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

Search documents
【咸阳】泰州签署多领域对口协作协议
Shan Xi Ri Bao· 2025-10-08 22:33
9月28日,记者从2025咸阳文旅泰州专场推介会上获悉:咸阳市与江苏省泰州市签署了一系列对口 协作框架协议,涵盖商务、文旅、体育及特色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两市将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投资、并购和连锁经营,共 同开拓市场。近期,两市将联合推出总额20万元的"对口城市消费券",覆盖餐饮、住宿、购物等领域。 "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将有力推动咸阳市与泰州市在产业、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深度协 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格局,为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咸阳市文 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张乐佳 通讯员:刘计划) 同时,两市在体育领域将合作举办群众性和综合性赛事,加强青少年培训与人才基地建设;在融媒 体方面,将联合制作节目、互推城市形象;在文艺领域,开展人才共培、资源共享与品牌活动共建。 此外,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与泰州早茶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研发"早茶茯饮"系列 搭配产品;在泰州早茶店设立咸阳茯茶展示专区和品饮体验区,探索"以茶带食、以食促茶"的产业融合 新模式。 文旅方面,两市将建立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开展宣传推 ...
牛津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0-04 00:49
记者丨李依农 杨雨莱 编辑丨李莹亮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仍显韧性。面对挑战,亚洲经济体保持稳健的动力是什 么? 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今年亚洲多国经济表 现亮眼,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出口的表现。 她同时强调,"对未来几个季度部分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保持相当乐观",原因在于更多积极因素正陆 续显现:一方面,各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亚太区域合作的深化 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从而缓解全球波动带来的压力。 谈及中国,卢姿蕙认为,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凭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 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动能。 卢姿蕙。资料图 南方财经: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评价科技创新对中国长期增长 的作用? 卢姿蕙: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在中国,要提升生产率,核心途径可以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国本身 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推动制造业升级,提升工业生 产水平,将对中国的长期增长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 ...
牛津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00:40
记者丨 李依农 杨雨莱 编辑丨李莹亮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仍显韧性。面对挑战,亚洲经济体保持稳健的动 力是什么? 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 今年亚洲 多国经济表现亮眼,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出口的表现。 她同时强调,"对未来几个季度部分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保持相当乐观",原因在于更多积极 因素正陆续显现:一方面,各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亚 太区域合作的深化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从而缓解全球波动带来的压力。 谈及中国,卢姿蕙认为,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凭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 持续突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动能。 卢姿蕙。资料图 南方财经: 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评价科技创 新对中国长期增长的作用? 卢姿蕙: 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在中国,要提升生产率,核心途径可以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 新。中国本身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推动制 造业升级,提升工业生产水平,将对中国的长期增长产生深远而 ...
“韩中两国应进行面向未来的合作”
Ren Min Ri Bao· 2025-10-01 22:11
韩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30年跻身世界人工智能强国前三名。"韩中两国应进行面向未来的合作。"李熙 玉说,他在教书生涯中一直强调人际关系对国际政治的重要性,并亲身参与了韩中之间真正的交流。李 熙玉表示,当前形势下,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区域合作越来越重要,韩国有必要更新对中国的认 知,"我在向国会议员们做的报告中也是这样说的。"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2日 03 版) (责编:白宇、卫嘉) 30多年前,李熙玉第一次到访中国,乘坐从大连到沈阳的火车,沿线一望无际的平原和玉米地给他留下 深刻印象。"当时我觉得中国真正要崛起恐怕需要很长时间。"几十年来,他访问中国数百次。他认为, 中国只用两到三年就能实现其他国家需要10年左右才能取得的发展成果,通过"浓缩式增长",成为韩国 需要追赶的对象。他说,中国的发展是个奇迹,奇迹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 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专注于'中国'这个领域,对于一名学者来说,这是莫大的幸运。"他 说。 多年来,李熙玉通过专著、合著、编著、译著等方式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的图书,其中《中国手册》等 工具书被韩国多所知名院校用作中国地域研究课程的教 ...
