法和丹芪偏瘫胶囊为主,配合康复训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疗法,形成一整套完 整、独特规范的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 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在针灸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石学敏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科学衡量针刺手法,使传 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1999年,石学敏当选中国工程 院院士。他开创的独特针刺法学习班已累计有8万多名医生参加学习。1986年成为天津第一位中医 ...
江西银行:十大关联客户风险敞口396.77亿,房地产不良率猛涨至17.81%
Jin Rong Jie· 2025-05-07 09:31
盈利能力不佳的背后,资产减值损失问题也不容忽视。2024年江西银行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73.7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2亿元,变动率达到10.68%。对此,该行称:"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 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的调整,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 备。"而这也表明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上压力不小,需要拨备更多资金来应对潜在风险。 近日,江西银行对外公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行在过去一年实现营收115.59亿元,同比微 增2.32%;净利润为10.98亿元,同比微增2.21%。尽管营收和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多项关键指标却透露 出江西银行面临的挑战。 从盈利能力来看,江西银行的税前利润仅7.52亿元,同比下滑25.54%。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高达 3.45亿元的所得税抵免,该行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持有国债和地方债利息收入等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 收益增加"。这意味着,剔除这一特殊因素,江西银行的盈利能力实际上有所减弱。 | | 2024年 | 2023年 | 變動金額 | 變動率(%) | | --- | --- | --- | --- | --- | | | | (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