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造性破坏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世界上两种人:为什么说这对领导力很重要?
3 6 Ke· 2025-07-09 07:11
我上课时总爱抛出一个有点扎心的说法:这世上的领导,分成两种——走心的,和没心的。 学生们和公司高管们一听这话,通常都尴尬地笑笑,摸不着头 脑。这时候我就解释:很多老板看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心里都清楚,未来几年公司里肯定有不少岗位要消失,哪些职位会没,其实也不难猜。真正的区别 在于,老板们怎么面对这个事。 那些"走心"的领导,会真心替那些干着"快消失的活儿"的员工着想。 他们脑子里会冒出这些同事的脸和名字。他们把员工当活生生的人看,担心员工没了 工作,不光养不了家、付不起账单、没了医保,更丢了那份(希望是)能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的工作。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强硬型领导与仁慈型领导并非对立,最优秀的领导者兼具两者。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Crown Currency] 许多领导者重视新想法、新人才和创新。但系统领导者理解组织知识的独特价值,而这些见解和视角只能通过经验获得。虽然硬数据通常驱动决策,但我们 也要认识到那些曾经帮助公司应对过复杂挑战的人的巨大价值,他们的见解可能是解决未来问题的关键。 另一类领 ...
谁更需要高关税?
Hu Xiu· 2025-06-27 10:51
谁更需要关税?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从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到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再到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前赴后继呼吁 了几百年:后发展国家有必要通过高关税保护幼稚工业和战略性产业。 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后发展国家的认可。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弗里德里希·巴斯夏,到阿玛萨·沃克,再到菲利普·阿吉翁,几代经济学家不断用实证研究证明,被保护的产业迅速崛起的实例屈 指可数,因保护而变得更加脆弱进而波及相关产业的实例反倒比比皆是。 更令人惊异的是,二十世纪以来,发起关税战,要求提高关税的,更多的是先进国家而不是后发展国家。 那么,为什么一些国家时至今日还执着于高关税呢?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曾出任美联储经济学家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经济学家的道格拉斯·欧文于2017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史著作《贸易 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给出的答案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实际上一直围绕3个基本目标展开:Revenue(税收)、Restriction(限制)和Reciprocity (互惠),而且不同时期,每个目标的优先顺序是不一样的。 保护关税的幻象 幼稚工业和战略性产业(比如农 ...
美国经济真正的问题
Hu Xiu· 2025-06-26 05:40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他已经给原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局势又增添了许多变数,他那种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让人无从预料他 明天又会搞出什么事来。他一会儿挥舞关税的大棒,把世界各国都轮番敲打一遍,一会儿又大张旗鼓地驱逐"非法移民",指责他们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机 会。当然,那都是为了提振经济,但问题是,他这样能达成这一目的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他的种种做法,说到底其实是"把内部问题外部化",把外部群体(无论是外国,还是移民)看作是美国自身问题的替罪羊,但这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自身 的问题。特朗普说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大体上是指"回到半个多世纪前充分就业的好日子",但且不说那样的日子 已经回不去了,他看来也没明白那些"好日子"究竟是怎么来的。那靠的不是跟别人抢蛋糕,而是自己把蛋糕做大。 罗伯特·戈登在《美国增长的起落》一书中雄辩地证明:美国经济的强大驱动力是来自内部而非外部的,尤其是不断颠覆的创新,因为"持续的经济增长需 要持续的创新流",他断言:"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都源于更快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1 然而,这种增长在不同时代并非匀速前 ...
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政治学解读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9 09:00
(原标题: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政治学解读) 宋史是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史学界的显学。宋史之所以成为显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祚319年的宋 代在长达2132年的中国皇朝历史中非常特别,它既有中国所有皇朝的一些共性,又呈现出其他皇朝没有 的"个性"——其中包含一些即使站在现代人眼光去看也令人着迷的个性。 中外史家对宋代有个性几乎没有异议,大家的分歧主要在宋代的个性到底是什么?这些个性对中国历史 而言又意味着什么?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 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不有变。"宋代带来的"变"是指什么?以最简化方式 概括,宋代中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气息,这些气息在宋代之后大大地式微 了。 为什么宋代会出现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文化气息?一千个历史学家可能会有一千个说法。2025年 出版的《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以下简称《熙丰残照》)一书提供了一种包含制度经济学思维 的"政-法视角"。 个性之谜 本文所说的"政-法视角"中"政""法"指通过对政治与法律两方面进行考察去解释宋代的个性,这种研究视 角是一个形式化的概念,不同于当代中 ...
【宇伟观察】产业升级靠企业家精神|刘长征博士《临界点》一书给我们的启示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5 06:15
(原标题:【宇伟观察】产业升级靠企业家精神|刘长征博士《临界点》一书给我们的启示) 01|何以现代化?产业升级何以可能? 什么是现代化国家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我认为,这是刘长征博士新书《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底层逻辑》尝试回答的问题。我的理解,国家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物 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方面的现代化。 长征博士以大历史周期与经济学的视角回应大变局时代,分享了穿越经济长周期的分析思考,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已进入产 业转型升级的"临界点"。 长征博士《临界点》一书,从经济学视角,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用历史纵向分析和多国横行对比分析的办法,将中国工业化的前世今 生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长征博士指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持续发挥企业家精神,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02|选择下海从商的底层逻辑 刘长征博士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联合培养的首届(2015级)DPS博士。他的学术功底扎实,大学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外经贸委工作。之后,他前往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加入到一 ...
迎接充满未知的全新文明——读《第三种存在: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
——读《第三种存在: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 ◎南 芃 迎接充满未知的全新文明 2024年12月,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联合创始人山姆·奥特曼预言,超级人工智能将在2026年到 来。这意味着一种超越人类的智能系统即将诞生。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斯图尔特·罗素认为,超级人工智 能的成功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甚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事件。一些思想家甚至提 出,面对这种拥有全新且无限的记忆功能和推理能力的智能系统,人类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是臣服 于超级智能,还是选择反抗。 《第三种存在: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一书的作者朱嘉明认为,人工智能在构建全新经济和社会体系 时所呈现的影响力,已经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三种存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基于两种存在:第一种是 物理性和物质的存在;第二种是精神和意识的存在。而第三种存在,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规律和机 制。人工智能是一种智慧存在,也是一种物理存在,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具有创造物理世界的能力。 比如,2024年12月,World Labs宣布向"空间智能"迈出第一步:凭借单张图像即可生成三维世界。这项 革命性的技术标志着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生成3D物理世界。 ...
【广发宏观文永恒】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宏观分析框架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29 08:19
第三, 每一轮技术革命可进一步划分为导入期(Installation Period)和展开期(Deployment Period)。导入期又进一步包括爆发阶段与狂热阶段。在爆发阶 段,新技术初步出现并引发投资热潮,金融资本主导,技术创新与投机泡沫并存;至狂热阶段,技术应用快速扩散,但市场泡沫逐步退潮。展开期进一步包括协同 阶段与成熟阶段。协同阶段的特点是技术逐渐成熟,开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社会制度(如政策、法规)开始适应新技术,形成稳定的"技术-经济范式";至成 熟阶段,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并开始相对稳定地助力经济增长 。 第四, 关于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典的理论主要是卢卡斯和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变 量,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知识溢出等因素推动,技术是一种可积累的公共品,会不断地作用于经济。创造性破坏理论则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结构性变 革,是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替代,以及它带来的市场垄断权的更迭和产业结构的重组。简单来看二者区别,内生增长理论之下,技术革命是线性的、连续的;创造性 破坏理论之下,技术革命是非连续的、跳跃性的。从"创造性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