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体系

Search documents
今年夏天不缺电|年中能源观察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8-27 03:51
(原标题:今年夏天不缺电|年中能源观察) 年中能源观察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这场新闻发布会为何引人注目? 就在几天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一组数字震惊了国内外:7月,我国全社会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 瓦时大关,达到10226亿千瓦时。 这几乎接近日本2024年的全部用电量。 如果将统计范围放宽至前七个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约5.86万亿千瓦,持续刷新着世界纪录。这表 明,在全社会用电量的竞技场中,中国的对手只剩昨天的自己。 全社会用电量,是电力行业的专有名词,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居民、公共设施等用电以及其它用电 量的总和,被视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因而,当国际主流媒体感叹之时,他们也借此"窥探"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新动能。例如,一家美国媒体记 者在8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提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 速发展是否会带来更高用电需求?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天气热"与"经济回暖"齐上阵,造就了我国今年社会用电量的奇迹——一方面,迎峰度夏时高 温异常天气大幅拉升了城乡居民用电量;另一方面,经济回暖时对工商业用电需求的增多使得三次产业 成为了"吞电巨兽"。 但好在 ...
人民日报丨“量足价稳”,这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底气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3:06
点击 国家能源局 关注 7 Selat 2 发表图能源 品障的原名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 记者间。一起看我国能源保障"量足价稳" 的"底气"。 客户端 "十四元" 5年新增用电量 预计将超过 欧盟自度開起量 四五 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 The Fee 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The Can and Children 2024年全国发电量 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1/3 + 1 / 1 / + + ७ - 2024年能源生产品重折合约50亿吨标准课,占比拒全球175 賽音及地区 = 合名中 LILI ● 加快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 保障能源供应"量足价稳" 40% 发生三 | 18 | 天空间 | ◎ 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 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 © 充电基础设施已覆盖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 可再生能源体系 这五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O 更加完善 ○ ...
新华社丨向“绿”向“新”,数说“十四五”能源发展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2:06
点击 国家能源局 关注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新华社权威速览 句"绿"向"新" 数说"十四五"能源发展新突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6日举行"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 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 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 e要曾标将如期完成。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自国国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 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 加快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 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生 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 比超全球五分之一 内自己誤障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 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 缓电 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 截至202 ...
供应更足 韧性更强(锐财经)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8-26 22:55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镇,十余台风力发电机迎风旋转,与村庄、农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风光旖 旎、绿意盎然的江景画卷。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十四五"期间,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 升至60%左右;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能源投资呈现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的特点……8月26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 发展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举例说,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全国经历了大范围 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7 月,中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现在迎峰度夏基本结 束,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可以说,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王宏志表示,总体看,中国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能源供应保障强,首先体现在自主保障能力强。"十四五"以来,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 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这其中,新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两个"50% ...
我国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8-26 22:23
我国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供应更足韧性更强(锐财经) "十四五"期间,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 升至60%左右;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能源投资呈现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的特点……8月26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 发展成就。 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如何理解这个8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举例说,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全国经历了大范围 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7 月,中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现在迎峰度夏基本结 束,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可以说,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王宏志表示,总体看,中国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能源供应保障强,首先体现在自主保障能力强。"十四五"以来,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 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 ...
新华财经|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Sou Hu Cai Jing· 2025-08-26 11:06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安娜、刘旭阳)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26日表示,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体系。 当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王宏志是在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14亿 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王宏志在会上说。 周建设 d 图为26日上午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宏志在会上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 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能源消费"逐绿前行"。根据王宏志提供的数据,"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 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 ...
新华社快讯: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Xin Hua She· 2025-08-26 02:12
新华社快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 40%提升至60%左右。 ...
这些成就亮眼提气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23:13
Economic Growth and Contributions - China's economic increment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is expected to exceed 35 trillion yuan, contributing approximately 30% to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nually [1] - The average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the first four years reached 5.5%, a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 given the country's size and growth increment [1] - From 2021 to 2024, China's economy maintained an average growth rate of 5.5%, with domestic demand contributing an average of 86.4% to economic growth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By 2024, total R&D expenditure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by nearly 50% compared to the en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reaching an increment of 1.2 trillion yuan [1] Private Sector Growth - The number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to over 58 million, representing a growth of more than 40% since the en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1] Energy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has decreased by a cumulative 11.6% over four years, equivalent to a reduction of 1.1 billion tons of CO2 emissions, close to 50% of the EU's total emissions in 2024 [1] Marine Economy - By 2024, the total marine economy is expected to surpass 10 trillion yuan, with shipping volume and container throughput accounting for about one-third of the global total [1] Manufacturing Sector - The annual added valu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consistently exceeded 30 trillion yuan, maintaining China'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leading manufacturing hub for 15 consecutive years [1] Foreign Investment - From 2021 to May of this yea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otaled 4.7 trillion yuan, surpassing the total for the entir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3] Renewable Energy -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e world's largest and fastest-growing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with installed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apacity reaching 2.09 billion kilowatts, more than doubling since the en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3] New Energy Vehicles - By 2024, the number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projected to reach 31.4 million, a more than fivefold increase from 4.92 million at the en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4] Employment and Healthcare - Annual urban employment growth is stabilized at over 12 million, achieving relatively full employment in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1.4 billion [5] - The number of practicing physicians per thousand people has increased from 2.9 to 3.6, and life expectancy has risen to 79 year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