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

Search documents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警惕陷阱,不法“代理退保”有风险
Qi Lu Wan Bao· 2025-09-12 02:06
风险提示: 1、谨慎理性办理退保。消费者应对"代理退保"提高警惕,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 益"产品等宣传,防止上当受骗。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 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理性衡量是否有必要办理退保。 2、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个人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如遇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投诉和退保实施诈骗以及有人进行威胁、恐吓等,应第一 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客户L先生2017年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近日,L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专业保险维权"的广告,对方 承诺可"全额退保"。L先生因近期面临资金周转问题,这则广告的出现,让L先生动了心思。L先生在其 诱导下,提供了保单、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对方通过寄送信函等方式进行投诉。 平安人寿泰安中心支公司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客户,邀约客户面见沟通,但客户以"没时 间,让公司直接处理"直接拒绝沟通。随后,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保单代理人,代理人已离职多年,在调 查过程中否认销售误导,且称L先生是同村的邻居,近期因经营不善资金困难,曾提及代理退保。工作 人员了解情况后,让代理人邀 ...
“代理退保”需谨慎 退保“三问”你了解吗
Jin Rong Shi Bao· 2025-08-20 02:14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以"代理退保"或在事故出现后"代办理赔"为名,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 其办理申请退保、代理理赔等业务,从中截取保险投保人的资金,谋取不当得利。 据了解,当前"代理退保"手段可谓"精心设计""花样频出"。比如,"代理退保"机构通常精准瞄准老年群 体,利用其对保险条款、现金价值计算规则不熟悉的弱点,夸大退保损失,以"高额退费"为噱头制造虚 假承诺,诱使老人上当。再者,逐步降低心理防线,通过降低手续费比例、多人分工配合等手段,获取 信任。 "消费者要谨慎做出退保决定,特别是老年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非专业人 士的建议不能盲从,亲戚等非保险人士的主观判断未必符合个人风险需求,盲从可能错失关键保障。另 一方面,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赚眼球,刻意炒作"保险是骗局""可以全额退保"等虚假信息,用片面案 例否定所有保险价值。这些内容往往断章取义,根本不考虑不同人群的实际风险需求,盲目相信只会坑 了自己。 上述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应警惕陌生渠道信息,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中"全额退保""高额退 费"等广告,此类信息往往存在欺诈风险。若对保单有疑问,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营 ...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提醒:警惕“代理退保”陷阱,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Qi Lu Wan Bao· 2025-08-15 03:23
二、保障缺失风险:退保后,消费者将失去原有保险保障,若发生风险事件,需自行承担经济损失。 三、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甚至遭遇电信诈骗。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多措并举守护消费者权益 为遏制"代理退保"黑产蔓延,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持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案例警示:非法"代理退保"暗藏多重风险 近期,客户王女士(化名)因经济压力欲退保,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某"代理退保"机构。对方承诺"全 额退保",但需提前支付2000元服务费,并诱导王女士签署委托协议。随后,该机构冒用其身份向保险 公司投诉,要求"全额退保"。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工作人员及时联系王女士,详细讲解保险合同条款及 保障意义,并提示非法代理退保的危害。最终,王女士选择保留保单,但向代理机构索要已支付的费用 时,对方以"已提供服务"为由拒绝退还。 一、畅通官方维权渠道: 风险点解析: 一、资金损失风险:非法机构以"服务费""咨询费"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甚至截留退保资金或诱导消费 者"退旧买新"、购买非法理财产品。 消费者必知:三步远离"代理退保"陷阱 一、理性评估退保需求: 犹豫期内退保可全额返还保费;超过犹 ...
“代理退保”需谨慎 退保“三问”你了解吗
Jin Rong Shi Bao· 2025-08-13 03:03
近几年,"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不法乱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些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和完整 的非法利益链,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退保"呢? 记者了解到,上述案件中,老人正是通过视频号接触到一个"律所",对方以退还90%保费为诱饵, 将手续费从最初的20%降至10%吸引其上当。在三名不同"工作人员"轮番诱导下,老人先后三次转账共 计4000元服务费,甚至超过保单正常退保损失。 保险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可以在退保前"三问"自己,是否清楚保单具体保障 内容如重疾种类、保额等?退保后的保障缺口能否用其他方式弥补?若未来患病,能否承担全部治疗费 用?若上述三个问题都已解决,那消费者进行退保便是理性的。(本版制图 张乐) 据了解,当前"代理退保"手段可谓"精心设计""花样频出"。比如,"代理退保"机构通常精准瞄准老 年群体,利用其对保险条款、现金价值计算规则不熟悉的弱点,夸大退保损失,以"高额退费"为噱头制 造虚假承诺,诱使老人上当。再者,逐步降低心理防线,通过降低手续费比例、多人分工配合等手段, 获取信任。 责任编辑:杨喜亭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 ...
“代理退保”陷阱多 消费者需擦亮双眼防损失
Jin Rong Shi Bao· 2025-08-08 07:25
台江法院法官提醒金融机构,建立恶意投诉甄别机制,完善投诉处理流程标准化建设。对异常投诉、反 复撤诉等可疑情况保持警惕,及时收集电子数据、通话录音等证据材料。(记者 王笑) "退保是保险行业的正常现象,影响保单正常实现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尤为值得警惕的是扰乱正常市 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机者。"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何伟表示,对于消费者 而言,这些投机者宣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办理重疾险、寿险等人身险产品的全额退保,但经常利用非法获 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这些投机者使保险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对保险行业整体交易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近日,湖北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提高 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远离"代理退保"黑灰产陷阱。遇有保险消费争议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可 通过金融机构客服热线、网站公众号、营业网点,或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金融消费者 保护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投诉协商和解,也可申请金融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提起仲裁诉讼等。 保险公司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保险公司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