“韩中两国应进行面向未来的合作” ——访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熙玉
Ren Min Ri Bao· 2025-10-01 22:03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understanding China for making accurate judgments, as stated by Lee Hee-yul, honorary director of the Sungkyun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in South Korea [1] - Lee Hee-yul founded the Sungkyun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in 2012 to broad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mong the South Korean public, publishing materials like "Sungkyun China Observations" [1][2] -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ee has visited China hundreds of times and believes that China can achieve development results in 2-3 years that other countries may take around 10 years to accomplish, attributing this to China's unique development path [1] Group 2 - Le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works on China, including the "China Handbook," which is used as a textbook in several prestigious South Korean universities, and recently released its third revised edition, detailing China's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2] - Lee noted that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consumer markets globally and highlighted the rapid advancement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rive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long-term strategic planning [2] -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aims to rank among the top three AI powerhouses by 2030, and Lee advocates for future-oriented cooperation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updating perceptions of China [3]
专访牛津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30 23:11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仍显韧性。面对挑战,亚洲经济体保持稳健的动力是什 么? 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今年亚洲多国经济表 现亮眼,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出口的表现。 她同时强调,"对未来几个季度部分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保持相当乐观",原因在于更多积极因素正陆 续显现:一方面,各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亚太区域合作的深化 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从而缓解全球波动带来的压力。 谈及中国,卢姿蕙认为,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凭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 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动能。 南方财经: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评价科技创新对中国长期增长 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发展,转向生产工艺更复杂、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也为东盟和印度 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和出口商提供了填补空缺的机会。 南方财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正在推动亚太经济合作,为供应链 优化和长期增长提供支持。区域合作会成 ...
牛津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全球财经连线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30 10:48
(原标题:牛津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全球财经连线)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依农 杨雨莱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仍显韧性。面对挑战,亚洲经济体保持稳健的动力是什 么? 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今年亚洲多国经济表 现亮眼,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出口的表现。 她同时强调,"对未来几个季度部分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保持相当乐观",原因在于更多积极因素正陆 续显现:一方面,各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亚太区域合作的深化 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从而缓解全球波动带来的压力。 谈及中国,卢姿蕙认为,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凭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 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动能。 全球财经连线: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评价科技创新对中国长期 增长的作用? 卢姿蕙: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在中国,要提升生产率,核心途径可以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国本身 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 ...
青岛市政府与3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9-26 08:14
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战略合作期内将为青岛市提供50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融资支持,重点合作领 域包括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航运金融与普惠金融等。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青岛、北京报道 9月26日,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政府分别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 (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家银行以及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 协议,覆盖宏观规划、央企合作与外资赋能三大领域,将推动区域与多类型机构合作迈向深度协同,开 启合作"新篇章"。 据了解,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联合8家市属国企及科创母基金等,共同发起总规模58亿元的市级基金, 重点投向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优质项目落地。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
第13届“中国—亚洲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
Xin Hua Wang· 2025-09-16 07:52
新华网首尔9月16日电(记者陆睿)由韩国纽斯频通讯社举办的第13届"中国—亚洲论坛"近日在韩 国首都首尔举行。韩国总统李在明向论坛致贺电,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 年、纽斯频通讯社会长闵丙福等中韩两国政治、经济、媒体、学术界200余人出席。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保筠分享了关于中韩关系现状以及未来两国可深 化合作领域的思考。韩国仁荷大学国际通商系教授、前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郑仁教就韩中自 贸协定第二轮协商和展望进行了分析。与会嘉宾还围绕包括中韩在内的亚洲国家双边及区域合作展开了 讨论。 论坛旨在寻找中韩及亚洲国家之间在经贸、科技、绿色转型、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与共赢机会, 为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提供切实可行的对话平台与解决方案。 方坤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亚洲各国应合力构建命运与共的 家园,争做发展繁荣的高地,维护和平安宁的"绿洲"。中方愿同韩方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 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外滩大会首届全球主题日召开 探讨亚洲及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Yang Guang Wang· 2025-09-13 02:20
Group 1 - The 2025 Inclusion·Bund Conference hosted its first "Global Theme Day," bringing together major fintech events from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fintech in Asia and globally [1] - Key discussions emphasiz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robust innovation under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collaborative win-win strategies as core consensus for high-quality fintech development [1][2] - The focus in the AI sector has shifted from technical potential to application benefits, with numerous practical cases shared on enhancing financial service efficiency, strengthening risk control, and optimizing business decisions [1] Group 2 - The conferenc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innovation incentives with risk prevention, with discussion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for tokenized products in Hong Kong [2]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aims to create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digital asset development by optimizing leg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as outlined in the "Hong Kong Digital Asset Development Policy Declaration 2.0" [2] - A McKinsey report indicated that Asia is a vibrant corridor for global trade growth, with 18 out of the 20 fastest-growing trade corridors located in Asia, prompting discussions on deepening cooperation in fina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cross the region [2] Group 3 - The CEO of Global Finance & Technology Network (GFTN) identified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ing Asian market: a large and fast-paced market culture open to new technologies, youth-driven innovation, traditional industry leaders seek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a strong regulatory focus on inclusivity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3] - The conference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of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featuring 62 international guests from 15 countries and regions, reinforcing Shanghai's role as a global financial and tech innovation center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