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

Search documents
十年冲锋:朝着科技强国目标
Ke Ji Ri Bao· 2025-06-24 00:54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特殊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一年前的今天,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 要讲话,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 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 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科技强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核心关键 词。 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的大谋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国家兴衰规律、把握时代发展 大势,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深远擘画—— 这是历史发展所示。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进步史;一部中华 民族史,就是一部创新图强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这是世界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 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打过比方,"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 ...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01:12
曲永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基本路径和关键举措。《习近 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 新质生产力》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指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 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 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 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 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 ...
锚定“四个面向”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00:07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科技现代化有效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关 键。《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著作,既 是对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指引,为开辟新赛道、制胜新领 域、构筑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进行战略谋划、作出顶层部署,推动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 能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前30名中 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 7.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仍面 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研人员 创造潜力的释放。 要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任 务高效协同推进。破除壁垒、整合力量,着 ...
广东: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授权松绑支持改革创新
news flash· 2025-06-12 03:24
据中国网,6月12日,国新办就《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有关 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在会上表示,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 进一步授权松绑支持改革创新。当前,广东省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方 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目标,力求重点突破。比如,在支持深圳建立专业高效的科技成果 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贷保险支持科技创新机制等,破除束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机 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动力。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Xin Hua Wang· 2025-06-06 03:16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 近平11月24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 攻坚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 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 施意见》、《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 施》。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 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 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 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 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 ...
江苏产研院:科改试验田孕育新动能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06 02:52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 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 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上作示范。 在长江三角洲的澎湃浪潮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如同一艘破浪前行的科技旗 舰,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海中开辟航道。从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 脖子"技术,到孕育估值超50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从首创"团队控股"改革模式,到培养近7000名活跃 在产业一线的集萃研究生……这家被赋予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使命的机构,正以硬核创新实力重塑区 域经济版图。 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产研院打造的81家研发载体已衍生孵化1400余家科技企业,撬动地方投入近200 亿元,成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江苏样本"。近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科技创新与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研组走进这里,一起探寻江苏产研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和成功密码。 为充分了解江苏化工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思路 ...
着力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
Jing Ji Ri Bao· 2025-06-05 22:02
也要看到,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求相比,我国企业"从0到1"的基础研究突破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 加强、科研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比较缺乏,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同时,随着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市场竞争早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转向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破除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壁垒,推动企业创 新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共创,既是实现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 《意见》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激励创新制度框架, 为解决企业创新资源与力量分散、重复和低效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科技创新已进入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大科学新阶段,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推动企业发展方 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释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专设"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 度"一章,从创新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效率、激励机制设计等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推动大中小企业构 建协同、高 ...
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Xin Hua Ri Bao· 2025-06-02 23:06
"为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围绕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南京海关协同区域 海关,推动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在苏州启用,联合开通多条跨境电商出口转关通道;聚焦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联合开展长三角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建立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 单'制度,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有效提升跨境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 副处长徐青表示,下一步,南京海关将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信息共享、执法互助、监管协 同,保障区域外贸安全畅通,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展现海关作为。 深化产业协作加大民生帮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上走在前。刚刚闭幕不久的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全省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深入落 实省委全会部署,以挑大梁的担当与勇气,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 展主动,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 ...
点燃更多创新创造的火花(感言)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30日 06 版) 再看一家科研院所的"与众不同"——让青年学者在博士毕业后跳过博士后阶段,直接独立带团队。一方 探索,折射创新生态的优化。打破论资排辈,不唯人才"帽子",这其实也是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缩影。 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让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减少繁文缛节和冗杂的报表审批, 为科学家松绑减负……硬招实招持续发力,指向同一个目的:改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让更多科 技工作者善为有为。 广大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技创新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强大的底气。当下,研发经费投入连年攀升,创 新环境持续培育,科技工作者更应该、也更能够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在未来,保持敢想敢为、善为有为 的劲头,定能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 者,如何让他们放开手脚,点燃更多创新创造的火花? 先看一家科研机构的"寻人启事"——"我们就是要找那种胆子大,想法天马行空,而且不怕失败的科学 ...